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
Posted 文物
篇首语: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有漢一代的「絲綢之路」是沙漠裡飄遠的駝鈴聲。
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大型文物展覽「絲綢之路」上,匯集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4家文博單位的400餘件文物珍品。60%以上的國家一級文物更令觀者驚呼:未必絕後,可稱空前。
更重要的是,花不足1天的時間,覽盡400餘件文物,無異於一場重走「絲綢之路」的時空旅行。此中有真意,回望已千年。草原、綠洲、海上,完整的絲路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長安市上酒家眠的「天上謫仙人」如此描摹當日的街鎮即景。及至宋元明,風帆高懸,商船下海,大洋上的遠行造就了未知又浪漫的航程。中西交通的歷史,繞不開「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溯源,逃不出山河湖海。
「絲綢之路」展分為6個單元:黃金草原與中國的早期交流、漢營西域與絲路交通、胡人來華與胡風浸潤、厚重多元的宗教藝術、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碧波中的帆影。從展品的陳列可知,草原、綠洲、海上的「絲綢之路」,都已囊括在內。數件塵封多年的文物,在此次展覽中再露崢嶸。陜西省城固縣張騫墓出土的封泥上,依稀有「博望造」的字樣。這塊見證西漢「絲綢之路」締造者「博望侯」身份的泥團,自1938年出土後,首次公開展出。
文物證史,絲綢之路上的發現,不斷印證著史籍的敘述。1995年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1號墓地M8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代表了當時織錦的最高水平。織錦表面上有隸書撰寫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同塊墓地出土的另一殘片與護膊上的用錦類似,上有「討南羌」三字銘文。經復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的祈瑞文字連讀,恰好印證了公元前61年,趙充國奉漢宣帝命用兵羌地,獲贈賜書「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以尺幅之間的錦護膊,成為軍事行動的縮影,文物的意義約略可見。
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弈棋仕女絹畫、西安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的董欽鎏金佛造像、首次步出陜西的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國博的殿堂級文物、三彩釉陶載樂駱駝……「絲綢之路」上珍稀,匯聚一堂。
不惟如此,本次展覽除了展示狹義上張騫開辟的歐亞商路,還有意呈現廣義「絲綢之路」的幹線: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策展人單月英在受訪時表示,草原絲綢之旅在漢代以前就已存在,但只是相鄰區域之間的自發、間接的交流。待到綠洲絲綢之旅興起,自發、間接的交流轉變為自覺、直接的交流。中國的商隊深入歐洲腹地,羅馬的使者也能夠直抵長安。也是為此,盛唐氣象裡既有佛堂道觀,也不乏景教教堂、襖教寺和摩尼教寺院。
到了宋元時期,海上貿易和政治活動興起,中國的文物也漂洋過海,散落到世界的其他角落,再通過工藝和技術的普及開花結果。此次展出上海博物館藏的元代青花纏枝牡丹鳳穿花卉紋獸耳罐既見於國內,在海外亦有發現。土耳其托普卡比宮的藏品中有相似的牡丹紋大罐,日本、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等地,也曾出現過類似獸耳大罐的蹤跡。
海浪催動了文明的交融。這是早先絲路專展較少涉獵的問題意識。
胡漢並行,人的交流史在歷史的星河裡,曾有一段時間,胡漢並行是習以為常的事。尤其在盛唐,胡風浸潤堪稱生活即景。胡人來華,仰仗的正是絲綢之路。
據記載,唐朝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交往,每年有大批外國使者、僧人、商人、學生雲集兩京,鴻臚寺、禮賓院等機構專事接待。本次展覽歸總了不少人俑,從形貌特徵看,盡是當時的胡人。從製作工藝管見技術水準,自臉部表情參詳審美趣味,由衣著服飾想像日常起居,恰是文物的魅力所在。
此外,新疆出土的營盤男子幹屍,上身穿著中西亞一帶的精紡毛織物,其餘衣物則彌漫中式風格。唐三彩釉陶女立俑,漢人的眉眼,下身卻有一條拖地的長裙,疑似波斯風格。這種平民身上的文化融合,興許正是絲綢之路帶來的微觀紀實。因絲綢之路而改變的,不僅是國計,也關乎民生。在這一點上,此次展覽並未忽略。大英博物館曾擷取100件館藏,製作電台節目並發行圖書,以《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名義行世。文物雖小,背後引申的意義卻廣袤。雖然絲綢之路比起「世界簡史」是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命題,如果400餘件文物多少能還原歷史的實相,看的是展品,回首歷史,想來也能瞥見千年光陰流轉中的繁華與浩嘆。
本文來源:鳳凰網相关参考
2017年10月底,中亞國家哈薩克的阿特勞市歷史博物館舉行了哈薩克汗國歷史文化展。展出的200多件珍貴歷史文物中,最著名、最引人注目的是哈薩克汗國阿布賚汗寫給清朝乾隆皇帝的一封親筆信。信中,阿布賚汗請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國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聚焦近期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考古發現。四項考古發現均揭
中國國家文物局將近年來征集的商代饕餮紋方彝、南宋夏圭《秋郊歸牧圖》冊頁等11件珍貴文物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劃撥儀式1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此次劃撥的文物包括商代饕餮紋方彝、西周公簋、西周作冊吳盉、春
中國國家文物局將近年來征集的商代饕餮紋方彝、南宋夏圭《秋郊歸牧圖》冊頁等11件珍貴文物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劃撥儀式1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此次劃撥的文物包括商代饕餮紋方彝、西周公簋、西周作冊吳盉、春
撰文:竹子歷時五年策劃、集合世界30餘家知名博物館200餘件文物精品的《明,改變中國的50年》特別展是大英博物館2014年度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明朝歷史長達276年,此展聚焦於明初1400~1450年間
撰文:竹子歷時五年策劃、集合世界30餘家知名博物館200餘件文物精品的《明,改變中國的50年》特別展是大英博物館2014年度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明朝歷史長達276年,此展聚焦於明初1400~1450年間
展覽在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展出您知道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瓷枕類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上世紀90年代博物館建館之初,香港的收藏家楊永德伉儷將其收藏的200餘件陶瓷枕捐獻給博物館,南博館以此為契機
展覽在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展出您知道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瓷枕類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上世紀90年代博物館建館之初,香港的收藏家楊永德伉儷將其收藏的200餘件陶瓷枕捐獻給博物館,南博館以此為契機
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發掘現場撰文:孫健攝影:李濱、徐海濱最近,媒體披露位於廣東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裡,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經過淤泥清理後已進入沉船內部發掘和文物提取階段。國
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發掘現場撰文:孫健攝影:李濱、徐海濱最近,媒體披露位於廣東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裡,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經過淤泥清理後已進入沉船內部發掘和文物提取階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