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軍事歷史
Posted 王朝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你不知道的軍事歷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你不知道的軍事歷史
以征戰聞名的商王武丁,他首先在軍隊中設立了「師」的編制。 圖為左、中、右三「師」陣型。 說起軍隊的編制單位,各位軍迷自然不會陌生。即使對軍事興趣不大的人,只要玩過軍棋,也會對軍隊編制單位長官命名的規矩有所了解。不過,倘若有人問起這諸如「軍」「師」「旅」等單位名稱究竟是個什麼來歷,恐怕就不大好回答了。這裡,筆者就來向大家闡述一些這方面的小知識。旅:歷史最悠久的編制單位
「旅」是大陸出現歷史最古老的軍事編制單位。大約公元前21世紀的夏王朝,那是最早出現國家機器和軍隊組織的時代。夏朝沒有職業化的常備軍隊,而是採用兵農合一的模式,從以耕地為生的自由民中選拔軍隊的兵員。《左傳》等史料記載,當時的田制以長寬十裡之田為一「成」,再劃分為64「井」,供576名耕者種植。如果遇到戰事,就從這576人當中選拔500人組成一「旅」的單位從事作戰,形成了以「一成」土地維持「一旅」兵員的關係。夏王朝在啟之後曾出現了長期內亂,統治權力一度被後羿、寒浞等地方勢力奪走,夏王的繼承者少康為了復仇在外地努力經營實力,就是憑借「有田一成,有眾一旅」的基礎來逐漸壯大力量,最後重新奪回了中央權力。
旅這個單位出現後一直沿用,但地位不斷下降,宋朝以後基本從中國軍隊的序列當中消失,但它的影響並沒有就此終止。古語多以「一旅」指代500人的軍隊,又將「軍旅」並稱來指代軍事領域。
師:最早的大規模軍隊編制單位
繼承夏王朝而興起的商王朝以重視對外征伐而聞名,用兵的規模也大大超過前朝,多次征戰的出兵記錄都達到萬人之多。夏王朝時期人數不過500人的「旅」在今天相當於營的規模。因此商王朝開始在旅以上設立「師」作為最高軍事單位。
商朝軍隊的規模相比夏朝增加很大,昔日500人的旅到了商朝已經顯得比較小了,因此商王以三個旅組成一「師」,而且旅的人數只計算步兵,而師作為大規模單位還要加入戰車等兵種,據稱當時師的規模為2000人(還有說法認為達到1萬人)。商王直接統領的軍隊又劃分為左、中、右三個師,他們不是常備軍,而是戰時商王可以動員組織的自由民。與「旅」一樣,師作為軍事單位在中國古代也沿用到周朝,在春秋戰國以後逐漸消失了。後來也隨近代的軍事變革而作為近代軍隊的編制單位出現。
軍:周禮制下的最高軍隊編制單位
整個西周時期還延續著殷商時期的「師」作為軍事編制的最高級單位,天子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區分別建立「周六師」和「殷八師」供天子直轄,人數據說達
到五六萬人(也有說14萬人),規模明顯超過了商朝。不過,當時也出現了多次「軍」的記載,如周禮制度下規定,為了國家統治秩序,天子可以動員的形式組織「六軍」,諸侯國根據地位高低依次統率「三軍」、「二軍」、「一軍」的記述。實際上裡面記載的「軍」仍相當於「師」,天子的「六軍」也是指天子所轄「宗周」土地上的「周六師」。也就是說,西周時期出現的「軍」和「師」概念是相同的。
到了春秋時期,戰爭的規模更加擴大。「軍」也開始凌駕於「師」以上,成為最高的軍事編制單位。起先周朝規定軍隊的編制分為軍、師、旅、卒、兩、伍六個等級,並以五進制為基本標準,但很快各諸侯國就開始自行定義軍隊的數量和建制。
像北方的強國晉國就拋開諸侯國兵力的限制,將軍隊由一軍增到二軍、三軍,最多曾擴編為六軍,並將師、旅列為軍的下屬單位。齊國則設立了由軍、旅、卒、小戎、伍的五級單位,以萬人規模的軍取代師作為最高的軍事建制單位,同時正式建立常備軍隊來加強其戰鬥力。
到了戰國時期以後,征戰的規模更大,特別是獨立的騎兵、步兵取代戰車成為作戰主力,讓交戰更加激烈。各國交戰的兵員數量屢屢達到數十萬,因此以「軍」稱呼軍隊編制也顯得小了。實際上,「軍」在後來很多朝代都在沿用,但規模在不斷變化,而且規模一般遠不如春秋戰國時期大。如晉朝、南北朝時期仍將「軍」作為軍隊最高編制單位,但人數已經減少到1000~2500人左右,最多時也僅有5000上下。
在五代十國時期以後,「軍」也不再是軍隊的最高編制單位。但在很長時間內,「軍」仍然被普遍視為最高軍事編制單位的象征,後來的高級軍官被稱為各類「將軍」,這與其可以統領「軍」這種曾經達到萬人以上規模的大型作戰集團有著很大關係。
團:府兵制的產物
以團作為軍隊編制單位,在中國歷史當中出現要比軍、師、旅晚得多,這個軍事編制單位最早出現在大力推行府兵制的北朝。初創府兵制度的西魏,曾設立24開府大將軍,每人指揮2000人為一軍,軍下依次設軍團、團和旅,這是中國軍隊作戰編制中出現「團」的開始。隋朝建立後這套制度被繼續沿用,起初總兵力僅4.8萬人的24軍增加到了50萬人以上。隋文帝又將府兵制的軍事單位從高到低改設為衛府、車騎府和驃騎府、軍坊、鄉團。隋煬帝東征高句麗期間,軍隊中最高單位仍是軍,其中騎兵以百人為一隊,十隊為一團,四團為一軍;步兵則是以二十隊為一團,四團為一軍。唐朝時期,也在府兵的基層單位———折沖府當中設立團,人數大約200或300人,以下則設100人的「旅」。
營:由高級編制到中等編制的變遷
今天在軍隊中只是普通中等編制單位的營,在中國出現時的地位可是相當的高。最早的「營」出現在漢朝守衛京城的禁衛軍當中,各設校尉管理,當時每營大約為700人。後來魏晉時期「營」的規模有所擴大,主要在禁軍等高級精銳力量當中使用。到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為了加強京城的守備,開始將麾下直轄的精銳歩騎兵和火器部隊整編為京師三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三大營的編制規模都達到數萬人,作戰實力也非常強。到了明朝中期,著名大臣於謙在推進軍事制度改革時開始以「團營」來整編京師三大營軍隊,每營的人員數量也有1.5萬人之多。
到了明朝後期,「營」又成為地方常備軍的最高作戰編制單位,但地方軍隊中「營」的人數已經下降到約3000人,名將戚繼光所率「戚家軍」當中,營的編制更是僅有800餘人。
清朝建立以後,「營」繼續成為清軍當中的重要編制單位。八旗軍隊當中,每營人數在1000到2000人之間,綠營兵則以鎮、標、協、營等單位編組軍隊,其中「營」的規模一般小於八旗軍。不過也有類似明朝的特例,如八旗中的精銳驍騎營曾有近3萬人,火器營也有5000多人,綠營中部分營人數也達到3000人上下。到了近代,晚清統治支柱的湘軍和淮軍仍以營作為主要編制單位,人數一般在500人左右。而清末時的北洋新軍仍有營這一編制,人數規模則模仿德國軍制擴大到1000人,當然這就已經是20世紀的事情了。
本文來源:新華網相关参考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大小戰爭,在戰爭中湧現出許許多多能征善戰的軍事家。一、薑尚他腹有韜略,渭水邊上釣魚,釣上了周文王這條大魚。他的軍事才能得以施展。他指揮了興周滅商的大部分戰役。著有《六韜》和《太公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這是新四軍先遣支隊在粟裕的帶領下,深入蘇南敵後
關麟徵宣讀蔣介石命令後哭聲一片,杜聿明說是奇恥大辱,含淚登車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忽聞協定說班師,十萬兒郎涕淚時;忍辱不堪回首望,城樓不見漢家旗。這是一首刻在長城上的無名詩,描寫的是中國軍隊在長城
秦王能一統天下,不僅靠著他傑出的政治集團,還有他稱雄天下的軍事力量。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秦國的軍事力量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那一批勇冠三軍的戰將。戰國時代,戰爭接連不斷,也造就了無數軍師猛將的
【俄羅斯的核武一流、常規武器二流,但普京麾下的軍隊敢打能拼!】可以肯定地說,俄羅斯仍舊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除美國外世界上唯一具備真正意義「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而且核彈數量也是無人能及的。強大
從1979年開始,越南陷入了兩線作戰的情況。越南一方面已經佔領了兩個西部鄰國,需要駐紮部分軍隊。另一方面,越南需要在北部駐紮大量的主力,因爲北部的壓力很大。長達10餘年的軍事對抗,對越南的經濟影響非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英文縮寫為「OKW」,它成立於戰爭爆發前的1938年2月,從理論上說,它是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機構,可以指揮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OKH)、海軍總司令部(O
自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人就開始對中國進行攝影考察,以圖占領整個中國。他們不僅在地面上拍攝,還飛到空中進行航拍。作為日本陸軍的「眼睛」,「獨飛七」這次來華照相偵察,正是為之後的戰爭做好情報方面的準備而來
自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人就開始對中國進行攝影考察,以圖占領整個中國。他們不僅在地面上拍攝,還飛到空中進行航拍。作為日本陸軍的「眼睛」,「獨飛七」這次來華照相偵察,正是為之後的戰爭做好情報方面的準備而來
孫臏,戰國時的軍事家,齊國人,原名叫「孫伯靈」,今山東人,其祖先是孫武,其師為鬼谷子。孫臏原在魏國當官,因受到同窗龐涓的嫉妒,被挖去了膝蓋骨,導致終身殘疾,後被齊國使臣所救,一起逃到了齊國。歷史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