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劃分為2市3區1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文化之邦”之稱
Posted 行政
篇首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浙江省劃分為2市3區1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文化之邦”之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劃分為2市3區1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文化之邦”之稱
浙江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曆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改設省轄紹興市。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北緯29°13′35"至30°17′30"、東經119°53′03"至121°13′38"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區中心地理座標為北緯29°52′59″至30°08′00″、東經120°29′49″至120°43′47″,陸域總面積355.9平方千米。
紹興境內土壤型別多,分佈複雜,性態特徵各異,土質良好,多宜農業利用。從型別看,除地帶性的紅壤、黃壤土外,還廣佈著隱域性的水稻土、潮土、鹽土和紫色土、石灰岩土、中基性火山岩土、粗骨土、石質土、新積土等9個土類。全市土壤共劃分為11個土類、21個亞類、65個土屬、101個土種。其中水稻土佔4個亞類、29個土屬、50個土種,面積227071.67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29.82%;紅壤土佔3個亞類、11個土屬、17個土種,面積34.11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45.60%。豐富的土壤資源,為農、林、牧、漁業的全面發展及各種地方名、優、特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紹興名稱演變
紹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改置吳州,治會稽縣。大業元年起稱越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巨集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政區沿革
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曆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據史載,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後葬於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戰國初,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並至浙江,越始“服朝於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全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後轄山陰等二十餘縣,其中在今浙江境內有山陰、諸暨、上虞、餘姚、句章、鄮、鄞、烏傷、太末、錢塘、餘杭、由拳、烏程、海鹽等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督察各郡,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並增轄剡、餘暨兩縣,時會稽郡領二十六縣,屬今浙江境內的有十八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今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時轄山陰、諸暨、上虞、始寧、剡、餘姚、鄮、鄞、句章、章安、永寧、烏傷、太末、東冶十五縣。
三國時,會稽郡隸屬於吳,治山陰。魏黃初二年(221),會稽郡領縣增至三十一縣,其中增今屬浙江境內的有吳寧、豐安、長山、遂昌、新安、定陽、臨海、南始平、羅陽、松陽十縣,增今屬福建境內的有建安、漢興、昭武、南平、東安、侯官六縣。吳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義、建平三縣,並改上虞縣為侯國。吳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寶鼎元年(266),先後分會稽郡置臨海、建安、東陽三郡,會稽郡轄山陰、上虞侯國和諸暨、餘姚、永興、始寧、剡、鄮、鄞、句章八縣。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於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所轄縣數不變。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復設會稽郡,置東揚州。陳永定年間(557—559),會稽郡析山陰置會稽縣,兩縣同城而治,治山陰,時轄十一縣。
隋開皇九年(589),省郡縣,廢會稽郡,改東揚州為吳郡,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縣,並餘姚、鄞、鄮入句章縣,設吳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四縣。並設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總管原東揚州諸郡。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州,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治會稽,是為越州名稱之始。大業三年(607),復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並析置剡城縣,析句章之餘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治會稽,轄會稽、諸暨、剡城三縣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時置越州總管府,駐會稽縣,管越、嵊、姚、鄞、鬆、綢、衢、瀫、麗、嚴、婺十一州。武德七年(624),廢姚州為餘姚縣,析會稽立山陰縣。改越州總管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麗、婺五州。景雲二年(711),天下分為二十四都督府以統屬州,越州定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隸屬於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廢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駐越州,轄越、睦、衢、婺、臺、明、處、溫八州。乾寧三年(896),錢鏐平董昌,號越州為東府。
北宋熙寧七年(1074),設兩浙東路駐越州,轄越、婺、衢、明、臺、處、溫州。旋即併入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複合。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巨集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從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為紹興路,轄縣和治所均不變。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復置紹興府,治山陰,轄八縣。清設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寧紹臺、金衢嚴、溫處四道,紹興府隸屬寧紹臺道,轄縣未變。宣統三年(1911),並山陰、會稽為紹興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州、廳舊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均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3年於省縣間設會稽道,治寧波,時轄地相當於紹興、寧波、台州三府。民國16年取消道制,原紹興府七縣直屬於省。民國24年置紹興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餘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七縣。民國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其駐地、轄縣不變。民國37年,更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餘姚,轄十四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八縣)。
1949年5月,紹興全境解放。6月,設為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六縣,餘姚劃歸第二專區(寧波)。10月改為紹興專區,並析紹興縣城區置紹興市(今紹興城區),析紹興縣置會稽縣,時轄一市七縣。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原所轄紹興、諸暨、蕭山三縣及紹興市改由省政府直屬,上虞、嵊縣、新昌劃屬寧波專區。1953年2月,省轄諸暨縣劃入金華專區,省轄紹興市、紹興縣劃入寧波專區;5月,紹興市復為省轄,委託寧波專署代管。1957年8月,省轄蕭山縣由寧波專區;9月,諸暨縣由金華專區劃歸寧波專區。1958年1月,撤新昌縣併入嵊縣。1959年1月,蕭山縣由寧波專區劃歸杭州市。1961年12月,復置新昌縣。1962年12月,撤紹興市併入紹興縣。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五縣。1968年5月,改名紹興地區,併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改設省轄紹興市,置越城區,下轄越城區、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
1989年9月,所轄諸暨縣改設諸暨市(縣級市)。1992年8月,所轄上虞縣改設上虞市(縣級市)。1995年12月,所轄嵊縣改設嵊州市(縣級市)。2013年10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以原紹興縣(不含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的行政區域為柯橋區的行政區域;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區域為上虞區的行政區域;將原紹興縣的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全市現有79個鎮、15個鄉、24個街道、508個社群(居委會)、2176個行政村[1]。
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檔案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覆。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以原紹興縣(不含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的行政區域為柯橋區的行政區域,柯橋區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區域為上虞區的行政區域,上虞區人民政府駐百官街道市民大街987號;將原紹興縣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
相关参考
驾车路线:全程约420.8公里起点:阿城区1.哈尔滨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转2)行驶40米,右转进入上京大道3)沿上京大道行驶990米,左转进入金龙路4)沿金龙路行驶59
截至2019年,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其中2个副省级市),下分8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1、杭州(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
大家都知道在西周的時候就以陝原為界劃分界限,分成了陝西和陝東兩個地區。那時候的陝西指的是陝原以西的地方,由於管轄和地理探索的緣故,陝西最西邊應該是現在的甘肅天水等隴東地區。秦朝的發源地是現在的天水,進
一经济实力:(GDP)1香港2台北3上海4高雄5北京6广州7深圳8天津9苏州10重庆二政治地位:(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强省的省会)1北京2台北3香港4澳门5高雄6上海7重庆8天津9广州9南京三军事作用
秦朝秦朝在地方上的行政區劃就是「郡縣制」,也就是全國分為郡和縣兩個行政區劃,當時秦始皇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史記.秦本紀》載「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並天下為三十六郡」,也就是說在秦朝地方上一級地方行政
对二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头条里面关于二战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战争末期被炮火摧毁的德国城市相关资料索引:二战德国国防军第2集团军简介二战德国国防军第2集团军各时期归属情
排序城市1江苏昆山市2江苏江阴市3江苏张家港市4江苏常熟市5湖南长沙县6浙江慈溪市7江苏太仓市8福建晋江市9江苏宜兴市10辽宁海城市11山东龙口市12浙江义乌市13浙江余姚市14浙江诸暨市15江苏丹阳
看你选的专业截至2017年1月,学校建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地區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南省、山東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的變化。眾所周知,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在呼和浩特市。其實,呼和浩特市在
中国古代城市名1、战国时期临淄、咸阳、邯郸、大梁(开封)、郢都(荆州),郑城(新郑)、曲阜、洛阳、成都、姑苏(苏州)。2、秦朝蓟(北京)、咸阳。3、西汉时期长安(西安)、洛阳、成都(蜀郡)、宛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