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木之路:皇家所采之處 密林降為草甸
Posted 楠木
篇首语: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清皇木之路:皇家所采之處 密林降為草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清皇木之路:皇家所采之處 密林降為草甸
故宮太和殿(見背景圖)的木料大多是從四川采伐而來。
明清皇家木材——楠木
四川雷波縣黃茅埂草甸中如今殘存的喬木樁
尋訪「商旅文化古道」系列(六)
文、圖:卜松竹
唐人杜牧在名篇《阿房宮賦》開篇語:「蜀山兀,阿房出」,被視為王朝衰微的千年一嘆。秦皇的三百裡阿房如何壯觀今人無從得見,但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宮殿群就矗立在北京城的正中央,每天迎接著數以十萬計的遊人。中國建築是大木構造的頂峰,走進故宮的任何一間宮殿,都可以看到精彩紛呈的組合,更不要說那些一木參天,被塗成朱紅色的木柱了。明清時期建造故宮、避暑山莊、外八廟、頤和園等龐大建築群的大量巨木從何而來?我們需要將眼光投向西南,到當年的「皇木之路」中去尋找答案。
皇木采辦是中國特定政治歷史背景下對生態環境破壞的產物。像明代采辦皇沒有20多次, 有一次采辦大楠杉就達二三萬根,對環境破壞尤甚。套用杜牧的詩,真可以慨嘆一句「蜀山蕪,故宮出」了……
四川皇木坪:
青草依依不見林
四川屏山雖是一個小縣份,但在歷史上卻大大的有名。
來到屏山中都鎮一帶的九重山牛兒包,眼前出現一片農田,間種著一些桑樹,典型的山間小農經濟形態。在這一片平平無奇的景色中,藏著兩塊碑基,一堆明磚。在當地一戶夏姓農人的家中,專家們找到了四塊斷碑。它們原本是一整塊,1968年是被主人打破背下山修房子,一破為五。現在可以看到的三塊正好是碑文的主體部分。它就是《神木山碑》,約立於明嘉靖四十五年。
這塊石碑與北京城中的一件舊物遙相呼應,即歷史上「皇木場」中立於乾隆時期的《神木碑》。北京石碑雲:「都城東有巨木焉,其長六十餘尺……相傳前明時所置」。這是明代在屏山采辦楠木的文獻記錄。
但今天屏山縣中都鎮一帶已經沒有原始森林存在,坡度50度以上的耕地隨處可見,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有巨木成林,遮天蔽日的壯觀景象。
與屏山縣的皇木采辦遺跡相比,四川雅安漢源縣皇木鎮皇木采辦遺跡顯得更加明晰。皇木鎮,是這一帶皇木采辦唯一一個遺留下來的歷史地名。但之前人們對這裡的皇木采辦情況卻一無所知。經由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等人的現場踏訪,才逐漸揭開面紗。
今天的皇木鎮位於海拔1400~1800米之間的大渡河峽谷上的一個緩坡地帶。但歷史上的皇木采辦並不是在這個緩坡上,而是在海拔2300~2700米左右的皇木坪。
皇木坪在距皇木鎮2公里左右的山上,是一片開闊的緩坡。根據當地百姓的說法,明代萬歷年間有人在此采辦皇木。當時采辦的大木橫切後,可以制成供八人圍坐的大桌。砍下後用鐵釘鉚上,需幾百人運送。還要將鐵打的小金牛放置在木頭上,以求平安。在這一帶存留下很多與皇沒有關的地名,比如旗桿山,據說是采辦可以作為旗桿的大木所在地,但今天人們眼前的,卻只是一片高山草甸,沒有一點高大喬木林區的影子。
藍勇指出,從旗桿山開始,經二皇口、挖斷山、大將軍槽、小將軍槽、巖窩口、皇口、深溪溝到大渡河,「一個典型的皇木采辦地與轉運地路線便聯繫在一起,成為印證歷史上皇木采辦程序的一個典型歷史遺跡」。
明代采木:一次可采楠木二三萬根
明清兩朝在長江上遊采辦皇木甚多, 對森林資源中原始林核心樹木的破壞明顯。皇木采辦主要是用於建築梁柱的大木,以楠木和杉木為主。明清時期西南巨木的大規模開采雖然給後世留下了故宮等文化遺產,但同時給當地的社會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並且波及至今。
牛兒包和皇木坪的情況並不是孤例。在貴州綏陽楠木村、楠木廟,正安的楠木灣,赤水的皇木壩、皇木坪,遵義的楠木埡等地,都已是名存樹亡了。
藍勇等學者指出,根據現代歷史地理學研究,大約500年前, 長江上遊地區海拔300~1500米的平壩地區,還多是原始喬木林為主而間有草甸混交景觀, 而非現在的以草甸灌叢為主的景觀。它們很大程度上是人類活動的結果,而皇木的開采在其中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這從歷史文獻和地理調查中都可以找到證據。
文獻記載,明代長江上遊金沙江元謀一帶「林杉森密,猴猱扳援」,有的地方「松杉參天,其密如錐」,安寧河建昌一帶「深山大林,千百年斫伐不盡」。明代川南一帶大量的懸棺都是用巨大的楠木做成,可見當時主要還是采伐低海拔地區的楠木,可能大量中低山高海拔地區的杉木資源還沒有采伐。明代酉陽一帶出產鹿、野豬、楠木,生態環境仍十分原始。萬歷時期黔北海龍屯一帶「林木摩霄蔽日,非側肩不可入」,而赤水衛一帶出產猿猴、杉木,可見黔北高海拔山地植被十分好。清代乾嘉以前,川南峨眉雷屏一帶仍「山高林密,遮蔽日光」,杉木極多。咸豐年間,川西北汶川縣歷史上高山普遍產杉。滇東北地區的昭通「均有太古森林,巨木蔽地,臥如老龍,密葉遮天, 晝如黑夜」,鎮雄一帶清代仍有「人莫敢入」的密林。黔北一帶高山也是林密箐深。現在在這些地方,仍能找到不少采木的遺跡,甚至巨大的木樁。但那些壯觀的巨木,終究是不見了。
據歷史記載,明代采辦皇沒有20多次,有的一次采辦大楠杉就達二三萬根,而修路、搭架、不合適的廢棄對巨材的損耗往往是采木的數十倍, 對楠杉巨木的損壞最為明顯。由於楠木本身作為建材優於杉木, 而從海拔分布來看,楠木一般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而杉木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坡谷、台地,人類采伐一般是先開采低海拔的楠木然後才是采伐高海拔的杉木。因此明代對楠木的采辦更加集中。
清代雖然仍是楠杉並采,但由於楠木資源越來越少,皇木采辦開始了主要向高山地區采伐杉木的趨勢。清中葉以後,采辦重點區域從川南黔北谷地向川西南、滇東北高山遷移,呈現向高海拔垂直推進的趨勢。藍勇指出:「這種趨勢透露出近500年來,皇木采辦對長江上遊地區原始林核心巨材資源的破壞過程。」
皇木運輸:大運河是主要水路
舊時四川深山中的木材運輸,大多需要依靠水運。各地木材分別沿嘉陵江、涪江、渠江到重慶,匯入長江。雲南的木材也沿車洪江、牛欄江、金沙江等抵達此處。重慶被稱為「全川江水總匯」之地,為木料運輸的樞紐。在重慶交各督木道驗收後,便開始了從水路轉運到京師的解運過程,主要線路是從長江,過夔關,經湖廣,進入荊楚地域,運到大運河,溯大運河而北至北京。
史料記載,明嘉靖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為修齋宮和密殿等23處建築,派工部右侍郎劉伯躍、副都禦使李憲卿等先後督木,到四川播州采辦大木。此次采木在四川和貴州統共伐木兩萬四千多根。其中圍逾一丈的大楠木2000株,一丈五尺圍的大杉木也有117株。而到萬歷年間則更為驚人。
由於采伐過甚,進入清代,在西南地區找尋巨大皇木已經越來越困難。康熙六年,修建太和殿,「 令四川、湖廣、江西、浙江督撫查有采就大楠木或山中現產大楠木」, 由於采木艱難,在盛產楠木的四川也只採取了80株。康熙只得停止採取,「不敷木料,酌量以松木湊用」。康熙二十一年,為重修太和殿,下令第二次采木,且恢復了專官督辦,並厚值募民,但采木還是不甚理想:湖廣、浙江就先繼報告不能如期運至,特請寬限;四川再三請求減免任務。二十五年, 康熙再次下令停止南方采木,而以塞外松木充作殿材。康熙中後期,宮殿建築開始大量採用松木,逐漸停止了楠杉采辦。
但到了雍正、乾隆時期,楠杉采辦又起。不僅西南,廣東等地也成為采辦地。如乾隆七年,為建萬年吉地裕陵,朝廷下令廣東在瓊州府境內采辦楠木2139件,共耗銀9.3萬餘兩。同治末年,為重修圓明園, 總管內務府奏請行文兩湖、兩廣、四川等省采辦楠木、杉木,每省各3000件。很顯然這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四川、湖南、兩廣等相繼奏請停采,圓明園工程也因物料不足等原因而停工。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相关参考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修建了北京城與故宮。這兒從此就成了明清帝王居住的寢宮。但凡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就總會有一些故事,而且還可能會出現說不清道不明的“詭異傳說”。時至今天,故宮還有3個比較“詭異”的地
> 从殷墟出土的宫殿遗址,到的阿房宫,再到汉唐宋明的皇家园林建筑,中国园林建筑发展到,已经渐臻成熟。明清园林的建筑高度艺术化,其景物、风格、布局,移步换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用也日臻成熟。各
原标题:金凤颁诏:明清盛大庆典是如何举行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家举行盛大典仪和重要活动的地方。天安门只在遇有皇帝亲征和大将出征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皇帝发布重要文告,以及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盛大庆典
故宫是清朝灭亡后的称谓,明清时称为「”紫禁城”。故宫中主要的建筑为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九五之尊”代指帝王之位或皇帝本身。根据中国的阴阳学说,古代的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阳数
中山公园,顾名思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公园,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几乎都有,其中最出名的还是北京天安门旁边的这座。喜欢历史的人在这里可以读到从明清到近代的中国巨变,喜欢园林的人在这里能看到皇家园林和古典建
永泰龟城,古丝绸之路之要隘。位踞老虎山阴,汉曰“老虎城”,唐曰“龙沙”,明万历三十六年修建永泰城,因其建筑平面酷似龟形,故又名“龟城”,曾是兰州以北的军事要塞,也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的城堡
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
原标题: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
宗人府是什么机构﹖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
故宫是现存最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封建王朝时是明清两代皇帝及家眷的居住地,是全国的权力中心,现在已经改为故宫博物馆。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依稀可以感到荣耀背后权力的沉重。故宫是我们现在对它的称呼,明清
故宫是现存最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封建王朝时是明清两代皇帝及家眷的居住地,是全国的权力中心,现在已经改为故宫博物馆。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依稀可以感到荣耀背后权力的沉重。故宫是我们现在对它的称呼,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