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唐崖土司城之謎
Posted 牌坊
篇首语: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探尋唐崖土司城之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尋唐崖土司城之謎
唐崖土司城衙署區復原效果圖(唐崖土司城管理處提供)。
唐崖河畔,張王廟遺址內的石人石馬。
山頂上的唐崖土司皇墳,其建築式樣為全國唯一。
明代皇帝敕建的「荊南雄鎮」牌坊。(背面四字為「楚蜀屏翰」)
今年,國家文物局確定,將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貴州海龍屯遺址聯合組成中國土司遺產,申報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
其中,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咸豐縣。8月底以來,該遺址已先後接受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文物專家的現場考察,正等候世界遺產委員會(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終評估。如獲通過,它將成為繼武當山古建築群、鐘祥明顯陵之後,湖北省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唐崖土司城曾有過怎樣的絢麗建築?又是如何毀棄的?上月,記者實地踏訪,發現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石頭城」還是「木頭城」?
在咸豐山區,11月已入冬,居民家裡生起了火爐。而在距離縣城約30公里的玄武山一側,唐崖土司城遺址依然掩映在蔥綠的植被中。
走進遺址區,記者滿以為會看到「土皇帝」留下的讓人震驚的奢華古建築,但多少有點讓人失望,這裡只是一片古城廢墟,綿延在好幾個山坡上。除了腳下石頭鋪成的古道、路邊殘存的亂石院牆,引人側目的地面遺存只有山頂的土司皇墳、山腰的石牌坊及山腳唐崖河畔的石人石馬,它們都顯得孤零零的。
然而,那些或黑黝黝、或白晃晃、或已長滿青苔的石板古道,似乎在向遊人訴說,此地曾經有過崢嶸歲月和氣勢恢弘的建築。
這座被故宮博物院原院長、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先生譽為「小故宮」的土司皇城,究竟有過怎樣的地面建築呢?「唐崖土司城是一座‘石頭城’。」在引領記者參觀時,遺址管理處主任白斌脫口而出。的確,記者看到的地面遺存全是石構的;遺址北端還有一采石場,各種巨石從山腰一直滾到唐崖河邊;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也有不少雕花石構件。只有旁邊幾處現代民居為磚木結構。
記者聯繫到湖北省文物考古所的劉輝,他是去年在唐崖土司城進行考古發掘的執行隊長。在問及唐崖土司城的地面建築時,劉輝說:「我們只負責發掘地下的東西,土司城地面建築原本是個什麼樣子,這還是個謎,誰也說不清楚。」
可是,它有沒有可能是一座「木頭城」?有沒有可能是土家居民就地取材、用木頭搭建而成的漫山遍野的吊腳樓?
帶著這一疑問,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退休教授、今年92歲的著名學者張良皋。張良皋認為,中國古人建築必定首選木構,其次才是石構。因為他們會選擇取之容易、施工便利的建材,這種選擇不是由人的觀念決定的,而是由地理環境決定的。「地理孕育人文,人文衍生觀念,這個關係不容顛倒。」張良皋說,即使在觀念上,中國人相信只有變化才是永恒的,一旦不變化,就是「寂滅」,所以,中國的石構建築一般只給「陰宅」,土司皇墳及附近數十座明清古墓全是石構的,就是佐證。與西方和埃及建築不一樣,中國人的「陽宅」,一般不會是全石結構,石頭只用來做屋基、台階、鋪路,可能用於軍事堡壘。
張良皋認為,從唐崖土司城遺址3街18巷36院的框架來看,普通民居和商鋪應為簡易木構建築,依山勢搭建;官員和家屬居住區為吊腳樓;但官署、衙門、駐軍場所不會用吊腳樓,應是磚木結構的官式建築,這跟廟宇一樣,像武聖廟、文昌閣那種漢式建築,很快就被少數民族地區接受了。
核心區是一片宮殿建築?
在土司城遺址一處山嶴上,一座高6.8米、寬6.03米的仿木石牌坊,兀自立在寒風中。牌坊上面,明代皇帝題寫的「荊南雄鎮」(背面為「楚蜀屏翰」)匾額,以及那些融合了漢文化和土家文化的精美雕版,依稀流露出威嚴與堂皇。這是唐崖土司城的標誌性遺跡。
據考古發掘,這裡正是整個城池的「心臟」。以該牌坊為中軸線,土司處理朝政和宴居的場所,向後山坡上次第展開,分布在四級台地上。其地形西高東低,主體建築皆坐西朝東,面向唐崖河。建築周圍還有院牆圍合。院落東西長218米、南北平均寬155米,總面積33790平方米。這就是唐崖土司城的「衙署區」,是整個城池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建築群遺址,也是最核心部分。
遺憾的是,除了牌坊,其他建築僅剩下屋基。記者看到,屋基全是長條形青石,台階也由青石鋪成,不少條石上還有精美的雕花裝飾。站在這樣的遺跡上,遊人都會追問:作為管轄區內至高無上的土皇帝,「土司」會為自己建造一座怎樣的土皇宮?
追尋答案時,記者了解到,武漢大學建築系博士生導師王炎松教授製作了一幅《唐崖土司城衙署區遺址復原圖》。
「土司作為朝廷分封的土皇帝,辦公地點的建築樣式,應該是磚木結構的宮殿建築,與同時代的漢式宮殿建築差不多。土司家族生活起居的內宅,應為木構吊腳樓,可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吊腳樓還不一樣。」王炎松說。他的看法與張良皋教授的看法基本相同。
王炎松認為,唐崖土司城內的宮殿區,體現了漢族官式建築的特點,又融入了土家族特有的建築形制,是鄂西土司城遺址的典型代表,這裡沉淀了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土家文明。
具體說來,土司議政場所建築類型多樣,有各種屋頂形式,建築空間豐富;兩側可能有耳房,以供人員出入,免得對議政產生干擾。而院落後面的內宅為吊腳樓,局部有吊腳圍廊。因考古現場未發現琉璃瓦件,推測內宅不是琉璃瓦屋頂,應與石牌坊頂部一樣,鋪筒瓦,或覆以小青瓦。
「這種復原不是憑空想像的,是建立在衙署區遺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並經過了理性推斷。」王炎松說,由於目前恩施地區沒有明代官式建築的地面遺存,他參考了周邊地區的明代官式建築,如湖南永順土司城祖師殿、宜昌黃陵廟、桂林靖江王陵祾恩殿、武昌龍泉山楚昭王祾恩殿、武當山紫霄大殿等,還參考了恩施武聖宮、建始五陽書院、宣恩觀音堂等典型的土家當地木構。「當然,我們的‘衙署區復原圖’,現在也是研究階段,還不是結論階段。」
土司城是一把火燒毀的嗎?
那麼,這座融合了漢文化與土家文化、占地規模超過北京故宮的土司皇城,又是如何毀棄的呢?
記者看到,唐崖河河畔有兩對身高超過2米的石人石馬,其中一名馬夫已失去頭部,成了殘件;一匹石馬的屁股上,還留有類似彈孔的洞眼。可以想見,這裡曾經遭遇過至今已無法考證的多次劫難。但又是哪一次劫難,讓繁華古城淪為了一片廢墟?
湖北省文物管理局副處長、現在咸豐縣掛職副縣長的陳飛告訴記者,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歸流」,是這座延續了近400年香火的土司城的最終拐點。「改土歸流」有兩種形式,一種通過武力進行,比如對於鶴峰的容美土司,這種方式破壞性較大;另一種以和平方式進行,土司主動請求「改土歸流」,朝廷便將土司遷走,唐崖土司就是如此。乾隆元年,朝廷在唐崖土司領地上設立了一個新縣,即咸豐縣,取「咸慶豐年」之意。
陳飛分析說,「改土歸流」後,唐崖土司城有可能被一把火燒掉了,以避免土司回頭。而且考古發掘時,還看到灰燼,這是當年焚燒的痕跡。
咸豐縣文物局局長何繼明持同樣看法。他認為,唐崖土司城是不是一把火燒毀的,這件事在史料上、甚至在家譜上,都沒有明確記載,但考古發掘有焚燒痕跡,灰燼上面有瓦片堆積,說明那些木構房子被燒後,房子整體垮了下來,瓦片就覆蓋在上面。而且從現藏於縣博物館的出土文物看,一些石構件也有燒過的痕跡。
對此,現場考古隊長劉輝稱,考古發掘時,確實看到灰燼遺跡,但零零星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
記者又就此採訪了湖北省博物館退休老館長、今年74歲的林奇。林奇曾在恩施工作20餘年,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多次考察唐崖土司城遺址。
林奇認為,唐崖土司以和平方式「改土歸流」後,房子還好好的,有必要燒掉嗎?滿清入關後,在建築上並無建樹,一直坐享明代遺產。同理,在唐崖土司城,也會如此。否則,朝廷派來的流官在哪裡辦公?在哪裡生活?燒掉了土司城的房子,他們又在哪裡新做了房子,怎麼現在找不到遺跡呢?再說,「改土歸流」是朝廷憑實力進行的,土司對於朝廷已不構成威脅,流官大可不必擔心唐崖土司卷土重來。
林奇介紹,曾經有人推測,唐崖土司城可能是被唐崖河的洪水沖毀的,他一直未找到相關資料佐證。記者也試圖查閱有關200年一遇的洪水資料,但只查到1997年夏天,這裡曾發生最大流量每秒5000立方米的洪水,當時下遊朝陽水庫的回水,還沒有淹到唐崖河邊的石人石馬。
林奇認為,毀壞唐崖土司城的最大可能性,是咸豐六年(1856)年發生的、以重慶黔江小南海為中心的一場大地震。唐崖土司城距離小南海的直線距離,不過20來公里。
地震對土司城影響有多大?
據《咸豐縣志》記載:「咸豐六年五月,地大震,大路壩山崩,由梅家彎、板橋溪,抵蛇盤寨三十餘裡成湖,壓斃村民以數百計,李姓最多。」清代《黔江縣志》、《來鳳縣志》,也對這次地震作了記述。
記者踏訪了當年地震區域。地震中心小南海位於重慶黔江與湖北咸豐交匯處,是1956年地震時形成的天然堰塞湖,湖長約5公里、寬處約1公里,這是目前大陸境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地震遺址,在全世界也屬罕見的。當年地震造成的崩山、滾石,歷歷在目,一些巨石就像一座小山。此地已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
從小南海至咸豐縣大路壩、蛇盤溪一線,地震遺跡隨處可見。僅蛇盤溪內,全是塊狀亂石;蛇盤溪上遊,仍有一座微型堰塞湖,當地人稱之「汪大海」;汪大海旁邊山體上,還躺著當年的地震滾石。而咸豐活龍坪一帶,當年地震造成的大規模山崩和滑坡共有九處。
那麼,在靠近地震中心的唐崖土司城,那滿山坳的滾石,有的滾石邊長達3至4米,會不會也是當年的地震遺跡呢?
咸豐縣文物局局長何繼明的回答是:「不是地震遺跡,而是采石場。」何繼明介紹,考古時曾發現木屑、火燒痕跡,說明古人採用傳統工藝在此采石:先用火燒石頭,再用冷水澆上去,使石頭受熱不均勻後炸裂,再把木屑或楔子等嵌入裂縫進行敲擊,從而將大塊石頭敲開。古時候,當地百姓就用「群豬下河」來形容這些滾石,並戲稱:張王廟的張飛守在唐崖河畔,就是為了不讓這些「豬」跑了。「1856年地震對唐崖土司城可能有影響,但影響不大。」何繼明說,「如果當年地震能震下這麼多大石頭,那麼,石牌坊也應該被震垮了。」
記者又聯繫到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震專家甘家思。甘家思還兼任湖北省地震監測預報中心主任。他對1956年發生在重慶黔江和湖北咸豐交界處的小南海地震,做過深入研究。
甘家思介紹,1856年小南海地震是6.25級。由於周邊山體垮塌,造成很多巨石滾落、斷裂。據測,附近咸豐縣蛇盤溪的地震裂度為8級,唐崖土司城的地震裂度為7級。所謂「地震裂度」,就是地震對地表及工程建築物影響的強弱程度。「這次地震對唐崖土司城確有影響,造成石牌坊榫頭被拉開,皇墳等古建築的銜接部位均出現錯位,最大錯位3至5公分。」甘家思說,唐崖土司城的房屋建築也可能在這次地震中遭到破壞,但地震不會造成房子垮塌,只會將房子震得變形,因為木構房子比較抗震。
那麼,是不是在地震之後,因房子變形,唐崖土司城的建築或被焚毀或被陸續拆毀了呢?關於唐崖土司城,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待學人揭開。(文/圖 記者 蔣綬春 通訊員 姚金階 孫東進 馬輝)
鏈接
土司與土司城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
唐崖土司初始於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結束,延續近400年,歷經18任土司統治。
唐崖司對朝廷承擔一定義務,實際保持半獨立狀態,系地方「土皇帝」,因此,土司城歷來被民間稱為「土司皇城」。
明末天啟年間,因土司覃鼎平叛有功,皇帝敕建「帥府」,興建功德牌坊一座,並授書「荊南雄鎮 楚蜀屏翰」八個大字以示嘉獎。唐崖土司城進行大規模擴建,辟3街18巷36院,主要建築都講究風水、軸線、對景,這是唐崖司的鼎盛時期。
唐崖土司城縱橫1公里,面積100餘公頃,比明清紫禁城還大(紫禁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闊約760米,算下來不超過73公頃)。
此城選址十分高明。東面是唐崖河,西倚玄武山,南北兩面都有溪溝,天然形成一整片向東傾斜的緩坡;四周有充沛水源,排污不成問題。城牆沿山脊和河溝砌置,可謂深溝高壘,可長期固守。
唐崖土司城遺存豐富:巍峨聳立的土司衙門牌坊、形態生動的石人石馬,精雕細刻、透著神秘的土司陵和田氏夫人墓,仍然是唐崖的驕傲。此外,「三街」石板依然完整,「十八巷」歷歷可數,城牆多有遺跡可尋,賈家溝一帶牆垣更為清晰。著名學者張良皋稱,湖北境內,除武當山「治世玄嶽」牌坊外,再無一座能超越唐崖的「荊南雄鎮楚蜀屏翰」坊;土司陵更是全國唯一。
2006年,唐崖土司城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來源:半月談相关参考
宋与蒙古之间发生的钓鱼城之战。钓鱼城之战又名合州之战,蒙古大军南下入蜀围攻钓鱼城。钓鱼城军民为了保护城池,而奋起抵抗,终于挫败了蒙古大军的进攻。1258年七月,蒙哥汗率领蒙古大军,从六盘山(今宁夏境)兵分三路...
宋与蒙古之间发生的钓鱼城之战。钓鱼城之战又名合州之战,蒙古大军南下入蜀围攻钓鱼城。钓鱼城军民为了保护城池,而奋起抵抗,终于挫败了蒙古大军的进攻。1258年七月,蒙哥汗率领蒙古大军,从六盘山(今宁夏境)兵分三路...
钓鱼城之战背景: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
钓鱼城之战背景: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
普米地区的土官设置始于元代,土司制度则完善于明代。明清两代,土司都是世袭的。明清两朝和国民党政府,虽然都曾经逐步在普米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永宁、蒗渠等地...
钓鱼城之战影响: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
三齐,古地区名,泛指今天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据记载,在秦朝灭亡时,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田氏为胶东王,都城在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田安为济北王,都城在
钓鱼城之战经过: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
钓鱼城之战经过: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
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并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并逐渐进入中国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