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却选曹丕做继承人?
篇首语: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上结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却选曹丕做继承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却选曹丕做继承人?
身为一国之君,选继承人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曹操作为一方霸主,在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上也不敢有一丝马虎。曹操有很多儿子,曹植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可是最终曹植却没有成为魏国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扞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出众,胡须长达四尺,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极有威严。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匈奴使者来访,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够体面,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
等待使者拜见之后,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气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脚踏实地的人。可是曹植呢?
《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曹植是个才子,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节制,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是百姓。当曹操大败袁绍之后,查看冀州的户口,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崔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痛苦,冀州刚刚平定,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了解风俗,却关心什么军队,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还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认错了。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义,正直无私,让百官震撼。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不务实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让曹操大怒,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儿子了。可是曹丕呢?
曹丕年轻时也曾经出外打猎,生活细节上有些缺点。可是当崔琰义正词严的告诉曹丕不能如此的时候,曹丕非常谦卑的回复说:“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由此可见,曹丕心中有政务,并且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对于礼法是非常看重的。
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由此可见,人品决定了谁是下一任继承人。虽然曹操一直比较喜欢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点,难以治理江山。所以曹操最后听从劝告,选曹丕为继承人。
曹操正妻卞夫人为何对曹丕成为继承人感到担忧?
于是,曹植在大醉之后,和杨修打开只有天子才可以通行的司马门,纵马奔驰在宽阔的驰道上,人生醉时须尽欢,何必顾忌醒后事。
于是,当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有心让曹植担任统帅率军救援,建立功勋,曹植却纵酒大醉,不醒人事。多建一分功劳又如何,一旦父王归天,兄长曹丕会放过自己吗?
于是,当曹操去世之时,曹植没有一脸悲伤,没有按照礼法在规定的时间哭泣,行礼,而是和朋友一起喝酒高歌,父王去世,自己死期将至,又何必在拘束于礼法,惺惺作态呢?就算是向兄长曹丕摇尾乞怜,一贯阴险残忍的曹丕就能放过自己吗?
于是,曹植依旧是吟诗,依旧是饮酒,依旧是高歌……一日又一日,只有在大醉之后才能进入梦乡,进入梦乡才能偶尔得到一丝的宁静。
可是,时人却纷纷感叹,白白曹操当初那么看好曹植,保护曹植,原来曹植竟然如此无情;不但无情,并且无行;不但无行,并且无大志!除了知道喝酒,曹植还会做些什么呢?为什么不隐忍偷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可是,那就不是曹植了!
得知父王正式任命自己为魏国太子,浓妆艳抹扮深沉的曹丕在也无法忍耐,抱住自己最亲近的议郎辛毗的脖子,高兴的说:“辛先生,你知道我很高兴吗?”辛毗心中也很高兴,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自己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当辛毗喜滋滋的把这件事情告诉女儿辛宪英,想和女儿共同分享这崇高的荣耀。没想到女儿竟然叹息,说:“做太子的,是准备代替君王管理天下的人。代替君王,就意味着父亲去世,怎么能不忧虑;管理国家,事关天下,又怎么能不恐惧。殿下本来应该忧虑和恐惧的,可是他竟然那么高兴。我料定,魏国是绝对不会昌盛的!”
乍一听,辛宪英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但是却严重违背人情。莫非此时忧虑,以后就一定会国家昌盛?莫非此时高兴,以后国家就会大乱?偶尔的真情流露,其实让曹丕这个始终躲在面具后面的人物,倍加真实,真实而可爱。
当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传到母亲卞夫人耳中,群臣纷纷祝贺,肯定卞夫人重赏那些出力的人。卞夫人却显得非常平静。卞夫人说:“大王不过是因为曹丕年纪大,然后就让他来做太子罢了。我只要不被责备教导无方就很满足了,又有什么理由要赏赐大家呢?”当曹操听到卞夫人的态度之后,非常高兴,说:“生气的时候不变脸色,高兴的时候不忘记节制,原本是最难做到的。可是夫人做到了啊。”
曹操目光锐利,他知道卞夫人心中的喜欢,知道卞夫人当时的表现不过是把心中的喜悦深深地压抑。而卞夫人呢,正是非常了解自己丈夫曹操的阎王脾气,了解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才把自己的真实的一面深深掩藏。
何况,曹植也是她的亲生儿子,曹丕的胜利就意味着曹植的死亡,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什么比儿子互相残杀更让人悲哀的了!
相关参考
为何曹操喜欢曹植,而让曹丕接班?曹操的大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战,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按找中国立长立嫡的传统,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曹操的合法继承人。可偏偏曹操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从来没想过立长或是立嫡
于是,曹植在大醉之后,和杨修打开只有天子才可以通行的司马门,纵马奔驰在宽阔的驰道上,人生醉时须尽欢,何必顾忌醒后事。于是,当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有心让曹植担任统帅率军救援,建立功勋,曹植却纵酒大醉,不...
于是,曹植在大醉之后,和杨修打开只有天子才可以通行的司马门,纵马奔驰在宽阔的驰道上,人生醉时须尽欢,何必顾忌醒后事。于是,当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有心让曹植担任统帅率军救援,建立功勋,曹植却纵酒大醉,不...
于是,曹植在大醉之后,和杨修打开只有天子才可以通行的司马门,纵马奔驰在宽阔的驰道上,人生醉时须尽欢,何必顾忌醒后事。于是,当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有心让曹植担任统帅率军救援,建立功勋,曹植却纵酒大醉,不
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当继承人?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曹丕、曹植、曹彰、曹昂、曹冲五个儿子是出类拔萃的经理人,其中最得曹操宠爱的曹冲早亡,长子曹昂死于乱军中。剩下三位中,曹丕性格阴冷,擅长政治;曹植才
身为一国之君,选继承人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曹操作为一方霸主,在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上也不敢有一丝马虎。曹操有很多儿子,曹植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可是最终曹植却没有成为魏国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曹
曹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写的一首好诗。每被曹操提问时,都脱口成章,而曹操也非常喜欢他。可是,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呢?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
曹操去世后,次子曹丕继承了王位,成为曹魏政权的一把手。曹丕的野心比曹操要大,不久后就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不是一般的猖狂。而曹丕坐上皇位之后,做了一件蠢事,这要比逼迫他亲兄弟曹植作七步诗就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天资聪颖,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