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黎元

Posted 汗青

篇首语: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诗百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黎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诗百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黎元

施蛰存:初唐诗话・九 陈子昂:感遇诗(上)

如今要讲到初唐时期一位复古诗人陈子昂,他的首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这些诗的形式都是五言古体(简称“五古”)。自从齐粱以来,诗体日趋夸张、靡丽,只有文字之美,不见作者的思惟怀抱。有汉魏风骨的五言古诗,几乎已没有人做。陈子昂作这三十八首诗,直接继续了汉魏古风,从它们的渊源来讲,能够说是复古。然则,他的诗清除了齐梁旧格,为唐代五言古诗竖立了范例,成为前驱者。从他的影响来讲,也能够说是立异。正如后来韩愈的古文活动一般,标语是复古――“文起八代之衰”,而结果倒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文学史上有过好几回复古活动,我们该当离别对待。有些复古活动是开倒车,例如明代李攀龙等人的复古活动。他们主张诗复于唐,文复于秦汉――“非三代秦汉之书不读”。又如清代同光朝的一部门桐城派文家。有些复古活动是向前有所成长的,例如陈子昂的诗和韩愈的散文。顺便提一提,十五世纪中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答复活动,也是以复古为标语,实质上是对其时奄奄无生气的教会文化的革命,从而发生了人文主义文化。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是个巨室后辈,但能耐劳念书。高宗开耀二年(公元六八二年)进士及第。高宗崩于洛阳,他上书请在洛阳建高宗陵墓。武则天召见,有所咨询,很赏识他的对答,拜麟台正字。武则天将兴师伐罪西羌,他又上书谏止,历官至右拾遗。武攸宜统军北伐契丹,以陈子昂为记室,主撰军中一切文件。屡有建议,武攸宜不克用。圣历初,以长者去官归。父殁后,县令段简以其家大富,罗织科罪,拘系狱中,忧忿而死,年四十三。

关于陈子昂的生平,两《唐书》本传所记,简略如斯。说他是被县令关入狱中,忧忿而死,这是凭据其时官方文件,其实他是被县令段简践踏的。段简也不是为了垂涎他的产业,而是因为一个政治阴谋。这件事,大约其时人人知道,然则没有文献记载。过了一百多年,才由诗人沈亚之透露出来。沈亚之在《上郑使君书》中说:“武三思疑子昂排摈,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死于不命。”这是他真正的死因。大约陈子昂在政治上、谈吐上触犯了武三思,使武三思恨得非杀他弗成。

《感遇诗》三十八首,满是五言古诗体,有四韵的,有六韵的,有八韵的,字数不等。它们的内容,能够分为三类:(一)引述古代汗青事实,借古讽今。这一类诗能够说是继续了左思的八首《咏史》。(二)主题并不涉及汗青事实,只是抒写本身的感伤。这一类诗能够说是继续了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和庾信的二十七首《咏怀》。(三)既不涉及汗青事实,又不显着地表达本身的感伤,而字里行间,好象反映着某一些事势。这一类诗能够说是继续着陶渊明的《喝酒》和《拟古》,我们把它们称为“感事”。但这三类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咏史和感事,有时混同;咏怀诗也有时引用一些汗青事实来作比方。

关于诗题“感遇”的注释,最早见于元代杨士弘编的《唐音》。他注释道:“感遇云者,谓有感而寓于言,以摅其意也。”又有一节说;“感之于心,遇之于目,情发于中,而寄于言也。”前一个注往往使人误会,认为“寓于言”是注释“遇”字的,是以,清初钱良择编《唐音审体》,就在问题下注云:“遇一作寓。”这就错了。

清初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注释云:“感遇者,感于所遇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注释云:“感于心,困于遇,犹庄子之寓言也。与感知遇意自别。”此外或许还有分歧的注释,手头书不多,未能尽检。我认为吴昌祺的注释最简洁领略。“遇”字的涵义很广,凡是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书中读到的,都是“所遇”,因为有所遇,而有所感,就拉杂作了三十八首诗,总题日《感遇》。它们和阮籍的《咏怀》K没有区别,所以诗僧皎然指出陈子昂的《感遇》原出于阮籍《咏怀》。

《旧唐书?陈子昂传》说,子昂“善属文,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m见而惊曰,此子必为世界文宗矣。由是知名,举进士。”《新唐书》所记也差不多。如许说,《感遇》诗是陈子昂举进士以前的作品了。但三十八首诗中,所暗指的有很多是武则天在朝时的事,第二十九首起句云:“丁亥岁云暮”,全诗是为“荷戟争羌城”而作,这分明是武后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的事,可知史传所述有误。作《诗比兴笺》的陈沆认为陈子昂屡次触犯武氏,深恐冒犯,告退归隐。个中有几首诗是归隐后所作。我们能够假定,《感遇》诗非一时一地所作,随遇兴感,陆续写成,大多数在武则天酷政跋扈的几年间。至于成进士以前,或归隐今后,或者也有几首,则为少数。

如今我们选讲两首属于咏史类型的《感遇》诗。

第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血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麂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这首诗关系到两个汗青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中山,中老虎拘系了乐羊的儿子,把他杀身后,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透露忠于魏文侯,就吃下了这碗肉羹。魏文侯固然重赏他的军功,然则猜忌贰心地残酷,毫无父子骨血之情。秦西巴是中老虎的侍从,中老虎孟孙出郊狩猎,获得一只小鹿(麂),分付秦西巴牵归去。小鹿的母亲一路跟着悲鸣不已,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孟孙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录用他为太子太傅,教训太子。

陈子昂用这两个故事,每一事归纳为四句,作了对比。乐羊为贪立军功,骨血之情薄到如斯,如许的人,对别人岂有忠心呢?而中山国的傅相,倒是一个不奉君命,自作主张,释放一只孤兽的秦西巴。

陈子昂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两个汗青故事,做一首诗来批判乐羊,赞扬秦西巴呢?陈沆笺释说:这首诗是讪笑武则天的。武则天为了篡政夺权,杀了很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杀了太子宏、太子贤、皇孙重润。影响到满朝文武大臣,为了透露忠君,自认为大义灭亲。例如大臣崔宣礼犯了罪,武刚天想赦宥他,而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果断要求判处崔宣礼以死刑。这种残酷奸伪的政治风气,使陈子昂十分愤慨,写了这首诗,外观上是咏史,实质是讽谕事势。

第二十六

荒哉穆皇帝,好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仙境乐,岂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绝,自生罗帷。

这首诗用的是穆皇帝与西王母的故事。穆皇帝即周穆王,生活荒淫,喜爱狩猎,曾骑八匹骏马,远游至西域,访求神仙。见到西王母,王母在仙境上设宴吹打款待他。他流连忘返,不睬国是。其神话化的事迹见于《穆皇帝传》。此诗大意说周穆王荒于酒色,喜爱游仙。第二联说:他后宫的很多年青年头宫女都虚度芳华,不得配头,一辈子被封闭在宫城里。第本站网说:穆王天天耽溺于仙境宴乐,那边会关心到宫女的桃李韶华。第四联说:宫门长闭,满院青苔,这很多终年居于罗帷中的宫女已满头白了。

这首诗也是咏史。为什么咏起穆皇帝的事来呢?陈沆认为是暗指唐高宗李治的。武则天正本是高宗宫中的昭仪(女官名),高宗即位后,永徽元年(公元六五O年),立妃王氏为皇后,不久就被武昭仪所狐媚。永徽六年,废皇后为庶人,立武昭仪为皇后。此后今后,高宗所曾宠受的妃嫔,陆续都被武则天消灭掉几多宫女,长年禁闭在宫中。院子里青苔一年一度的萎谢,罗帷中的宫人白满头。在此诗中,穆皇帝的故事起了比兴感化,在咏史的外表下,成为对其时政治的讽谕诗。

自从左思以来,历代都有诗人作咏史诗,绝大部门是借古讽今的比兴体。尚有一些咏史诗,是用诗的形式来谈论汗青人物或事实,并不暗射其时实际的,关于这一类咏史诗,我将在讲到晚唐时胡曾《咏史》诗的时候再讲。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七日

施蛰存:初唐诗话・一 陈子昂:感遇诗(中)

第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第二十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丽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饰物,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太息此珍禽。

以上感遇诗二首,既没有引用汗青事实,K不针对事势,有所感伤。只是借芳草珍禽作比方,抒写自已的遭遇。我把它们作为咏怀式的例子。

上一首用芳草来作比方。“兰若生春阳”,原是一句古诗,陈子昂改了一字借用了。兰是兰花,春生成于幽谷。若是杜若,草本药用植物,花很香,夏初生于水滨。这两种芳草香花,生长在空寂无人的树林中,上面是红花,下面是紫茎,示意出幽独的丽色。可是,慢慢地白天尽了,秋风逐渐吹起,这些花草也跟着韶华而凋落。她们的芬芳的意图究竟有何成就呢?

第三句“幽独空林色”,唐汝询解作:“虽居幽独,而其花茎之美,足使群葩失色。”如许就把“空”字作动词用,意思是“使林中群花丽色为之一空”。吴昌祺解作“言幽独自高而显空林之色”。这个讲解却很模糊。我如今解作“空林中幽独的丽色”。与吴解邻近,而较为领略。“空林”是人迹不到之处,所以空林中的芳草香花是幽独的。“朱蕤”即“红花”,兰和杜若都不是红花,这个“朱”字只透露艳丽的意思。

下一首用翡翠作比方。翡翠是生长于南方的珍贵禽鸟。毛羽翠绿色,有光泽,古代妇女用来做装饰品,代价很贵。全诗说翡翠牝牡双栖于南方的树林中,正本生活很平安,岂知有很多贵家妇女,却爱上它们的羽毛,与黄金同价。于是这些珍禽便被猎人所杀死,拔取羽毛,卖到贵家后堂,或许作饰物,或许用来装饰锦被。这些翠鸟生长在南海,岂不很遥运。可是避免不了猎人坎阱追寻,可见它们是因为多“材”,乃至逢到杀身之祸。对于这种珍禽的遭遇,使作者不堪慨叹。

艳丽的羽毛是翠鸟之材,因有此材,而累及生命。以翡翠的“多材为累”比方多才的人,亦难免于人世间的坎阱。

“劳意竟何成”,是前一首诗的主题。空山幽林中的芳草香花,无人赏识,虚度了春夏,就被秋风所摇落。“多材为累"是后一首诗的主题。尽管生长在蛮荒遐远的处所,照样逃不外猎人的搜刮。我们讲这两首诗,只能讲到这里为止。作者其时在什么具体的情形下发生如许的感伤,我们就无从知道。读者对这两首诗有何回响,也要由读者大师的生活经验,小我体味来决意,我们也无从知道。

朱熹说:“比,以彼物比此物也。”(《诗集传》)我在前文曾注释道:“比是行使一个事物来对比另一个事物。”朱熹的所谓物,是包罗事在内的,为了明确起见,我加了一个“事”字。兰若和翡翠,都是物,这是以物来作比方:“乐羊食子”、“西巴放麂”,“穆皇帝见西王母”,这些都是事,这是以事来作比方。早期的诗,都以物作比方,例如《诗经》里的诗。楚辞才起头用事作比方,但多数照样用物喻。汉魏诗也是用物作比,晋代左思作《咏史》,阮籍作《咏怀》,才用汗青事实作比兴手法。到了唐代,陈子昂恢复了这条旧路,用汗青故事作比兴,逐渐盛行起来。冯班《钝吟杂录》云:“前人比兴都用物,至汉犹然。后人比兴都用事,至唐而盛。”这是有深知灼见的经验之谈。用物作比兴,领略易晓,用事作比兴,较犯难懂。因为读者必需先认识诗人所用的史事,然后才能懂得所比的意义。唐宋今后的诗人,以用物作比为肤浅,用事为高深赅博,于是用事的手法愈来愈复杂,有明用的,有暗用的;有正用的,有反用的,一样称为“使事”,亦曰“用典”。诗正本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作品,用了典故,就等于给读者设置了语文障碍,不克一读即懂。今天我们读汉魏诗,反而比读某些唐宋诗轻易认识,大多是因为汉魏诗不消典故,而唐宋人爱用典故。

武则天又迷信释教。她正本是太宗的宫女,太宗身后,曾走出宫廷在感应寺削发做尼姑。后来被高宗所宠幸,才又选进宫去,封为昭仪。不久就争取了皇后的大位,慢慢篡夺了李唐政权,其时有一群以法明为首的僧人,伪造了一部佛经,名为《大云经》,个中颂扬武则天是西方弥勒佛化身,该当取代唐朝,为中国之主。这些伪造的预言,迎合了武则天的私心,于是下诏各州都要竖立大云寺。还要造极大的佛像。佛像的小指里能够容几十小我。为了建寺造像,动用几十万人民的劳动力,花消了全国的财富。其时宰相狄仁杰曾为此上疏进谏,可是武则天没有服从。陈子昂第十九首诗显然是反映了这件事,并透露了他的愤慨情绪。“夸愚适增累,矜智道愈昏”,这两句尖利地申斥了武则天的昏愚政治。

陈子昂的《感遇》诗为唐诗拓荒了一条讽谕实际的道路,对封建统治阶级各类不得民心的办法,进行口诛笔伐。在陈子昂今后,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张籍等诗人,都有这一类诗作。不外大师的气势分歧,有的写得坦直,有的写得宛转;有的明写,有的暗写,这一类诗,今后都要讲到。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二日

①沙场死,即沙场尸。这个“死”字是名词。死,啤⑹,三字通用。

②在古典文学怍品中,有很多“圣人”是指帝王的,所以经常和人民(黎元)对称。

相关参考

我的父亲黎元洪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就像袁世凯于戊戌变法期间突然「”扬名”一样,他的儿女亲家黎元洪,也是于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举成名。有意思的是,两人当时显然都不愿意暴得这个大「”名”,然而其「”名”却还是不期而至。世事难以

一個畢生追求財富和權力的利己主義者

文/馮玄一01無論你願不願意去思考,最終都會遇到關於人生目的的終極問題:此生為何?我們忙碌、奔波、操勞、享樂、放縱、思考……到頭來終歸逃不過死亡。當死亡來臨,我們是不是能夠參悟出一些道理?是不是能夠看

喜欢黎元洪 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现在的名头,是国学大师,但是,在清末民初他名声最大的那些年,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只是他这个政治家,却是从故纸堆里硬爬出来做的,赶寸了,有声有色,赶不到点上,就一塌糊涂。他的学生说过,老师是学者,

喜欢黎元洪 却对袁世凯大骂不止

章太炎现在的名头,是国学大师,但是,在清末民初他名声最大的那些年,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只是他这个政治家,却是从故纸堆里硬爬出来做的,赶寸了,有声有色,赶不到点上,就一塌糊涂。他的学生说过,老师是学者,

黎元洪怎么死的? 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简介

黎元洪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祖籍为安徽省宿松县。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

千古圣人孔子其实不姓“孔”

孔子姓什么?严格讲,孔子不姓孔,孔是他的氏,不是他的姓。在他那个时代,姓跟氏是分开的。姓不大变,爷爷姓什么,孙子跟着姓什么;氏经常变,爷爷一辈儿以张为氏,爸爸这辈儿以李为氏,到了孙子,可能就改成以赵为

黎元洪

黎元洪  黎元洪(汉语拼音:líyuánhóng),(汉语拼音:LiYuanhong;1864-10-19~1928-06-03),北洋政府大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卒于天津。早年入北洋水师服役。1

千古名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谁提出的

哲学是非常深奥的一门学科,一般人很难达到深入研究的境界,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顶级哲学家并不多。通常来说,哲学家和思想家并不太好区分,却又不完全相同,有这么一种观点:“哲学家一定是思想家,但思想家未必就是

孔圣人孔子是如何对付不听话的学生的

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孔子一直对颜回赞不绝口。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并说:“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大意是说:“我给

民国总统黎元洪家族后代今何在?

黎元洪(1864.10.19-1928.6.3)字宋卿,汉族,1864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今属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祖籍为安徽省宿松县。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