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戰爭

Posted 朔方

篇首语: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漢匈戰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漢匈戰爭

漢匈戰爭又稱漢匈百年戰爭是指漢朝對付匈奴的一系列戰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後經歷逾130年。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是以和親政策和戰爭情況互相存在。此外,漢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開始修築漢長城。 漢匈戰爭第一階段從漢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為止,第一階段採取了和親政策;漢文帝時期,「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前198年,漢高祖接受漢匈雙方以長城為界,並且同意每年向匈奴朝貢絲綢、米酒和糧食。史料記載,前後共送出了10位宗室之女,即冒頓單于於前200年、前192年及前176年所接收到的3位公主,老上單于於前174年及前162年所收到的2位公主,軍臣單于於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及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 第二階段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戰結束。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襲破龍城。漢武帝令斯將軍各率萬騎,出擊匈奴。其中,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公孫賀出雲中;太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此次戰爭中,衛青直搗龍城,獲首虜700餘級。公孫賀一路無所得、無所失,無功而還。公孫敖一路,損失騎兵7,000。李廣一路,全軍覆沒,李廣被俘,在途中隻身逃歸。 前127年,衛青和李息出雲中,西經高闕,直到符離(今甘肅省北部),取得河南之戰的勝果,奪取了河套地區,漢朝設置朔方郡。次年,又派遣校尉蘇建率領100,000人興築陰山甫麓的長城。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殲滅單于渾邪王的部隊,越過焉支山1,000餘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隴西,設置涼州四郡。匈奴人哀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單于恨渾邪王損兵折將,渾邪王和休屠王害怕,於是投降漢朝。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軍北進2,000餘里,越離侯山,渡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隊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和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肯特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一直攻擊至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史稱「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此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漢朝暫時解決了匈奴在邊襲搶掠的問題,至前112年,羌人與匈奴聯手反叛,史載「西羌眾十萬人反,與匈奴通使,攻故安,圍包罕。匈奴入五原,殺太守」,漢武帝於次年的前111年聚積18萬騎兵北巡,擬以此顯示國力,震懾匈奴。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一生戰無不勝,凡六擊匈奴,斬俘敵120,000餘人,收降40,000餘人。征和三年(前90年),李廣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劉屈氂與李廣利合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史載:「征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尚(長)何憂乎?』」後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妻被下獄。此時李廣利正在燕然山乘勝追擊,聞訊消息,恐遭禍,欲再擊匈奴取得勝利,以期漢武帝饒其不死。惟後兵敗,李廣利投降匈奴,士卒死亡數萬人,在深入大漠1,000餘里的境內,無足夠的給養,難以生存。消息傳來,漢武帝中止了與匈奴的戰爭,不復出兵。《資治通鑒》卷二十一,對於漢武帝使李廣利對匈奴用兵一事,提出批判:「武帝欲侯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意以為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然則武帝有見於封國,無見於置將;謂之能守先帝之約,臣曰過矣。」 漢武帝晚年悔過,下罪已詔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此時漢朝大虛,《漢書》:「天下虛耗,人復相食」。也就在漢武帝下罪已的此年,匈奴單于遣使要漢朝每年繳10,000石米酒,5,000斛糧食,10,000匹絲綢的歲幣。在前87年漢武帝去世那年,又有「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雖然第二階段耗費巨資,而且未徹底地解除中國北方的邊境的安全隱患,但是在討伐匈奴的過程中,奪得了部分匈奴領地,在河西和匈奴漠南基地河套設置郡縣,切斷了匈奴和羌族的關係。 第三階段從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戰開始,至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由漢援烏孫擊匈奴之戰而結束,漢遣5將軍率160,000騎兵,烏孫發兵50,000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勝利。

相关参考

美國為什麼那麼喜歡挑起戰爭

在歷史上,美國自家發生的戰爭其實是很少的,「萊剋星頓的槍聲」宣告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美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而林肯就任總統之後,南方種植園主脫離聯邦,又導致了南北戰爭。這兩次戰爭過後,美國自家基本上再無戰

印巴第三次戰爭

印巴戰爭[1](Indo-PakistaniWars),印巴分治後印巴之間發生的3次戰爭。1947年10月,印度[2]與巴基斯坦[3]兩國由於克什米爾[4]的歸屬[5]問題發生武裝衝突,戰火延續15個

戰火遍布數大洲,影響深遠的七年戰爭,為何不算世界大戰

戰火遍布數大洲,影響深遠的七年戰爭,為何不算「世界大戰」?18世紀中葉,歐洲相繼爆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兩場戰爭雖然相距時間不久,但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卻存在巨大差異。1756年爆發的七年戰爭是

清朝最慘烈的邊疆戰爭-清緬戰爭 接連三任雲貴總督因此而死

十八世紀下半葉,清朝乾隆中期,清朝曾與緬甸貢榜王朝為爭奪中緬邊界領土發生過四場戰事,雙發死傷慘重後簽訂臨時合約終戰,事後又都違約而互相不滿,這場清朝並未佔到便宜的戰爭,卻被乾隆視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1

西方為何喜歡發動戰爭呢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兵者,國之大事」,意思是戰爭那是一個國家的大事,而且關係到生死,關係到存亡,所以不得不慎重。而且戰爭的相互損害那是非常巨大的,基本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戰爭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都能

北韓戰爭時的另一種影像

北韓戰爭原是北韓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戰爭。1950年6月25日,北韓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北韓戰爭爆發。7月7

北韓戰爭時的另一種影像

北韓戰爭原是北韓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戰爭。1950年6月25日,北韓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北韓戰爭爆發。7月7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對日戰爭索賠始末

來源:《黨史博覽》2005年第8期,作者袁成毅戰爭賠償是戰爭遺留問題的重要內容。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對日本的戰爭索賠政策經歷過一次重大的變化。戰後初期,國民黨在對日索賠問題上,還是能夠從國家和民族的

盤點近代十個戰爭常敗國

近代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過大大小小數十次戰爭,接下來我們盤點下近代史上的戰爭常敗國。盤點近代十個戰爭常敗國土耳其十九世紀,土耳其被俄羅斯擊敗了3次——第一次是1812年,第二次是

清朝自主研發的獨有槍支——擡槍,從鴉片戰爭一直使用到甲午戰爭

從清中到清末,清軍裝備有一種特殊的熱兵器。乍一看,你會以爲它是門便攜式火炮;湊近點看,像把槍又似乎不是槍,再仔細看看,這確實是把槍,一把需要多人操作的槍。這是清軍獨有的擡槍。要追溯擡槍的來歷,其實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