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兩件青銅鼎

Posted 皖南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淺析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兩件青銅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淺析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兩件青銅鼎

王愛武

摘要:安徽省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從廢品收購站揀選的青銅鼎,有著顯著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蘊含了較多的歷史文化資訊,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皖南青銅文化面貌,為認識研究宣城古代歷史文化開辟了重要領域。

關鍵詞:廢品站 揀選 青銅鼎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廢舊物資回收部門的積極協助下,很多市縣文物、檔案部門從雜銅、廢紙中揀選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80年1月,宣城縣文化局從縣廢品回收公司倉庫揀選出一組青銅器,後由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現就其中的兩件青銅鼎及相關問題,談點初步認識。

夔龍紋鼎 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獸蹄足,兩端粗中間細,口沿上直立雙耳,耳外側飾兩道凹弦紋,口沿下方飾有兩周弦紋,弦紋間填變形夔龍紋。底部有三角形鑄縫接痕,遺煙炱痕跡,系實用烹飪器皿。通高16.3公分,口徑16.5公分。(照片1)

照片1夔龍紋鼎

素面蓋鼎 方唇,斂口,子母沿,圓鼓腹,圜底,三蹄足,口沿兩側置對稱長環形附耳,耳上方呈半圓環狀,下部平直,腹中部飾凸棱紋一周,覆盤式蓋,蓋上均勻配置三個半環形紐,紐頂有圓柱形飾。通高 12.3公分,口徑 8.8公分。(照片2、3)

照片2素面蓋鼎照片3素面蓋鼎

青銅鼎是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饗的食器,《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亦是奴隸主貴族用以「別上下、明貴賤」的重要青銅禮器。它是在新石器時代陶鼎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歷經各個朝代,一直使用到兩漢乃至魏晉,在青銅器中使用時間較長,因而器型和紋飾變化也很大。這兩件青銅鼎,雖從廢品收購站揀選,無明確出土地點,亦無其它的同出物,但結合史料記載和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對其造型、紋飾和年代進行分析,有以下的認識。

1、夔龍紋鼎,器腹圜底呈半球狀,雙耳直立於口沿上、蹄形三足,這種器形在中原西周中晚期開始出現,西周晚期最為常見[①]。此鼎器壁較薄、份量較輕,

立耳微撇、三獸蹄足細高,這與安徽銅陵市金口嶺出土的西周時期重環紋鼎大體相似[②],體現了江南青銅器份量輕、器形小的特點;從紋飾上看,其腹部主體紋飾與安徽銅陵縣出土的西周時期夔龍紋鼎紋飾類似[③],夔龍身體呈曲折形線條,兩端各有一龍首,隔身對望,三組圖案連續排列,尤其在蹄足上方圖案分組處,龍首相對頗似獸面紋(照片4)。這種紋飾與中原西周中晚期多見的兩頭龍紋相仿,但變化較大,表現在不施地紋,只以線條形式構圖,且線條粗細深淺若一,工整細密,簡練生動,地方特色顯著。由此可見夔龍紋鼎與皖南一帶出土的西周晚期銅器,在風格和特徵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是中原青銅文化和江南青銅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照片4夔龍紋鼎

2、素面蓋鼎,形式古樸典雅,紋飾簡潔單一。從造型上看,此鼎為覆蓋扁圓體附耳矮足式,蓋與器合成一個扁圓體,蓋上有三個環形鈕,附環形雙耳,圜底下承三獸蹄足,腹部有凸棱。此種形制的銅鼎繼承了戰國時期三晉兩周鼎的風格,經歷西漢早期的發展變化,晉文化因素逐步消失,到了西漢中晚期與其它地區鼎的形制趨向一致,足瘦長,環耳流行,這是漢代中原系銅鼎特有的特徵[④]。此類銅鼎在漢代墓葬中常有發現,它與江蘇泗陽縣賈家墩出土的銅鼎基本一致[⑤],與1987年安徽廣德獨山西漢木槨墓出土的銅鼎[⑥]相比較,也有相似之處,只是廣德出土的銅鼎體形深厚,腹部的凸棱更為突出,成為一道寬扁平沿。有研究者認為,自西漢中期開始,鼎作為炊器的本來面目得到恢復,為避免鼎下燃火時灰燼和煙塵跑入鼎內,腹部的凸棱逐步加寬而變成寬棱[⑦]。泗陽賈家墩出土的銅鼎年代為西漢晚期[⑧],廣德獨山木槨墓的年代為西漢晚期,因而素面蓋鼎可擬定為西漢中晚期的器物。

3、揀選出的青銅鼎有著較深厚的青銅文化背景。宣城地處長江下遊的皖南地區,古屬揚州,曾是最著名的銅礦開采冶煉中心,礦產資源豐富。早在西周時期境內就有了銅礦冶煉,《禹貢》稱揚州「貢唯金三品」(即金、銀、銅)。商周時期,宣城先稱「荊蠻」,後分屬吳、越、楚等國。這裡的青銅文化,始於商代,到了西周時期,得中原青銅文化技藝之推進,並結合地方傳統創造出具有鮮明個性的青銅器[⑨],夔龍紋鼎可認為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進入春秋以後,這一特色益發明顯。戰國時期,宣城所處皖南一帶為楚國勢力範圍,這一時期墓葬所出土文物如陶器、漆器和銅器等,都有顯著的楚文化風格。到了漢代,宣城為丹陽郡郡治所在地,西漢政府在這裡設置了全國唯一的銅官,監管銅礦生產[⑩]。當時所產「丹陽銅」,盛極一時,在發展和促進漢代經濟及文化的繁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隨著漢代中央集權的形成和加強,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統,皖南的青銅器也完全融入中原文化之中。素面蓋鼎為認識和研究這種發展變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從收購站或廢品公司找出珍貴文物的事,在大陸文物、博物館界不乏其例。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這兩件青銅鼎,有著顯著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蘊含了較多的歷史文化資訊,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皖南青銅面貌,為認識研究宣城古代歷史文化開辟了重要領域。

[①] 王士民、陳公柔、張長壽《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41頁。

[②]張愛冰、陸勤毅:《繁昌湯家山出土青銅器的年代及相關問題》,《文物》2010年第12期,第52-60頁。

[③]安徽大學、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皖南商周青銅器》,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29頁。

[④]吳小平:《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嶽麓書社,2005年,第37頁。

[⑤]淮陰市博物館:《泗陽賈家墩一號墓清理報告》,《東南文化》,1988年第1期,第59-67頁。

[⑥]劉政:《廣德縣獨山西漢木槨墓清理簡報》,《文物研究》第11輯,1998年,第107-110頁。

[⑦]吳小平:《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嶽麓書社,2005年,第38頁。

[⑧]吳小平:《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嶽麓書社,2005年,第35頁。

[⑨]宣城市博物館編:《宣城博物館文物集萃》,黃山書社,2012年,第28頁。

[⑩]《漢書·地理志》:「丹陽郡,故鄣郡。屬江都。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揚。屬揚州。戶十萬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萬五千一百七十。有銅官。」但設置銅官的具體時間不可考。

本文來源:新浪

相关参考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枕圖片展三地同時展出

展覽在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展出您知道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瓷枕類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上世紀90年代博物館建館之初,香港的收藏家楊永德伉儷將其收藏的200餘件陶瓷枕捐獻給博物館,南博館以此為契機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枕圖片展三地同時展出

展覽在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展出您知道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瓷枕類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上世紀90年代博物館建館之初,香港的收藏家楊永德伉儷將其收藏的200餘件陶瓷枕捐獻給博物館,南博館以此為契機

奇異詭譎的青銅世界

三星堆博物館外景攝影:李鷐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李鷐):2014年12月23日,參加「跨越發展秀美四川」全國網路媒體行的記者們來到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博物館,參觀了這裡造型光怪陸離的青銅器,領略了這

奇異詭譎的青銅世界

三星堆博物館外景攝影:李鷐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李鷐):2014年12月23日,參加「跨越發展秀美四川」全國網路媒體行的記者們來到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博物館,參觀了這裡造型光怪陸離的青銅器,領略了這

國寶級文物輪番露臉 珠海私人博物館內有乾坤

唐代青銅鎏金馬拉車薄如紙的雍正時期的瓷碗乾隆年間的鏤空花雕瓶郭漢東的心願今天終於了了,他數十年珍藏的文物拂去灰塵,在他位於珠海的私人博物館驚艷亮相。不為世人所知的是,為了這一樁心願,郭漢東賣掉了家鄉房

國寶級文物輪番露臉 珠海私人博物館內有乾坤

唐代青銅鎏金馬拉車薄如紙的雍正時期的瓷碗乾隆年間的鏤空花雕瓶郭漢東的心願今天終於了了,他數十年珍藏的文物拂去灰塵,在他位於珠海的私人博物館驚艷亮相。不為世人所知的是,為了這一樁心願,郭漢東賣掉了家鄉房

潮陽博物館12日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館藏文物3000多件

即將全面落成並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外觀由海內外鄉賢捐資6000多萬元興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潮陽博物館,在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後,將於本月12日舉行落成典禮並正式對外開放。新落成的潮陽博物館目前收藏有30

潮陽博物館12日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館藏文物3000多件

即將全面落成並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外觀由海內外鄉賢捐資6000多萬元興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潮陽博物館,在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後,將於本月12日舉行落成典禮並正式對外開放。新落成的潮陽博物館目前收藏有30

乾隆皇帝不經意的兩件趣事,卻改變了大清國數百年的歷史走向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關於他的趣事和軼事也是數不勝數,下面小編就挑選兩個比較出名的,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個更大家講一下:一、乾隆的千叟宴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乾隆皇

文化青銅之鄉寶物亮相上海

名列去年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省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自發現到全面發掘以來,一直廣受關注。最近,墓葬中發掘出的部分青銅器首次離開陜西來到上海博物館展出。堅硬的青銅器,配上富有詩意的展名「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