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不想自己稱帝嗎

Posted 儒家

篇首语: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諸葛亮真不想自己稱帝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諸葛亮真不想自己稱帝嗎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白帝城託孤,劉備一語若阿斗不可扶,君自為益州之主。

本來的寓意有試探也是感嘆,知子莫如父。劉備知道他那個寶貝兒子是什麼貨色。《三國演義》的劉禪根本就是一灘爛泥巴。

割據天下已成兌,君戰夷陵卻成灰。一把大火不僅燒掉了蜀軍六十萬也燒滅了劉皇叔所有的雄心壯志。

既然託孤當然會有試探,不過是走過場罷了。真是有篡權野心如司馬懿等輩能讓你看出來?

而且現代不讀書的人對儒家世界觀好像根本不瞭解。忠孝二字在儒家世界那是天大的事。為何諸葛亮聽到劉備如此說會汗流浹背?那是儒家正統為綱的諸葛亮想都不敢想的事。

事實也證明,即使後來諸葛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禪一次次毀了北伐大計,諸葛亮也從未有過篡權之心。

一個為報三顧之恩竟然累死在戰場上的人,他的鞠躬盡瘁是真正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這種忠誠不是現在某些自私自利的不學無術之人能夠理解的。

可是,如果是純粹的正史,那麼事實可能就不一樣了。我們如果看永安託孤,就會發現,劉備與諸葛亮之間有著非常複雜的關係,而且,劉備其實已經把諸葛亮稱帝的想法,如果有的話,扼殺在搖籃之中。

這一點,易中天在《品三國》這本書裡面有著絕妙的分析(在這裡,我想說一句,很多人不喜歡易中天,尤其是《品三國》覺得水平不高。其實,就我個人而言,《品三國》在考證和研究方面是可以作為一家之言的,首先,這本書有邏輯分析,也參考了大量前人的研究著作,你可以不同意,但是對三國史的研究還是可以作為一種觀點的)。永安託孤之前,劉備因為要給關羽報仇,主動跟吳國開展,結果在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劉備因此憤恨而死。在死之前,他曾找來諸葛亮,說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沒有能力做皇帝,《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君可自取”。這句話,現在學術界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讓諸葛亮當皇帝,一種呢,則是希望諸葛亮換掉劉禪,換劉備其它的兒子。

易中天認為,這句話其實是劉備在作秀。康熙曾在《通鑑御批輯覽》裡面說,這句話可以看出三國時期人心的奸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劉備去世之前,劉備對諸葛亮託孤,並不是單獨去見諸葛亮的。所以,劉備說了“君可自取”,這句話,其實就是把諸葛亮的想法扼殺掉。諸葛亮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他必須表態,而且也必須說“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諸葛亮不說,旁邊的人肯定會認為諸葛亮有謀反之心,如果說了,也就是證明,你諸葛亮現在已經表態了,要輔佐劉禪。你以後要是敢謀反,那麼你這人就是虛偽,品德敗壞,天下可以共誅之。

此外,諸葛亮這個人,也不像《三國演義》裡那麼神,他無非就是後勤方面安排得當,做事勤懇認真而已。所以,諸葛亮也沒有當皇帝的才能。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