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戰國盛行養士

Posted 公子

篇首语: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為何戰國盛行養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為何戰國盛行養士

上古時代學問掌握於王室之手,一般都不對外公開,而歷史到了東周就不一樣了。

東周以將,諸侯紛爭,王室勢力衰弱,因而養不起那樣多的文士之類,因此學問就逐漸向下層擴散。

正是這樣一種趨勢,使得民間之人掌握了學問,那他們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就可以稱之為王者師了。而諸侯之間的爭霸兼並更加加劇了各國對於人才的渴求。

一開始養士是從國君那個層次開始的,那些賢明的諸侯就招募賢士以充實自己的力量,例如魏文侯那個時代,興盛於齊威王、齊宣王時期的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個官辦、私人主持的高等學府。讓我們看看當時稷下學宮裡都有些什麼鼎鼎大名的人物:孟子、鄒衍、申不害、魯仲連、荀子等,從這幾個人看,有儒家的、法家的、縱橫家的,幾乎這個時候的稷下學宮就是百家爭鳴的中心。

稷下學宮

而發展到戰國中後期,由於秦國的勢力急劇擴張,那東方六國『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賈誼——《過秦論》)當時之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

而正是當時卿大夫勢力的膨脹,才產生了後世所說的『戰國四公子』

而司馬遷在介紹這四個人的時候,分別採用這幾個字眼來描述這四位公子的列傳。

1、齊國孟嘗君。《孟嘗君列傳》

2、趙國平原君。《平原君虞卿列傳》

3、楚國春申君。《春申君列傳》

4、魏國信陵君。在這裡太史公司馬遷尊稱信陵君為『公子』,信陵君的列傳名稱就是《魏公子列傳》。而信陵君的作為實在不枉『公子』之稱,他養士是真正為了魏國,但是後來信陵君遭到魏王的猜忌,心灰意冷,沉溺於酒色女人,很快就死了。

真正的公子——信陵君魏無忌

而其他三人的養士大多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對內可以威脅國君,使得國君可以加重倚仗自己;對外可以威脅其他諸侯,以達到做到自己國家的利益。

本文來源:蘭初的二次元

相关参考

一戰和二戰,同樣是法國與德國,為何戰爭的結果截然相反

導語:作為一戰和二戰中的兩個主要國家,德國與法國的戰爭結局卻不盡相同,一戰法國獲得勝利,而二戰德軍獲得了勝利。對於這個截然結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從這個角度看,那就是一戰和二戰中的德法兩國,互換了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兩位,為何秦最終統一天下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關於四人的高下,各有所長,也各有的說法,然而,就算他們本事一樣,難道有名將就能打贏戰爭,統一天下嗎?孫子在討論戰爭時,提出五個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按順序下來就

元朝盛行全真道,朱元璋登基後,為何讓張天師管道教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極有權謀的開國君主。朱元璋對宗教的信仰追求,能看透本質,並身體力行,他認為「”以朕觀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於政事,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暞暞而不自知

戰國時其它六國的改革失誤在何處,為何唯獨秦靠著商鞅變法成功

公元前376年,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廢晉靜公,並瓜分了晉國公室剩餘的土地。這件事史稱「三家分晉」,它被看作是春秋和戰國兩個歷史時期的分界線。晉國原本是春秋時期四大強國之一,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諸侯國

大秦帝國為何能吊打六國

戰國爭霸秦國最終成為了眾霸霸的爸爸,要問秦國為什么能夠笑到最後,這和有一個人的關系非常大。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對於秦國而言有多重要?相當於十個李斯加十個白起。為什么這么說?大家想想,戰國爭霸的最開始,

大秦帝國為何能吊打六國

戰國爭霸秦國最終成為了眾霸霸的爸爸,要問秦國為什么能夠笑到最後,這和有一個人的關系非常大。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對於秦國而言有多重要?相當於十個李斯加十個白起。為什么這么說?大家想想,戰國爭霸的最開始,

這個作死的魏國,為何不停幫秦國的忙

戰國奇聞:這個作死的魏國,為何不停幫秦國的忙?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要是沒有魏國幫忙,戰國之初秦國就滅亡了,哪還有機會統一天下。魏國一共歷八代君王,有六代都是不遺餘力的給秦國幫忙,尤其是

秦軍為何被被稱為虎狼之師

說起戰國時期的秦國,我們對這個國家很熟悉。因為戰國就是被秦國結束的,秦國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王朝。而秦國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主要是靠著秦國的軍隊。秦國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強大的讓列國聞風喪膽。一直被

秦滅巴蜀之戰,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

一代法家大師,為何會死於同門之手,李斯在忌憚什麽

一、著名的老師韓非是個貴族富二代,他身處的韓國,於戰國末年已相當貧弱,有鑒於此,他決定去找可以救世的學問,試圖扭轉乾坤,奪回韓國應有的驕傲。諷刺的是,他拜的老師就是當世大儒荀子。荀子身為戰國最後一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