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撈瓷價值幾何

Posted 瓷器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海撈瓷價值幾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撈瓷價值幾何

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發掘現場 撰文:孫健 攝影:李濱、徐海濱 最近,媒體披露位於廣東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裡,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經過淤泥清理後已進入沉船內部發掘和文物提取階段。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南海一號」的考古團隊透露,自2013年11月「南海一號」保護發掘項目正式啟動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標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銅錢5000餘枚,殘損標本2100多件,另有少量動植物殘骸。 「南海一號」運載最多的是瓷器,現出水數千件匯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那麼,海撈瓷到底價值幾何? 「海撈瓷」修復需分外小心,由於長期浸泡水中,釉質極易刮傷。 「海撈瓷」並不昂貴,重要的是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對沉船與以瓷器為代表的船貨考古研究,我們不但可以了解當時文化貿易等情況,還可以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更好地復原歷史原貌。 上世紀80年代,英國人麥克•哈徹將發現於南中國海的一條清代沉船上的2萬餘件中國瓷器在阿姆斯特丹拍賣,直接獲利8000餘萬法郎。此人可說是將「海撈瓷」推向市場的始作俑者。 此後跟隨者眾,「海撈瓷」的價值與影響與日俱增。「德興」號近30餘萬件清代漳州窯瓷器在德國法蘭克福被拍賣,繼之又有發現於越南、泰國等地的沉船文物被陸續拍賣。 這一現象目前也已蔓延到中國大陸,2005年秋季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公司秋季拍會上,214件「海撈瓷」拍品,成交197件,成交率達92.05%,總成交額達272.7萬,而拍前的預估價僅為100萬元左右。顯然拍賣成交結果大大出人意料,而各方對「海撈瓷」及明清外銷瓷的熱情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福建碗礁遺址出水的龍紋青花折沿盤 發現於萬歷沉船上的青花軍持,軍持是專為阿拉伯人燒制的盥洗用具。 歷史上中國的絲綢、紙張、瓷器、鐵器等一直是向海外諸國輸出的大宗物品。但由於海水環境的因素,絲綢、紙張等有機類物質很難保存。鐵器等金屬物品亦會嚴重銹蝕,只有瓷器可以長期不受侵蝕,所以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沉船物品當中,基本是以瓷器為主的。 目前我們看到的出水瓷器大體上可以按照保存狀況分為新舊兩種。 所謂舊,是指這些器物本身的釉面已經受到嚴重磨損,器體上(特別是露胎部位)多黏有貝殼、珊瑚等雜質。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沉船所處位置多屬沙石質海底,這種地質結構的海底一般比較堅硬致密,遇難船只的船體結構直接接觸到海床導致破碎。 由於古代船舶的肋骨、舭骨、隔板等構件大多是由不同形狀的鐵釘以及黏合物連接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失去作用,今天我們如果從上方俯視的話,看到的是一個以龍骨為中心的正投影平面散落攤開的解體船型。作為船貨之一的瓷器,一部分在沉沒過程中傾倒到船外,直接散落在海床上面,而遺留在船體內的瓷器隨包裝材料的分解也會直接暴露在海水當中。這種情況在地中海、阿拉伯海等海域尤為常見,大陸的南海西沙、南沙海域等亦屬此類情況。 由於潮汐作用,裸露的瓷器每天要受到兩次高潮、低潮的海水衝擊,器物與海沙不斷摩擦,造成釉面完全失去光澤,觸摸時手感非常粗糙。 景德鎮青白釉菊瓣紋碗 福建碗礁遺址出水的牡丹花卉紋十六開光青花盤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沉船被掩埋在深厚的海泥之下。 仔細考察大陸的沿海地理,可以發現從北到南依次有遼河、海河、淮河、黃河、長江、錢塘江、閩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注入,這些內陸河流帶來大量的泥沙入海,不僅造成海水的混濁,同時在大陸架上形成厚厚的泥土層。船只沉沒坐底後,海底淤泥的向下吸力與船體自身重量共同作用,通常會將船體掩蓋在海底平面以下數米,直至接觸到致密的泥沙層才會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瓷器運輸時一般有木箱、竹筐甚至缸、甕等大件陶瓷品作為外包裝。由於船體「軟著陸」,與前者直接散落海床表面不同,瓷器包裝不會散落,因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比如廣東台山「南海一號」宋代沉船、福建平潭碗礁清代沉船和韓國發現的木浦新安宋代沉船等。 這些帶有包裝物、被埋入海泥中的瓷器,實際上處於一種隔絕封閉狀態,所以出水後燦然如新,令人難以置信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這類器物在當時生產後直接裝船,沒有任何使用過的痕跡,釉面亦無絲毫磨損,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剛出爐的制品。 景德鎮白釉茶具 檢視國內外歷年來水下考古調查與打撈活動的結果,我們發現無論是唐代的「黑石」沉船,還是宋代的華光礁沉船、「南海一號」沉船、韓國新安沉船,抑或是更晚的明清萬歷沉船、德興沉船,均未有官窯產品的蹤影。除去少量品質相對較好的景德鎮青白釉器物外,「海撈瓷」絕大多數產自浙江、福建、廣東的各民間窯場。這一現象與在東南亞各地陸上發現的瓷器類似,大量是品質粗糙的華南日用瓷,這是什麼原因呢? 除去更早些的所謂秘色瓷,至遲從1000餘年前的宋代開始,中國封建政府已經建立起了完備的用瓷制度,官府與民間用瓷有著嚴格的區別,如同輿服、顏色、建築等所代表的封建等級制度一樣,有著不可逾越的界限。順帶說一句,即使今天被熱炒的元青花,在元代也遠非元廷的禦用瓷器,更有可能是為伊斯蘭地區生產的一個特殊品種。 由於官府控制了最優良的生產原料、最優秀的工匠,可以不計成本地追求最佳產品,而這些代表了中國制瓷業最高水準的瓷器,除去少量的賞賜禮品,是不可能進入流通領域的,更不可能被交易到國外。因此,期待在水下沉船中發現官窯器物是不現實的。 我們看到的從海中打撈出水的宋元時期瓷器,絕大部分是輸往東亞、東南亞,最遠可到達今天的阿拉伯與東非地區。相較而言,阿拉伯地區對瓷器的品質要求更高一些,畢竟以珠寶生意著稱的波斯更加富有。 同時期的南亞、東南亞諸國(部落)經濟水平低下,進口瓷器可能為解決日用民生,可能為宗教活動所用,無力接受來自中國大陸的高水準瓷器。華南沿海大量存在的民窯比同時期的景德鎮窯場更適應南亞、東南亞市場的需求。公元13世紀的宋末是中國海外貿易的鼎盛時期,絲綢、陶瓷是出口的主要產品,而與昂貴、稀少的絲織品相比,大宗陶瓷無疑更具輸出價值。已故的馮先銘先生曾經指出:「元以前,亞洲各國還沒有瓷器,中國的瓷器是獨一無二的。」 龍泉窯荷葉蓋罐 15、16世紀以後,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東來,海上運輸為其霸占,他們開始在景德鎮大量定制各類符合其審美情趣與生活習慣的器皿,這一類銷往歐洲的瓷器構成了中國外銷瓷器的主流,品質也比較精良。 以福建閩南沿海各民間窯場為代表的華南沿海瓷器產業,在面向日本、北韓等東亞市場以及東南亞的外銷之外,也加入進來。 這些窯場出於生存與獲取利潤之需,對產品的產量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銷售對象也是普通民用市場,這一點同追求典雅、華貴的景德鎮青花瓷有著顯著的不同。它們的產品雖然多以景德鎮現成品種為藍本,但由於瓷土、釉料、窯業技術等方面的差別,更多地表現出一種急就、隨意的風格。 早在1954年出版的《瓷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書中,作者德爾克就曾經以驚訝的口吻介紹說,在17世紀約80年的時間內,除去阿拉伯人、英國人以及葡萄牙人經手的貨物與出口到日本等東亞地區的中國產品之外,僅中國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輸出的陶瓷制品數量就高達1600萬件以上。即使如此,平均到每一年,出口的數量也不過20萬件,而這個數字只是中國輸出瓷器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南海一號沉船出水的金腰帶 南海一號沉船出水的宋代青白釉六楞執壺 從事這種貿易顯然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盡管歷代中國政府均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管理軌道,但民間私營海外貿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阻擋。 計算海外出口貿易利潤涉及到生產地的成本、運輸費用與銷售地的售價等諸多因素。18世紀東印度公司的「韃靼」號船長托馬斯•福雷斯特曾記有一份記錄該船運輸貨物及成本和最終獲利的詳細清單。該船的起點是福建廈門,終點是蘇祿(今菲律賓南部)。從這份清單中我們不難看出,瓷器出口的利潤在所有的貨物中是最高的,甚至達到了百分之百。倘若再將回航攜帶的南洋土特產利潤計算在內,從事跨越南海航線的貿易獲利之大可想而知。 英國航海家亨特稱,赴南洋蘇祿貿易的中國商船,每三艘中只要有一艘平安返回中國即可保本。18世紀時,中國瓷器已經大量行銷於世界各地,如果將時間上推一兩百年,銷售外銷瓷器所獲取的利潤至少不會低於這一數字。發現於西沙北礁數量龐大的明代福建漳州窯瓷器、華光礁南宋瓷器以及永樂環礁各水下地點的種類豐富的瓷器,既是古代各時期從事這種可帶來巨額利潤貿易所遺留的歷史痕跡。 南海一號沉船出水的宋代銅鍍金帶飾 從海底打撈出的瓷器中還經常會見到一些我們以往不常見的器型,如「南海一號」所出的青白釉葉蔓紋碗、盤以及許多明顯仿金銀器的折沿盤;西沙華光礁出水的缽形器、仰蓮裝飾爐等,就目前已知的陸地田野發掘與傳世品都未見到類似的品種,這應是為海外市場專門定制的品種。 如今的「海撈瓷」市場似乎十分火爆,幾乎每一次沉船文物的拍賣都會在社會上引起轟動,動輒百萬、千萬計的價格帶給人巨大的刺激,但是人們往往忽視掉沉船文物的特殊性質。作為一種運輸方式,利用船舶水上航行運輸具有量大、安全、便利且價格低廉等很多優勢,實際上,歷次拍賣成交的巨大金額是建立在船貨的龐大數量基礎之上的。 福建民窯青釉碗 中國古代的船舶素以體型巨大而著稱,這一點在我們工作過的「南海一號」、華光礁、碗礁沉船中都可以得到印證,過往資料顯示,即使是一條不滿百噸的短途小型航船也可裝載萬件以上的器物。如果將金額數量均攤,就會發現其實它們的單件市場價值並不高,通常僅在千百元之間,以曾在德國拍賣的「泰興號」為例,許多器物的單件成交價不過10歐元左右。 因此,實際上「海撈瓷」除了並不昂貴的金錢價值外,更重要的還是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對沉船與以瓷器為代表的船貨考古研究,我們不但可以了解當時文化貿易等情況,還可以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更好地復原歷史原貌。 考古人員整理出水的瓷器 本文來源:國傢地理中文網

相关参考

中國第一收藏家族,收藏書畫,賺下100億家產

(導讀:許麟廬,新中國畫廊鼻祖,“和平畫店”創始人。許麟廬去世後留下字畫估價達到20億以上。許麟廬兒子許化遲,買下8000多張畫,現在價值幾十億。新中國第一收藏家族,2代入經營和收藏名家書畫,賺下了1

呂不韋與嬴氏家族的恩怨糾纏有幾何

呂不韋與嬴氏家族的恩怨糾纏有幾何?《史記》中明明白白的記錄了一個商人的發家往事,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呂不韋,前有陶朱公泛舟西湖,後有沈萬三散財勞軍,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呂不韋自商而政的成就,這段雲譎波詭

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

法國傳教士白晉在《康熙帝傳略》中記載:康熙每天都宣我們進宮講課,他聽課認真,親自動手畫幾何圖並提出感到困惑的問題,每有提問,我們就重講。為記住幾何定理的推理步驟,康熙經常溫習,在五、六個月的時間裡,就

業餘尋寶人發現古代部落黃金項圈價值3.3萬美元

業餘尋寶人發現古代部落黃金項圈價值3.3萬美元在英國多塞特塔蘭特山谷的一片田地,業餘尋寶獵人大衛-斯珀赫爾發現了一個價值2萬英鎊(約合3.3萬美元)的古代部落黃金項圈,呈月牙形,年代可追溯到3500年

業餘尋寶人發現古代部落黃金項圈價值3.3萬美元

業餘尋寶人發現古代部落黃金項圈價值3.3萬美元在英國多塞特塔蘭特山谷的一片田地,業餘尋寶獵人大衛-斯珀赫爾發現了一個價值2萬英鎊(約合3.3萬美元)的古代部落黃金項圈,呈月牙形,年代可追溯到3500年

價值三百萬元古錢幣 的哥連夜完璧歸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通訊員杜韻、鄺雅麗、馬世安若您發現價值300萬元的古錢幣驚現在自己的車上,您會怎麼做?還,還是不還?相信大家都沒想過會遇上這樣的情況。然而,廣州計程車司機張超卻真的遇上

清代宮廷服飾的收藏價值

清藍地納紗盤金龍袍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四大需要;換言之,衣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品,一則蔽體,一則禦寒。但愛美是人們的天性,以致又逐漸增加了裝飾外表,增加美觀的作用。然而在人們組成聚落社會以後,服飾又增加了

清代宮廷服飾的收藏價值

清藍地納紗盤金龍袍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四大需要;換言之,衣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品,一則蔽體,一則禦寒。但愛美是人們的天性,以致又逐漸增加了裝飾外表,增加美觀的作用。然而在人們組成聚落社會以後,服飾又增加了

貫通生前身後的儒家人倫價值

2018年9月26日,中山大學禾田哲學講座“孔子之前的儒家精神史”系列最後一講在錫昌堂103室舉行。臺灣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以《恍惚的倫理——先秦儒家工夫論之源》為題,向中大師生與校外聽眾做了精彩報告。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孔子和曾參的這個故事中,竟暗含這一價值觀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是孔子教導曾參的孝子秘訣,然而細究其背後的出發點,卻發現藏著這樣一個價值觀……這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次在田裡幹活時,曾參一不小心惹得父親大怒,父親抄起大棍一頓毒打,直接將曾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