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主席的酒量到底有多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主席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古人说,酒有别肠。意思是说,酒量大小多是天生的,与后天的锻炼关系不大。众望所归,在我党的历史上,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周恩来的酒量大概就是天生的,他不仅能喝酒,也会喝酒。据说早在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时,除了用茅台酒为红军疗伤洗尘,红军将士们确也狠狠过了一把“酒瘾”。据周恩来自己回忆说,那一回,一两多的酒杯,他就喝了25杯,这样算来,他的酒量大概是2斤半到3斤。
那么,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酒量怎么样呢?
有关毛泽东同志的酒量,一般的说法,比如专写毛泽东传记文学的权延赤在其作品就说,毛泽东“喝一点葡萄酒就会脸红”;又如,陈丕显的公子陈小津在他的回忆录《我的“文革”岁月》中甚至说,毛泽东宴请客人时喝的“酒”其实都是“水”。当然,“以水代酒”在领袖们身上也不算什么稀其的事儿。据西哈努克本人透露,他曾和中国虎将许世友对饮时便掺了假,一开始喝的是酒,后来就请服务员作了手脚,喝的是水了。说起来,这位西哈努克喝酒也是“海量”了。如此看来,毛泽东同志的酒量应该不大。
有关毛泽东喝酒的故事,广为人知的应该是老人家在西柏坡宴请米高扬的故事:那是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在西柏坡接待了受斯大林委派前来了解中国革命形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当天晚上,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宴请了米高扬。米高扬的酒量很大,宴席上频频向毛泽东敬酒,很有点将毛泽东“罐醉”的意思。毛泽东知道,论酒量,自己肯定不是米高扬的对手。为了不驳米高扬的面子,维持宴席上的和睦气氛,毛泽东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米高扬说:“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吃香的,喝辣的’,这个‘辣的’指的是辣椒就酒,就像我们湖南人喝酒,讲究的是喝一口酒,吃个辣椒。今天咱们喝酒,也来个辣椒就酒,每喝一杯酒,就吃一个辣子,谁不行就认输,你看怎么样?”米高扬自信喝酒毛泽东不是他的对手,不假思考就同意了。于是双方各自斟满了自己的酒杯,毛泽东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吃了一个红辣椒。米高扬也端起酒杯喝干了杯中酒,但一口辣椒刚进口就面红耳赤了。毛泽东又斟上了第二杯,喝干,紧接着吃了第二个红辣椒,酒喝得潇洒痛快,辣子吃得有滋有味。米高扬喝了第二杯酒,但第二个红辣椒没吃完就开始抓耳搔腮了。毛泽东又满满地倒满了第三杯酒,米高扬见状,赶紧说:“不行,不行,这样喝不行。”毛泽东接着说:“怎么,你不能喝了,那就我喝一杯酒,你吃一个辣椒吧。”米高扬说:“不行,不行,我喝一杯酒,你吃一个辣椒。”于是,比赛重新开始,米高扬喝一杯白酒,毛泽东吃一个辣椒,直到晚宴结束,米高扬已是酩酊大醉……如此看来,即便按每杯8钱酒算,毛泽东再超常“发挥”一下,喝它个4杯酒,称其量也还不过3两酒。
但也有与此不同的说法。比如早年的“余则成”之一,几乎可以与潘汉年、华克之、钱壮飞、李克农等齐名的“中共高级特工”、传奇英雄张志和,就曾透露过自己与毛泽东把盏的经历。有关人士查阅,张志和在1952年写给政务院参事室的《张志和自传》中,记载了毛泽东“善饮”的一面。书中写道:“主席一面同我谈话,一面喝着白酒,一面吸着香烟,态度十分亲切和蔼……”另外,据说抗日名将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写了个回忆录,写的是卫立煌去延安面见“朱毛”的往事,其中提到:“毛主席酒量大,谈笑风生,宴会历时甚长……”这种说法,就与传统的有关毛泽东同志不善饮酒的说法大相径庭了。当然,张志和同志和赵荣声先生都没有交待毛主席到底喝的到底是什么酒,说不定老人家又是“以水代酒”呢。
毛泽东会喝点酒,但酒量不大,这也可以在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替毛泽东喝酒的故事得到佐证。据有关回忆资料,1945年10月,毛泽东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10月8日,在毛泽东即将飞回延安之前,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张治中将军为欢送毛泽东举办了一次酒会,酒会上各界来宾纷纷向毛泽东敬酒,一杯杯芬芳的茅台酒,端到了毛泽东的面前,在毛泽东的身边,还有一位青年侍者,手捧茅台酒瓶,只要毛泽东的酒杯一空,侍者立即上前斟满。
周恩来深知毛泽东的酒量有限,为了保护毛泽东,便紧随在毛泽东的身边,只要毛泽东的酒杯一空,立即将自己手中斟满了酒的杯子递到毛泽东手里,几次之后,青年侍者便向周恩来提了意见:“周先生,上司派我来给毛先生斟酒,我的活都让你干了,不是要打我的饭碗吗?”周恩来和气地对侍者说:“小伙子,这么多人给毛先生敬酒。若是都喝你手中的茅台,毛先生招架得了吗?只要你同意将手中的茅台换成白葡萄酒,我就不给毛先生斟酒了。”
青年侍者尊重周恩来的意见,将手中的茅台酒瓶换成了白葡萄酒,国民党方面要员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一位肥头大耳的商人手端两杯茅台酒上前向毛泽东敬酒并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国共合作协议已签字了,以后我们若去延安做生意,不知毛先生是否欢迎啊!”周恩来上前说道:“延安和南京都是中国的土地,只要是中国人,做的是合法的买卖,哪里有不能去的地方?问题是我回答,酒也是由我代喝了。”周恩来接过商人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又有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姐上前来给毛泽东敬酒:“我是一位电影演员,很想到延安去合拍一部电影,但听说共产党只讲斗争,不讲爱情,我却只善于拍言情片,不知有没有合作的可能?”周恩来答道:“共产党最尊重劳动人民的爱情,‘白毛女’就是在毛主席的倡导下排演的一部歌颂劳动人民的爱情剧,小姐不如先到延安去观赏一次,再来提这样的问题。”周恩来说完,接过小姐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一位国民党的将军走上前来对周恩来说:“周先生真是一道突不破的防线,我们敬毛先生的酒都让周先生替喝了。”周恩来说:“诸位结识了毛先生这位新朋友,就忘了我这位老朋友。问题是我替毛先生回答的,难道替毛先生喝一杯酒都不可以吗?”这位国民党将军只好点头称是。
毛主席 喝酒
从毛泽东不屈不挠的个性和好强争胜的人格看,如果真能喝酒,他肯定会一露锋芒,“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事实上没有。这固然有防止国民党特务暗害的可能,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因为毛泽东不胜酒力的缘故。
毛泽东虽然很少喝酒,但也有破例的时候。那就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毛泽东设家宴为即将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壮行并为自己的儿子毛岸英赴朝参战求情----
据有关文献记载,毛泽东没有专门的餐厅,宴会就在办公室兼客厅的菊香书屋东厢房举行。饭菜不算丰盛,只是比平时的四菜一汤多了两个菜。彭德怀看了一下桌子上红红绿绿的家常菜,有苦瓜炒腊肉、辣子火焙鱼、肉末酸豆角等,高兴地说:“好菜,一看就是湖南风味!”
“都是岸英探亲时从家乡带来的,好多年没吃到这么地道的湘菜了!”毛泽东身为开国元首,仍不改简朴之风,他对饮食质量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马虎,对孔老夫子那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深不以为然。毛泽东频频举杯劝酒,彭德怀虽有海量,因肩负着天大的担子,不敢开怀畅饮。毛岸英则跑里跑外,端菜斟酒,添茶递烟,格外殷勤,惹得彭德怀不由得多看他几眼。宾主喝过几杯酒,毛泽东笑吟吟地说:“老彭啊,我有一事相求。”
“我这个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到朝鲜打仗去!”毛泽东指着岸英说,“抗美援朝,是政治局同志集体讨论决定的,儿子报名想当志愿军是他自己选择的,他要我批准,我可没得这个权力哟!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收他这个兵呢?”彭德怀终于拗不过毛岸英的坚持。“岸英,跟这个老总打仗可非比一般,他是不钻地洞的,哪里打得激烈他就在哪里露面。你做过洋学生,他是阳司令哟!”毛泽东分外高兴,兴致勃勃地调侃起来。
“是啊,打仗钻地洞心里就不宽敞了,听不到炸弹声心里就别扭,指挥员的眼光盯在战士的刺刀尖上,心里才踏实。”彭德怀说完又看看毛岸英,“不过,你得听从我的安排。”
“行,保证服从您的命令,干什么都行,只要能去朝鲜!”毛岸英高兴地答道。“你不是会俄语吗?那你就留在我的身边当翻译官吧,将来少不了和苏联方面打打交道。”
“谢谢彭叔叔!”“哎———”彭德怀把后音拉得很长,“以后不要再叫叔叔了,我是你的司令员,你是我的参谋。你要再叫我彭叔叔,我就不带你去朝鲜了。”话虽如此,但彭德怀还在迟疑,只是两眼盯着天花板,眼眶泛着亮光,任凭泪水往下流。毛泽东为了中朝友谊,为了世界和平,把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自己的政治生命,甚至家庭都押上去了,足见他为打赢这场战争的勇气和信心!想到此,彭德怀猛然一拍桌子:“好,我收下了!岸英,我带你去朝鲜!”
毛泽东举起酒杯,朗声说道:“那么,这杯酒……是为你们两个人壮行的啰!还是那句老话,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说完,很少喝酒的毛泽东破例地一下子把酒倒进嘴里……
毛泽东不喜欢喝酒,不表明老人家不关心这“酒场”上的事儿。事实上,自长征途中与茅台酒结缘之后,不善饮酒的毛泽东有时也会记起那美味的茅台酒来,偶尔能会喝上一两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虽然自己不怎么喝酒,但每当宴请佳宾,总要用茅台酒。据有关材料,1958年,党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省长周林、外交部第一副部长韩念龙同时与会。会间休息时,二人亲切交谈。毛主席来到他们身边:“你们都是仁怀人吧?”韩念龙忙回答:“是的。我家住城内,他家住城外……”主席接着问:“茅台酒究竟是用什么神水做的啊?那么美,那么香!”周林笑着答道:“主席,哪是什么神水,就是长征四渡赤水你走过的那条赤水河的水酿的啊。”毛主席说:“嗬,原来就是那条赤水河酿制的茅台酒!有那么多的水,茅台酒何不搞个1万吨,让老百姓都能喝上点茅台酒?”。
毛泽东喜欢茅台,他留有一罐玻璃缸盛装的茅台酒,重约4公斤,酒中浸泡数支高丽参,这是有关方面人员特意为他老人家泡制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有关方面人员特意为他老人家用高丽参浸泡了两玻璃罐茅台酒,希望他能每次在睡前喝上一杯以滋补身体,促进睡眠,但毛泽东任凭怎么规劝就是不肯喝酒。当然,他还不知道茅台酒里加了人参呢,否则说不定还准会大发脾气。结果,这两大玻璃罐人参浸制的茅台酒他一口也未喝过。据说,后来人们用蜡密封了这罐茅台酒,当作珍贵文物保存起来。这罐酒应该是史上最珍贵的酒了,现存放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
说到毛泽东喝酒,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57年春,时任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副县长的蒙世花接到国务院的通知,请她赴北京参加庆祝“五一”观礼活动。水族妇女要去北京,要去见毛主席,蒙世花高兴得几天几夜睡不着,她思来想去,水族人家有九十九件吉祥的礼物,不知带那一件去北京见毛主席。最后在县长蒙开江提议下,蒙世花决定带上水族人用99种草药、99口山泉酿成的“九阡酒”带去北京献给毛主席。于是蒙世花便将窖在地下长达15年、为女儿出嫁准备的“妹妹红”九阡酒挖了出来。按照水族的吉祥数将“妹妹红”九阡酒装了99瓶。月亮山上的月亮落下去后,太阳冒出山顶,水族女县长上路去北京。水家人牵着骏马涉过99道河,翻过99匹坡,把自己的女县长送到赴北京的列车上。
5月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宴请观礼团的代表。宴会快开始的时候,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萨空了来到蒙世花的桌前,请她代表大家向毛主席敬酒。蒙世花随萨空了来到首长席旁。萨空了向毛主席汇报说:“这位是从贵州省来的水族女县长,她来向主席敬酒”。毛主席看着蒙世花说:“好呀!”接着主席问蒙世花:“你怎么个敬法呀?”蒙世花说:“主席,是您带给我们水家人的九千九百个幸福,我从山里带来了九十九瓶我们水家人的“妹妹红”九阡酒,献给您老人家,表达我们水家人的心意。”随后她将九阡酒倒进主席的酒杯中,唱起水族的敬酒歌:“毛主席您恩情比月亮山高,比都柳江水长……”
酒歌在宴会厅飞扬,顿时,整个宴会大厅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喝了蒙世花敬的酒后,高兴地对蒙世花说:“好酒,好酒。”随后主席拿起酒杯说:“这杯九阡酒,差一千,才一万呀。来,我敬你一杯,补上一千就成一万”。蒙世花接过毛主席的酒,激动地说:“主席,感谢您给我们水家人一万个幸福,您的恩情比山重,比海深。”
有关毛泽东喝酒的文字记载很少,有关毛泽东喝酒的图片资料更少。有趣的是,最近网上公布了一幅毛泽东敬酒的照片,记录的应该是老人家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有关庆典并敬酒的情景(见上面的照片)。这幅照片是由法国当代最著名的纪实摄影家马克.吕布(MarcRiboud)拍摄的。正是这位老兄,1956年初花了6个月时间从巴黎开车去到印度,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认识周恩来的人,于是,他于1957年1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长期旅行,由此也开始了他和中国的不解之缘。而允许拍摄毛泽东同志喝酒的照片,应该是作为老外的他享受的特殊关照之一吧。(小屋清风/文)
♦ 毛主席为何爱吃红烧肉?
♦ 领袖毛泽东的体育情结,伟人都喜欢什么运动!
♦ 毛泽东一生32次评点过的一位古代人物是谁?
相关参考
据媒体报道称,在我国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湴塘村有一位酷似毛泽东的人,凡是遇到过他的人,都说实在是太像了。那么到底有多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在他周边生活的居民们都说,他不用化妆,都比那些饰演毛主席的
说到袁世凯,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重新复辟做皇帝。今天要讲一下袁世凯在清廷时的权力。他到底有多大势力,被清廷罢免北洋军阀还会听他的话。袁世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
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魏忠贤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
蜀国不同的时期,面积大小不尽不同。面积究竟有多大,外围分别是哪里?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公元210年,刘备的创业初期刘备借荆州一事就知道当时他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寸土地,民间流传着一句话“
秦始皇陵面积秦始皇陵是目前考古界正在逐步挖掘的陵墓,也是带给我们惊喜最多的陵墓,关于这座皇陵的秘密还有很多。至于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需要我们了解一下。秦始皇陵照片秦始皇陵的总面积约为56.25平方公里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康熙驾崩当晚的金牌令箭想必大家都有印象,毕竟雍正第一时间就寻找的是金牌令箭,后来老十三更是通过这个金牌令箭完成夺取丰台大营的关键一步。那么这个金牌令箭到底有多大作用呢,今天宋安之
自古以来,一些帝王、圣贤以及文人墨客,无不以酒助兴,以酒壮胆,以酒浇愁,嗜酒如命,饮酒无度,甚至认为有多大的气魄就有多大的酒量。嗜酒成癖的诗人皇帝曹丕说:“盖闻千钟百觚,尧舜之饮也;惟酒无量,仲尼
iphonex尺寸,iphoneX的5.8寸到底有多大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iphon
唐朝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立的版图最大的王朝,其势力范围深入了大漠、东北、西域等地。唐朝宰相宰相杜佑在《通典》中对唐朝的范围描绘为:“东至安东都护府,西至安西都护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都护府。南北如前汉之
清朝侍卫起源可以追述到努尔哈赤时期。作为清朝奠基人,努尔哈赤需要在战争中积攒家业,靠别人支持获得成功。侍从是努尔哈赤身边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是努尔哈赤的亲信子弟,感情极为深厚,长期陪伴他一同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