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宮內已流行高跟鞋,且高度不遜於現代

Posted 流行

篇首语: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皇宮內已流行高跟鞋,且高度不遜於現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代皇宮內已流行高跟鞋,且高度不遜於現代

喜歡看清宮劇的人一定對後宮女性們腳上穿著的高底鞋並不陌生,看著女孩子們踩著高高的鞋子還能夠健步如飛的跑來跑去,的確不能不佩服腳下的「功夫」。這樣一個奇怪的鞋式,卻成為了清代宮廷服飾與其他朝代的宮廷服飾的截然不同的特點。

那麼,這種鞋究竟叫什麼呢?到底有多高呢?

古代女性的小腳乃是一美,稱為「三寸金蓮」,這種極端的審美情感最早始於五代十國時期。據說,南唐後主李煜荒嬉朝政,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一位妃嬪為得到李煜的寵幸,用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以完成一種在金蓮高台上跳動的舞蹈。此後,這位妃嬪為了能夠保持這種舞蹈的絕技,維持李後主對她的寵幸,便常用白綾緊裹雙足,久而久之,便把腳裹成了「紅菱型」、「新月型」。此例一出,人們競相仿效,五代之後逐漸形成風氣,風靡整個社會。到了宋代,女人的金蓮小腳已經與洛陽艷麗的牡丹、建州馨鬱的香茗並指為天下之奇了。元代時,如果女性不裹腳,竟會被視為是奇恥大辱。

明清兩代,裹腳之風尤為盛行,漢族女子們以穿弓鞋為多,而滿族婦女則不纏足。大清入主中原後,受漢族文化影響,裹腳之風有增無減。盡管滿族的女性從不裹腳,但根據普遍的審美標準,大腳絕對不是漂亮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族女性便發明了一種高底鞋,將腳藏在衣群裡,不會輕易顯現出來。

此外,滿族女性穿得高底鞋的起源還有另外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據說,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制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占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致美觀,從而成為了一款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可見,滿族婦女在衣著旗裝時,通常會搭配旗式坤鞋。這裡所說的旗式坤鞋可分數種,常禦多平底,一種高寸許,前後微缺,名為「寸底鞋」。還有一種鞋底中間高出數寸,中微細,下端作方形,名為「高底鞋」,俗稱「馬蹄底」或「花盆底」。這種木底的絲鞋由於木跟不著地的地方,常用刺繡或穿珠加以裝飾,因鞋底平面呈馬蹄形,所以得名「馬蹄底」。

另外一種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狀,故而稱為「花盆底鞋」;鞋底中間即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公分左右,有的可達14-16公分,最高的可達25公分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

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穿上此鞋,走起路來,裊裊婷婷,輕盈嫻雅,端莊秀美。老年婦女和勞力婦女所穿旗鞋以平木為底,稱為平底繡花鞋,亦稱「網雲子鞋」。滿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繡花,而襪子多為布質,襪底也納有花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相关参考

古代女子已流行“高跟鞋” 高度可达至25厘米

有媒体报道,一个女孩从16岁开始穿高跟鞋,到31岁的时候,足部变形,只能拄拐杖行走,网络称之为“高跟鞋事件”,让众多爱高跟鞋的女士“谈鞋色变”。古往今来,女性穿鞋并不只是为了走路,讲究的是“足下生辉”

著名的大帥哥,勇猛不遜於張飛

馬孟起,人云「錦馬超」,是三國之中著名的大帥哥。馬超人長得帥,但絕非中看不中用的銀槍蠟干,而是貨真價實的三國絞肉機,故民間有「金呂布,銀馬超」之說。馬超十七歲初出茅廬,便數合槍挑董卓大將王方,更在李蒙

升米養恩,斗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古代沒有普及義務教育,有機會讀書的普通百姓並不太多,但古人的智慧毋庸置疑,並不遜色於現代人,從流傳至今的經典俗語中就能充分表現出來。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不少為人處世的學問,一傳十,十傳百

清代宫女们的高跟鞋有多高

  高跟鞋从古就有,而且古时候的高跟鞋和现在又也有差别。不管是做工还是选料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穿越历史,去看看清朝宫女们穿的高跟鞋是怎样的。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一定对后宫女性们脚上穿着

高跟鞋的来历

15世纪的一位意大利鞋匠发明了高跟鞋,起初是为了克服下雨天道路泥泞造成的行走举步问题,结果效果出奇的好。但他的体重穿上高跟鞋后,走上一会儿,便走不动了,且男性穿上高跟鞋后,有些滑稽,显得非常难看,只好

高跟鞋的文化历史

15世纪的一位意大利鞋匠发明了高跟鞋,起初是为了克服下雨天道路泥泞造成的行走举步问题,结果效果出奇的好。但他的体重穿上高跟鞋后,走上一会儿,便走不动了,且男性穿上高跟鞋后,有些滑稽,显得非常难看,只好

南大出土玻璃杯來自義大利 可能安葬東晉開國皇帝

由歐洲傳到南京的玻璃杯。玻璃之於古代西方,不遜於瓷器對於中國的意義。地中海沿岸的古國發明玻璃工藝後,正是在「六朝」時代傳入中國。這件玻璃杯來自1600多年前的歐洲,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南京大學鼓樓校區

南大出土玻璃杯來自義大利 可能安葬東晉開國皇帝

由歐洲傳到南京的玻璃杯。玻璃之於古代西方,不遜於瓷器對於中國的意義。地中海沿岸的古國發明玻璃工藝後,正是在「六朝」時代傳入中國。這件玻璃杯來自1600多年前的歐洲,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南京大學鼓樓校區

细说清代颇为流行的“租妻”风俗

摘自:潘洪钢著《细说清人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20世纪30年代,作家柔石曾写过一篇题为《为奴隶的母亲》的小说,其中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了,秀才、地主妻子不能生育,租来穷苦人家的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神獸,被皇帝當寶貝養著,現代人看了笑到抽筋

明成祖朱棣篡位後,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僅開闢了海上的絲綢之路還達到了傳播國威的目的,雖然有部分後世人說朱棣這樣的做法,只是為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畢竟是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使得朱允炆火燒皇宮不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