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山漢墓群首次出土銅帶鉤和玉塞
Posted 博物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台山漢墓群首次出土銅帶鉤和玉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台山漢墓群首次出土銅帶鉤和玉塞
12月24日上午,考古工作人員在宿遷市三台山的一座土坑墓中發現了銅帶鉤、玉塞和三十多個五銖錢,出土的文物器形完整,紋飾和圖案清晰可見,異常精美。
今天上午十點多,記者趕到考古現場時,一些剛剛發現的文物已經被考古人員從墓室底部取出。
記者看到,此次出土的文物除了一串大約三十多枚銅質五銖錢因為時間久遠銹蝕在一起以外,其它幾件器物全都保存完好,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一個長約三公分的乳白色圓柱體玉塞,整個柱體通明透亮,色澤油潤光滑。
「玉塞我們從它的色澤,這種質地,我們看應該是一種和田玉,它是上等和田玉料,從整體看它比較溫潤,比較透亮,是一種上等的好玉。」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這也是在三台山漢墓群中首次發現玉塞。據工作人員介紹,玉塞也叫玉竅,古人認為人死了以後,在其身體的鼻孔、耳朵等竅穴中放入玉塞可以防止屍體腐爛,一般都是成套出現,但在這座墓葬中目前只發現了一枚玉塞。
「配套應該是最完整的,因為這個墓可能被盜過,現在目前只發現一個。」宿遷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除了這枚玉塞以外,此次出土的銅帶鉤也是異常完整,而且圖案精美,帶鉤整體呈琵琶形狀,還可在帶鉤上看見清晰的龍首圖案。據介紹,銅帶鉤主要是古人著裝時作為腰帶使用的一種掛飾,在西漢時期較為流行,在此前的考古發掘中曾經出土過銅帶鉤,但是保存這麼完整的銅帶鉤還是第一次發現。
「這個鉤首它作為一個龍首型,鉤身是一個帶弧線的,鉤流是一個圓形的,整個器物保存還是非常完好的,製作也非常精巧。」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此次出土的文物全部來自一座夫妻合葬墓,初步判斷應為西漢中晚期,墓主人應該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的達官顯貴。
「對我們研究漢代銅器玉器的製作工藝,研究漢代的歷史文化,都有很大的實物研究意義。」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此外,在這個墓室的東側靠牆位置,還並列排放著四個保存完整的陶罐,還沒有發掘出土,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一步進行中。
本文來源:日照網相关参考
昨天下午,在宿遷三台山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琉璃玉竅、直徑7.5公分的日光銅鏡和40多枚西漢晚期五銖錢幣。其中琉璃玉竅做工精美,包含瑗、耳塞、鼻塞各兩件,口含一件。現場考古工作
昨天下午,在宿遷三台山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琉璃玉竅、直徑7.5公分的日光銅鏡和40多枚西漢晚期五銖錢幣。其中琉璃玉竅做工精美,包含瑗、耳塞、鼻塞各兩件,口含一件。現場考古工作
最近,在河南省一重點輸氣管道工程文物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人員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發現漢代至明清時期的大型墓葬群,目前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截至目前,已發掘和正在發掘的不同時期的墓葬50餘座,出土陶倉、
最近,在河南省一重點輸氣管道工程文物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人員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發現漢代至明清時期的大型墓葬群,目前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截至目前,已發掘和正在發掘的不同時期的墓葬50餘座,出土陶倉、
器物來源:1986年3月,出土於現玫瑰鎮新屯村漢墓群一號墓。器物尺寸:蓋徑8.1cm口徑5cm承盤徑18cm底徑10.8cm通高18cm器物重量:1070g器型描述:西漢灰陶博山爐為醬色釉陶,由蓋、台
湖北鄂州工地現84座古墓群出土200餘文物記者昨從鄂州市文體局了解到,14日,由省考古所和市博物館聯合組隊的青龍咀墓地(西山廣場西部西山腳下)發掘工作圓滿完成,共發掘六朝至唐宋時期的古墓葬84座,出土
湖北鄂州工地現84座古墓群出土200餘文物記者昨從鄂州市文體局了解到,14日,由省考古所和市博物館聯合組隊的青龍咀墓地(西山廣場西部西山腳下)發掘工作圓滿完成,共發掘六朝至唐宋時期的古墓葬84座,出土
宿遷三台山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108「這些古錢幣在歷史上最多流通了三四十年,它見證了一段著名的歷史事件,同時也對研究三台山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三台山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夫
宿遷三台山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108「這些古錢幣在歷史上最多流通了三四十年,它見證了一段著名的歷史事件,同時也對研究三台山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三台山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夫
「這些古錢幣在歷史上最多流通了三四十年,它見證了一段著名的歷史事件,同時也對研究三台山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三台山考古現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108枚古錢幣。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