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瓷片,三十年研究,河南再現白瓷精品珍珠地
Posted 陶瓷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萬瓷片,三十年研究,河南再現白瓷精品珍珠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萬瓷片,三十年研究,河南再現白瓷精品珍珠地
中新河南網鄭州12月10日電說起瓷器,大多民眾都能想到神後的鈞瓷,然而在河南登封一帶自古就有許多關於神前窯的傳說。神前窯,是傳說還是確有其地,如果有,它在哪兒?
李景洲和他的藏品
以登封為代表的中國北方窯群自隋唐到金元,曾輝煌過七百七十餘年。代表作品珍珠地刻花、劃花,使中國白瓷到了頂峰,然而在歷史上突然消失,盡管有資料顯示因一場水災,這種聽起來似乎牽強的說法,卻成為解釋其消失的唯一答案,至於真正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仿白釉珍珠地劃花卷草紋缽
從一九八五年起,河南藏家李景洲收藏了登封出土的各個時代,完整的陶瓷器皿及陶、瓷片十餘萬片(件)。上至自裴李崗、仰韶、龍山文化,經夏商周到明清,大量的實物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北方民窯八千年來的沿變歷程。
仿白釉珍珠地劃花雙虎紋橄欖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所謂珍珠地就是白瓷有的一個個小圓圈,晶瑩剔透,宛如一枚枚珍珠,故名珍珠地。與其他瓷器不同,珍珠地觀賞瓷,而非實用器皿。盡管是民窯,但他的制做、雕刻、繪畫、燒造等工藝在唐宋以前,都達到了頂鋒。」對於登封所產的珍珠地白瓷,李景洲對它深有研究。
仿燒的珍珠地牡丹紋玉壺春
通過對這些瓷片近三十年的研究,在眾多制瓷專家的幫助下,李景洲還原了珍珠地這一失傳近千年的制瓷技術。
迷上陶瓷,家藏萬片古陶瓷
李景洲迷上古陶瓷收藏是在一九八五年,當年,河南考古工做隊在古陽城(夏都)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出土的大量古陶瓷和青銅器就堆放在登封四中旁邊。當時還在登封四中當老師的李景洲說:「陽城遺址離四中不遠,基礎就在四中隔壁,考古人員就住在四中,跟他們接觸時間長,人也熟。」李景洲便對出土的陶、瓷片發了濃厚的興趣,正是這一興趣改變了他的一生。
仿燒的珍珠地人物紋橄欖瓶
李景洲陶瓷結緣似乎是天意,孩提時代,便有試燒陶瓷的經歷,只不過那一次闖子大禍。李景洲說:「我家距曲河窯只有兩三公里。小時候也經常到窯上去,一團泥巴,在輪盤上三轉兩轉就變成了碗,塗畫、入窯一燒便成了碗。」當時的李景洲感覺太好玩了,如此簡單,似乎並不神秘。於是一個秋末的傍晚,他約村裡的幾個小夥伴,從家裡偷出一只碗,把和好的泥搓巴搓巴緊緊地貼在碗上做成胚子,仿著師傅們塗畫的樣子,簡單繪圖之後,放進自己用磚壘起的「小窯」,親手點起了一把火。正當他們沉浸在美好的期待中時,不料火苗太大,把一堆柴草點著了。這可闖了大禍。要知道,柴草是整個生產隊喂牲口過冬的飼料。為此,他不但挨了父親的第一次重罰,整個家庭也為此付出很大代價。但是,他的陶瓷情結就從此開始了。
仿制的珍珠地牡丹紋玉壺春
或許是冥冥中讓他走上這條陶瓷之路,他工作過的兩個地方——登封告成鎮和白坪鄉都是陶瓷之鄉。不管是當老師還是做政府官員,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在遺址中不斷尋找,與考古人員的幫助,讓他總能清楚地了解每一個遺址的地域特點和時代特徵,並收集到各個窯口的標本。
仿制的珍珠地人物紋橄欖瓶
「在中國陶瓷史上,登封作為北方陶瓷中心地位是非常顯赫的,一方面它是先民們的聚集地,另一方面有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條件。」經過研究李景洲發現,嵩山是地球上最早從海洋裡崛起的陸地,有36億年的歷史。由於地質年代久遠,沖積形成了大量的次生黏土,為後來陶瓷的生產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材料優勢——瓷土和釉石。裴李崗文化、仰韶、龍山文化時期就有八千年的制陶史,這些地理優勢為宋代歷史名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各個時期的珍珠地瓷標本
除了地理上的優勢外,登封在中國歷史上還曾是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大德先賢都曾到此祭祀封禪、歌詠書丹、創教傳法、修寺建廟,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登封陶瓷業的發展,也成就了輝煌燦爛的登封窯。
盡管器皿不全,仍能顯出古人的精湛的制瓷技術
從李景洲收集析資料來看,登封發現了大量的陶瓷遺址:裴李崗文化時期的紅陶遺址在雙廟溝;仰韶、龍山文化時期的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白陶,瓷之雛形)遺址,分別在八方、南窪和王城崗,建國前還發現了唐宋時期曲河窯的遺址。近年來,又先後發現了隋唐時期的前莊窯、宋金元時期的白坪窯,以及冶窯、徐莊窯等。
通過對窯口分布、瓷片特徵的研究,李景洲繪出一幅古代嵩山地區陶瓷窯口遺址圖,「從圖上來看,先民們是根據海平面的不斷下降從高處到低向下遷徙的,海拔高的地方是裴李崗文化、仰韶、龍山文化時期,而隋唐、五代、宋各窯口就靠下。」李景洲說。
刻畫工具
李景洲說,他收藏的各個時期的陶、瓷片共有十萬餘片(件),從裴李崗文化時期到明清時期,期間從沒有斷代,每個時代的陶瓷都有他明顯的特點。其中珍珠地代表了北方瓷器的最高水平,它的器皿不是供人使用的,大多是禮器、法器和觀賞器。因此器皿的造型、繪畫工藝、釉色的選擇、燒造工藝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揭開「神前古窯」冰山一角
在河南登封,一直有一種傳說,禹州與登封交界處有一座天爺廟,廟門朝北,廟門北部地區稱「神前」,廟門南部地區稱「神後」。神前與神後成為地名從何時起,至今不得而知,但提起神後,大部分民眾都能聯想起鈞瓷。神前窯到底有沒有,如果有,他又在哪兒呢?
李景復燒的白釉剔花執壺
「神前窯肯定是有的,而且規模相當大,影響也很遠。」李景洲在歷經三十年的研究之後認為,至於是哪個窯口,怎樣消失的至今仍是個謎。
「我們現在所謂的登封窯其實在古時並不是一個或幾個窯,而是以嵩山為中心,分布在穎河兩岸的古窯群,在中國陶瓷史上,同屬磁州窯系,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其一是因為登封古窯群遠遠早於磁州窯,其二從出土的了標本來看,以珍珠地為代表的白瓷工藝在宋時已達到了頂峰。」李景洲稱。那麼登封古窯群的規模到底有多大,早在二十年前,他到王村鄉土門大隊時,當地民眾曾稱到處都是白花花的瓷片。
李景洲的藏品
李景洲說:「登封古窯群並不僅僅是告成鎮轄的曲河窯,應包括隋、唐、宋、金、元時期的前莊窯;宋、金、元時期的白坪窯以及大冶冶窯、徐莊李家門窯、君召的石坡窯等。前後歷時七百餘年,面積達五十平方公里。」也許正因為此,專家將其稱之為「民間第一窯」。
李景洲的珍藏的珍珠地瓷鼓
關於神前窯,當地有很多傳說,一是說,古代有一位官員坐轎從天爺廟經過,看到潁河北岸煙霧彌漫,問隨從人員這是何故,隨從人員說,這是神前人在燒瓷器,那位官員說為何不搬到神後?其二是,西宮娘娘站在城樓上觀風景,看到神前一帶火光映紅的半邊天,問宮裡人員這是何故,宮裡人說,這是神前人在燒瓷器,西宮娘娘說為何不搬到神後?除此之外,還有多個版本,盡管只是傳說,但越來越多的傳說讓,讓本身神奇神前古窯顯得更為難以捉摸。
李景洲繪制陶、瓷窯遺址分布圖,紅色為古陶遺址,綠色古瓷遺。
登封告成鎮為古夏都陽城遺址,曲河村窯現存遺址北依鳳凰嶺,西鄰石淙河,南臨孕育華夏文明的陶瓷聖河——潁河,是兩條河交匯的三角地帶,始燒於晚唐,北宋達到全盛時期,元末明初逐漸衰落,屬唐宋時期的名窯之一。
登封窯遺址不但規模宏大,品類豐富,其產品更以工藝獨到而著稱於世。今天的美國波斯頓博物館、日本的出光美術館、中國的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均藏有該窯的作品。
展廳內的珍珠地瓷片
說起該窯的規模與影響,李景洲稱,窯址附近有通碑,刻於清嘉慶年間,上面清晰地記載曲河及曲河窯的規模:「宋時窯場環設,商賈雲集,號邑巨鎮。」可見其當時規模之大。
「這些古窯大多都比鈞官窯、汝官窯靠前。登封能成為當時北方的制瓷中心除了瓷土、水等地理優勢外,還有一重要原因是,在此之前中國經濟、政治的重心在北方。」李景洲說。
展廳一角
對於「神前窯」,不管從坊間傳說還是史料記載,都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它在哪兒呢。在河南,登封、禹州、郟縣、新密、滎陽五縣(市)等十幾個地方都在爭,但至今都沒有沒有拿出令所有人信服的證據。
二00五年四月,在修築許昌至少林寺的高速公路時,鏟車挖出了不少黑、白古瓷殘片與殘器。李景洲癡迷登封古瓷,因為癡迷古瓷,自然不會放過任何有關古瓷的資訊。言聽至此,李景洲馬上跑到了施工現場。
「地層關係盡管已被挖掘起弄亂了,但標本非常全,隋、唐、五代、宋、金、元皆有;碗、盤、瓶、罐、盆、枕、執壺、盞托等俱出;白、黃、黑、褐、青、花瓷與白地黑花、白瓷加綠彩、白地劃花、珍珠地劃花乃至象生動物等全在。當時施工現場殘片、殘器與窯具標本,堆積一如小山。」這時的李景洲曾想起十多年前,當地人給他講過的白花花的瓷片,到處都是。」
珍藏的珍珠地豆形枕
在此後的兩年間,李景洲無數次地到當地考察,收集陶瓷,宣化這批瓷器的面世,盡管不能確定神前窯的位置,但它卻為探討「神前窯」提供重要的實物佐證。李景洲認為,真正的「神前窯」可能就是以前莊為中心的登封古窯群。
從二00八年起,河南省政府已把當地作為文物保護單位,不過,名字不是「神前窯」,而是「前莊瓷窯遺址」。
再現白釉珍珠地
在李景洲的古陶瓷展廳裡,各類古瓷片雖然都不完整,但它們身上精美的紋飾仍然讓人驚嘆,或菊花,或荷花,或和尚,或道士,這些瓷片在地下埋藏了幾百年,卻風采依舊,它們記錄著工匠們的手藝。
「在所有的瓷器中,以珍珠地劃花最為典型。」李景洲稱,「珍珠地劃花,是登封窯瓷器最著名的傳統裝飾技法,始於晚唐,興於北宋。它借鑒唐代金銀器鏨花工藝,在已畫好圖案的底胎上,用細小的竹管印上一個個疏密有序珍珠般的小圓圈,而後上釉燒成。燒成後,圖案線條和小圓圈的線條呈褐色,與瑩潤的白底色形成對比,裝飾效果獨特,在當時是一種高檔裝飾用瓷。」除了自己大量的實物證據之外,現存故宮博物院的「珍珠地雙虎紋橄欖瓶」,是登封窯的經典之作。
汝瓷可重生,鈞瓷能再現,珍珠地能否得到克隆?李景洲有此念頭。他首先通過現代技術手對古代瓷器中胎、釉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有了這些數據,便有了原料的配比方向。其次對當地瓷土與釉色同樣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目的就是弄清楚宋元時珍珠地瓷器的中成分,以及當地瓷土與古陶瓷之的關係。」李景洲稱。
在完成第一步之後,便開始對制瓷過程進行研究。「工藝中的難題不在施釉上與制胎上,而在於畫花、刻花以及工具有選擇上。珍珠地瓷器不管是表面圖案的處理還是施釉都是在濕胎上進行,此外,瓷胎表面的紋飾必須是自然礦物質,而非現代顏料,因此瓷胎、釉以及表面礦物質元素在高溫氧化下,能否達到最佳效果,除了要在理論上精確地掌握膨脹系數外,還要找到最佳結合點,這一切都要憑無數次實驗後的經驗。」李景洲說。
珍珠地劃花瓷器是釉下彩,要達到效果的顏料還必須是大自然的礦物質,這便要求工匠對鐵元素的控制要恰到好處。
除此之外,劃花與刻花的過程中,對工具的要求就讓李景洲費了一工夫。「我們曾用過各種秸稈、蘆葦、竹及各種金屬器,最後發現只有骨器與竹器效果最好。骨器史料中有記載,竹子最大的優點在於劃、刻、點之後,燒制所成的器皿圖案更溫潤,這一點其他工具都比不上。」李景洲說。
燒制上的難題在於用火,盡管現代技術可以控制爐內溫度,但對於珍珠地來說,除了高溫的還原火之外,還必須實用氧化火。「如果氧化不好,便會出現偏色。」李景洲稱,「而其他瓷器只要一種火就行。」
盡管李景洲有許多大師的幫助,有現代技術的支持,但從瓷土選擇、淘洗、制胚、雕刻、繪畫、著色、施釉到燒制,實驗過程仍耗費了他整整五年時間。
二00八年,一件造型古樸厚重,線條流暢的白色瓷瓶上出現在李景洲眼前,大大小小的珍珠圖案,生動的圖案造型令李景洲激動不己,失卻千年之久的登封陶瓷終於「重見天日」。
從收藏到研究,再從研究到仿制,李景洲走過的路盡管艱辛,但不無成就感。「收藏要繼續,珍珠地瓷器的恢復和傳承還要進行。」李景洲說,他不僅要讓民眾了解珍珠地瓷器,還要將傳統制做工序展給世界,他正為此努力。(王永記)
本文來源:新疆新聞網相关参考
一中國人,曹操李世民推崇,現有三十萬後人在異國,當了國家領袖
東亞一帶自古受到中國的影響其實不僅僅是在於各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尊崇中國爲宗主國,更有一部分原因很多中國人的後裔其實早已經融入到各國當地的文化當中,使得中國文化和元素更好地成爲當地文明的一部分。這些國家
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
有关白瓷的历史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白瓷粹墓曾出土比
【安阳街景】安阳市(殷)是中国河南省一个地级市,位置在河南北部。安阳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属于八大古都之一。北蒙为安阳最早(前1300年)的名称,商朝国王(盘庚)将北蒙之名改为殷。前257年(秦昭襄王5
白瓷又稱白釉瓷,各種釉上彩繪瓷器都以白瓷為基礎而產生。白瓷的起源,應該上溯至商代的白陶,延至隋代,白瓷燒造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瓷器工業的迅猛發展,隋代白瓷燒造質量已有顯著地提高。白瓷胎色較白,胎
白瓷又稱白釉瓷,各種釉上彩繪瓷器都以白瓷為基礎而產生。白瓷的起源,應該上溯至商代的白陶,延至隋代,白瓷燒造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瓷器工業的迅猛發展,隋代白瓷燒造質量已有顯著地提高。白瓷胎色較白,胎
1.透明釉为什么烧出来是乳白色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災難,都不是天災,而是取自人禍。每一次意想不到的災難都是由於人的疏忽而釀成大錯,造成的財產損失和生命代價無法彌補。然而,災難過後更可怕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事件本身逐漸淡忘,而製
最近熱播劇《清平樂》開播啦,又是一部「正午出品,必屬精品」招牌的作品,在預告時就已經引來了眾多人的追捧。就憑開播前的幾個預告片花,劇中的道化服就先被狠狠誇了一波。《清平樂》:江疏影珍珠妝,貴婦衣冠的絕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使用的兵员多,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