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

Posted 日本人

篇首语: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人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人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

日本人對中國三國文化的迷戀與世共知,但關於他們最喜歡三國的哪個人物,說法不一。主要集中到兩大人物,一是曹操,一是諸葛亮。

網上曾經流傳日本媒體搞過一次民意測驗,評選日本民族最崇拜的100名人。諸葛亮在所有中國人中排名最高。

而在另一面,日本人對曹操的評價也不低。他們從來沒有像中國那樣,對曹操評價忽高忽低——要麼描述為「白臉奸賊」,要麼抬到天上去。日本對三國人物的描述中,曹操一直配享傑出政治家和文學家位置。

所以,與其分出曹操與諸葛亮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位置,不如搞明白這樣一個問題,或更有意義——日本人分別喜歡諸葛亮和曹操的什麼東西?

依我看來,日本人喜歡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代表中國古代文化最優秀的那部分——「正統漢才」之兵家文化與「尊王攘夷」的志士正道。

具體表現為品質和能力的兩個方面:倡導既要有堅定不移的忠君報國的政治思想、符合「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品質修養,又要有能應對殘酷競爭,應對戰爭的良好的專業本事。

在五丈原武候祠,有一塊「心外無刀」石碑成為引人註目的景觀。這是日本學者野呂雅峰1993年為紀念諸葛亮逝世1760周年所立,「心外無刀」是引用中國成語「天下無心外之物」對諸葛亮用兵之道的評價。

日本中國史專家林田慎之助稱諸葛亮的一生為「花之生涯」,著名詩人土井晚翠詠嘆諸葛亮的詩歌《星落秋風五丈原》,在日本廣為流傳。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吉川英治譯著的小說《三國志》寫到諸葛亮病故五丈原為止,其後以「篇外餘錄」草草了結,原因是他認為三國始於曹操,終於諸葛亮,這個收場也把諸葛亮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日本人心目中。

日本著名史學家渡部升一對現代中國傲慢十足,但對諸葛亮卻畢恭畢敬。他自稱小學五年級讀三國,乃至改變他人生之質。在他眼中諸葛亮真應該是日本志士的楷模,他每讀《出師表》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就歷史上諸葛亮的「才」而言,比曹操也強不了多少。但為什麼諸葛亮會讓日本人流淚而曹操卻不能?根本原因是諸葛亮的「才」是建立在「興復漢室」和「忠君」的基礎上,是建立在各種優秀品質基礎上。這與「尊王攘夷才」的德才兼備匹配。因此,他成了日本朝野上下共讚頌的典型、民眾喜歡的三國第一人。

如果說,日本人喜歡諸葛亮是因為他代表正統漢才,那麼他們喜歡曹操是因為什麼呢?

這要從曹操的外戰史說起。

東漢末期,北方內戰連連,外患並未停止。但自從一個人「問世」後,「胡人」紛紛避其鋒芒,很少再犯中原,無論匈奴還是東胡,明顯老實下來。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先為漢相、後為魏武帝的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立足北方、尤其是統一北方後,中原外患幾乎處於停歇狀態。北方各胡人部落,對曹操畢恭畢敬,歲歲來貢「魏王」。連統一的大漢都敢侵犯的匈奴等胡人部落,何以對國家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輕慢?

這就必須從東漢末年發生的一起著名征外之戰說起,那就是曹操北征烏桓。

曹操北征遭到很多人反對,但曹操為什麼力排眾議、執意北征。

曹操征烏桓採取的是閃電戰和血洗戰,戰事之慘烈,非常規作戰可比一二。如果曹操戰敗,那麼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如果烏桓戰敗,那麼他們的「黃龍府」柳城勢必失守。

史書對這場惡戰多有記錄。數萬騎兵慘烈混戰,「死者被野」。面對遊牧民族單兵能力強,曹操騎兵毫不遜色,虎豹騎「獲單於蹋頓」,陣前斬首。烏桓群龍無首,三郡主力騎兵先行崩潰,《三國志》記載:「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馀萬口。」

白狼山之戰曹操大獲全勝,曹軍乘勝追擊,直搗烏桓老巢柳城,一舉平定烏桓三郡。

在烏桓之戰中,曹操一反中國皇帝對夷狄的懷柔政策,堅持閃電戰和「血洗」。這在傳統中國人眼裡,是有悖正統路線的,但卻是日本人欣賞曹操的地方。

曹操的性格,有別於「一般中國皇帝」。烏桓之戰體現了曹操「圓外狼」的特徵,在中國的君王行列中,曹操雖然算不得完整的大君王,但卻是鳳毛麟角的「霸氣」外露者。他內戰、外戰通吃,尤其在外戰方面,雷厲風行,更顯王者本色。而這些特點,都成為日本名將追逐的本領。諸如織田信長,就有「戰國曹操」之譽。

喜歡諸葛亮的「正統漢才」,喜歡曹操的「鐵血」作風,日本人可謂將中國三國最傑出的兩個人物的精髓盡收「血液」中。當現在中國一些所謂「教育家」探討將《出師表》刪出語文課本時,他們確實無法理解日本為什麼還有人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言流淚。

>>挖掘更多精彩歷史,請關注扒一扒歷史微信公眾號:bybls123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

本文來源:扒一扒歷史

相关参考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

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為何卻被鄧艾完虐,更被陳壽稱 ”名過其實”

《三國演義》中,蜀國在諸葛亮死後持續衰弱,除了姜維外,再無一個能打的。當鄧艾偷度陰平成功,夜襲江油,突占涪城,直逼綿竹,此時姜維還在劍閣,在這緊要關頭,蜀漢終於派出他們最後王牌,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

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為何卻被鄧艾完虐,更被陳壽稱 ”名過其實”

《三國演義》中,蜀國在諸葛亮死後持續衰弱,除了姜維外,再無一個能打的。當鄧艾偷度陰平成功,夜襲江油,突占涪城,直逼綿竹,此時姜維還在劍閣,在這緊要關頭,蜀漢終於派出他們最後王牌,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千年一遇的美少女”層出不窮,爲什麼日本人喜歡給人取外號

今天我們聊一聊“爲什麼日本人喜歡給人取外號?”這個話題。衆所周知,日本人對於給別人取外號有一種“迷之執着”。早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日本武將們崇拜武力和神鬼,紛紛給自己取上一個嚇人的外號,希望在開戰之前,

諸葛亮最大對手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死,常

諸葛亮最大對手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死,常

諸葛亮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三國時期出過許多厲害的謀士,例如魏國的司馬懿,吳國的周瑜陸遜以及蜀國的諸葛亮。但若是要問三國時期誰是第一謀士,那麽無疑要當屬於諸葛亮。蜀國的強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諸葛亮的功勞,並且蜀國後期也是他一人苦苦

此人是曹操的剋星,若非英年早逝,恐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

在三國歷史上,諸侯爭霸的話題永遠是大家最感興趣的點。俗話說得好,亂世出人才,而三國亂世也同樣孕育出了一大批能夠影響天下大勢的名人。但無論是謀臣還是武將,他們自身並不擁有強大的底蘊和號召力,如果沒能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