你知道嗎原來是蘭亭序有皇家背景,怪不得能成爲千古第一行書呢!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你知道嗎原來是蘭亭序有皇家背景,怪不得能成爲千古第一行書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你知道嗎原來是蘭亭序有皇家背景,怪不得能成爲千古第一行書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1永和九年,在一個惠風和暢的晴天,這天正好是東晉的上巳節,按照習俗,一衆文人來到小溪邊喝喝酒,玩玩水,祈祈福,開開心心鬧一鬧。古曰“修禊”。

此時清風徐來,水波盪蕩,酒杯飄到誰那裏,誰就喝酒作詩。這叫“曲水流觴”。

王羲之作爲紹興一帶的地方長官,召集了四十多文人雅士舉辦蘭亭雅集,當時邀請的可都是些大官,包括後來聞名歷史的以少勝多經典戰役淝水之戰總指揮、正國級幹部謝安,其他能參加的,最起碼也是副省級副軍級幹部。這羣高幹玩得高雅文明,除了喝酒,還寫詩。

一人寫一首,還有人非要寫兩首。寫完詩,感覺還沒盡興,得有人把前因後果交代一下。

就你了,老王,你來寫。王羲之想了一會兒,帶着幾分醉意,下筆如有神,一揮而就。

提筆就寫——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沒錯!這就是當年上中學背殘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的《蘭亭序》!

《蘭亭序》比一篇小學生的作文還短,可千百年來,差不多每個學生都得背。

來,看看還背得出嗎——

然而,蘭亭的詩,遠沒有《蘭亭序》引人注目。因爲王羲之當年的一個不小心,讓《蘭亭序》變成了天下第一行書。這件書法,實在是寫的太好了,連王羲之自己都佩服自己當時是不是開了掛。當時剛好微醺的王羲之把所有束縛都拋開了,有幾個字寫錯了,就直接抹掉再寫;漏了,就在旁邊寫小點擠進去。反正是一氣呵成,酣暢淋漓。這種狀態可遇而不可求,第二天酒一醒,他本想認認真真正兒八經地再寫一次,結果寫了上百張,沒一張比得上第一次。就是因爲他繃起來、端起來了,總想着“我要寫一幅好字”,而不是“我心情好我要抒發”,爲寫而寫,當然就發揮欠佳——也不是欠佳,只是達不到那種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但那一張在小溪邊隨隨便便寫下的春遊小作文的草稿達到了。從此,我們總算知道最完美狀態的中國書法究竟可以是什麼樣。

這324個字,一個字值一億,還有價無市。千古傳頌。

2《蘭亭序》用後人的話來評價,就是“遒媚勁健,絕代更無”。

文中20個“之”字,別具姿態,無一雷同。開篇第一個字——“永和九年”的“永”字。

光看這一個字,你就能看出裏面包含書法的八條基本法則,只要把這個字寫好,就掌握了寫好書法的祕訣,所以叫永字八法。

作爲公認的“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當然不止《蘭亭序》,特別有名的還有《快雪時晴帖》、《喪亂帖》,都是寶貝。

不過《快雪時晴帖》只是一張28個字的便條,《喪亂帖》又是因爲祖墳被刨而寫的控訴信。

論瀟灑、輕鬆、看了讓人愉快,絕對是《蘭亭序》排第一。

王羲之自己也超喜歡那幅字,把它留在自己身邊,當做自己最寶貴的遺產,留給子孫後代。

就這樣,一傳就傳了七代人。朝代從東晉變成了隋唐,《蘭亭序》的擁有者從王羲之變成了智永禪師。智永是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的後代,智永和他哥都當了和尚,王家這麼一個大家族,香火也快到頭了。香火沒法傳承,可智永沒把家傳的技藝給丟了。他也是書法發燒友,沒事就對着王羲之的字帖苦練,寫壞的筆頭就丟在筐子裏,30年下來,整整裝了五大筐。

智永活了快100歲,終於要圓寂了。出家人四大皆空,沒什麼放不下的,但就是那老祖宗的《蘭亭序》,得找個人傳下去啊。

和尚沒兒子,但有徒弟啊。智永的徒弟辯才(光聽名字就很拽),琴棋書畫都是高手,就把帖子留給他吧。

辯才當然不敢辜負師父的託付,對《蘭亭序》比智永還緊張,在廟裏大梁上鑿了個暗槽,把帖子藏在裏面。

爲什麼要藏那麼好?

因爲不怕人偷,就怕被人惦記。

這件作品的名氣實在太大,在東晉時期就已經路人皆知,到了唐代,名氣越來越響,成了舉世難覓的寶貝。

不過,那個時代的中國沒有攝像技術和影印技術,大家都沒看過真跡長啥樣,只是聽說過,沒見過。

當時有個王羲之的超級粉絲,爲了得到王羲之的作品,可謂在所不惜。

這位粉絲超級任性,喜歡上什麼東西,完全不計任何代價都要搞到手。

他就是時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可是王羲之的骨灰級發燒友,是王羲之書法的資深收藏家。幾乎把王羲之存世的作品都弄到宮中,一有時間就拿出來欣賞,臨摹。

雖然李世民收藏了王羲之很多名作,但唯獨沒有《蘭亭序》,這讓李世民非常不爽。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聖主唐太宗做過調查,推斷《蘭亭序》就在智永手上,智永死了,那就肯定歸辯才所有。於是抓心撓肝想把蘭亭弄到手。

於是,李世民把辯才請到宮裏,好吃好住,裝作不經意地聊到《蘭亭序》。不過人家辯才和尚就是一口咬死:

我沒有蘭亭。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還是不甘心,又把辯才召來。辯才還是老一套。這樣子反反覆覆三個來回,辯才乾脆躲在寺廟裏,你召我我也不來了。任性皇帝很頭疼。唐太宗畢竟有聖主之名,也不好意思直接去搶,於是就想找人去把蘭亭騙到手。

3 泱泱大中華,騙子有的是,這時候賢相房玄齡湊上前來,向皇上推薦了一個人,名叫蕭翼。

蕭翼當時做着一個監察御史的小官,官不大,但比他官大的都怕他。這個官就是專門負責給其他當官的找茬的。

房玄齡說,蕭翼多才多藝,又能想招,派他出馬,這事準成。

李世民很高興,馬上就找蕭翼來,下達了最高指示

自古以來,行騙的手段其實路數都差不多,第一步先要騙取受害者的信任。於是,蕭翼就扮成一個落魄書生的樣子,另外還向唐太宗借了幾張王羲之的字。

坑蒙拐騙就此開始。

蕭翼裝成遊客,去辯才的寺院遊玩,裝作偶遇辯才。

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蕭翼與辯才聊詩詞,聊音樂,聊人生,玩圍棋,還玩了投壺(投壺是中國古代一種遊戲)。

《明宣宗行樂圖》中玩投壺的場面

辯才越看蕭翼越是喜歡,兩人恨相知之晚,通宵盡歡。臨走的時候辯才依依不捨,兩人約定以後再見。幾天以後蕭翼又來,開始跟辯才聊書法,把自己從唐太宗那裏拿來的王羲之雜帖給辯才看。

蕭翼拋磚引玉,誘敵深入,說我從小就練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現在都隨身帶着幾本帖子。辯才一聽,這不正好戳到癢癢肉了嗎?趕快讓蕭翼拿出來看。看完,辯才笑了笑,說這幾本帖子呢,確實是二王的真跡,但是算不上精品,我這有一件,那纔是好東西,秒殺你的。

唉,人不能爭強好勝,特別是出家人,爭這口氣幹什麼?中套路了不是?

蕭翼裝傻,問:—你說的是哪件?—必須是《蘭亭序》啊!蕭翼繼續下套:呵呵,這帖子名氣這麼大,過了這麼多年,又打仗又逃難,哪裏可能保存下來?肯定是假的!這種反應很正常,就像有個朋友有天突然跟你說他有《清明上河圖》真跡一樣,必須是假的啊。可辯才一片真心,原本想震一震對方,沒想到反而被呵呵了。能忍?必須把場子找回來!辯才就蹭蹭蹭爬上大梁,從暗格中取出了那件寶貝,一心想當面拍死蕭翼:這回還不打臉打得啪啪的?誰知蕭翼從頭到尾看了幾遍,又呵呵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拓本嘛。蕭翼套路深,他是趁這機會先考察一遍是否真跡,萬一弄份贗品回去,欺君之罪不是鬧着玩的。看完,他完全放心了,但還是要堅持說不是真的,把辯才往坑裏帶。他和辯才各執一詞,誰也無法說服對方。辯才抱着治病救人的態度,說我也不和你計較,畢竟這帖子太有名,一時間你不相信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我們慢慢研究,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辯才也是太傻太天真,拿出來蘭亭以後就好好再藏起來唄,但辯才偏不,他是有情懷的和尚。他求蕭翼把那幾本雜帖借自己幾天,和真跡蘭亭一同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成天臨摹對比。蕭翼把誘餌放出去,繼續放長線釣大魚,依然裝鎮定,時不時去拜訪辯才,一起討論討論書法藝術。一來二去和辯才成了朋友,和寺裏僧人也混了個臉熟。

終於等到這一天,辯才去一個施主家做法事,畢竟要賺錢養寺。

機會來了,蕭翼抑制住內心的激動,裝作淡定地來找辯才,讓小和尚幫他開門。

哦,老師父不在呢,沒事,我昨天落了一條手帕在房裏,你開門讓我進去找,我再隨便坐一會兒,等他回來,你不用招呼我,忙自己的去吧。

小和尚剛轉身,蕭翼就拿到了《蘭亭序》,還有他之前放在這裏的另外幾幅字,馬上就溜,找到當地官員,表明身份,要求把辯才叫來。

辯才還在施主家裏呢,突然叫去,一臉懵,直到他看到眼前的那位御史竟然就是每天和他胡吹海聊的蕭翼,才意識到——完犢子了。

蕭翼這時候翻臉打官腔:

我奉聖旨來取《蘭亭序》,現在拿到了,要回去覆命,所以叫老師父你來,咱們道個別。

辯才又氣又悔,當場就暈過去了。醒過來,還是擺脫不了自責,茶飯不進,一年後就死了。

後人把這個故事叫做“蕭翼計賺蘭亭”,簡稱蕭翼賺蘭亭,其實就是騙,但是不能直接說皇上行騙吧。

4很多畫家畫過這個故事。

我們看看傳爲唐代閻立本所畫的《蕭翼賺蘭亭》:

局部,幾個人正煮茶,有學者考證畫中茶具是五代纔出現的,因此不可能是唐畫。

還有一件五代時期巨然的《蕭翼賺蘭亭》,不過是放在大山大水裏面。

局部,看到細節了嗎,那個光頭小人應該就是辯才和尚。

丁觀鵬所摹《蕭翼賺蘭亭圖》或可代表清代最高水準,用筆輕鬆,設色古雅,人物衣紋多用高古線條表現,畫面清新自然。

李世民念想了半輩子《蘭亭序》終於到手了,一朝到手,吃飯睡覺都捨不得放下。

他還找了四個專門拓書的工匠,分別是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來做了好多本拓本,心情好的時候就賞賜給身邊的人。

伴君千里,總需一別。

又過了好多年,李世民垂垂老矣,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可還是不捨得《蘭亭序》。他把太子李治叫到跟前,說我想跟你要一件東西,你那麼孝順,不會不答應我吧?

李治知道這是父皇臨死前最後的遺願,哭得稀里嘩啦的,還能不答應?

李世民說,我最愛的就是《蘭亭序》,你讓它跟我去吧。

李治也不是書法愛好者,沒什麼可猶豫的,照辦就是。

等李世民駕崩,李治當了唐高宗,真的就把《蘭亭序》的真跡放到李世民的昭陵裏陪葬了。

後來流傳的,要麼是臨摹的摹本,要麼是拓印的拓本。

《蘭亭序》現在還在人間,而且都知道它的確切位置,就在昭陵裏。

“昭陵八駿”是昭陵最著名的文物

不過,現在對帝王陵墓是絕對不會進行主動性發掘的,昭陵裏到底有沒有《蘭亭序》的真跡,這個祕密在可預見的未來,還仍然是不可解開的千古之謎。

不過,在60多年前,郭沫若卻寫文章提出一個觀點:一直流傳的《蘭亭序》根本不是王羲之寫的,是智永冒名寫的!

結果引起一番激烈的大討論。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筆仗打個沒完,誰也沒能說服誰。所以到現在,大家還是認爲《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

《蘭亭序》這麼大名氣,從隋唐開始就擁有了近乎於神的地位,那這幅字到底值多少錢?

真跡如果還存在的話,有朝一日它真的出土了,那麼上面的問題答案到底是什麼?

相关参考

《蘭亭序》的精髓

《蘭亭序》的精髓,就微觀而言當然主要在用筆。雖然書聖揮寫的《蘭亭序》,是無意而就的神作,但是對《蘭亭序》的筆法解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行書的用筆方法很多,以其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等特點著稱。因此

11歲小學生臨寫的《蘭亭序》,堪比王鐸趙孟頫董其昌等歷代名家

11歲小學生臨寫的《蘭亭序》,堪比王鐸趙孟頫董其昌等歷代名家。“別逗了,那是馮承素的摹本!”這已是很多網友的反應了。看了11歲小學生李昭華通臨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都以爲那是馮承素的摹本。很多

食不言寢不語原來是祭祀時的行爲規範,看看你做對了嗎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以禮爲先的國家。我們國家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有着優秀的傳統美德和完整的禮儀規範。那麼禮從何來呢?我國之禮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周武王滅商以後分封天下諸侯,形成以周

《蘭亭序》只是草稿,爲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爲你解說

對於書法愛好者而言,王羲之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很多人將其書法奉爲自己研習書法的模板,尤其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讓多少書法愛好者癡迷不已,在很多人家中都可以看到《蘭亭序》,儘管只是現代模仿,但依舊因

騙取國寶《蘭亭序》,唐太宗究竟使了哪些卑劣手段

作者/林碩,本文是“文史博物苑”獨家稿件,謝絕轉載玄武門外痛下殺手,爲求國寶費盡心機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竟在一日之內,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他們的十個子女。其心黑手狠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宋代原來是個美食天堂

舌尖上的《清平樂》,宋代原來是個美食天堂蜜餞果子、炙羊肉、魚蓉粟米羹、荔枝白腰子、菜羹意葫蘆······《清平樂》中的美食還有多少沒登場?餓了。《清平樂》才追了六集,總是看餓,宋代的美食真是讓人垂涎。

孔子的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爲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那句嗎

對,你沒看錯。孔子也會罵人,這句髒話今日還成了膾炙人口的口頭禪,它就是“朽木不可雕也”。這裏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它的來歷。孔子訓學生,一句髒話流傳千古。衆所周知,孔子的一生都在教書育人,傳授儒家思想。號弟

課本里的紹興古城,你去過嗎

浙江哪個城市最人文薈萃?我覺得要數紹興了。王羲之,陸遊,魯迅,秋瑾,蔡元培,王陽明……隨便哪一位,都大名鼎鼎。紹興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陸遊和唐婉千古愛情絕唱,是無數文人墨客詠嘆過的詩詞,是蘭亭,是曲

波斯原來是中國領土

忽必烈,元朝創建者,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忽必烈在年輕時,就「思大有為於天下」,最終統治了一個幅員遼闊的蒙古帝國。公元1271年11月,忽必烈在統治地位逐漸穩固之後,正式建國號「大元」。這個國號來自《易

波斯原來是中國領土

忽必烈,元朝創建者,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忽必烈在年輕時,就「思大有為於天下」,最終統治了一個幅員遼闊的蒙古帝國。公元1271年11月,忽必烈在統治地位逐漸穩固之後,正式建國號「大元」。這個國號來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