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重溫百年來大學精神之變

Posted 大校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照片重溫百年來大學精神之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照片重溫百年來大學精神之變

1919年,蔡元培把京師大學堂變成現代大學,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1952年,中國大學學習斯大林模式,對院系進行調整,私立教育退出歷史舞台,社會學科全遭裁撤;1977年,高考恢復,中國大學精神中興。如今,大樓越蓋越豪華,但大師的背影卻越來越遠。
晚清最早的大學是西方傳教士辦的教會大學。鼎盛時期,全國教會大學有21所。教會大學最初的目的是為傳播宗教,後來逐漸與中國社會適應。比如,聖約翰大學校訓有出自論語的「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也有英文格言「光和真理」。圖為1907年北京匯文大學堂畢業的女生。
1898年戊戌變法後,京師大學堂成立,成為大陸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針,認為「二者相需,缺一不可,體用不備,安能成才」,強調學堂的核心是培養人才,把「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備他日特達之用」奉為創辦大學堂的目的。
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後,更多國立大學出現。清政府對內重視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對外引進西方先進教育理論知識,積極派遣學生出洋留學。 1902年,山西大學堂成立,分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圖為1907年,即將赴日本留學的山西大學堂學生與教師合影。攝影:喬治·莫理循
四川高等學堂也於1902年成立,該校由四川總督1896年創辦的西式學堂四川中西學堂發展而來。圖為1912年冬,四川高等學堂讀書的學生,該校為今四川大學前身。攝影:Luther Knight
嶺南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前身為格致書院,創辦於1888年,1918年定名嶺南大學,由美國人任學校監督。嶺南大學校訓為「今之學者為人」。圖為清末嶺南學堂的算術課。
匯文大學校在並入燕京大學大學之前也是一所獨立的教會大學;並入燕京後原校址留下大學預科和中學兩部,定名為「匯文學校」。1927年,匯文以「智仁勇」作為校訓。蔡元培以《中庸》原句「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題釋之。圖為1920年,大學預科部的數學課。
金陵女子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由美國人創立於1913年。這所學校的校訓是「厚生」,校長吳貽芳解釋:「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豐滿。」 圖為1920年圖書館內景。
燕京大學是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她的校訓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最著名的校長就是司徒雷登。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中國政府和教育機構紛紛內遷之際,燕大選擇了留在淪陷區,成了不甘做亡國奴的淪陷區學子的寄身之所。圖為1922年燕京大學門口的女學生。
與當時的燕京大學有「南齊北燕」之美譽的齊魯大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教會大學之一。辦學初期宗教氣氛十分濃鬱,1929年後辦學目標修改為「培養學生具有愛、服務和犧牲的精神,造就學生具有崇高的品質,提供專業的訓練,滿足社會需要。」圖為1941年做實驗的學生。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羅家倫就任校長後指出:大學應該承擔起「創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如果一個大學不能負擔起創立民族文化的使命,便根本失掉大學存在的意義。」圖為1936年,中央大學美術教授張書旂的女弟子在觀看他作畫。羅寄梅/FOTOE
1947年,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一些學生正排演話劇。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原名國立戲劇學校,1935年10月南京建校,以「研究戲劇藝術,培養戲劇人才」為辦學宗旨。抗戰爆炸後遷往長沙,隔年再遷往重慶,隸屬教育部,1946年始遷回南京。秦風照相館/FOTOE
在抗戰時期,中國的許多大學南遷,也有一部分選擇原地堅守。無論是哪一種,只要學校沒有被日軍占領,學生課餘生活都比較豐富多彩。圖為1941年,齊魯大學,未南遷而留校的學生們在打球。抗戰爆發後,除部分員工留守外,大部分師生及主要教育教學設備遷往四川成都。
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創建於1915年的教會大學,"博愛、犧牲、服務"是協大校訓。福州地處沿海,深受日寇威脅,協大就在1938年五月遷到閩北山城邵武。群山環抱中的邵武,便成為戰時的文化城。圖為1935年,福建協和大學女生在宿舍裡,有的看書,有的練琴,有的讀報。
燕京大學為解放區和大後方培養、輸送了大批戰時急需的人才。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士兵闖入燕南園,逮捕了一些教師送到集中營中關押四年之久。燕園成了日軍傷兵療養的醫院。圖為1947年,光復後的燕京大學女生宿舍樓。
可以說,燕京大學是司徒雷登一首締造的。他曾說:「我寧叫日本人像炸南開大學一樣把燕京大學炸掉,也決不會同他們合作來貽我們全體學生之羞。」被趕出校門的燕京師生,並沒有驚惶四散,他們相互提攜輾轉奔赴成都華西壩。圖為1947年燕京大學女生在餐廳就餐。
抗戰期間,同在成都華西壩的還有中央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齊魯大學。這就是長達九年的「五大學聯合時期」。一種獨特的大學模式應運而生------各校教師允許跨校講學,學生允許校際間任意選課,承認學生讀得的學分。圖為1948年,金陵女子大學體育舞會表演。
民國大學生絕大部分是富裕家庭出生 衣食無憂可一心向學。在1923年,「南京的大學生出身地主家庭的約占一半,大官僚、富商子弟占十分之三強,小資產階級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中等以上家庭出身的學生,至少在90%以上。圖為1941年,齊魯大學,未南遷而留校的學生。
在中國,最早提出並實踐「教授治校」主張的當屬蔡元培。他對北京大學的改造,開創了中國教育新的紀元。蔡元培提倡「教育獨立」,信奉學術至上和大學自治,為此著力營造「思想自由」的氛圍,使得北京大學的改革成效顯著。圖為1921年8月蔡元培率中國教育代表團在檀香山。
蔡元培的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主張教授治校。1919年5月4日當天,蔡元培沒有參加遊行,但他同情學生。蔡元培反對學生沉溺於政治運動,但他仍以北大校長的名義營救被捕者。圖為1919年6月,參加遊行的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學生。
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後,胡適提出:「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裡,政治太腐敗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如代表民意的國會之類),那時候,幹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圖文1935年,上街遊行的大學生。供圖:CFP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合並,在長沙組建臨時大學。1938年春,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圖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慰勞湘黔滇旅行團到達昆明。
1946年,馮友蘭撰寫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文中寫道:「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獲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圖為1946年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內前合影。
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組成常務委員會主管學校工作。圖為1947年4月,清華大學三十六年校慶,原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兼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與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原西南聯大訓導長兼昆明師范學院院長查良釗、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合影。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胡適、蔣夢麟、梅貽琦都去了台北。1952年,新中國政府對全國舊有高等學校的院系進行調整,所有教會大學和私立大學全部裁撤。圖為1950年12月,在反美愛國抗議奧斯汀運動中,上海聖約翰大學師生員工反美愛國大會。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
當時,中國政府缺少辦學經驗,非常倚重蘇聯專家的幫助。在「以蘇聯為師」和「向蘇聯一邊倒」政策的影響下,「老老實實地學」蘇聯辦學模式。圖為五十年代末期,蘇聯專家別裡紹夫在清華大學工作。
這次大學院系調整的特點是:除保留少數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外,按行業歸口建立單科性高校;大力發展獨立建制的工科院校。人文、社會學科全部被取消。1950年代院系調整後,「哲學系竟失去了存在的餘地」。圖為1956年,大連,大學生宿舍裡的朗誦表演,其中幾個女生穿著布拉吉。
中蘇分裂以後,大學不再學蘇聯,成了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實驗田。毛澤東號召學制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圖為1966年10月,北京,湖北大學紅衛兵長征隊離京前在天安門前宣誓。蔣鐸/CFP
1970年,為落實毛澤東「大學還是要辦的」及「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的指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圖為1970年,清華大學歡迎工農兵新學員入學。
1977年冬,高考恢復,成了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作出這一決策的,是1977年7月剛剛復出的鄧小平。他於千頭萬緒中抓住恢復高考這一關鍵環節,為扭轉教育戰線混亂局面乃至實行全面撥亂反正、開辟新道路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圖為1977年參加高考的學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學生,追求真理,崇尚創新,關切現實,勇於批判,學校的社團特別活躍。學生關心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前途,一批學生還沒有畢業,就發表了一流的學術成果和藝術作品。圖為1981年,北京大學學生自發競選海淀區人大代表的活動。FOTOE/王文瀾
謝謝觀看本期《記憶》!歡迎您「頂」或發表「評論」。有悄悄話,請私信 @看見微博。

相关参考

牛津大學角落里的一張圖,塵封了中國人幾百年的痛

1、一張塵封在牛津大學的地圖2008年,美國南喬治亞大學的歷史系教授羅伯特.班切勒訪問牛津大學時,在圖書館的某個角落里,發現了一張來自中國的全彩地圖。專業敏感的羅伯特一下子就察覺出這張地圖的珍貴,經過

牛津大學角落里的一張圖,塵封了中國人幾百年的痛

1、一張塵封在牛津大學的地圖2008年,美國南喬治亞大學的歷史系教授羅伯特.班切勒訪問牛津大學時,在圖書館的某個角落里,發現了一張來自中國的全彩地圖。專業敏感的羅伯特一下子就察覺出這張地圖的珍貴,經過

土木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復辟後,他因何被誣陷而死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公元1457年,石亨、曹吉祥等人擁立朱祁鎮複位,隨即下令將于謙、大學士王文等人抓入大獄。石亨、徐有貞等人誣告于謙有意更立東宮,企圖另立襄王的兒子做太子,隨後于謙被定為謀反罪,處

《千與千尋》的隱喻,你看懂了嗎

從小就喜歡魔幻、神話的東西,喜歡動畫片。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是在大學時,只那一次我就喜歡上了這個電影,此後,又陸續看過多遍。之前只覺得魔幻,神奇,最近,我又一次重溫了這部電影,突然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生

中國文化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書,或泛覽,或精讀,涓滴的堅持,駛向知識的海洋。1997年,清華大學教務處、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參考清華大學校內外專家意見,編印《清華大學學生應讀書目(人文部分)》,分外國文化、中

从 ”我们都一样”到 ”我们不一样”——从老照片回望北京 ”东七环”的百年变迁和生活百态

从百年屈辱阶段的都「”一样穷”、「”一样落后”,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后人民生活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平谷老照片》用丰富翔实的老照片为我们展现了从清末到现在,作为北京「”东七环”的平谷地区的百年

百年老照片,技术加工后清晰逼真的让人惊叹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老照片,基本上都是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少之又少,彩色摄影外国是60年代开始流行,我国到80年代后才普及流行。我们看看用PS技术给黑白老照片上色后,老照片焕新后所体现当时的彩色世界,让我

百年郑州老照片,有些地方现如今还在

清末民初,郑州火车站。郑州是河南省会,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下游,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郑州是中国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

甲午倖存者、留日海歸、當面對抗四位未來大總統

關於武昌起義時期的黎元洪,最爲深入人心的形象恐怕就是那個躲到牀下被衆士兵拖出,口中仍高呼“莫害我”的窩囊形象。衆多歷史教科書以此爲依據,認爲武昌起義的革命軍缺乏徹底的革命綱領,將起義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一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百年,看看清朝時的集市是什麼樣子的

推著獨輪車趕早賣野豬的人清末成都青羊宮集市(拍攝於1911年)清末街上的雜貨鋪四川,因為銅錢貶值,帶著一串串銅錢上街的人人山人海清末趕集真實場景清末北京生豬交易市場,那時候的豬還都是黑豬清末的集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