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正月里不理发的原因

Posted 舅舅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间正月里不理发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间正月里不理发的原因

 我国民间有一个传统就是正月里不理发,所以大部分人在年三十之前理发,过了一个正月之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在理发,所以民间就有传言“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那么这个传言是否是真的呢?经专家翻阅古籍才知道正月里不剃头的民俗来源于沈阳,也与大清朝入主中原开始的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并打败李自成后,顺治在沈阳故宫下达的‘剃头令’。当时的清廷为了贯彻“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金钱鼠尾)。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清廷将这种发型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谈及“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俗语出现的原因,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视“头发”如生命,“去发”则是一种刑罚。“三国时曹操曾割发代首就是这个道理。清政府强迫汉人改为满人发式剃头留辫子以统一全国服饰,激起了强烈的民族反抗情绪,于是有了‘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的口号,发生了‘江阴十日’等反抗剃发斗争。”后来又借助民俗语言方式创造了一个歇后语“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以“死舅”谐音隐指“思旧”,在民族压迫的黑暗统治下表达一种民族反抗意念。    “剃头死舅舅”本是汉人对清朝的反抗,经过三百多年的口口相传已经演变为另一种含义,现在更多的体现为中华民族注重血脉亲情的个性和文化传统。“社会在进步,民俗在发展,人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民俗在文化方面的传承,但不要为此耽误了正常的生活,真正做到‘辨风正俗’。”曲彦斌说。

相关参考

清朝人正月不剃头的原因竟是这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首民谣,传唱了三百六十多年,岁月早已朦胧了原来的意思,倒给九州大地上的剃头师傅们,每年一个月的“年休假”。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馆的习俗。其实

老师傅被杀小徒弟封官

揭秘乾隆皇帝如何理发:老师傅被杀小徒弟封官  民间的说法: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所以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刘振超说,在所有理发的人中,清朝皇帝的头是最难剃的。你完

理发店门口的“三色柱”到底有什么来历

  当你漫步街头,会发现理发店门口,有一根红色、蓝色、白色相间的花柱不停地旋转,人们叫它三色柱。那么这个标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可以代表理发店呢?  关于这个三色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其一,据说

古代人能理发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人理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这说明古时贵族有专人为其梳理头发。但是在中国古时候,《孝经·开宗明义》讲到:“身体

关于鲁迅的故事 鲁迅理发的故事

  鲁迅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作家,鲁迅逝世后被虚构了许多逸闻轶事,由于真假难辨,往往流传甚广无人知其真假。但是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一些小故事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湖南一理发店门联曾宣传抗日

...点又紧扣抗战精神的楹联佳作。最有名的当数湖南湘乡一理发店门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铁匠铺联也很不错:百炼中华,全民成铁汉;长期抗战,大地作洪炉!缝衣店联典雅而豪壮:忍令上国衣冠,沦...

日军猫在炮楼里不出来,八路军请来三种动物帮忙,瞬间制服鬼子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修建了很多炮楼。这时间一长,鬼子伪军都学精了,天天就往炮楼里这么一猫,待上个把星期也不出来。炮楼这墙呢太厚,易守难攻,门口再支一挺机枪,八路军要是强攻,伤亡太大,肯定不行,这可怎么办

将军去理发,老板不愿收钱,将军赠他两副对联,至今无人能超越

悠久的历史,必然会孕育出灿烂多彩的文化,对联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据说,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的皇帝孟昶,为了庆祝春节所创作,即“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就下了一道圣

天日节的由来和传说 正月初九天日节是什么节日

  天日节的由来和传说正月初九天日节是什么节日?  天日即正月初九,汉族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生日。农历正月第九天,一般都是在立春的节气刚过,恰是“一阳初始”是大自然开始“万象回春”的时刻。明王逵《蠡海

官窑,因为五大原因在民间大量留存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是皇家专用的,按理说,所有官窑瓷器都要送到皇宫。可是,一直以来,民间确实留存着大量的官窑瓷器,这是为什么?《清宫瓷器档案全集》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的《清宫瓷器档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