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曾有多處大柵欄 得名始於明代

Posted 街巷

篇首语: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北京曾有多處大柵欄 得名始於明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北京曾有多處大柵欄 得名始於明代

前門大街的「大柵欄」可謂家喻戶曉,它是京城最古老且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區,曾有「繁華市井何處有,大柵欄內去轉悠」之說。其實,歷史上的北京稱「柵欄」的地方有多處,除了位於前門外的「大柵欄」,還有雙柵欄、橫柵欄、鐵柵欄、三道柵欄……

大柵欄得名始於

明代在胡同口裝柵欄

老北京很多胡同的得名大多都有講究,比如王府井是緣於街上原有一眼甘洌甜美的水井,福綏境是緣於胡同裡原有一眼苦水井,由苦水井胡同音譯而得名……大柵欄的得名則是因為最早在胡同口安裝有防范外人夜間隨便進入胡同的柵欄,故名。據史料記載,內城的柵欄始於明弘治年間。弘治元年(1488年),百戶(明代官名)王敏上奏皇帝:「京城之內,大街小巷不止一處,巡捕官兵,只有七百餘名,未免巡歷不周,一聞有盜,昏夜追趕,大街曲巷輒被藏匿……於小巷路口置立柵欄夜間關閉。」弘治皇帝朱祐樘覺得此奏折很有道理,便傳下旨意,在北京內城大街小巷的主要路口設置柵欄,意在「謹防盜者,慎保平安」。此後短短幾個月,內城各街巷設置木質柵欄近百處,以防「流寇之盜」。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初期,外城的不少胡同也安裝上了柵欄。當時,因為多有賊寇流竄作案,所以康熙皇帝以「京師不靖,責令內城和外城每日巡緝,外城各巷口照內城設立柵欄,定更後官員不許行走。」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又「準奏外城各街道胡同設有柵欄至為嚴密,交五城不時稽查,務令以時啟閉,柵頂仍釘木板,書寫街道胡同各色」。由此來看,這個時候的街道胡同不僅要設立柵欄,而且在柵欄上還要標出街道胡同的名稱。乾隆皇帝同時還詔令:「京師內外城大小街巷設立護門柵欄,有作踐損壞者交刑部治罪」。每處柵欄入夜時關閉,「自王(爺)以下官民人等,概禁行走,步軍校等分街道,輪班值宿。」應當說,在柵欄設立後,對它的管理也是很嚴格的。因北京內外城大大小小的街巷胡同很多,所以安裝的柵欄也非常多。據記載,當時北京的內外城總共設立了1746處大大小小的柵欄,由此也使京城的各類盜竊案件大為減少。

當時的柵欄大多採取「官助民辦」的方式設置,也就是各街巷、胡同自籌資金,購置材料,雇用工匠製作和安裝。最初的柵欄樣式多為鐵制和木制的,可以隨時移動,即晚上將柵欄橫在街巷或胡同口處,擋住人車的往來,等天亮時再搬開放行。由於搬來搬去比較麻煩,很快就被改為對開(或單開)式固定柵欄,就像現在的大門,能開能關,很是方便。為了保護好街巷內人員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許多柵欄製作的既堅固又高大。

大柵欄原叫廊房四條

因柵欄格外高大更名

在數以千計的柵欄中,位於前門外廊房四條胡同口上的柵欄最高大氣派。這是因為廊房四條胡同裡的店鋪很多,又都是家大業大,店主們更是害怕強盜的光顧,於是紛紛出錢,要求把胡同口的柵欄製作得越大越堅固越好。工匠們見有人願意出大價錢,就把柵欄製作得又高又大,比周圍的柵欄高大了許多,後來人們就把這條胡同稱為「大柵欄」,而原名「廊房四條胡同」卻被人們漸漸地遺忘了。所以,明代北京地圖上的「廊房四條」在清朝的《乾隆京城全圖》上就被改成了「大柵欄」。

「大柵欄」東西長約275米,南北寬八九米。清末全盛時期,有各種店鋪近80家,而且家家是名店名鋪,包括綢布店、首飾店、鞋帽店、茶葉店、藥鋪、煙鋪、飯館、飯莊、文具店、戲園、影樓等,鱗次櫛比,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是北京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

「大柵欄」這條古老的街道也是幾經興衰,其中最嚴重的一次衰敗,是光緒二十六(1900年)的大火。據《庚子記事》記載:「(農歷)五月二十日義和團焚燒前門外大柵欄老德記大藥房,火勢猛烈,四面飛騰,延燒甚兇。計由大柵欄慶和園戲樓延及齊家胡同、觀音寺、煤市街、煤市橋、紙巷子、廊房頭條、廊房二條、廊房三條、門框胡同……約略延燒鋪戶一千八百餘家,大小房屋七千餘間。」以後經過數十年的逐步恢復,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恢復和發展,才使這條老街再度繁榮。

老北京有多處柵欄胡同

鐘聲胡同最早也叫「大柵欄」

鐘聲胡同位於西單北京圖書大廈北面,最早也叫「大柵欄」,因明代在該胡同南口設置柵欄而稱柵欄胡同。清代時,因舊的柵欄破舊不堪,更換了一個高大的鐵柵欄,故改稱大柵欄。1958年,該胡同南端東側建起北京電報大樓,上設報時鐘樓,裝四面塔鐘,每當整點之時,悠揚的鐘聲便回蕩在京城上空,1965年該胡同便改為鐘聲胡同。

雙柵欄胡同原來也叫柵欄胡同,位於西長安街南側,東安福胡同和小六部口胡同之間。這條胡同南北走向,原為溝渠旁的土路,後形成街巷,因路口設有柵欄故明代稱柵欄胡同,清代稱大柵欄。據傳這裡的柵欄與別處的柵欄有所不同:此處當初為河渠,柵欄只設立於兩岸之上,而不設立於水面之上,看上去其柵欄像一對分開的門扇,故得名「雙柵欄」。1913年,河渠被改為暗溝,修路時,將雙柵欄拆除,1965年改稱雙柵欄胡同。

三道柵欄胡同位於西城區太平橋大街東側,留題跡胡同和大院胡同之間,東西走向。清代為院兒胡同西段。因內設維護治安的柵欄而得名。相傳這條胡同原本也只有一道柵欄,但沒有擋住竊賊的進入,柵欄設立後仍發生了幾起失竊案。為了防止竊賊的再次進入,胡同裡的各家各戶又多出了不少錢,在第一道柵欄之內又設立了兩道柵欄,所以人們便將這條胡同稱為三道柵欄,1965年定名為三道柵欄胡同。另一種說法是這條東西走向的大胡同裡還有兩條南北走向的小胡同,住在小胡同裡的居民又獨自設立了兩個小柵欄,這樣一來整個胡同就有了三個柵欄,故此得名。

橫柵欄胡同位於景山東街東側,納福胡同和三眼井胡同之間,呈南北走向。民國時稱橫柵欄。據傳,明代在胡同兩頭各有一柵欄門,夜晚關上,早上打開,胡同因此而得名,1949年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橫柵欄胡同。

前門外的

大柵欄

為何讀作

「大石拉兒」

在老北京稱「柵欄」的街巷中,惟有前門外的大柵欄與其他以「柵欄」為名的胡同在讀音上具有明顯的差異。人們習慣上將前門外的大柵欄讀作「dàshilàer」(「大石拉兒」),「柵」讀輕音,「欄」讀去聲兒化,很少有人將它讀作「dàzhàlán」。而其他以「柵欄」為名的胡同,其「柵欄」二字要念「zhàlar」,其實,「shanlan」才是「柵欄」的本音,「zhàlar」是北京的方言,而「dàshilàer」則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這種讀音在北京實不多見。

關於前門外大柵欄的發音淵源,還有一種說法。據傳,這與前門大柵欄曾經是古代皇家的珊瑚庫和珊瑚加工廠有關。珊瑚最早是作為貢品出現在宮廷裡,後來才作為商品出現在達官貴人的家中,一直被視為僅次於金、玉、瓷的貴重物品。清代在北京便有許多貯存和加工珊瑚的地方,其中前門外廊房四條所開設的珊瑚加工店鋪最有名,其經營者多為蒙古人。據說蒙古語把「珊瑚」稱為「shala」,所以人們將這條胡同俗稱為「沙剌胡同」或「紗絡胡同」,漢語的意譯是「珊瑚胡同」,用北京話一兒化,就成了「shalar」或「shilàer」。清康熙年間朝廷下令將外城各街巷兩端安裝柵欄,所以這條街巷的兩頭也各有一道大鐵柵欄,於是就按音攏字寫成了「柵欄(shilàer)胡同」,後因所建的鐵柵欄格外高大,而稱「大柵欄(dàshilàer)胡同」,簡稱「大柵欄」。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大柵欄系滿語,因為清代《光緒順天府志》中有「沙剌即沙拉,國語謂珊瑚也」的記載,而《日下舊聞考》中也指出:「舒嚕,滿洲語珊瑚也。舊作沙剌,今譯改。」

本文來源:文化中國

相关参考

北京大柵欄兩條衚衕擬恢復歷史地名

本報訊(記者陳雪檸)記者近日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西城分局了解到,為保護利用歷史文化地名文化遺產,提升街區歷史文化底蘊,擬對大柵欄街道的大柵欄西街等兩條道路進行更名。其中,大柵欄西街西起鐵樹斜街、東至煤

明代漕运总督的权力有多大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满足皇家生活起居的需要,必然需要将全国各地的物资集结起来运送到北京。起初南方的各种物资借助于海运航道运送到北京。但是,众所周知海运要求的技术难度较高,不稳定因素比较多,风险也

老北京排洪那些事,哪些路容易积水

  明清北京城西半部曾有二条泄洪河,在缺乏干道下水道的年代里,每到雨季,通过这两道南北走向的泄洪河,把大量城市雨水往南排入护城河,再通过三里河和南沟排到外城南护城河。统称大明壕,清代称东、西沟。一条是

王大珩:863计划有多逆天

1950年,钱三强写信给老同学,当时在大连大学工学院教书的王大珩,请他到北京来一趟,说有要事相商。王大珩知道钱三强很忙,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不会找他的。因此他读完信,就风尘仆仆赶到了北京。钱三强开门见

北京燕山得名的历史渊源

此文系王德恒发表在《地名杂志》的文章当编辑的朋友见告,编辑部经常接到读者来信询问:「”燕化公司的「”燕”字是读作燕(烟yan)呢?还是读作燕(雁yàn)?”我们背倚的大房山、猫耳山均属太行山脉,北京东

辅佐父亲打下江山,死后军礼埋葬,一地因她得名

一提到古代的名将,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韩信、关羽及岳飞等人,很少会想到那些巾帼英雄,比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明末女将领秦良玉。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这么公主,虽然没有花木兰、秦良玉出名,但战斗力异常勇猛,丝

被誉为 ”明代喀秋莎”的 ”一窝蜂”究竟有多强

在明代初年靖难之役中,朱棣凭借塞北铁骑横扫南军时,却在一种「”高科技”的面前吃了一个大亏,这个让骑兵都畏惧的武器叫做「”一窝蜂”,它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前身,这件非常生猛的武器,也被称为古代版「”喀秋莎

崇禎與皇太極有驚人的多處軌跡重合,為何結局完全不同

撰文|趙立波導讀:明思宗崇禎和清太宗皇太極,兩位從未謀面的最大對手,一位代表大明王朝的末代君主,一位代表清朝第一位入關前的皇帝,他們身上有哪些共同相似之處?透過歷史的塵埃,驚奇地發現二人身上的共同點相

北京冬至习俗?老北京人怎么过冬至?北京人过冬至

冬至在中国南北方有差别,本文从饮食和娱乐两方面来说说咱们北方的冬至,首都老北京人是怎么过冬至节的。老北京冬至饮食:过冬至吃饺子流行核桃、柿饼等零食对老北京人来说,过冬至,必不可少的吃食是饺子。不过,刘

北京冬至习俗?老北京人怎么过冬至?北京人过冬至

冬至在中国南北方有差别,本文从饮食和娱乐两方面来说说咱们北方的冬至,首都老北京人是怎么过冬至节的。老北京冬至饮食:过冬至吃饺子流行核桃、柿饼等零食对老北京人来说,过冬至,必不可少的吃食是饺子。不过,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