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的割让,源于安史乱后那里与中原地区两百年的隔膜

Posted 幽州

篇首语:行动是知识最好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燕云十六州的割让,源于安史乱后那里与中原地区两百年的隔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燕云十六州的割让,源于安史乱后那里与中原地区两百年的隔膜

契丹主作册书,命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筑坛于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

这是《资治通鉴》中对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记载,割让时间是天福元年,公元936年。

燕云十六州,实际上就是唐代的幽州和河东的雁门关以北区域,而这一区域也恰是安禄山赖以兵变的区域。

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而在近两百年之后,这一兵变之地最终依然被划出了华夏王朝之外。若是我们对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汗青多加认识,便会懂得石敬瑭为何可以随意割让燕云十六州了,实际上这与石敬瑭自己是沙陀人的关系也不大。

1,河北区域的胡化

河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先秦属于燕赵,两汉分属幽州和冀州。东汉以将的世家富家中,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都是顶级门阀,南北朝时期对重建华夏文明功弗成没。

但从唐朝起头,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区域起头发生了转变,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羁糜州的设立。

我们知道,游牧民族内附均是以部落的形式整体归唐,而羁糜州就是回收他们的组织形式。大唐初期兵力强大,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势力悉数被灭,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东北游牧民族的大量内迁,所在就是河北。

至唐玄宗时期,幽州成为河北设置羁糜州最多的区域,而河北由此起头成为一个络续胡化的区域,安禄山和史思明便都具有粟特和突厥配景。

2,河北三镇

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指的是安史乱后河北区域的成德、魏博、幽州三个藩镇。

安史之乱的平定,事实上只是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的灭亡,而其部将其实从未完全归唐,而是以藩镇的形式一向连结到了唐亡。

安史之乱后,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三人皆为安史降将。河朔三镇的降生,既是安史之乱竣事的标记,同时也是河北事实上离开唐朝的起头。

李宝臣,是奚族人,与契丹同源。

田承嗣,源出匈奴。

李怀仙,出自鲜卑段部,祖上历仕契丹。

所以,安史之乱固然名义上平定了,但河北实质上始终没能回到大唐邦畿之内,因为河朔三镇的节帅更替大唐皇帝是无法干涉的,河朔三镇也只是名义上属于唐朝,不再造反罢了。

所以,河北尤其是幽州区域在安史之乱后便从未真正被大唐从新回收,不是不肯意,而是不克,两百年的时间,一切都或者改变。

3,幽州与大唐的隔阂

我们该当认可,河朔三镇也并非悉数都在胡化,成德、魏博两镇位于河北平原区域,在之后的汗青中事实上与河南诸藩镇的关联也更为频仍,而幽州因为地舆位置的原因,逐渐成为华夏王朝眼中的“他者”。

安史乱后的幽州在汗青上只有一位由唐朝吩咐的节帅,他就是张弘靖,史书记载了他达到幽州后看到的情形:河朔旧将与士卒均寒暑,无障盖安舆,弘靖素贵,轿子而行,人骇异。俗谓禄山、思明为“二圣”……

也就是说,张弘靖与幽州的习俗格格不入。后来张弘靖无法忍耐幽州军民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二圣”,想要“发墓毁棺”,而幽州士卒由此兵变,之后又囚禁了张弘靖,可见安史二人在幽州影响力之深远,幽州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反唐之心。

此外,以张弘靖为代表的大唐朝臣对幽州之人的称谓为“反虏”、“土著”,自己对于幽州便有很深的成见。且“土著”这一称呼直到石敬瑭割让燕云之时仍在使用,好比成书于后晋时期的《旧唐书》便如斯描画幽州:远则慕田光、荆卿之义,近则染安禄山、思明之风。二百余年,自相崇树,虽朝廷有时命帅,而土著多务逐君。习吃力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同时,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我们在史书中也并未看到幽州公众的抵制记载,幽州公众对于契丹人也没有显着的排斥。

4,宋朝边民其实也不认同幽州

燕云十六州割让后,华夏王朝的皇帝们也意识到了失去燕云后地缘上的劣势。所以,柴荣、赵匡胤、赵光义也曾试图收复燕云。

可是,赵光义两次北伐失败后,朝臣曾上书说到:倾岁吊伐燕蓟,盖以本是汉疆,晋朝以来,方入戎地,既四海一统,诚宜取之。而边民蚩蚩,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地盘,致北戎南牧。

所以,朝廷认为燕云本是汉土,想要收复,而大宋边民只认为皇帝想要开疆,已经不认同燕云了。

综上,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其实并非简洁归罪于石敬瑭就能够注释。从基本上来说,源于幽州的历久胡化,以及安史乱后与华夏王朝两百年的互不信任、互不认同。

或许我们能够说,安史之乱后的幽州固然形式上仍在大唐邦畿之内,但其实无论是幽州照样大唐自己,对幽州属于华夏都已经没有认同感了。

身份认同感,其实比事实自己更主要。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摒弃大汉族主义,收复故土、防止盘据同样具有主要实际的意义。

相关参考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

为何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割让土地的皇帝是谁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易守难攻,而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曾经被割让,把这样的军事重地拱手让人。在混战当中,燕云十六州作为军事战略地,被强大的军队抢来

石敬瑭为何会割让燕云十六州

文/洞玄子后唐末帝李从珂对契丹的强硬外交可以说是历史上极其愚蠢的外交政策之一,许多人认为儿皇帝石敬瑭是卖国贼,认为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个愚蠢的外交政策。可如果石敬瑭开价再低一点,他当时就玩完了。与此相反,

辽朝为什么要三番五次更改国号意欲何为

在辽国218年的汗青上,“大契丹”与“大辽”两个国号是瓜代使用的。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竖立契丹国时,契丹仅仅控有塞北区域,故其国号为“大契丹”。938年,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于是辽太宗为这一

长得丑,有才

燕云十六州​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前后五十年左右,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大乱世,典型的城头变幻大王旗。国家多灾多难,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事,是晋高祖石敬塘割让了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了它就有称霸的资本!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了它就有称霸的资本!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相比幽云地区,北宋灭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西失陷。山西与关中连成一气,山西是中原的高地,失去了幽云地区的

清朝统治中国两百余年,几十万与几亿人的对抗,因汉人没有骨气

时至今日,清朝也已覆灭百年有余,但即便如此,在如今,依旧有着关于清朝的故事。对于清朝而言,莫大的荣耀无非是入关入主中原近300年。其实,纵观清朝的发展史,着实令人出乎意料。虽说明末实属乱世,群雄割据,

燕云十六州,古时有燕云十六州,分指的是哪些地方

古时有燕云十六州,分指的是哪些地方?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境域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些地方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

北宋统一了中原,为什么还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对北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十国中最像李世民的君主。然而可惜的是,就在他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途中却因病作罢,不久后更是英年早逝。而其后统一了中原,

长久的梦想与短暂的辉煌

  蔡京、童贯等人在把国内搞得混乱无比之时,又极力怂恿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自宋朝建立后,收复燕云地区一直是自太祖以来历代帝王的梦想。徽宗好大喜功,更想完成祖宗未竟之业,以建立“不朽功勋”。  早在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