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侯馬盟書說起,談談春秋時期權力下移,在會盟形式上的體現

Posted 王室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侯馬盟書說起,談談春秋時期權力下移,在會盟形式上的體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侯馬盟書說起,談談春秋時期權力下移,在會盟形式上的體現

侯馬盟書於1965年在山西省侯馬市被發現,是春秋時期晉國卿族的盟書。盟書的主角是晉陽趙氏趙鞅,5000多枚玉石盟書,生動再現了晉國內部卿族間的殘酷斗爭。隨着卿大夫世家勢力不斷膨脹,晉國公室的權力產生下移。卿大夫為了利益,尋求與各階層制定盟約。盟書中所約定打擊的對象,從最初的一氏一家,延伸到九氏二十一家。甚至周王和一些諸侯國也參與進來,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卿大夫在諸侯國內部組織會盟,如果放到西周時期,完全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周禮規定,會盟的主體只能是周天子和諸侯,並且由周王室主持。諸侯與諸侯,諸侯與卿大夫,卿大夫與卿大夫私下會盟,都是不符合禮法的。

周王室通常用兩種方式來加強盟約,一是將諸侯王聚集到周天子處進行會盟,二是周天子在諸侯國間巡視並進行會盟。

會盟成為周天子控制和監察諸侯的一種手段。通過定期的會盟,重申諸侯國的臣屬身份,加強了邦國之間的聯系。期間還會講習禮法,制定貢賦標准。所有的行為,都是周王室為了宣揚和鞏固自身合法地位為而進行的。

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終則講於會,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其間無由荒怠。——《國語》

可是到了西周末年,出了幾位昏庸無能的周天子,致使王室衰落。平王東遷,春秋時代開啟,會盟形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周王室的衰落,導致了周朝宗法制度逐漸解體。伴隨着禮法約束能力的減弱,各諸侯國不再壓抑自己的野心,開啟了一個混亂無序的時代。

周王室的權力下移,從這時便開始了。先是諸侯架空了周天子,緊接着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世族掌權,架空了諸侯國君。春秋時期的權力下移,從會盟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 初秋初期以解決諸侯國間摩擦為目的,平衡國際秩序的小規模自發會盟。
  2. 齊桓公開始,以爭霸為目的的大規模諸侯會盟。
  3. 春秋中後期,卿大夫代表諸侯國君主持或參加會盟。
  4. 諸侯國內部,卿大夫與貴族階級乃至底層國人的會盟。

第一階段

平王東遷後,周王室手中還是有一定軍事力量的。此刻的周天子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擁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齊、晉、楚、秦這四個大的諸侯國處於圖強的初期階段,中原內部各小諸侯國為了領土,摩擦不斷,時常發生戰爭。由於周天子已無力維持國際秩序,諸侯們便自發結盟,以圖謀取自身最大利益。相互制約,維持着動態的平衡關系。然而諸侯不得擅自會盟的周朝秩序,也因此被打破。

最早有記載的會盟是齊、鄭的盧之盟,兩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宋國和魯國。初期的會盟幾乎都是圍繞着鄭國與宋國進行的,兩國摩擦不斷,常年對抗。周圍的齊、魯、衛等國也卷入戰爭,兩國的戰爭轉變成了兩個軍事集團的戰爭。

這個時期的會盟,並不以爭霸為目的。各諸侯國除了自保就是圖強,對外沒有壓倒性力量,爭霸意識更無從談起。參與會盟的諸侯國地位相對平等,一切全憑自願。

周平王死後,周桓王繼位,對於鄭國長期的專權和強勢,他不想再容忍。因此將朝政交給了虢公,結果遭至鄭國的不滿,鄭人割了王室的麥子,又收了他們的稻子。隨着矛盾不斷升級,周天子率領衛、蔡、陳等國討伐鄭國,結果大敗而歸,桓王也因此受了傷。

從周鄭交惡可以看出,周天子此時依然有一定權威,能號令部分諸侯國,使之跟隨征伐。但是周天子的權威已經遭到了蔑視,王權已大不如前。

諸侯國打破定制,私自會盟,造成了周王室的權力下移。但此時沒有霸主的存在,周天子依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也有能力號令諸侯征伐他國。這種情況,維持到了齊桓公稱霸,霸主一出現,周王室的權力將更加衰落。

第二階段

隨着參與會盟的諸侯國數量增加,戰爭規模隨之擴大,中原外部,四方夷狄不斷騷擾。周王室對內無法統合諸侯,對外不能抵御夷狄,因此代替周王室行使權力的諸侯霸主便產生了。

齊桓公開始,主持會盟成了大國的特權。北杏之會後,小國們再也不敢私自會盟,參加會盟與否也不再遵從自願的原則。拒絕會盟就是對霸主的挑釁,北杏之會遂人沒有來參見,結果直接被齊桓公滅國。晉文公也曾因為同樣的原因率諸國將許國圍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因為霸主的出現開啟了。

春秋霸主與周王室實際是一種利用關系,周天子雖然已經徒有虛名,但這個虛名對霸主來說仍然有利用價值。天下共主的傳統秩序觀已經根植人心,霸主雖然有實力在諸侯中稱雄,卻沒有一統天下的意識和綜合國力,因而需要用周王室的旗幟彰顯自己的合法性。周王室也需要倚仗霸主的支持,調節王室內部,和王室與諸侯之間的關系。

《左傳》記載了晉卻至曾經與周王室爭奪田地,周王室派遣大臣跑到晉國讓其主持公道,結果晉侯一句話就搞定了。由此可見霸主國的地位,完全凌駕於周天子之上。

雖然齊桓公和晉文公同為霸主,但二人對於周王室的尊重程度卻不一樣。齊桓公常常以禮服人,使諸侯國順服,對周天子也比較恭敬。霸權到了晉文公手中後,對周王室應有的禮儀,常常連表面工作都懶得做了,會盟時竟然直接召命周天子前來。春秋霸主雖然沒有周天子之名,卻行使着周天子的權力,齊桓公當盟主期間,中原各國僅發生五次戰爭,這種威懾力,周王室是萬萬做不到的。

春秋霸主的存在,造成了周王室權力的進一步下移。諸侯國雖然依舊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實際聽命的則是實力最為強盛的霸主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幾乎不可能再有了。

第三階段

自從垂隴會盟開始,卿大夫主持會盟的現象便屢見不鮮。諸侯國國君與卿大夫會盟,地位不等,因此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但國家孱弱,只能被霸主國欺凌。而霸主國內,又是卿大夫世族掌權,漸漸地,諸侯國們也就習慣了卿大夫主持會盟的局面。自從卿大夫參與到會盟當中,史書上對周王室更懶得去提及了。

晉國大夫趙盾先後主持過扈會盟、新城會盟。趙盾算作是晉國第一個權傾朝野的卿大夫,他是趙衰的兒子。趙衰跟隨晉文公重耳在外流放十多年,回國後,得到了土地和官職爵位的賞賜,自此趙氏卿族的勢力不斷增強。到了趙盾,趙氏已經在晉國一家獨大了。趙氏一族在晉國架空公室的情況,其他諸侯國內也存在,並且這種勢頭呈逐步上升的態勢。

卿大夫主持會盟,代表着尊卑秩序的進一步破壞,周天子的權力,下移到諸侯國君,諸侯國君的權力,又下移到了卿大夫。這兩個過程都是周朝宗法分封制造成的,西周時期周天子將少量的土地分封諸侯國。到了東周,諸侯國通過吞並等領土擴張的手段,獲得了更多土地,轉而學着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本國的卿大夫。卿大夫的崛起過程就如諸侯國的崛起模式一樣,逐漸架空了公室權力。因此才有了卿大夫代替諸侯王主持會盟的情況發生,甚至是卿大夫之間進行會盟。

第四階段

弭兵會盟後 , 各國尊晉、楚為霸主。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相對減少,外部環境較之前變得安穩。內部的矛盾卻與日俱增,卿族們互相爭斗,架空公室權力。魯國有三桓、鄭國有七穆、晉國有六卿。這個時期諸侯間的會盟明顯減少,而國內的會盟活動則越來越多。

侯馬盟書的出現,反映出了諸侯國內部卿族爭權的激烈斗爭。會盟的組成部分變成了卿大夫和國內各階層人員,甚至是普通國人。晉陽趙氏與邯鄲趙氏的宗族爭斗,逐漸演化成了六卿的爭斗,甚至連齊國的這樣的諸侯國也參與了進來。由此可以看出,卿大夫世族在當時的影響力。諸侯國公室衰微,卿族為了獲取更大的支持,國人的力量越來越受到重視,與國人盟誓的情況越來越多

結語

春秋的會盟,由最初的諸侯王參與,再到卿族參與,最後士、庶人等各階層都參與進來。這反應出周王室與諸侯國權力不斷下移的過程,和舊制度的逐步瓦解。 會盟制度也從興盛,走向了衰弱。周天子的權力一步一步分化,經過殘酷的斗爭,最終集中在少數幾個宗族手中,為形成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奠定了基礎。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參考資料:《左傳》、《國語》、《史記》、《盟誓史》田兆元


相关参考

為什么是強秦大漢

秦漢時期1.首先我們從變法說起秦的強盛,追根溯源應歸結到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商鞅其他政治軍事等層面姑且不論,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查找資料。我們今天主要是來談談經濟改革對飲食方面的影響。商鞅變法中對經濟影

為什么是強秦大漢

秦漢時期1.首先我們從變法說起秦的強盛,追根溯源應歸結到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商鞅其他政治軍事等層面姑且不論,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查找資料。我們今天主要是來談談經濟改革對飲食方面的影響。商鞅變法中對經濟影

運城市和臨汾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運城市和臨汾市,均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兩個市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那麽,從春秋至漢末三國時期的運城市和臨汾市屬於當時的哪個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河東”這個名詞說起。“河東”一詞

相國、丞相、宰相是一回事嗎,他們有什麼區別

相起源於春秋時期,原本是君王或貴族行禮時的贊禮者,也就是主持儀式的人,因為禮相當重要,所以國君外出,就會有相跟隨,當年齊魯夾谷會盟,孔子就當過相。以後演變下來,貴族家裡的家宰也稱之為相,號稱家相,家相

鲁堕三都之战(春秋时期)

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鲁军强行拆毁“三桓”私邑邱(今山东东平东)、费(今山东费县西北)、成(今山东宁阳东北)的作战。春秋中期以后,鲁政权不断下移,被称作“三桓”的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三族

各國歷屆領導人的肖像大合成,背後有創作者深刻的用心,名為《權力的肖像》。

藝術家AlejandroAlmaraz(亞歷山卓·阿爾馬拉斯),將特定國家在一段時期內、連續數屆領導人和統治者的肖像,疊加在一起,做成了《權力的肖像》(PortraitsofPower)系列作品,以此

各國歷屆領導人的肖像大合成,背後有創作者深刻的用心,名為《權力的肖像》。

藝術家AlejandroAlmaraz(亞歷山卓·阿爾馬拉斯),將特定國家在一段時期內、連續數屆領導人和統治者的肖像,疊加在一起,做成了《權力的肖像》(PortraitsofPower)系列作品,以此

古代有一種特殊的 ”官”,雖沒官位,但權力很大,人人都巴結

封建時期,為了加強各州縣行政效率,許多地方開始推行「”長官責任制”,說白了就是由各地區長官全權負責本部事務,使官僚主義機械運轉更為流暢,不過眾多瑣事集於一身,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幕府機構應運而生

古代有一種特殊的 ”官”,雖沒官位,但權力很大,人人都巴結

封建時期,為了加強各州縣行政效率,許多地方開始推行「”長官責任制”,說白了就是由各地區長官全權負責本部事務,使官僚主義機械運轉更為流暢,不過眾多瑣事集於一身,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幕府機構應運而生

三國時,兩位託孤大臣獲得了取而代之的權力,結果分別如何

在漢末三國時期,託孤大臣無疑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魏文帝曹丕臨終之際,選擇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這四人作為託孤大臣,以此共同輔佐魏明帝曹叡。再比如孫權去世時,則指定了五位託孤大臣,分別是大將軍諸葛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