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死後為何被人如此污蔑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張居正死後為何被人如此污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張居正死後為何被人如此污蔑
1582年(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梁啟超評價:「明代有種種特點,政治家只有一張居正!」
在明朝(1368-1644)長達276年裡,能人輩出,名臣、首輔多達160多人。但是在梁啟超心中的政治家只有一個――張居正,給於他高度評價,不是沒有原因的。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嘉靖進士,隆慶元年(1567)入閣。萬歷首輔。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是,張居正死後不久,就有人說他死於縱欲過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1)帝師
張居正出身寒微,天資聰敏,勤奮好學,很有抱負,充滿理想和信念,一心投效國家。張居正也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的老師,誨人不倦地教導還未成年,當時還是太子的萬歷帝。張居正對這未來皇帝寄予厚望,要使他成為千古明君,用心良苦。朱翊鈞也對張居正畢恭畢敬,尊稱他「先生」。
張居正當了十年的首輔,輔助十歲登基的萬歷帝處理朝政。因為朱翊鈞和他爺爺朱厚熜(嘉靖帝)一樣,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所以治國重擔就落在張居正身上。他雖然不是皇帝,實際上卻是權臣。張居正肩負國家重任,勤奮工作,「以天下為己任,不畏譏彈,敢於擔當」,「茍利社稷,生死以之」。萬歷朝的大儒李贄稱張居正為「宰相之傑」,清代人說:「明只一相,張居正是也。」
(2)改革
內政。張居正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創制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並且整頓了郵傳和銓政,他的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萬歷皇帝朱翊鈞。圖片來源於網路)
軍事。為了防禦蒙古韃靼入寇邊關,張居正派戚繼光守薊門,李成梁鎮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了「敵台」3000餘座。他還與韃靼俺達汗之間進行茶馬互市貿易,採取和平政策。萬歷七年(1579年),張居正又以俺達汗為中介,代表明朝與西藏黃教首領達賴三世(索南堅錯)建立了通好和封貢關係。在廣東地方,先後任殷正茂和凌雲翼為兩廣軍備提督,先後領兵剿滅了廣東惠州府的藍一清、賴元爵,潮州府的林道乾、林鳳、諸良寶和瓊州府的李茂等叛亂分子,嶺表悉定。這對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發揮了積極作用。
水利。萬歷六年(1578年),張居正推薦、起用先前總理河道都禦史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並兼治運河。因而,「田廬皆盡已出,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黃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達北京,「河上萬艘得捷於灌輸入大司農矣」。
經濟。整頓賦役制度、扭轉財政危機,這是張居正改革的重點。萬歷八年(1580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國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礎上,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推動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3)死後被撤銷謚號
張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決明朝兩百餘年發展中所積留下來的各種問題,以鞏固明朝政權。但是改革觸動了舊官僚、縉紳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對抗。再說,明朝逐漸走向衰落,不是他一人能扭轉全坤的。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積勞成疾,迅即病死,反對派立即群起攻訐。張居正成了改革的犧牲品,家產被抄沒,家屬或死於非命。此後,某些改革的成果雖然保留下來,而大部分已經廢殆,就像一道光亮在明朝走向沉暮的歷程中一現而逝,並不能遏止衰落的步履。
(4)野史污蔑
張居正終年僅五十八歲,《明史》沒有記載他得了什麼病,據他自己在書信中說是因為痔瘡,多年誤治,訪得名醫割治後卻消耗太大:「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纏綿多時還是「不起」了。
(張居正墓碑。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時人王世貞(文壇「後七子」的領袖兼史家),卻在《嘉靖以來首輔傳》中明言,奪了張居正的命的並不是區區痔瘡,或者說,痔瘡不過是表面的病症,真正的病因是由於張居正「有姬妾40餘人,大吃春藥」,熱氣向上或向下發散,認為他是死於縱欲過度,甚至說張居正死時「皮膚燥裂,如炙魚然」,是縱欲而亡症狀。
幾十年後,有個文人,沈德符,根據他在京城多年的見聞寫了筆記《萬歷野獲編》,說得更加詳細,不僅認定張居正確因濫服壯陽藥耗竭元氣而亡,還指出張居正所服之藥為膃肭臍。
(5)恢復名譽
崇禎年間,1622年(天啟二年),崇禎皇帝為張居正復官復蔭。張居正獲得全面平反,恢復謚號,子孫亦獲襲職。這時離張居正死後差不多40年了。張居正的故居被改為「張文忠公祠」,讓後人瞻仰。《明史》盛讚有張居正為政期間「海內殷阜,紀綱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論定,人益追思。」相信張居正泉下有知,亦可瞑目了。(微信號:songshugonghui)
本文來源:松鼠公會相关参考
說起王陽明的心學,可能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但是40歲以上的很多人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最偉大的哲學思想,而王陽明,更是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按理說王陽明頗受贊譽,為何卻在明朝突然被張
古往今來,為了變法圖強,實現國家興盛,各個朝代出現了許多改革。但是,真的能成功地將改革方案推進下去,並取得一定成效的卻著實不多。一個改革方案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不僅需要有勇有謀的改革家,也需要有利於改革
說起諸葛亮,可以說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人。在大家的心目中,這個人就是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謀無人能比。而且諸葛亮非常忠心,在劉備死後還一直保著蜀漢江山,並且為了統一天下一直北伐。最終也是死在北伐的途中
1伏皇後出身高貴。伏皇後出身貴族,她的父親是侍中伏完,母親是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這樣,漢獻帝與伏皇後在血緣上,是表親關系。董卓挾持獻帝到長安時,伏完和獻帝結成為夫妻。二人是患難夫妻,在動盪不安中的歲
1伏皇後出身高貴。伏皇後出身貴族,她的父親是侍中伏完,母親是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這樣,漢獻帝與伏皇後在血緣上,是表親關系。董卓挾持獻帝到長安時,伏完和獻帝結成為夫妻。二人是患難夫妻,在動盪不安中的歲
在中國歷史上,張居絕對算得上是一代牛人,他不僅是赫赫有名的改革家,而且還是明朝時期最強勢的權臣;按理說,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對明王朝進行了一個全面改革,使得明王朝國力日益興盛,而且還重用戚繼光抵禦
趙用賢,字汝師,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生於江蘇常熟。隆慶五年(1571年),年三十七歲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萬歷初年任職檢討。《明史》記載:“張居正父喪奪情,用賢抗疏曰:‘臣竊怪居正,能以君臣
新政」: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
明朝沒有宰相,內閣承擔了宰相的職責,位高權重。但是,內閣的爭鬥也是非常激烈、持久的。一直到明朝滅亡,內閣的爭鬥都沒有停止。不過,在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期間,內閣較為平靜,那些無休無止的鬥爭突然消失了。張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為了能夠收攏天下英才為統治階級服務,一般都要通過科舉制度,這對於天下讀書學子來說,更是讓他們趨之若鶩,考中以後,光宗耀祖,沒考中的打疊精神,回家再來三年備考,繼續自己考學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