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上帝位 其為何除掉功臣年羹堯?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未知的事物总是被人以为奇妙无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登上帝位 其為何除掉功臣年羹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雍正登上帝位 其為何除掉功臣年羹堯?

在292年前的今天,1722年12月24日 (壬寅年冬月十七),清朝雍正帝胤禛登上帝位。

雍正皇帝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雍正在位時期,置「軍機處」加強皇權、「火耗歸公」與「打擊貪腐」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爭奪皇位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愛新覺羅,名胤禛(zhen),滿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紀》上說他「有異征,天表魁偉,舉止端凝。」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爭奪儲位鬥爭轉入暗處而更加激烈。胤禩因爭奪意圖過於明顯而被康熙斥責疏遠。胤禛表面不問時事,沉迷釋教道教,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暗中與年羹堯與隆科多交往,加強自己的勢力集團,同時向父親表現孝順,以贏得康熙的信任。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新歷:12月20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死,他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即了帝位之後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撫封為親王,後被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阿其那"(一解釋為待宰的魚),康熙的皇九子胤禟發往西寧, 後被削宗籍和圈禁, 並被改名為"塞思黑"(意思為討厭的人)。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後來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從雍正年間到如今對雍正篡位的議論不絕於耳,關於皇位是否合法的問題,由於史料缺失,目前仍然沒有明確。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顯然並不成,因為現存的康熙遺詔是身故後由雍正和大臣們擬就並頒布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主張正統繼位說的學者們認為,晚年康熙最寵幸的是皇三子,皇四子和十四子,康熙晚年選擇十四子出兵邊塞,這對於即將擁立的繼承人是不科學的。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康熙正是看到其執政後期國家存在的諸多弊病,又了解雍正的為人和行事風格,故雍正的即位是完全合理的。

加強皇權

雍正帝在祖先基礎上繼續加強皇權,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強化密折制度,擴大密折的範圍和內容。密折起於康熙二十年。密折有助於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折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第二、設軍機處。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十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可見,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歷史點評:與康熙帝一樣,雍正帝勤於政事。他宵衣旰食,夙夜憂勤,按照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辦事。後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過的折子就有360卷。經過13年的勵精圖治,使滿清帝國各方面在康熙時期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康乾盛世的創建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折中總共批閱超過千萬字,過勞死的說法甚為可信。

揭密:雍正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堯?

雍正為什麼對年羹堯、隆科多翻臉?年羹堯、隆科多本來是雍正對付胤禩集團的兩把利刃,沒想到先於胤禩集團走向覆滅。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堯、隆科多「驕縱不法」作為唯一的答案,這是不準確的,也沒有道出年、隆遇難的真相。

年羹堯(資料圖)

本文《帝國殺戮:宮廷鬥爭史》,溫相 著,東方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雍正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的花樣,但這些花樣、戲法靈不靈,還要看雍正在政治上有無起色。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不啻於向朝野內外宣告雍正的「知人之明」,而且青海問題康熙都沒有解決利索,到了雍正手裡不到幾個月就出奇地料理乾淨,這讓那些原本心存反對的敵對者也說不出來什麼。隆科多在擁戴雍正即位上立了第一功,年羹堯並沒有直接參與擁立,所以,在雍正即位這件事上,年羹堯遜於隆科多。

可是到了清雍正二年,年羹堯建功西北,比較胤禵當初還要風光,勢頭開始超越隆科多,成為雍正在這一時期的頭號寵臣。年羹堯最巔峰的時候拜撫遠大將軍不說,還賜封一等公,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也受封一等公、賞加太傅頭銜,兒子年斌受封一等子(子爵),說起來真是闔門顯達。年羹堯是川陜總督,可手伸得很長,雲南的事情他也能管,山西巡撫不按照年羹堯的話辦事,雍正就把這個巡撫給撤了。

朝廷有重大人事變動,雍正也征求年羹堯的意見,年羹堯保薦的人,吏部、兵部都特別重視,當做大事來辦,一時號稱「年選」;雍正還親密地對年羹堯說:「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這還不算,雍正對年羹堯賭咒發誓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也就是說雍正不當一個好皇帝,第一個就對不起年羹堯。這種肉麻的話簡直是亙古未見。

雍正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了保鮮,讓驛站派人狂奔,從京師到西安只用了6天,比起當年「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貴妃,似乎也不差什麼。年羹堯雖說是「藩邸舊人」,可並不真正了解眼下這位新皇帝,他滿以為皇帝對他這麼好,即使不能天長地久,也不至於出什麼意外。所以,他根本不做多餘的考慮,進京朝覲時,王公大臣下馬問候他,他也就點點頭,有些臣僚跪接,他連看都不看一眼。

年羹堯氣焰熏天的同時,隆科多也風生水起、煊赫一時。隆科多擁戴雍正即位,受封太保、吏部尚書、理藩院尚書、《聖祖仁皇帝實錄》總裁官、《大清會典》總裁官、《明史》監修總裁。雍正提到他總是叫他「舅舅」,親熱程度是比較少有的。年羹堯得寵看不起隆科多,雍正當然不能告訴年羹堯隆科多擁戴他即位的事,只能旁敲側擊地說:「舅舅隆科多,此人真聖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也。」隆科多一人兼了這麼多的「臣」,威猛程度明顯高於年羹堯,雍正還怕這兩人心裡彼此結成什麼疙瘩,專門指定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為兒子。

隆科多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得到這個過繼的年熙便告訴雍正說:「臣命中當有三子,今得皇上加恩賞賜,直如上天所賜。」他還表態說:「我二人(指他和年羹堯)若少作兩個人看,就是負皇上矣。」這就是他準備和年羹堯團結到底的意思,雍正、年羹堯、隆科多「三位一體」的「千古君臣知遇榜樣」,沒有像雍正自己說的那樣,更沒有像年、隆期待的那樣,不過一年多的光景,新皇帝就翻臉了。

雍正為什麼對年羹堯、隆科多翻臉?年羹堯、隆科多本來是雍正對付胤禩集團的兩把利刃,沒想到先於胤禩集團走向覆滅。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堯、隆科多「驕縱不法」作為唯一的答案,這是不準確的,也沒有道出年、隆遇難的真相。「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的歷史現象盡管較少,可並不是沒有。

南宋名將嶽飛是宋高宗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之所以遇害,主因無非兩條,第一條,阻礙趙構的和談大計;第二條,深觸趙構的忌諱之處。第一條眾所周知,第二條指的是嶽飛曾經對趙構說建議立趙伯琮為皇太子。趙構因為早年受到金軍追擊的恐嚇以致陽痿不舉,他收養了兩個宗室的孩子,一個叫趙伯琮,一個叫趙伯玖,沒有最後確定立哪一個為皇太子。嶽飛出於一片赤誠,直言立趙伯琮為太子,這件事在當時就有人私下裡反對嶽飛直言,認為嶽飛是大將,不宜談論立儲這樣的大事。嶽飛不聽,果不其然,他的話一出口立刻遭到趙構的極大反感,趙構說:「你是大將,手握重兵,這種事情不宜你來介入。」宋朝防備武將幹政是國策,歷代君主都把武將參與政務看做是頭等的忌諱,嶽飛雖然出於忠誠可也因此招致殺身之禍。

從嶽飛的例子我們就能看出來,雍正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收拾掉年羹堯、隆科多,根本一點在於年、隆觸及到雍正的最大忌諱,必欲除之而後快。那麼,雍正最大的忌諱是什麼呢?就是圍繞皇位的繼承。雍正「得位不正」,胤禩、胤禟、胤禵這些人雖然口不能言,可不等於心裡沒有表示,不等於行動中沒有流露,所以,盡快地除掉胤禩、胤禟、胤禵這些政敵和知情者,是雍正的既定方針,而年羹堯、隆科多在這件大事上則並不熱衷,這就觸動了雍正的忌諱,讓雍正萌動了殺機。

我們先來看年羹堯的下場。年羹堯在雍正眼裡是一個有「前科」的人物,早在皇子時代,雍正就因為年羹堯曾經示好於皇三子胤祉的門人孟光祖而大動肝火,罵年羹堯是「惡少」,還威脅年說要去皇帝那裡揭發,搞得年羹堯不得不俯首帖耳。可是,年羹堯雖說是雍正所謂的「藩邸舊人」,但畢竟也是朝廷的封疆大吏,雍正貴為皇子卻沒有直接統屬年羹堯的權力。

最讓雍正深感忌諱的是,皇九子胤禟曾派外國人穆景遠拉攏年羹堯,穆景遠對年羹堯說:「九阿哥好像有福之人,將來很有可能會被立為皇太子。」年羹堯並不為所動,可這一場景卻被雍正深深地記在了心上。此後胤禟被軟禁在西北交給年羹堯管理,年羹堯上奏說胤禟「頗知收斂」,這明裡已經給胤禟說好話了,雍正不以為然地批駁說,胤禟是奸宄叵測之人,繼續提防才行。可見在整治胤禩、胤禟這件事上,雍正、年羹堯是有一定分歧的。

要說年羹堯擁戴雍正即位這點上應該沒有太多的疑問,主仆關係盡管不很密切可也休戚相關,胤禵從西北回來,年羹堯一個人受命於危難之間,用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平定了羅布藏丹津的叛亂,給雍正掙足了臉面。但是,年羹堯誠心誠意擁護雍正與堅定支持他用激烈的手段對付胤禩、胤禟乃至胤禵又是另外一碼事。年羹堯就近監視胤禟,自然和胤禟少不了打交道,加之以前的淵源,胤禟為何許人,年羹堯當然清楚。在年羹堯看來,胤禟此人並無才具,不值得下大力氣提防,而且,胤禟就算是不服雍正,可也沒有到了公開造反、挑動鬧事的地步。胤禟在西北和親信穆景遠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人給我送來一個帖子,上面有山陜百姓說我好,又聽見我很苦的話。我看了帖子,隨著人送還了,向那人說,我們兄弟沒有爭天下的道理,此後要再說這話,我就叫人拿了。」《文獻叢編》第一輯《允禩允禟案·穆景遠口供》。

有人出面鼓動胤禟硬性對抗雍正,胤禟不同意,他的態度是他盡管不服乃兄,可這也是兄弟間的家務,不能走到爭天下的地步。這說明胤禟此人雖然才能平平,可腦筋並不糊塗,而且也不準備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進行報復。年羹堯對這些情況、包括在西北的一些之於胤禟的總體印象,他不可能不了解,而且,他比雍正了解得更為直接。按照年羹堯對胤禟的觀察,他認為像胤禟這樣的人物雖有怨氣,但只要看管得當,出不了大的紕漏,沒必要對其趕盡殺絕。年羹堯的這種念頭導致他在胤禟、胤禩問題上的含糊不清,這就給雍正造成一個錯覺,感到年羹堯不再像以往那樣俯首帖耳、唯命是從了。如果是其他人這麼做,雍正倒也不用過多地擔憂,唯獨年羹堯、隆科多這樣重量級的人物假如有了類似的想法,那就比較麻煩。

《雍正朝起居註》中記載在清雍正二年四月初七,雍正對大臣們不乏抱怨地說過:「爾諸大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允禩(胤禩)賢於朕躬,為人足重,能有益於社稷國家,朕即讓此位,不少遲疑。」這樣有失分寸的話出自一個即位已經兩年的皇帝之口,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當時所處的地位以及他的對手的威望。雍正這麼說,底氣不足的同時也是警告大家不要站錯了政治隊伍,年羹堯同樣也在被警告之列。清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即將吹響清洗年羹堯號角的前兩天,雍正說:「在廷諸臣為廉親王(胤禩)所愚,反以朕為過於苛刻,為伊抱屈,即朕屢降諭旨之時,審察眾人神色,未嘗盡以廉親王為非。」雍正這裡說的「在廷諸臣」顯然包括年羹堯,因為同一天,雍正再給李維鈞的奏折批示上寫道:「最近年羹堯陳奏數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純,大有舞智弄巧潛蓄攬權之意。」還要李維鈞逐漸和年羹堯疏遠。此前有人判斷指責揆敘、阿靈阿這些皇八子胤禩的死黨的主意可能來自於年羹堯,雍正立刻加以否認,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雍正、年羹堯在處理胤禩集團上的一些分歧。

雍正對胤禩、胤禟包括胤禵都要除之而後快的,可年羹堯卻有一點不同看法,年倒不是同情他們,而是覺得沒有必要這麼窮兇極惡,然而,年羹堯這麼考慮問題卻犯了雍正的大忌。雍正本來就對打擊胤禩集團有些底氣不足,需用借助年羹堯、隆科多的響應,偏偏這兩個人在這個問題上不那麼百分之百地順從,雍正後來說整治年羹堯在他看來是「深悉年羹堯之伎倆,而知其無能為也」。這說明雍正並不擔憂年羹堯個人會有什麼不利於皇權的舉動,而且年也不敢,雍正最為擔心的是以年羹堯這樣的身份和這種「糊塗心思」一旦給胤禩集團加以利用,那就麻煩大得很了。因為雍正能有今天的局面靠的就是內仗隆科多、外倚年羹堯,而且年羹堯不同於隆科多,他手握重兵、遠懸西北,如果有人以他為外援的話,給新皇帝造成的壓力就不容忽視,這也就是雍正念念不忘地多次引用當時一句謠言即「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來警告年羹堯的理由所在。

另外,年羹堯隨著恩寵的加重不但沒有提高自身的審慎,反而有些驕恣,他給督撫、將軍的行文不以對等的口氣,而是用長官訓誡僚屬的口吻、規格,這就是等於把他自己凌駕於督撫之上。在年羹堯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官員為之喝彩、奔走,隱然形成了一個年氏小集團,雍正自己當年依靠結黨獲取皇位,所以,他對於臣下結黨最為忌恨,年羹堯幾乎沒有遮掩地提拔他自己的親信,雖然這方面雍正給了他一些特權,可年羹堯卻錯會了雍正施恩的真正意圖在於要他謹守臣節而不是飛揚跋扈。種種誘因讓雍正感覺除掉年羹堯、隆科多比之清洗胤禩、胤禵、胤禟更為重要,一則年、隆的實力看漲,他們不同於胤禩、胤禵、胤禟已經身列異黨,而是以皇帝的寵臣面孔出現,如果不及早地清算他們,必然讓更多產生誤解的臣僚加以追隨,尾大不掉的形勢就會益加嚴重;二則清洗年羹堯、隆科多可以展現新皇的權威,所謂趙孟能貴之、趙孟能賤之。年羹堯能從川陜總督變成一等公、撫遠大將軍,也能從一等公變成一等罪人,這些霄壤之別都來自於皇帝一人的手段;三則清洗年羹堯、隆科多能讓胤禩黨人徹底斷了借此二人興風作浪的念頭。有此三點,年羹堯不死也得死了。

年羹堯第一次進京榮耀無比,第二次則有些實質性的變化。雍正嘴上說他「公忠體國」,實際已經開始打他的主意。年羹堯是十月份到的北京,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就跟年羹堯的好友、直隸巡撫李維鈞打了招呼,要他疏遠年羹堯。李維鈞原本是年羹堯推薦給雍正的,李的妻子還是年羹堯的親信的幹女兒,兩家走得很近,雍正給李維鈞吹風表明年羹堯的問題已經提上了日程。緊接著,高其倬等封疆大吏都先後收到雍正的秘密批示,要他們逐漸和年羹堯劃清界限,站到皇帝這一邊來。與此同時,雍正提拔年羹堯的對立面李紱、蔡珽,李、蔡當年本來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提起來的,後來因為一些個人恩怨,雙方鬧得很不愉快,雍正就利用這一點,給李、蔡打了招呼,讓他們出面揭發年羹堯。雍正在做好了收拾年羹堯的準備工作以後開始有計劃地敲打年羹堯了。

清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他陰陽怪氣地在年羹堯的奏折上批示道:「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難,終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言外之意就是告訴年羹堯,既然做臣子的守功難,那也就別怪做君主的「保恩難」了。可惜年羹堯還認為雍正不會對他怎麼樣,就在下一年,即清雍正三年正月,又辦了一件臭事被雍正徹底抓住了借口。這一年的正月,年羹堯的親信胡期恒彈劾陜西道員金南瑛,年羹堯沒有想到這位金南瑛大有來頭,他是雍正的頭號心腹兄弟怡親王胤祥保薦來的,參奏金南瑛就等於給胤祥下不來台,而在此之前年羹堯對於胤祥已經缺乏足夠的禮貌,譏諷胤祥表裡不一,雍正如今看他舊病復發,再次對胤祥進行挑釁,不禁勃然大怒,公開指責年羹堯、胡期恒大搞朋黨。二月裡,年羹堯把奏折上稱讚皇帝的「朝乾夕惕」寫成了「夕陽朝乾」惹怒雍正,雍正小題大做地指責年羹堯,進一步威脅年羹堯說:「(年羹堯)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歸之於朕耳……年羹堯青海之功,朕亦在許與不許之間而未定也。」堂堂清帝國的最高當局和他的臣下竟然像小孩子「過家家」玩遊戲一樣誇張,做臣子的因為筆誤寫錯了字,皇帝就說你過去的軍功我可準備反悔呢。這樣子鬧來鬧去的結果就是一條,那就是讓年羹堯盡快下台。四月,年羹堯被罷去撫遠大將軍,調為杭州將軍,清初的這幾位撫遠大將軍的命運都有些差勁,圖海做撫遠大將軍,野史上記載此公後來是給康熙嚇死的;福全做撫遠大將軍,因為作戰不夠徹底也被責罰;胤禵做撫遠大將軍不僅丟了皇儲還差點賠上一條性命;至於年羹堯則徹底玩兒完。

政壇上歷來都講究「牆倒眾人推」,年羹堯一旦失寵,他的朋友忽而都變成了仇敵,李維鈞首先大罵年羹堯「冒濫軍功、侵吞國帑」,繼而李紱便直接請求皇帝處死年羹堯,田文鏡也主張誅殺年羹堯。在對年羹堯落井下石方面,雍正的親信當中數李紱、田文鏡扔的石頭最大。清雍正三年九月,雍正下令逮捕年羹堯,十二月議罪,給年羹堯列了92條大罪,十二月賜死年羹堯。就在年羹堯死前一個月,他的妹妹、也就是雍正的貴妃年氏也病死,有人認為她如果活著的話,年羹堯家族或許還會被從寬處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雍正對待政治對手素來不留任何情面,後來即便是他的親生兒子他也一律可以處以極刑,所以,年氏即便死在年羹堯的後面,年羹堯的下場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觀。雍正給年羹堯羅列的所謂的92條罪狀,除開年羹堯接受賄賂等幾條罪狀還算有點影子,其他的都是故意羅織、深文周納。例如指責年羹堯「僭越」,也就是不守做臣子的禮儀,說年羹堯吃飯叫「用膳」,送給別人東西叫「賜」,接見屬員叫「引見」,這些詞本來都是皇帝專用的,年羹堯擅自使用就是「僭越」,可是,雍正的另外一個寵臣李衛也曾經如此大膽地「僭越」過,翻開《朱批諭旨·李衛奏折》,清雍正二年九月初六,雍正在給李衛的批示中指出:「川馬、古董之收受,俱當檢點。兩面‘欽用’牌,不可以己乎!是皆小人逞志之態,何須乃爾。」從這段批示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衛一樣接受賄賂,一樣把自己的執事牌子寫上「欽用」的字眼,可是雍正對他不過是罵了兩句而已,說他有點小人得志的意思,再無其他嚴厲的指責。清雍正二年,李衛當時的職務不過是雲南布政使,遠不能與年羹堯的一等公爵、撫遠大將軍、川陜總督的地位相提並論,何以李衛「僭越」,雍正就輕描淡寫呢?實際上李衛的驕縱,連年羹堯都有所耳聞,他直接批評過李衛這個缺點,但卻被雍正輕輕放下不提,李衛後來在浙江擔任總督的時候還在西湖花神廟給自己以及妻妾搞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湖山神位」,把自己吹捧成浙江地區乃神乃聖的「大仙」,乾隆南巡時看到,下令拆毀。

由此可見,李衛所謂的「驕縱」正是在雍正的庇護下完成的,只要皇帝支持、信任的人,即便受賄、僭越也不過是小問題,而一旦失寵,那麼這些問題很快就上升到政治高度上來,年羹堯致死的主因既不是受賄,也不是什麼僭越,而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年羹堯由於在胤禩、胤禟等人的問題上與雍正的分歧被雍正視做「不可信」,從而擔心他會被政治對手利用,遂決定先下手為強將年羹堯處決。在殺年羹堯這件事上,當時民間就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一些知識分子對年羹堯很具同情色彩,汪景祺在《讀書堂西征筆記》中就善意地提醒年羹堯注意皇帝老兒的「卸磨殺驢」,可惜年羹堯沒有當回事兒,年羹堯一出事,雍正很快找碴把汪景祺給殺了。因為年羹堯軍功顯赫,他被貶到杭州時,坐在湧金門一側,販夫走卒見到年羹堯都不敢上前,說「年大將軍在此」(此處可以見昭梿的《嘯亭雜錄》)而作為後來雍正確定的皇儲弘歷(乾隆),也對年羹堯抱有很大的同情,他堅持認為像年羹堯這樣難得的名將應該留下來應對西北的戰事,此事來自於《永憲錄》之《續編》(該書第335頁)的記載,當時朝中無人敢對年羹堯事件發表真實看法,只有弘歷一個人這麼說,可他的觀點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從後來雍正在西北兩路用兵缺乏得力的大將這一事實來看,弘歷的建言比較具有遠見。年羹堯如此人望,也就差一死了。

年羹堯既死,「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隆科多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圖集詳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無論是他的皇后皇子,還是身邊最得寵的大臣都沒有絲毫心理上的準備。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揭秘雍正帝駕崩的內幕。

揭秘雍正駕崩無頭案:刺殺 中毒?

雍正皇帝(資料圖)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無論是他的皇后皇子,還是身邊最得寵的大臣都沒有絲毫心理上的準備。

據雍正朝大學士張廷玉的《自訂年譜》中記載,雍正帝在臨終之前,沒有絲毫一病不起的跡象,張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還曾「每日進見」,雍正駕崩那天,張廷玉被被急召進宮,得知雍正皇帝已瀕彌留,這個消息使他「驚駭欲絕」。

雍正皇帝(資料圖)

雍正死的很急,而且關於他的死,清朝官書正史上又少有記載,據雍正的《起居註》記載的:雍正帝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時候,感覺身體有點不適,但仍可以,召見臣工。到了二十二日的時候,雍正沒有再召見臣工,皇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以防不測。到了戌時(午後七時至九時)的時候雍正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宮中傳出急詔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覲見。結果到了二十三日子時(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的時候,雍正帝就龍馭上賓了。但是官書正史上並未言明雍正到底是患了什麼疾病。而且官書實錄,起居註等文獻對雍正生病期間的狀況也稀有記載。以至於時人後人都對雍正的死因枉加猜測,眾說紛紜。雍正帝駕崩之後,他的靈柩在清宮只停放了19天就被移厝到雍和宮永佑殿。為什麼他的靈柩會這麼著急從皇宮中移到寺廟裡來,難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嗎?

泰陵(資料圖)

清西陵之泰陵。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由於雍正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從而產生了「昭穆相問的兆葬之制」。原由是因雍正皇帝首先在西陵建陵後,其子乾隆認為如自己也隨其父在西陵建陵,就會使已葬於清東陵的聖祖康熙、世祖順治帝受到冷落;如果在東陵建陵,同樣又會使其父雍正皇帝受到冷落。為解其難,乾隆皇帝定下了「父東子西,父西子東」的建陵規制,此稱之為「昭穆相間的兆葬之制」。泰陵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頃,內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

呂留良(資料圖)

對於雍正皇帝的死,在《滿清外史》、《清宮遺聞》、《清宮十三朝》等野史中也有記載,不過在這些野史著作中都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刺殺而死的。要說明這種說法,還要先從雍正六年的文字獄呂留良案說起。清朝入關後,秘密社會中依然存在著一股反清復明的秘密反抗運動。各地從與義師到秘密結社,用各種方法打擊清廷。呂留良是清初具有民族主義思想的一位學者,在他的著作中蘊含了大量的反清思想。

雍正(資料圖)

到了雍正年間,也就是呂留良去世40多年後。有兩位讀書人曾靜、張熙讀了呂氏之書,受其影響,忽然萌生了反清復明的想法。曾靜當時是湖南永興縣的一名生員,在科舉的道路上屢試不中,後來便一邊參加科舉考試,一邊在本地教書,被人稱為蒲潭先生。曾靜平時讀書的時候看到了呂留良的寧可削發為僧也不赴清之薦舉的事跡以及呂的《四書講義》、《語錄》等書中的「悖逆」文字。大受感動,於是一時心血來潮,自己也想做一名反清復明的鬥士。他不僅這麼想,而且還真的派了自己的學生張熙到呂留良家鄉去訪書。張熙在沿途道聽途說了一些關於雍正殺父、逼母、篡位的傳聞。並聽說忠良嶽飛的後人時任陜甘總督的嶽鐘琪都開始上書譴責雍正皇帝了。這些道聽途說來的東西使得曾靜感覺自己舉旗反叛的事跡已經來臨。

雍正(資料圖)

於是便同張熙一塊寫了一封策反信,前去策反嶽鐘琪。後來,張熙將這封署名為「天吏元帥」的策反信送到了嶽鐘琪的手中。嶽鐘琪看過之後,見信中全是一些大逆不道之詞,驚訝萬分。於是嶽鐘琪馬上派人將張熙拘禁,經過審查張熙又供出了湖南的曾靜,案情大白之後。嶽鐘琪慌忙如實上奏雍正帝。雍正皇帝十分震驚,於是便傳諭浙江總督李衛捉拿了呂留良的親族、門生,並銷毀他的所有書籍著作。

寧古塔(資料圖)

後來,雍正曾親自寫作《大義覺迷錄》來為自己辯白,同時為了表明自己的「深仁厚澤」,他沒有殺掉曾靜、張熙,而是令兩人到各地去宣講《大義覺迷錄》。但是對於呂留良一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雍正親自下旨說「:「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懷保萬民,恩加四海,膺上天之眷命,協億兆之歡心,用能統一寰區,垂寐奕世。蓋生民之道,恨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夫我朝既仰承天命,為中外全民之主,則所以蒙撫綏愛育者,何得以陣夷而有殊視?……乃逆賊呂留良好亂樂禍,私為著述,妄謂德佑以後,天地大變,查古未經,於今復見。而逆徒嚴洪逵等,轉相附和,備極猖狂……朝議呂留良呂葆中俱戮屍某示,嚴洪逵沈在寬皆斬決,族人俱誅殛,孫輩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仰天下億萬臣民,凜垂為戒。」結果已死的呂留良被開館戮屍,梟首示眾;呂留良之子呂葆中被斬立決;呂留良的其他家人都被流放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其他刊印、收藏呂留良著作的相關人等也都分別被判以斬監侯、流放、杖責……等刑。呂留良案牽涉及廣,但也留下了活口。

雍正(資料圖)

傳說呂留良一族慘遭族誅之後,呂的女兒四娘被呂家的一個貼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從此隱姓埋名,尋機為父祖報仇雪恨。後來,呂四娘遇到了武藝高超的獨臂神尼。在她的精心指導之下,呂四娘成為一名武藝高超的劍客。為了能夠為家人報仇雪恨,呂四娘潛入京師。經過一番秘密的考察和打聽,呂四娘終於弄清了雍正皇帝的行動規律。有一天,她得到密報說,雍正今晚要在圓明園過夜,圓明園防守比較松懈,呂四娘便飛簷走壁,躍入圓明園,找到了正在龍床之上熟睡得雍正皇帝,一劍就砍掉了他的腦袋。然後提其首級逃出宮外,遠走高飛。天亮之後,宮中的太監見都到了下午了,雍正皇帝還沒有起床。就叫來皇后,到雍正的寢宮一看,發現他已經身首異處死去多時了。於是,宮中大驚,謊稱雍正病重,急召諸位王爺大臣們入宮,並封鎖了雍正被殺的消息,只說雍正是突然得病去世了。還有傳言說,雍正的棺木中收斂的是一個無頭屍體。因為沒有真的頭,就給他做了一個金頭。

圓明園(資料圖)

當然,這只是野史小說中的一種傳言,也有學者對這些傳言提出過批駁。認為這種行刺之說純屬謠言。因為呂案發生後,他的家人都處於嚴密的控制之下,根本不可能有人漏網。此外,圓明園在皇帝在的時候,防守極為森嚴。呂四娘根本不可能穿過晝夜的巡邏的衛兵,輕易地就進入寢宮,刺殺皇帝。

雍正帝道裝像。雍正帝道裝像為清朝宮廷畫家所繪,雍正皇帝登極之前就相信武夷山道士的算命、之後將江西道士婁近垣收為自己的佛家弟子、把道士賈士芳及張太虛等養於宮苑以修煉丹藥。

道士(資料圖)

此外,還有一說認為,雍正皇帝是服丹藥中毒而死。這些人通過細致的研究雍正朝的起居註發現,雍正皇帝是十分的崇尚方術的。雍正帝為了求得長生不老,在宮裡蓄養了大批的和尚、道士。他自己也十分的熱衷占卜、求神等術數。甚至還常常用此來決定對官吏的任用和升黜。在雍正的《禦制文集》中寫下了不少歌頌神仙、丹藥的詩。而且在政務之餘,雍正還常常在道士和尚們的指導之下,研究煉丹、采苓、放鶴、授法等道家秘術。雍正為了求得長生,還經常的服用道士們進獻的丹藥,在北韓的史籍中就有關於雍正帝沉迷方術,以至於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動的記載。

乾隆皇帝(資料圖)

另外,人們通過還從雍正的繼位者,乾隆皇帝這裡找到了一些證據。雍正皇帝死後僅隔了一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就突然下了一道諭旨,驅逐圓明園中煉丹的道士們出宮。並對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說:「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指雍正)禦前一言一字……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新君剛剛繼位,雍正大喪未完,朝中有眾多事務需要處理。乾隆別的事情不去做,而急著下令驅逐數名道士,這種做法確有奇怪之處。驅逐道士的同時,乾隆還另外降下一道諭旨諭令宮中的太監、宮女,不許妄行傳說國事,「恐皇太後聞之心煩」,「凡外間閒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乾隆帝為什麼不許宮中太監宮女們亂說,難道此間真的有什麼不想為外人知道得隱情。聯繫前面乾隆對和尚道士們的處理。也許「中毒身亡」之說確實有幾分可能,而且,後人把現代醫學知識,來對比雍正死之前的症狀,發現雍正皇帝死之前得症狀與中毒而死的症狀極為相似。以上僅為流傳較廣的兩種說法,至於歷史事實究竟如何,還有待於史學界的進一步考證。雍正死後被葬於清西陵的泰陵,號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世稱雍正皇帝。

雍正帝在位時間不長,但卻在繼位和死因問題上為後人留下了兩大疑案。也許這些疑案根本就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只是後人的種種傳言才給他披上上了層層的神秘面紗,變得撲朔迷離,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的真相罷了。

本文來源:人民網

相关参考

雍正殺死年羹堯後,還流放其全家,為何卻單獨放過年羹堯的父親

晚清學者陳康祺說:年(羹堯)雖跋扈不臣,罹大譴,其兵法之靈變,實不愧一時名將之稱。論行軍作戰,年羹堯確實是清朝首屈一指的名將,但可惜政治智慧太低,觸犯了雍正的忌諱。實事求是地說,年羹堯縱然交橫跋扈,但

雍正殺死年羹堯後,還流放其全家,為何卻單獨放過年羹堯的父親

晚清學者陳康祺說:年(羹堯)雖跋扈不臣,罹大譴,其兵法之靈變,實不愧一時名將之稱。論行軍作戰,年羹堯確實是清朝首屈一指的名將,但可惜政治智慧太低,觸犯了雍正的忌諱。實事求是地說,年羹堯縱然交橫跋扈,但

對於自己的“恩人”年羹堯,雍正為何一定要將其置於死地

想必熟悉清朝歷史的讀者都一定知道一個人,那就是中國清朝的名將,幫助雍正的穩固皇位的大將軍——年羹堯,年羹堯一生可謂是大起,然後大落。我們先來看看年羹堯的平生事跡。年羹堯大起的前半生年羹堯自幼讀書,並且

胤禛罰跪年羹堯,福晉為何去說情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能力雖強,但始終都是一個讓雍正頭疼的員工,不是這裡捅點簍子,就是那裡惹點麻煩。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堯的陝甘總督職位,明明是胤禛爭取的,結果他一回京就趕緊找十四爺交「投名狀」。這種頭

胤禛罰跪年羹堯,福晉為何去說情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能力雖強,但始終都是一個讓雍正頭疼的員工,不是這裡捅點簍子,就是那裡惹點麻煩。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堯的陝甘總督職位,明明是胤禛爭取的,結果他一回京就趕緊找十四爺交「投名狀」。這種頭

雍正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尧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T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T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

為什麼雍正要清理年羹堯和隆科多,放了同樣是有功的張廷玉

在雍正看來,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是不同功能的棋子。有些棋子用完了一定要棄掉,否則會礙於留在棋盤上;有些棋子使用方便,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繼續留在棋盤上。1、年羹堯的萬丈深淵年羹堯是胤禛的門人。他年紀

他是大清朝頭號大老虎,聊聊年羹堯的前世今生

1726年1月15日,清朝第一號「大老虎」年羹堯被雍正賜死。,年羹堯雍正二年進京陛見年進京,雍正獎賞軍功,京中紛紛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說整治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羹堯的話,這些話

他是大清朝頭號大老虎,聊聊年羹堯的前世今生

1726年1月15日,清朝第一號「大老虎」年羹堯被雍正賜死。,年羹堯雍正二年進京陛見年進京,雍正獎賞軍功,京中紛紛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說整治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羹堯的話,這些話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突襲江夏,阮必大拚死阻撓的原因

導言:年羹堯在江夏鎮所遇到的“遭遇戰”的背後,是太子、雍正與八阿哥胤禩三股政治勢力的角逐。為的是《百官行述》,一部記錄三百多位官員隱私的冊子,但三股勢力目的各不相同。訴求不同1、太子:自打秋季狩獵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