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繁榮千年為何一朝崩潰

Posted 古埃及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埃及繁榮千年為何一朝崩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埃及繁榮千年為何一朝崩潰

埃及古王國建造了像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這樣的奇跡,卻在繁榮了近1000年後突然崩潰。埃及古王國為什麼會突然崩潰? 1971年,在埃及南部,考古學家發掘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是距今大約4200年前的埃及古王國末期的一位總督,名叫「安克哈提非」。 在這座古墓的墓牆上,考古學家驚奇地發現了一段用象形文字記述的事件:在古王國末期,整個上埃及(即埃及南部地區)發生了極其嚴重的大饑荒,以至於許多人開始吃自己的孩子! 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如果這段記述是真實的,那麼關於埃及古王國突然崩潰的千古之謎或許就找到了答案。可是,怎樣才能證明這些記述是真實的呢? 直到1996年,相關證據才第一次出現。當時,考古學家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古王國墓葬。說它們奇怪,是因為這些墓葬裡的死者僅用草席包裹後淺埋,陪葬物很少甚至根本就沒有。不僅如此,還有多具遺體被堆在一起埋葬的情形。這可與古埃及人厚葬死者的傳統喪葬習俗格格不入。考古學家一共找到了大約9000具人類遺骸。經考證,這些人都死於古王國末期,而且都是那個時代的窮人。 那麼,當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窮人死亡?人們為什麼會如此草率地安葬他們?聯想到安克哈提非墓牆上的記載,考古學家認為這跟古王國的突然毀滅不無關係。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災難呢? 眾所周知,古埃及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於尼羅河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濫。降雨每年都在尼羅河流域引發洪水,從而賜予埃及肥沃的土壤。每當洪水退去後,尼羅河兩岸的農民就開始耕作。因此,對古埃及人甚至今天的埃及人來說,尼羅河是他們的生命之河,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那麼,尼羅河泛濫跟古王國的衰敗有關係嗎? 為了尋找更直接、更確鑿的證據,科學家將目光轉向埃及人生活的另一個核心——沙漠。 今天,偏遠的埃及最南部沙漠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是,考古發現,在數千年前這裡卻有人居住,並且留下了痕跡——科學家在這片沙漠裡發現了一些小石堆,在石堆下有數千塊木炭遺存,這些燒焦的木炭成為最重要的考古證據。通過分析木炭的構造和年代,考古學家證實,在大約7000年前,這片沙漠裡生長著合歡樹。合歡樹通常只生長在地下水豐富的低窪地或綠洲,這就意味著,當時這裡一定有地下水。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當時這裡是一片乾燥的疏木草原,顯然適合人類居住。後來,氣候逐漸變得乾燥,草原最終變成沙漠。 草原變成沙漠,這會不會就是古王國分崩離析的原因呢?很可惜,從年代上看,似乎對不上號,因為今天的埃及南部沙漠在4500年前就已經形成。換句話說,沙漠化早在古王國崩塌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它不可能是古王國滅亡的原因。那麼,古王國毀滅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 答案逐漸浮現。在埃及的鄰國以色列,科學家在一個山洞裡發現了能夠反映古代氣候的獨特標記——鐘乳石。洞穴裡的水全部來自降雨——雨水從洞頂巖石的縫隙滲進洞裡,溶解石灰石,形成鐘乳石和石筍。在漫長的歲月中,鐘乳石和石筍不斷生長,並在此過程中俘獲古代雨水。 古代雨水中含有兩種氧元素——較輕的輕氧和較重的重氧,如果輕氧所占比例大,說明當時的氣候潮濕,反之則乾燥。科學家提取鐘乳石不同層面的樣本(鐘乳石是逐層生長起來的,每一層代表不同的時期),用質譜儀對其中的輕氧和重氧的比例進行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大約在4200年前,該地區的降雨量驟減20%,這是該地區5000年來最顯著的一次氣候改變,而這樣的改變無論發生在哪裡,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雖然以色列的氣候系統與埃及的不一樣,但是兩個國家畢竟相鄰,因此科學家推測,當時的埃及是否也發生了氣候突變,而且是劇變,從而引發了古王國的崩潰? 有關埃及古王國時期氣候劇變的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證據,竟然來自冰島! 通常,科學家通過研究冰體來了解遠古時代的氣候。有科學家在冰島的冰山中發現了黑色條紋,並證實是由當地火山爆發時噴出的黑色灰塵形成的。科學家繼續追蹤冰山離開冰島後在北大西洋向南漂移的旅程。 我們知道,漂流的冰山在抵達較溫暖的水域後就會融化,其中的灰塵顆粒將沉到海底,最終混入逐年堆積的海底沉積物裡。科學家在全球海洋中采集了幾千條海底泥柱,其中包含著過去一萬年中的沉積物。結果發現,在來自北大西洋的海底泥柱裡包含著火山灰。這可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在很偏南的地方居然也找到了火山灰,也就是說,冰島的冰山在融化之前已經漂移了很遠的距離,這就意味著當時的氣候一定非常寒冷,應該屬於小冰河期。 科學家更驚訝地發現,這種小冰河期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大約每1500年會發生一次,每次持續幾百年。那麼,這個氣候變化周期與埃及古王國的饑荒有關係嗎?大有關係——其中一個小冰河期正好出現在4200年前。當時北大西洋的水溫很低,所以冰山向南一直漂到了愛爾蘭外海。小冰河期在造成整個歐洲的嚴寒氣候的同時,也讓埃及遭遇了嚴重的饑荒。這,難道只是巧合嗎? 科學家繼續搜尋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記錄,尋找從花粉、泥土到冰中包含的古代氣泡等種種證據,結果都印證了4200年前的一次劇烈的氣候變化。尤其是通過分析深海沉積物,科學家發現,當時的氣候變化不僅來得很突然,而且影響範圍很廣,堪稱全球性事件。 科學家還推測,當時的埃及可能受害尤深。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要找到能證明埃及的「生命源泉」——尼羅河當時持續數十年水量不足的證據。 最終,科學家在法克魯姆湖中找到了這樣的證據。 在埃及古王國時期,法克魯姆湖有支流跟尼羅河直接相連。每年尼羅河發洪水時,法克魯姆湖的水量會隨之增多,湖的面積也會相應擴大。如果能知道在古王國崩潰之前這個湖的面積有多大,就能了解尼羅河當時是否嚴重缺水。怎樣才能知道湖面積當時有多大呢?方法就是研究湖底的淤泥——沉積物。 不難理解,每個時期都應該有自己對應的沉積層,而且由上往下,越深的沉積層所對應的年代越早。然而,讓科學家困惑不解的是,盡管歷史記錄表明這個湖早就存在,但無論他們怎樣尋找,都找不到古王國末期所對應的沉積層,就仿佛當時這個湖根本不存在。科學家絞盡腦汁,最終恍然大悟:找不到古王國的沉積層,只能意味著這個湖當時完全幹涸了,沉積物被風蝕殆盡,因而如今無從找到。 偌大的湖在當時竟然會完全幹涸,這說明當時尼羅河的水位的確非常之低,以至於無法再向法克魯姆湖供水。這一發現的含義不言自明:全球性氣候災變,導致尼羅河年復一年越來越缺水,埃及古王國大片土地沙漠化,整個國家由此陷入大饑荒,一個偉大的古代文明隨之崩潰。 如此看來,安克哈提非墓牆上的記述的確是真實的,持續幾十年的大饑荒導致人吃人也不足為怪,因為由大饑荒造成的人吃人現象在歷史上並不鮮見。作為埃及古王國坍塌過程的生動寫照,這段記述帶給後人的一大慘痛警示是:一定要注意防范氣候災變帶來的可怕後果。 原文地址: ://iread.wo/zz/touch/MagazineCatalog.aspx?magazineGuid=FE14DCB5-545B-4FBB-A879-14FD631F9E8C&year=2014&issue=11#rd 本文來源:沃閱讀雜誌

相关参考

兩千年中華社會穩定機制雖不完美,但強力中央集權為繁榮提供保證

從控制論角度看,一個社會大系統要實行全面強控制,必須有兩個條件:及時下達中央號令和及時收集各地情況的信息傳遞系統,並建立一個實行強控制的執行網絡;系統的實際狀態偏離平衡時,控制中樞要做出靈活而又及時的

兩千年中華社會穩定機制雖不完美,但強力中央集權為繁榮提供保證

從控制論角度看,一個社會大系統要實行全面強控制,必須有兩個條件:及時下達中央號令和及時收集各地情況的信息傳遞系統,並建立一個實行強控制的執行網絡;系統的實際狀態偏離平衡時,控制中樞要做出靈活而又及時的

加泰羅尼亞為何總鬧獨立

文/王凱迪對於西班牙來說,加泰羅尼亞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這個位於西班牙,掌握了著名城市巴塞羅那的地區,為什么非要走出伊比利亞半島的懷抱呢?01.來自阿拉伯帝國的歷史遺產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全面崩潰

加泰羅尼亞為何總鬧獨立

文/王凱迪對於西班牙來說,加泰羅尼亞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這個位於西班牙,掌握了著名城市巴塞羅那的地區,為什么非要走出伊比利亞半島的懷抱呢?01.來自阿拉伯帝國的歷史遺產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全面崩潰

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

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

美國為何那麼喜歡發動戰爭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益融合的命運共同體,所以只有各國,各民族的長期融合,和平發展,世界才會越來越好,整個人類才會越來越繁榮。基於此,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希望世界和平,最少戰爭的。這也是

納粹德國為何急於發動二戰

1933年3月,納粹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手段,使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從納粹上台到二戰爆發這短短的六年時間,可謂德國最繁榮的時代,可為什麼希特勒卻急於發動戰爭,偏偏要葬送掉這

為何興盛的唐朝逐漸走向衰敗

眾所周知,唐朝時期屬於我國歷史上比較繁榮昌盛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出現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這樣的鼎盛景象,當時的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可以用詩中的語句描繪,比如唐朝詩人韋莊在《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中這樣

漢大臣報殺身之仇,為何等待千年

唐朝國師身上奇養不愈的「”人面瘡”,原來是糾葛千年的恩怨……漢代大臣袁盎,建議皇帝誅殺大臣晁錯以平亂。被腰斬於市、冤怨難平的晁錯,化為魂魄追索袁盎討命,但為何歷經十世,千年後才在唐代了結怨忿?唐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