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廷玉為例講漢族知識分子在清代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張廷玉為例講漢族知識分子在清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張廷玉為例講漢族知識分子在清代
每次讀史書,總感嘆知識分子的待遇,在封建皇朝中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念一下唐宋時期士人的風骨,而尤其到了宋代,宋朝是以善待知識分子而聞名的,當南宋滅亡時,那些士人殉國是最多的。到了元代,由於是異族統治,漢族知識分子竟然排到了妓女的後面,到後來「臭老九」這個稱呼可謂是婦孺皆知,同時元代不到百年的統治歷史,竟然其中有77年沒有科舉,漢族知識分子從以前的主動放逐到被動放逐。
(因為元代漢族知識分子喪失了上升管道,只能與倡優為伍,填寫雜曲為生。)
到了明代,明朝皇帝明顯繼承了蒙元對待知識分子不客氣的態度,當眾廷杖,什麼的那就多了去了。《史記》有雲: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明代皇帝既然對待知識分子不客氣,那麼怪不得明末時那群知識分子多的是厚顏無恥,賣主求榮。
(明代廷杖)
時間到了清代,尤其清代是異族統治,因而對於漢族有著特殊的防備感。這從乾隆對張廷玉的態度可以略窺一二。
張廷玉圖像
張廷玉,也是出身官宦世家,服侍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而前兩代皇帝還好,特別是雍正,對張廷玉特別倚重,為了他死前還留下遺照,讓他配享太廟。然而到了乾隆時期,而乾隆身上的滿族血統比例又比較大,因此他看中滿漢之分比前代更加嚴重。而對於張廷玉的戲耍更加暴露了,不僅是封建皇帝、而且是一個異族皇帝對異族臣子的態度。
封建專制主義發展到清代,就連儒家對於自身名節的追求,都成了清朝皇帝所看不慣的東西。傳統儒學盡管有順從皇權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儒家知識分子要追求人格尊嚴的堅持和精神價值。然而清代前期皇帝卻認為儒家知識分子在人格上追求是不合適的,會妨礙到他們對於皇帝的服務。而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滿洲人盡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勝在忠誠,而滿洲人在皇帝面前會以」奴才「自稱,而漢族到了皇帝面前只能稱」臣「,此之謂:臣不如奴才。
在乾隆皇帝的眼睛裡:」滿族大臣雖然身上有種種缺點,但是畢竟淳樸正直,與皇帝一心一意,對主子死心塌地。而漢族人則心眼太多,居心巧偽,他們太會做官,太會鑽營,因此不能讓人完全放心。「(張宏傑語)
年輕的乾隆皇帝
在面對雍正的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這件事上,乾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戲耍張廷玉,甚至最後搞到他身敗名裂,讓他退休之後,還派人抄張廷玉的家。
張廷玉一生唯謹慎,到了晚年唯一的心願就是配享太廟,乾隆竟然如此戲耍他,畢竟他兢兢業業為愛新覺羅家奉獻了四十多年,張廷玉老年的時候有點糊塗,不可避免的就犯了一些錯誤,結果弄的乾隆皇帝勃然大怒,而乾隆則認為張廷玉對待皇帝沒有真情實感,只想沽名釣譽。
張廷玉一輩子修煉為臣之道,最後還是一敗塗地。
雖然當張廷玉去世的消息為乾隆得知,乾隆感覺自己對張廷玉果然有些苛刻,就命令他配享太廟,恤典如常。謚號」文和「。
」太廟那塊冷豬肉,皇帝惡作劇般反復無常,終於又擺到張廷玉的嘴邊,只不知張廷玉是否死後有知。「(張宏傑語)
張廷玉這麼謹慎小心,雖然稱為清朝二百多年裡唯一得以配享太廟的漢族人,但是他的經過也是一波三折,而且是」唯一配享太廟的漢族人「。果然…………怪不得到了1911年清朝實行立憲,弄出了一個皇族內閣,而這時清朝立馬就滅亡了。
文章到此,我想起了一句話,我不知道是誰說的——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可體現一個民族的良心。
本文來源:蘭初的二次元相关参考
作為清代三朝元老大臣,張廷玉在清朝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可謂不小。在雍正年間,在諭旨與文字編撰、軍機處的設立、奏章制度改革完善等多個方面,張廷玉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此外,縱觀有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張廷玉也是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有「”三朝元老”「”兩朝重臣”等等這些詞語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員,不僅輔佐了一代帝王,更有歷經了兩三代君主的,而這些官員便被稱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官員,他經歷了康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有「”三朝元老”「”兩朝重臣”等等這些詞語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員,不僅輔佐了一代帝王,更有歷經了兩三代君主的,而這些官員便被稱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官員,他經歷了康
在雍正看來,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是不同功能的棋子。有些棋子用完了一定要棄掉,否則會礙於留在棋盤上;有些棋子使用方便,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繼續留在棋盤上。1、年羹堯的萬丈深淵年羹堯是胤禛的門人。他年紀
1739年(乾隆四年)《明史》編撰完成,經乾隆皇帝欽定,將先代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編撰的二十四部史書稱「正史」,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
解讀:「從一品」在清朝,權力有多大?享受什麼待遇?張廷玉在雍正朝大受恩寵,雍正授予其保和殿大學士榮譽稱號,躋身正一品行列。有清一代,獲得保和殿大學士榮譽稱號的漢人大臣,唯有張廷玉。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
1896年春,梁啟超離開北京,前往上海參與《時務報》的創辦工作。彼時的上海華洋交錯,新舊文化與知識互相碰撞,充滿了新鮮、刺激。梁啟超逐漸融入當地的社會,結識住在上海計程車人,並觀察著這座現代都市。——
终雍正一朝,始终受宠而从未挨批的汉臣唯张廷玉一人。《啸亭杂录》记一事,说雍正五年五月时,张廷玉偶有小疾,请了几天病假。数日后,雍正对近侍们说:我这几天连日臂痛,你们可知道?众人惊问其故。雍正说:大学士
终雍正一朝,始终受宠而从未挨批的汉臣唯张廷玉一人。《啸亭杂录》记一事,说雍正五年五月时,张廷玉偶有小疾,请了几天病假。数日后,雍正对近侍们说:我这几天连日臂痛,你们可知道?众人惊问其故。雍正说:大学士
张廷玉(汉语拼音:ZhangTingyu,1672~1755),中国清代大臣。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康熙时历官内阁学士、吏部侍郎。世宗继位,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