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貨志·唐朝吃什麼

Posted 羊肉

篇首语:我走在逃离命运的路上,却与命运不期而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食貨志·唐朝吃什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食貨志·唐朝吃什麼

沒錯,沒有(一),一是留給我可能寫的漢朝吃什麼的。這個專欄大約會是寫寫各朝各代吃什麼的,寫作速度取決於作者的空閒度,考慮到作者是IT狗,不要對這個專欄報太大希望,隨意點個關注,給作者的支付寶[email protected]打個幾百萬,對於作者的寫作速度都是沒有幫助的。 正文的分割線 寫作過程中參考了百度百科、森林鹿的唐穿指南、王賽時先生的《唐朝飲食》以及全唐詩(咦),《唐六典》、《唐語林》、 《食醫心鑒》等書。 按順序來先唐朝: 當時的主食,以面食為主(米飯還是有的啦),或者可以更具體的說,是以餅為主,各種餅多達幾十種(其實各種饅頭什麼的也叫餅,當時的餅包含的類別比現在大多了),在唐代筆記小說《因話錄》裡就提到「世重餅啖」。在各類史書、小說、詩歌裡也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餅,比如蒸餅、煎餅、胡餅、湯餅等等。 當時的肉食,以羊肉為主(吃牛肉在名義上還是犯法要被重判的,豬肉雖有但不太多),而羊肉有個問題就是膻味大,所以當時能去膻味的胡椒地位極高,價格也非常貴。什麼,你問怎麼不吃雞鴨鵝肉?這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因為在唐朝有的時候,雞鴨鵝等禽肉,是不算肉的——這裡有個小故事,唐初一度禁止禦史到地方的時候吃肉,但是唐初名相馬周到地方特別喜歡吃雞肉,然後就被人告狀了,唐太宗說「我禁禦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意思大約是我怕鋪張浪費所以禁止禦史吃肉,但是吃雞怎麼能算肉呢? 關於肉食,再補充點,當時唐朝漁獵風氣很盛,釣魚很常見,而且當時有道非常非常有名的菜,就是「切鱠」,其實就是當今的生魚片。打獵打下來的獵物,鹿啊、兔子、野豬、熊啊,也經常出現在唐人的菜單裡。 再說蔬菜,現在很常見的:西紅柿、土豆、青椒、紅薯、洋蔥、辣椒、玉米。猜猜看有多少是唐朝能吃到的? 答案是零,這些當時都沒有。 即使現在常見的大白菜(當時叫「菘」)菠菜(當時叫「波棱菜」)都不算是常見的蔬菜。白菜當時品相不佳、菠菜則是剛剛引進價格太貴。 那麼當時最常見的蔬菜是什麼?秋葵,現在也有,叫「冬莧菜」(此說法來源於吳其浚先生的《植物名實圖考》注意,古今秋葵並非一回事),杜甫有詩雲:「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復新。誰雲滑易飽,老藉軟俱勻。 」但是已經不大常見了,只在南方部分省市還有吃。 另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蔬菜,叫做薤,杜甫同樣有詩雲:「隱者柴門內,畦蔬繞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現在也還有,名字叫「藠頭」但同樣也很不常見了,只在南方部分省市還有。 再說做法,當時的做法比較單調,基本來說就是煮、蒸、烤三種——炒什麼的,要到宋代才有。 突然想起來,居然忘了寫調料了,補充上:當時辛香料還是蠻多的,常用的花椒、胡椒、豆蔻、桂皮、陳皮都有了,也有些比較復雜的調料諸如豆豉、豆醬都有了;蔥薑蒜也都有了,再有就是鹽肯定是有的啦。不過味精、雞精這些近代才有的當時肯定是沒有的,辣椒上面也提了。很多古詩裡都提到了當時做飯用的調料,諸如「蒸豚搵蒜醬,炙鴨點椒鹽。 去骨鮮魚膾,兼皮熟肉臉」(豬肉蒸了蘸蒜泥、烤鴨蘸椒鹽、生魚片、帶皮的羊或者豬頭肉)、再如「魴鱗白如雪,蒸炙加桂薑」等等。都能看出來唐人對於調料使用跟現代已經很接近了、做法也很多樣。 當時也有醋等等,用酒烹飪也屢見不鮮。再有,唐朝也有糖,不過當時更常見的叫法是「餳」,更具體來說應該是麥芽糖,也有把餳加入做成飲品的,這種飲品叫做「飴」,是不是想到甘之如飴這個成語了?當時制餳的工藝很精湛,製作出來的餳品質很高,如李商隱所說「粥香餳白杏花天」;至於蔗糖則是剛剛興起,還是玄奘(沒錯就是唐僧)從天竺帶回來的製作工藝,自那之後,砂糖才漸漸普及。 以上是概括,如果只是想了解唐朝飲食的大概,看到此處即可。 下面我再具體寫寫。 具體來說,全國各地飲食風俗肯定是不大一樣的,我就先以長安市民為主寫了: 一、先是早餐。唐朝早餐,最常見的「餺飥(餺飥)」。簡單地說,就是面片湯。大約是這個樣子: 有句諺語,叫做「巧夫做不得無面餺飥」意思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賈思勰 的《齊民要術·餅法》對於餺飥的做法有詳細的描述:「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簡單說就是面片扯成拇指大小,水煮加調料,是唐人比較常見的主食,屬於我第一部分提到的「湯餅」之一。 ————————7.4更新 另一個常見的早餐,是「粥」,話說粥這種簡單又營養的東西,也是唐人最愛,比如白居易的「今朝春氣寒,自問何所欲。蘇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再比如皮日休的「朝食有麥饘,晨起有布衣。」其中的饘,也是粥。彼時粥的做法之多樣,比起當代也不遑多讓,在唐朝的醫學著作《食醫心鑒》裡,專門有一部分就是講粥的,其中提到各種做法裡,原材料從米到白粱米、粟米、薏仁米、大麥、小麥、粳米、輔料從蔬菜到肉到水果到幹果,堪稱包羅萬象; 隨便舉幾個出場率高的 胡麻粥(芝麻粥) 當時很喜歡在飯裡加芝麻,諸如王維的「禦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粥裡也少不了啦,於是就有了胡麻粥(芝麻粥) 寒食節的時候,據《唐六典》,公務員們的食譜裡有寒食麥粥 至於民間,寒食節的時候多吃冷粥,冷粥味道不大好,所以吃杏仁餳粥就很普遍。 做法是「寒食三曰,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按玉燭寶典,今人悉為大麥粥,研杏仁為酪,別以餳沃之。」(《鄴中記》)。簡單說就是大麥粥加上磨碎的杏仁,加上餳(麥芽糖) 當然,除了面片湯和粥,早餐肯定還是有其他可選的,比如 蒸餅 簡單說就是一切上籠蒸出來的面食,都可以叫蒸餅。(其中當然包括了饅頭,但不限於饅頭,還有一些類似包子的),有直接蒸的、有加油蒸的,還有放入幹果、餡料蒸的(已經很像包子了) 另有宋人吳處厚在《青箱雜記》中提到:「仁宗廟諱貞(應作‘禎’),語訛近蒸,今內廷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想到武大郎了吧。 挑個有名的介紹吧 子推蒸餅,這也是寒食節的時令食物,今天也能吃到,百度直接能找到做法,就直接髮圖了 另有一個超級超級有名、出場率極高的主食,就是胡餅了 白居易(咦,怎麼又是白居易,這才是真吃貨啊)有詩雲「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講的就是白大詩人山寨了京城裡一家著名胡餅店,然後做出來送個友人的故事。 做法看來,大約是白面餅胚,抹油撒芝麻,放爐子裡烤熟——考慮到這玩意來自西域,做法跟馕也如出一轍,我覺得就是馕了。跟燒餅什麼的,也是同源。 嫌單調?還有豪華版的做法,在《唐語林》裡看到有這麼個做法: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布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一斤羊肉裹到大胡餅裡,調料就是黑椒豆豉,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叫做「古樓子」,聽起來就夠豪爽。 下一部分,就是煎餅了。 對不起,天津山東同學別激動。我隨便放的圖。 唐時的煎餅,是要加果子的,哦,不對又拿錯台詞了。 煎餅也是種時令美食,《唐六典》裡就提到百官在三月三的時候要吃煎餅,但是比較迄今為止沒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唐時煎餅做法的文獻,所以煎餅到底是加油條還是薄脆還是大蔥,我是不知道了。 好了,逗你的,給你補個可能是最早的煎餅做法(和唐朝很可能不是一種) 元代王楨《王禎農書·谷譜二》:「(蕎麥)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攤作煎餅,配蒜而食。」 你看,所以正宗的煎餅,是加蒜的。

下面該說正餐了,之前都是各種主食。唐朝的正餐,說肉當然是首推羊肉,彼時羊肉的做法還不太豐富,舉幾個有名的:

生羊膾,這道菜是從隋朝傳下來的,簡單來說就是生羊肉切碎拌調料,味道什麼的自行想像吧——對不起這個真沒有圖了。

黃耆羊肉,算是道藥膳,就是黃芪和羊肉煮湯:

還有一道,可是當時名菜中的名菜「渾羊歿忽」做法也很奇葩,《太平廣記》是這麼說的:「取鵝,燖去毛,及去五臟, 釀以肉及糯米飯,五味調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剝,去腸胃。置鵝於羊中,縫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卻羊。取鵝渾食之」簡單說,就是把羊和鵝殺了之後去內臟褪毛,然後在鵝的肚子裡放上調好料的糯米飯和肉,把鵝放到羊的肚子裡,然後烤羊,等羊肉烤好了,去吃鵝。不過居然還有地方在做:

這樣大費周章的做法,我不是味道會怎樣了~我寧願吃烤羊肉:

烤羊腿配啤酒什麼的,嘖嘖。

說完了羊,再說說牛肉,雖然名義上禁止吃,但自古以來大陸人民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能力,不允許我殺牛,但是牛意外死了,我就可以吃了吧~牛肉做的菜還是有的,比如這道:

煲牛頭 ,在《北戶錄》裡是這麼記載的「南人取嫩牛頭火上燂過,復以湯(燙)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蔥薑煮之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調以蘇膏椒橘之類,都內於瓶甕中以泥泥過,煻火重燒,其名曰褒」做法很復雜,能牛頭先烤了,再加上各種酒、豆豉、蔥薑煮了,再拌上香料封在大甕裡用泥封口,埋起來點上火慢慢烤。味道怎麼樣?作者稱讚比熊掌還美味。

這個牛頭,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對不起都是我沒用找不到煲牛頭的圖。。。

還有一道名菜「鵝鴨炙」,據說是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的最愛,但是非常殘忍,把鵝鴨放到金屬籠子裡,生炭火烤,再放上調好的調料汁,鵝鴨一熱就去喝調料汁,直到鵝鴨被烤死,味道也進去了,肉也剛好熟了。

再說說存在感沒那麼強的豬肉,當時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蒸了就蒜泥吃了:

此外還有需要重點提的,就是「魚鱠」,這是什麼?上面說了,就是生魚片。沒錯,日本的生魚片是從唐朝傳過去的,只是今天又從日本傳了回來。

生魚片這東西,海內外也差不多,取新鮮的魚,或切成片、或切成絲,蘸調料吃,這可是當時的頂級菜肴了,因為切魚片對刀功的要求很高。杜甫有首《閿鄉薑七少府設膾 , 戲贈長歌》詩,詳細的記載了吃的過程:「薑侯設膾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河東未漁不宜得,鑿冰恐侵河伯宮。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蔥。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落砧何曾白紙濕,放箸未覺金盤空。」大冬天,一條剛捕上來的魚,兩眼閃著還活著呢,廚師刀工嫻熟,魚下面還特意鋪了層白紙吸水、只見片刻間,白色的生魚片如雪花一般切了出來,切好的魚片,配上蔥末的蘸料,特別是魚肚附近腴肥的那一塊,太美味啦!最後在配上一碗熱熱的米飯,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盤子就空了,此時再看砧板上的白紙,連濕都不曾濕。

說完了肉,咱說說菜。

先說秋葵,這玩意當代也有,最常見的做法是,燉湯:

另有一道名菜「醋芹」是唐初名臣魏征的最愛。就是現在的醋漬芹菜:

最後,唐朝人吃飯,還喜歡搭配「果品」,就是水果啦,橘子、荔枝、琵琶、龍眼、梨、桃、棗、杏、李子、櫻桃都是當時常見的果品。

作者:王夢雨 【知乎日報】千萬用戶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 本文來源:知乎每日精選

相关参考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吃什麼

中華上下5000年,人類歷史也源遠流長,其中飲食文化更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一種。有一句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在老百姓眼中,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能把溫飽的事情解決了,其他的自然就是小事了。而現在的飲食文

寒冷冬季吃什麼

往往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應該吃什麼,其實在寒冷的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做的,只要你有心就能夠做出非常美味的食物,那麼寒冷的東西吃什麼最好的,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吃火鍋,因為在寒冷

古代中國人怎麼吃火鍋

眼下正處寒冬,火鍋,大概是這個時節消費者最喜歡點的一道菜,從考古中發現來分析,中國人吃火鍋確是有傳統的,早在兩三千年上古商周時期,已開始吃火鍋了。那麼,古代中國人怎麼吃火鍋,喜歡吃什麼火鍋?鼎是什麼?

古代中國人怎麼吃火鍋

眼下正處寒冬,火鍋,大概是這個時節消費者最喜歡點的一道菜,從考古中發現來分析,中國人吃火鍋確是有傳統的,早在兩三千年上古商周時期,已開始吃火鍋了。那麼,古代中國人怎麼吃火鍋,喜歡吃什麼火鍋?鼎是什麼?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

唐朝公主本不應該愁嫁,但事實上皇帝也發愁她們的婚事。,《唐語林?補遺》:,唐太宗曾想將一位公主嫁給開國元勛尉遲敬德,被對方婉言謝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一分析。,01唐朝的社會風氣和唐皇室傳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

唐朝公主本不應該愁嫁,但事實上皇帝也發愁她們的婚事。,《唐語林?補遺》:,唐太宗曾想將一位公主嫁給開國元勛尉遲敬德,被對方婉言謝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一分析。,01唐朝的社會風氣和唐皇室傳

隋朝的富足程度令唐朝汗顏,是什麼原因讓隋朝如此富足

談到隋朝,除科舉制、京杭大運河外,我想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疑就是隋朝在那短短的37年間所創造出的驚人的財富。隋之國富歷來為史家所稱道,更是被諸多史書大書特書,元初史學家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這樣說道:「

有圖有真相,唐朝以胖為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唐代人講究以胖為美,那麼,這個所謂的胖是真的胖呢還是比較豐滿?其實,唐代以胖為美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整體而言,也並不是特別胖,只是十分豐滿而已。初唐時期,大家還是喜歡苗條的,來看閻立本的《步輦圖》,抬

有圖有真相,唐朝以胖為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唐代人講究以胖為美,那麼,這個所謂的胖是真的胖呢還是比較豐滿?其實,唐代以胖為美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整體而言,也並不是特別胖,只是十分豐滿而已。初唐時期,大家還是喜歡苗條的,來看閻立本的《步輦圖》,抬

為什麼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另類”

01好像都覺得唐朝很牛,天可汗啊,萬邦來朝、四方稱臣,國土面積多大啊,太牛了!然而我倒以為,真正牛的不是唐朝,而是某些人口中的“弱宋”。從國家的建立上來說,唐朝是繼承了隋朝的大一統,在政治、經濟、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