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房事前讲究什么礼仪
Posted 夫妻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夫妻房事前讲究什么礼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夫妻房事前讲究什么礼仪
中国古代号称礼仪之邦,因此时时处处都有讲究礼仪的规范。《论语·泰伯第八》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大圣先师孔子的眼里,“礼”可以匡正民风、教化百姓,是立国安邦的大事情。《左传》亦云:“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因此古人处处以礼为先,有的人就连夫妻行房事也要讲礼数。
清以湉《冷庐杂识·真赏难逢》云:“世俗以夫妇之事为敦伦。”清袁枚《子不语·敦伦》记载:“李刚主讲正心诚意之学,有日记一部,将所行事,必据实书之。每与其妻交媾,必楷书‘某月某日,与老妻敦伦一次’。”其中所讲的敦伦就是房事。
古代夫妻子敦伦时,男子必须征得女子的同意。明冯梦龙《古今谭慨·迂腐部·敬妻》记载:“唐薛昌绪与妻会,必有礼容,先命女仆通语再三,然后秉烛造室,高谈雅论,茶果而退。或欲就宿,必请曰:‘昌绪以继嗣事重,辄欲卜一嘉会。’候报可,方入,礼亦如之。”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腐流部·行房》载:“一秀才新娶,夜分就寝,问于新妇曰:‘吾欲云雨,不知娘子尊意允否?’新人曰:‘官人从心所欲。’士曰:‘既蒙俯允,请娘子展股开肱,学生无礼又无礼矣。’”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也绝不霸王硬上弓。夫妻礼仪有加,可使双方更容易尽快地进入赏心悦目、身心愉快的夫唱妇和的最高境界。
据有的史料记载,有人敦伦前还要预先向妻子道歉,请求原谅:“昔有某教官五十续弦,……教官顶戴袍褂入房,移双烛于床前,将新娘扶坐床上,举手扞其裤,分其两腿,高举之,详视其私,点头赞叹,于是退三步,恭对长揖者三,祝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某老矣,今日不负蘀突夫人,而施及下体。”
那个教官和薛昌绪想和妻子行房,都不约而同地以“继嗣”大业为借口,其实并不奇怪,《礼记》对婚姻的解释就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有些人总是把他们的故事当笑话来讲,说他们是假道学,虚伪。但我认为,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封建时代,能这样对待妻子,也着实不易,值得今天的有些丈夫学习学习在学习,尤其是那些把妻子简单当成生育工具的丈夫更应该学习这些礼仪。
♦ 为什么把元配夫妻称为“结发”?
♦ 中国夫妻为何称为“两口子”?
♦ 中国古代的世界奇观:三妻四妾
相关参考
古代皇帝们拥有着后宫佳丽的三千,每天都可以的选择不同的妃子来服侍自己。但如果选定的妃子正好来月事又该如何拒绝皇帝。直接拒绝皇帝,这可是要惹来杀身之祸。那么古代的妃子们是如何拒绝皇帝的房事要求的呢?《三
礼仪之邦是中国的一个称谓,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千年汗青的古文化大国,有着非常完整的礼仪轨制,不管是大事照样小事,中国人干事都是有讲究的。古代有好多复杂的礼仪,现在到了现代,好多错误时宜的礼仪已经被取销掉了
古代小说写男女房事,无一例外地写道:“共赴巫山云雨”,或者“不免云雨一番”;《红楼梦》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写的就是贾宝玉与丫环袭人房事之时的情景。为什么古人把房事称为“云雨之欢”呢?有人说,腾云
这么大的开裆裤你见过吧?它是古代新娘的洞房专用品。由于古代新郎新娘在洞房前一般都没有见过对方,第一次见面时就要脱光衣服实在有些尴尬。女方父母以此开裆裤作为嫁妆,让女儿在第一次房事时可以减少心理障碍。这
日常礼仪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同辈人相遇互请安,说声“门德”(问好),遇长辈先请安,骑马或坐车路遇先下马(车)后请安。这种礼节男女老幼皆宜,只是男子请安,单曲右膝,女子请安则曲双膝。无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
古代礼仪大揭秘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家看宫廷剧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剧中见到皇上通常是要下跪,这是一种表示忠诚的方式吗?纵观封建历史,想必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无形体现。那么这种礼仪是从什么
羌族礼仪反映在日常生活诸方面,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年节礼仪:农历九月九为煮酒日,农户用青稞、小麦、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粮”祭山神、天神。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
羌族礼仪反映在日常生活诸方面,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年节礼仪:农历九月九为煮酒日,农户用青稞、小麦、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粮”祭山神、天神。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
所谓“礼仪之邦”最讲究的便是场面,最穷也不能穷了那场面。这礼仪也包含按官秩等级配备相应规格的仪仗或曰排场,如清代达官显贵乘坐轿子即规定总督、巡抚等八人抬,司、道以下四人抬,县太爷们则只能委屈弄个二人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