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珐琅彩花卉寿纹烛台赏析
Posted 纹饰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地珐琅彩花卉寿纹烛台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地珐琅彩花卉寿纹烛台赏析
黄地搪瓷彩花草寿纹烛台:本品为乾隆时期清宫五供烛台之经典式样,庄重挺立,气息神圣。据《清文件》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一,员外郎四德、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寺人鄂鲁里交……黄地洋彩蜡阡一件……传旨:着发江西……照黄地洋彩炉、瓶、蜡阡样款、尺寸、名堂、颜色烧造五供三分……”即指拍品之类。拍品工艺复杂精湛,分段烧制,上为烛台双托盘,下为内中空覆钟形足,通体洋彩洋花,上承乾隆早期内廷洋彩风貌,下启乾隆中晚期御窑彩瓷繁缛雄壮之前导,以匀润鲜亮之柠檬黄彩为地,尽现皇家尊贵之势。其上满绘缠枝西番莲八祥瑞纹,花瓣脉络描摹精美,花叶扬卷,曲线美丽,由彩之浓淡示意花叶暗影,其纹饰应受其时西方的影响,具有西方巴洛克纹饰的气势。第一层托盘内施松石绿釉,其上以粉彩绘变形莲瓣纹及如意云头纹;第二层托盘外壁正中有横幅框红彩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造型规整优雅,纹饰雄壮堂皇,并以金彩描器物边缘,彩釉丰满,建造精细,代表了乾隆中晚期宫廷洋彩的最高水平。
烛台亦称蜡阡,风行于乾隆朝,为清代宫廷五供之一,其使用源于印度佛前献灯明之举,既是寺内照明之器具,也是佛供案上的一种供器。释教认为,在佛塔、佛像、经卷前燃灯,能护大好事;又因灯明可破暗为明,故释教也将灯明比方佛法与聪明,喻以聪明照破愚痴。释教成长至清代,五供的建造显现了多种质地和式样,雄厚了五供的种类。
相关参考
珐琅彩绘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欧洲,清康熙年间随着禁海的开放传入中国。珐琅彩瓷器的创烧,源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在外国技师的帮助下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同时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
此册为张大千画赠挚友张群山水花卉合册。张群(1889-1991),字岳军,四川成都人,民国时期政界高层人士,习书画,富收藏,尤其是对清代名家石涛等人作品兴致浓厚。1929年,张大千借居上海,一次在朋友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画面中共八骑九人,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是侍从、侍女以及保姆,中间并行的两骑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居上首的是秦国夫人,她头微倾,似在诉说着什么。而虢国夫人则目视前方,仪态
鎮館之寶文/圖:金葉山西博物院《文明搖籃》展廳1號中心櫃裡擺放著一件國寶——泥質紅陶彩陶罐(如左圖)。這件仰韶時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於晉豫交界處的黃河北岸、山西省芮城縣金盛莊。距今1萬年前後,人類
鎮館之寶文/圖:金葉山西博物院《文明搖籃》展廳1號中心櫃裡擺放著一件國寶——泥質紅陶彩陶罐(如左圖)。這件仰韶時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於晉豫交界處的黃河北岸、山西省芮城縣金盛莊。距今1萬年前後,人類
山西博物院《文明搖籃》展廳1號中心櫃裡擺放著一件國寶——泥質紅陶彩陶罐。這件仰韶時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於晉豫交界處的黃河北岸、山西省芮城縣金盛莊。距今1萬年前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發明陶器與磨制
山西博物院《文明搖籃》展廳1號中心櫃裡擺放著一件國寶——泥質紅陶彩陶罐。這件仰韶時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於晉豫交界處的黃河北岸、山西省芮城縣金盛莊。距今1萬年前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發明陶器與磨制
人物龟年盘寄意白叟长命,应该是祝寿类的瓷器,寄意对照好。这件雍正官窑斗彩人物龟年盘敞口,弧腹,平底,大圈足,高3.1口径15.2底径9.9cm,瓷盘圈足较矮,青花淡雅,青花上填矾红,水绿淡黄。瓷器盘心
人物龟年盘寄意白叟长命,应该是祝寿类的瓷器,寄意对照好。这件雍正官窑斗彩人物龟年盘敞口,弧腹,平底,大圈足,高3.1口径15.2底径9.9cm,瓷盘圈足较矮,青花淡雅,青花上填矾红,水绿淡黄。瓷器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