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與西方的碰撞,強大的 ”中國制造”留下的遺憾

Posted 商品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清與西方的碰撞,強大的 ”中國制造”留下的遺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清與西方的碰撞,強大的 ”中國制造”留下的遺憾


如果說到金融的歷史,一定是一個從「 ”貝”向「 ”金銀”發展的歷史,比較有趣的是,即使是文化發源地遠離海洋的中國,在貝類比較稀缺的情況下,依然與大部分文明一樣,選擇了貝殼作為貨幣的起點。

「 ”化”貝為貨幣、貨物,「 ”代”貝為借貸。

不過很快我們的祖先便找到了替代品,使用金屬金銀銅等作為貨幣流通使用,在中國的歷史上,「 ”制造業”一直都是我們的傳統強項。可以說,中國在歷史上有了世界貿易之後,一直都是出口強國。

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文明都具有中國這么好的環境基礎與制造能力,歐洲的絕大部分國家都缺乏金屬出產,他們臨近海洋,下意識的選擇出海冒險來尋找財富。



15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等臨海國家,在皇室的支持下,前往東方尋找財富。

這就是全球貿易時代,英國與中國則是這個時代的兩位主角。

伊麗莎白一世與萬歷皇帝

伊麗莎白一世在英國被視為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主,在她45年的執政時間里,各種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手腕與政策數不勝數。

但是對英國影響最大的是,她領導下的英國成功替代了率先開啟「 ”航海時代”的葡萄牙與西班牙,成為了真正的海上霸主,讓英國人踏上的全球殖民貿易時代。

英國的中世紀與中國有點像,社會重農抑商,可以說這是整個歐洲宗教文化的結果,在天主教的教義中,借貸而獲取利息是「 ”不潔”的行為,只有「 ”骯臟”的猶太人才可以做這樣的生意。


歐洲漫畫借貸人肩頭站着魔鬼


當時金融業最發達的地方是威尼斯,雖然也是天主教地區,但是並沒有涉及到宗教狂熱,同時很多猶太商人要找到了自己的樂土,威尼斯的猶太居住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猶太人聚集地。

英語中的「 ”現金”、「 ”信用”、「 ”債主”等金融詞匯都是由威尼斯傳入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則可以看出威尼斯對英國的影響。

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因為再婚問題,與教皇鬧翻了,最終脫離了天主教,建立了英國國教。

亨利八世也是一個消費主義者,為了買到法國的高檔消費品,索性把基於天主教教義的《反高利貸》法案改掉了,允許一定程度的付息借貸,當然他自己也能參與其中,謀取揮霍的資本。

伊麗莎白一世在1571年的新法中,設定利息的上限為10%,促進了借貸業在穩定制度下的發展,為國內和國際貿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伊麗莎白一世


同時女王做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在1600年給予英國東印度公司皇家特許,這個特許意義非凡。

在當時英國的航海貿易並不成熟,出海需要投資,早期的出資人並不能完全信任冒險者,而英女王的皇家特許則是為開拓東方市場背書,以此提高出資人的信心。

此時的中國,同時代的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歷皇帝,在他登基前15年,葡萄牙人得到了明朝朝廷的特許,允許在澳門定居與大陸通商。

在1587年也就是萬歷登基後的十五年,大明:

「 ”四海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萬歷十五年》。

然而一年後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 ”無敵艦隊”,逐漸建立了海上霸權,而萬歷皇帝的宮中也是打得雞飛狗跳,圍繞着太子的人選,萬歷與文官集團也斗得如火如荼。

大明是國力如何,史學家們眾說紛紜,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說:元朝開始中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中國失去了現代化的潛能;

而更多的人認為明朝是唐朝後又一個巔峰:

「 ”大明神話般的財富令歐洲人痴狂,沿着傳統道路走下去,中國經濟在全球沒有競爭對手。”——卜正明。

萬歷皇帝無法像英女王一樣叱吒內外,大力改革,《明史》中提到萬歷在中期後「 ”不視朝,不御講筳,不親郊廟,中外缺官亦不補”,無趣時候在宮中投銀為戲,卻沒什么心情和興趣去了解大明「 ”銀荒”是怎么一回事。


萬歷皇帝


伊麗莎白與萬歷,把持的東西方的兩個帝國,而他們雖然終生沒有交際,但是國際貿易的列車已經向着東方呼嘯而來。

強大的中國制造

在漢唐時期,中國一直都比較開放,無論是漢的「 ”絲綢之路”還是大唐的「 ”四方來朝”,都留下了很多佳話,明朝一開朝卻實行了「 ”閉關海禁”,但是海禁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

明中期的「 ”海禁”並不禁止官方貿易;「 ”閉關”也是主要從海上治安考慮,也未必能防止民間貿易,到了隆慶開關後,海上貿易基本處於自由放行的階段。

與此同時,隨着南美被開發,出產的大量白銀涌入了歐洲市場,但是歐洲人也有煩惱,這么多的白銀花在哪呢?

原有的貿易航線遠遠不足以花銷掉如此之多的白銀,就像現在紙幣印多了會貶值一樣,白銀也開始貶值了,於是擁有着大量瓷器、香料、茶葉等精美商品的中國成為了歐洲人的「 ”理想國”。

當葡萄牙人獲得在廣東從事貿易的權力後,歐洲人震驚了,世界上居然擁有如此大的人口與市場的國家,更沒有見過江浙如此富庶的地方,東西方的貿易開始逐漸紅火了起來。

在《白銀資本》中考證:

「 ”萬歷年間,白銀在中國的購買力是歐洲的兩倍,用南美的白銀作為貨幣,換得中國的絲綢與茶葉,可以在歐洲買到10倍的利潤。”

在明朝與西方的貿易中,雖然多少也會進口一些商品,比如北美的紅薯、玉米,東南亞的木材,一度細木家具還成為了明朝時尚。

不過還是遠遠無法達到西方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大量的白銀涌入了大明銀庫,大明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但是巨大出口收入並沒有以外匯形式存在國外,而是積存在了國內。

貿易的益處在於流通,大明卻沒什么興趣了解西方,雖然獲得了大量的白銀,不過得不到流通的白銀,跟廢鐵又有什么區別。

伴隨着商品的大量出口,中國的文化也形成了強有力的文化輸出,首先讓西方對中國的想象具象化的便是器物的出口。

1976年,在英屬聖赫勒拿島附近,發現了一艘1613年的沉船「 ”白獅號”,裝滿了來自中國的商品。

隨後打撈上來的商品包括了大批來自大明的青花瓷,仍然保持着原來的光潔釉亮,這一船保存下來的青花瓷比400年來西方保留的同時代瓷器總量還要多。


明朝青花瓷


根據荷蘭商貿記錄,17世界一個大型貿易商隊到達荷蘭,瓷器共有1萬多件,超過50噸重,可見當時中國的生產能力及出口規模之大。

同時明末出口的商品並不是我們認為常見的茶葉、瓷器、絲綢這幾種,在西方的記載中:

當春季季風出來的季節時,30~40艘貨船裝滿了中國的絲、棉、瓷器、火妖、硫磺、鋼、鐵、水印、銅、面粉、栗子、茶葉、風干食品、家具等其他珍奇物品從福建港口開往菲律賓的馬尼拉,經過轉載後,駛入歐洲。

一位荷蘭富商贊嘆道:中國的商品既可以滿足百萬富翁的奢侈需求,也可以滿足百萬家庭的普通消費。

截止到18世紀末期,西方出版的中國主題的學術書籍達到80多種,游記與雜記更是多如牛毛;孔孟以及春秋戰國各學說都被譯成西文,上到學派下到神鬼傳說都在歐洲上流社會廣泛流傳。

在現代,我們談到的「 ”名牌”或者「 ”奢侈品”通常都來自西方,在400年前,其實我們的「 ”品牌”早就打入了西方市場。

上文提到的「 ”青花瓷”,一度成為荷蘭、英、法的貴族身份象征,同時也是藝術品,成為油畫的熱門題材。



在1590年出版的《哈克雷游記》中,作者在景德鎮親自采購瓷器,贊嘆道:「 ”這是世界上陶土制成的最棒器具,純凈、優雅、結實耐用。”

有了中國的文化用具,隨之而來的是中式生活習慣的,英國東印度公司1637年在印度做中英外貿轉載生意,把喝茶的情趣帶到了英國,「 ”茉莉花茶”在英國名噪一時。

從17世界開始,下午茶成了英國人的獨有愛好,根據東印度公司的運輸記錄,為了滿足英國民眾的興趣,東印度公司在采茶季節要保存近一年的茶葉庫存。

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普通民眾,一套「 ”中國制造”的茶具是英國人的家庭必備,而很多英國紳士還會像中國的文人貴客一樣穿上一件手綉的絲坎肩在街頭行走,就像是今天淑女們的名牌包。

中英貿易的崩塌

中英貿易在明末清初的開局其實還是不錯的,1699年,英國在廣東出口商品價值約為32000英鎊,進口商品價值約為45000兩銀子。到了1750年,出口增長為16萬英鎊,而進口則到達了100萬兩銀子,分別增長了4倍和20倍。

康熙帝曾經重啟沿海貿易,在1684年還在廣州賜給過西方人一個居住區,允許他們居住和經商。


康熙帝視察西方人居住區


從某個角度來說,中英是有可能避免貿易戰爭的,英國方面問題出現英屬東印度公司,因為進口茶葉的利潤驚人,東印度公司趨之若鶩,在18世紀茶葉稅收最高占據過英國總收入的10%。

但是英國商品對中國的出口,東印度公司卻熱情不高,因為英國商品對中國的出口,大部分收入會留在倫敦,還需要支付海關成本。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更傾向於從印度輸送商品給中國。

這引起了英國本土的工廠主和企業家的憤怒,通過立法強制要求東印度公司必須攜帶至少10%的英國商品。

但是這沒有讓有女王特許的東印度公司就范,他們在幾十年里,為了高額利潤,用出口鴉片來平衡白銀流出,導致了清政府的強烈不滿。

而在中國這邊,主要還是清政府的自身問題,在一個貿易全球化的時代,倒行逆施,帶領中國走向了死胡同。

乾隆帝的一道聖旨:沿海重施海禁,關閉三大口岸,只留廣東的一口通商。同時設下了對外貿易的重重限制,英國的大量工業制品無處可銷,導致了兩次鴉片戰爭。

可以說東印度公司的不遵守商業規則和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將對華貿易推向了無法避免的沖突,成為了中國屈辱的近代史的開端。

結語

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打開海上航路開始一直到今天,世界便進入了全球貿易的時代,在開啟對外貿易的時候,中國雖沒有看到未來向何方發展,但是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依然讓中國向西方輸出了大量的「 ”中國制造”,換來了大筆財富。

與此同時,中國的文化及風土人情也大大影響了西方,但是我們要知道,貿易的力量一定是相互的,單方面的出口只是制造工廠,單方面的進口則淪為商品傾銷地。

在全球貿易剛開始的時候,中國也許不處於歷史的巔峰時期,但是依然握着一手好牌——強大的中國制造,問題便在與大量出口自己的商品和文化的同時,卻忽視了「 ”交互”的力量,西方的思想在民間被屏蔽,沒有得到交流。

這種不對稱的交流最終導致了近代史的沉重與災難,我們看向數千年的歷史,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是一個開放而擅長學習的國家。

全球貿易,從來不是生產力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比拼。

相关参考

她出身名門卻漂泊一生,24歲嫁給55歲才子,晚年她道出婚姻的遺憾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社會環境曾經發生過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便是在清末民初之時,大量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使得中國的傳統封建思想有了一定的鬆動,也對男尊女卑這種糟粕思想進行了強烈的衝擊。因此,在這段文化衝突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麽不能統一中國

“朝秦暮楚”這個四字成語源於戰國時期,當時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由此可見,楚國實力足以比肩秦國。楚國雄踞長江、漢水流域,擁有發展

岳飛傳奸臣陷害,忠臣見黜(11)

北伐失敗,不僅讓岳飛一生的夢想破滅,也讓他過早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在戰場上,岳飛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蓋世英雄;回到官場,他卻因戰功赫赫而飽受猜忌。在三十九歲的盛年,一心為國的岳飛被權臣謀害,留下永遠的遺憾

岳飛傳奸臣陷害,忠臣見黜(11)

北伐失敗,不僅讓岳飛一生的夢想破滅,也讓他過早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在戰場上,岳飛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蓋世英雄;回到官場,他卻因戰功赫赫而飽受猜忌。在三十九歲的盛年,一心為國的岳飛被權臣謀害,留下永遠的遺憾

康乾时期,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为何都体现在教会层面

作者:金满楼康熙年间,为了澄清与教廷相关的「”礼仪之争”问题,法国传教士艾若瑟受康熙皇帝委托再度赴罗马,而当时受命随同前往的,则有中国教士樊守义。樊守义,1682年出生于山西平阳,其与艾若瑟于1707

當馬其頓鐵騎遇到秦朝軍隊,東西方的碰撞誰將會獲勝

當年遇到一件讓自己苦惱不已的事情時,你會抱住自己的頭大呼,我真是壓力山大!殊不知你口中的亞歷山大卻曾經建立起了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帝國—馬其頓王朝。要知道,歷史上能夠在軍事上取得如此成就的無非就是成吉思汗

千古奇人管仲,用幾頭鹿讓強大的楚國,不戰而敗

管仲是天下奇才,他幫助齊桓公實現了尊王攘夷的霸業。而在成就霸業的征途上,最難的就是要打敗強大的的楚國。今天的故事,講的是管仲用智謀,不用一兵一卒,就讓強大的楚國大敗,俯首稱臣的故事。一楚與周天子的恩怨

千古奇人管仲,用幾頭鹿讓強大的楚國,不戰而敗

管仲是天下奇才,他幫助齊桓公實現了尊王攘夷的霸業。而在成就霸業的征途上,最難的就是要打敗強大的的楚國。今天的故事,講的是管仲用智謀,不用一兵一卒,就讓強大的楚國大敗,俯首稱臣的故事。一楚與周天子的恩怨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戳痛了無數女人的軟肋……

改編自經典日劇《母親》的《不完美的她》近期熱映,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金士傑、黃覺等齊聚,演員陣容極其強大,小編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大家的討論,很多是關於女性獨立與自我強大的鼓勵。這部劇講述了一個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