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T-35坦克

Posted 坦克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蘇聯T-35坦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蘇聯T-35坦克

「三頭六臂」的怪物:蘇聯T-35坦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T-35坦克共安裝5座炮塔,是世界上炮塔最多的坦克,號稱「陸地巡洋艦」,重達50噸。坦克發展的早期,很多人都認為坦克應當像海上的巡洋艦一樣,擁有大量的火炮和厚實的裝甲,因而出現了不止有一個炮塔的「陸地巡洋艦」——巡洋坦克,而蘇聯的T-35重型坦克因其「三頭六臂」,更成了其中的佼佼者。T-35坦克最顯著的特徵是擁有5個旋轉炮塔,裝備有1門76毫米主炮、2門45毫米副炮和4挺機槍。如此眾多的槍炮可以在瞬間同時開火,集中火力全方位射擊,作戰威力十分驚人。與這些武器相適應的是,T-35的外形高大威猛,看上去猶如一座活動的碉堡。它配備有10名乘員,戰鬥全重達到52噸,這在當時絕對屬於重量級了。20世紀30年代,在T-35首次亮相莫斯科紅場閱兵時,蘇聯向世界證明了它製造最復雜、最重型的坦克的能力。一時之間,T-35成了蘇聯軍事工業的驕傲。德、法、英等軍事強國都非常推崇,將其作為多炮塔坦克的標準,紛紛仿效。

不過,「三頭六臂」的T-35並不是戰場上的驕子。它裝甲太薄,機動力太差,火炮也不夠有力,既無法摧毀敵軍的新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擊。而且它人高馬大,倒成了戰場上最好的活靶子。說到底,T-35只是作為步兵支援武器而設計生產的,根本不是單炮塔專用坦克的對手,蘇德戰爭爆發後沒多久便被消滅殆盡。「三頭六臂」的「陸地巡洋艦」最終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只能在博物館裡了卻餘生,任人憑吊

微信公眾號,搜狐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閱讀您都可以搜尋「愛歷史」關注我的自媒體。

本文來源:愛歷史

相关参考

1942年的蘇軍,繳獲的四號坦克不要拆,修一修還能拿來打德軍

1942年,正在修理坦克的蘇聯士兵,有意思的是他們維修的並非國產坦克,而是一輛來自德國的四號中型坦克。其實這種情況在當時很普遍,由於前期對戰爭的準備不足,蘇聯最開始打得很艱難,生產能力直轉急下,後方工

燃燒瓶能否炸坦克

作者:昭志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1809年至1917年,俄羅斯一直佔據芬蘭領土。此前,芬蘭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時間長達700多年。到了1939年,蘇聯對芬蘭提出領土要求,芬蘭人堅決予以抵制。

芬蘭的獨立之路

芬蘭民眾紀念獨立日活動1939年12月27日,蘇聯空襲芬蘭西南部港口城市圖爾庫。蘇芬戰爭中芬蘭繳獲的戰利品——蘇軍坦克和汽車芬蘭軍隊在雪地裡作戰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核心提示:芬蘭和俄羅斯歷史上

芬蘭的獨立之路

芬蘭民眾紀念獨立日活動1939年12月27日,蘇聯空襲芬蘭西南部港口城市圖爾庫。蘇芬戰爭中芬蘭繳獲的戰利品——蘇軍坦克和汽車芬蘭軍隊在雪地裡作戰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核心提示:芬蘭和俄羅斯歷史上

抗日战争侵华日军坦克揭秘 日本89式中型坦克

自1931年抗日战争开始,日军的坦克部队,虽然在中国战场所使用的坦克和西方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但受制于我国工业基础实力几乎为零,完全没有制造研制坦克的能力,即使向欧洲购买坦克也仅仅是一些一战时期落后

火车撞坦克,民用火车和现代重型坦克相撞,到底谁更惨

李三万摘要:火车撞坦克,一般的民用火车和一辆现代重型坦克相撞,到底谁更惨?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火车撞坦克的真实事例?火车撞坦克,一般的民用火车和一辆现代重型坦克相撞,到底谁更惨?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火车撞

盘点二战德国坦克,仅仅这几款坦克就让盟军在二战中损失惨重

一号轻型坦克一号坦克为最初的德军装甲兵训练做出了贡献一号轻型坦克一号坦克是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其名称缩写为「”PzKpfwI”,德国官方军械署则赋予其「”SdKfz101”的编号

死坦克拖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乌克兰的一次战斗中,有辆苏军的he式重型坦克,由于作战勇猛,一马当前,冲入了德军的腹地,虽然把敌军打得狼狈鼠窜,但它自己脱离了大部队,陷入了德国的阵地中。更不巧的是突然轰隆一声,

44位蘇聯元帥僅一人在世(附史上最全蘇軍元帥圖譜)

1935年授銜的首批5位蘇聯元帥蘇聯大元帥1人蘇聯大元帥是蘇聯的軍事最高軍銜,這個軍銜只在戰時授予,蘇聯四等元帥(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主帥、元帥)中最高一等,只授予蘇聯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蘇聯共

44位蘇聯元帥僅一人在世(附史上最全蘇軍元帥圖譜)

1935年授銜的首批5位蘇聯元帥蘇聯大元帥1人蘇聯大元帥是蘇聯的軍事最高軍銜,這個軍銜只在戰時授予,蘇聯四等元帥(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主帥、元帥)中最高一等,只授予蘇聯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蘇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