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的結局如何

Posted 朱棣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的結局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的結局如何

永樂三年春(1409年),明成祖朱棣來到了北京。

此行,他主要做二件大事。

第一件是確定他和徐皇後的百年歸宿地,即選定陵址。

經過著名風水先生廖均卿的踏勘,朱棣擇取了北京西郊昌平東北的黃土山為陵區。

朱棣見此地丘陵起伏,山川之間隱藏着一股濃郁的王氣。

高興之余,朱棣遂將「 ”黃土山”封為「 ”天壽山”,此即是後來明十三陵中的長陵。

航拍長陵

陵址確定後,朱棣又開始考慮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如何對付北方的蒙元勢力。

說起蒙古人,朱棣有一種說不出的復雜心情。

29年前,他剛剛20歲。

其父朱元璋為屏蔽中原,毅然決定將他和兩個哥哥封往殘元勢力遍布的邊塞。

在那里,他初步習練了政務,並在徐達、常遇春、藍玉、李文忠、傅友德等名將的調教下粗通了兵法。

洪武二十三年、洪武二十九年,朱棣更是以主帥的身份統兵出塞、迫降蒙古太尉乃兒不花、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

也正是憑借歷年積攢的北邊精銳騎兵,朱棣才敢發動以地方對抗全國的「 ”靖難之役”。

當然,他也不會忘記幫他登上帝位的朵顏三衛。

蒙古騎兵

說實話,如今的殘元勢力遠遠不如明朝開國時那般強大。

自從藍玉取得捕魚兒海之戰的勝利後,北元已經分裂為了互為仇敵的東西兩部。

東部是篡位稱汗的鬼力赤,自號本部為「 ”韃靼”,仍以和林為中心。

西部名瓦剌,其祖先是成吉思汗時期征服的「 ”林木中百姓”,他們和黃金家族各支系之間都存在着剪不斷的聯姻關系。

朱棣對瓦剌和韃靼的情報還算詳細,采取的對策也很對路,即「 ”抑強扶弱,以夷治夷”。

永樂六年,朱棣更是賜予了瓦剌人封號和印信支持他們繼續和韃靼打內戰。

但如今的情況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永樂七年的韃靼和瓦剌

自從鬼力赤被權臣阿魯台所弒,韃靼本部又推舉了新任大汗。

這位大汗名為本雅失里,是阿魯台從西域別里巴失(新疆吉木薩爾縣)迎接回來的元氏後裔。

也就是說,本雅失里是正宗的忽必烈系後裔。

換句話說,他想統一蒙古、重新入主中原的願望和元順帝、北元昭宗一樣強烈。

於是,上台後的本雅失里集合了軍隊發動了對瓦剌的攻擊。

瓦剌通過臣服朱棣獲得了急缺的物資,和韃靼的實力對比早已逆轉。

永樂七年春,本雅失里一戰慘敗,丟棄了和林,並退到了臚駒河流域。

朱棣聽說後慌了。

韃靼一旦被滅,瓦剌勢力驟然增強,對明朝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隨即,朱棣做了兩手准備:派使者承認本雅失里為蒙古新可汗;封瓦剌的三個主要頭目馬哈木、太平、禿孛羅分別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

簡而言之,朱棣向本雅失里伸出了橄欖枝,並最大程度地分化瓦剌,給他們制造內部矛盾。

朱棣劇照

本雅失里自認是有着高貴血統的元氏後裔,整個蒙古草原都是他的家產,朱棣有何資格封賜昔日的家奴瓦剌為王?這分明挑戰新任蒙古大汗本雅失里的權威。

於是,本雅失里不顧自己的危險處境,一怒之下將明朝新派來的使臣郭驥斬殺,並厲兵秣馬地准備南下侵擾兀良哈三衛。

本雅失里的暴怒真不是時候,他不知道此時的朱棣早已不是剛登大位的朱棣了。

國內:忠心建文帝的反對派已被誅殺殆盡,朱棣通過持續的削藩又牢牢地控制了皇權。

況且,鄭和第二次下西洋也證明了明朝國力得到了恢復。

國外:帖木兒帝國的分崩離析消除了大明最大的威脅,1407年明軍攻滅了桀驁不馴的安南更增強了朱棣的底氣。

故而,朱棣聽聞本雅失里斬殺使臣的消息後,頓時暴跳如雷,當下便任命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副將,統率10萬精銳征討本雅失里。

丘福,是朱棣在燕王潛邸時的舊人,和現下熱播的《大明風華》里的漢王朱高煦十分要好,曾多次建議朱棣立其為太子。

朱高煦劇照

靖難之役爆發後,他和朱能、張玉一起領兵控制了北平九門。

和張玉相比,丘福謀略或許不如,但若論悍不畏死,丘福則有過之而不及。

燕軍真定對戰耿炳文,丘福率先破城。

白溝河之戰,丘福又率精兵直搗南軍中堅。

到了靖難之役的最後階段,丘福又作為燕軍先鋒突破了南軍的江淮防線。

朱棣登基後,遍封燕軍故將,丘福功列第一。

到了永樂七年,即朱棣決定北征本雅失里時,原先的燕軍宿將朱能和張玉都已故去,丘福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將。

據史學家分析,朱棣動員10萬精兵的時間很短促,前後僅有22天。

所以,許多人認為朱棣征討蒙古是預謀已久的,本雅失里斬殺使者不過是給了朱棣一個絕佳的借口而已。

丘福北征韃靼

本雅失里聽聞明廷發兵討伐,深知自己沒有與之硬碰硬的資本。

於是,本雅失里決定效仿先輩誘敵深入的計策,用草原上變幻無常的天氣和復雜的地理環境拖垮明軍。

丘福出塞後一路順風順水,兵行數千里也沒有碰到蒙古騎兵。

於是,他的警惕性變得越來越低。

一日,明軍前鋒突然遭遇了小股蒙古騎兵。激戰之後,明軍俘獲了一員自稱尚書的蒙古將軍。

很快,此人被帶到丘福大帳。

據這名俘虜交代,本雅失里被瓦剌擊敗後人心離散,軍無斗志,聽聞明軍出兵討伐,早已逃過了臚駒河,跑到了距離北岸不足30里的地方。

丘福聽罷,將朱棣臨行前「 ”行軍慎重”的告誡拋之腦後,當即決定自率前鋒渡河追擊。

帳內眾將聽完口供,均感事有蹊蹺,紛紛出來勸阻。

丘福一心想重現當年藍玉捕魚兒海的奇功,便力排眾議,堅決要求追擊。

經過數日奔波,明軍將領發現他們雖然找到了蒙古軍,但蒙古人卻無意決戰,只是將他們一個勁地往草原深處引。

明軍諸將坐不住了,紛紛向丘福進言。

《明史紀事本末》載,丘福「 ”以尚書為鄉導,直薄敵營。戰二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銳意乘之。李遠諫曰:‘將軍輕信敵閑,懸軍轉斗。敵示弱誘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為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烯炬鳴炮,張軍勢,使逢莫測。俟我軍畢至,並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始上與將軍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厲聲曰:「 ”違命者斬!”即先馳,麾士卒隨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俱。”

李遠認為蒙古故意示弱,必定有陰謀,我軍應該當機立斷停止追擊。再者,蒙古人已經發現了我軍,突襲的戰機已經失去,不如就地鞏固陣地,待主力部隊開到,再行展開決戰。即使不勝,亦可不敗。王聰支持李遠的意見,也力勸丘福。無奈丘福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動用主帥殺伐決斷的權力喝止了眾將,隨即騎馬奔馳而去。

就在當天夜里,數以萬計的蒙古軍突然從四面八方沖了出來,將明軍團團包圍。

明軍的戰斗力本不遜於蒙古軍,但經過長途行軍,士卒們早已困頓不堪,而蒙古軍卻是以逸待勞。

霎時間,明軍陣營被蒙古騎兵沖的七零八落。

丘福見勢不妙,急令大軍強行突圍。

武城侯王聰和安平侯李遠得令後趕緊率部為大軍開道,蒙古軍萬箭齊發,兩人當場戰死。

不久,丘福、火真、王忠等人亦被擒殺。

主將一死,十萬明軍群龍無首,遂作鳥獸散,終被蒙古騎兵屠戮殆盡。

到此,距離丘福出塞還不到一個月。

相关参考

朱棣五次亲征蒙古结局怎么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朱棣五次亲征蒙古结局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剧中朱棣率明朝举国精锐北征瓦剌、兀良哈、鞑靼等蒙古部落的战争场面

梁山好漢中誰的結局最好

泰國最早的名字就叫做:「暹羅」,其國家的主體民族就是泰人。其實,暹羅這個名字是宋朝時期中國對泰國的稱呼,跟《真臘風土記》一書有關。之後的元朝則稱其為:「暹國」,而到了明朝時期,暹國派遣使者前來拜見,朱

亂臣賊子武三思最後的結局如何

隨著武則天的崛起,武氏滿門榮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得到封賞,成為大唐第一豪門。武則天稱帝後,追尊父親武士彠為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這是史上唯一一位因女兒當皇帝而被追尊為皇帝的人,唐玄宗時代被撤銷。長輩如

孫策英年早逝,妻子大喬的結局怎樣

雖然在大家的眼裡,三國時期三足鼎立的一直都是曹操、劉備、孫權,但實際上的江東霸主不是孫權,而是他的哥哥孫策,他所享有的一切都是哥哥留下的。孫策的能力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都明白,可以在短短不到6年的時間

孫策英年早逝,妻子大喬的結局怎樣

雖然在大家的眼裡,三國時期三足鼎立的一直都是曹操、劉備、孫權,但實際上的江東霸主不是孫權,而是他的哥哥孫策,他所享有的一切都是哥哥留下的。孫策的能力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都明白,可以在短短不到6年的時間

五個妾室的結局,她靠姐姐成人生贏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讓我們再次認識了古代家宅中的三妻四妾,原本以為三妻四妾是常事,但其實是一個妻子,在古代小妾的地位很低,正妻是可以隨意教訓小妾的。而《知否》這部劇中有5個最具代表性的妾室,雖然同

什麼是負心漢,看于鳳至為張學良養家苦等五十年的結局就知道

知道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張學良與于鳳至,是一對原配夫妻,可是于鳳至為張學良養家苦等五十年,最後的結局呢?讀過這篇小文之後估計你也會唏噓一番,張學良不僅丟了東北,對不起東北的父老鄉親,也對不起自己的結髮妻

何應欽的妻子,跟隨何應欽逃到台灣後的結局怎麼樣

說起何應欽,大部分人應該耳熟能詳。何應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他曾是中國遠征軍的總司令,還代表中國政府在1945年的南京接受過侵華日軍的受降書,他在中國歷史上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獲得過青天白日勳章,也

二戰後一些日本女人不回國,選擇留在東北,她們的結局如何

日本在進行明治維新之後,國力迅速增長,特別甲午戰爭的勝利並擊敗曾經的宗主國,一方面讓日本信心倍增;另一方面獲得的大量賠款又促進了本國軍事和科技的發展。之後的日本先後佔領台灣、朝鮮、琉球等國家和地區,成

遇蒙古鐵騎埋伏,朱棣絕地反殺,為何徐達只能撤兵

1372年,朱元璋派三路大軍北征大漠:徐達中路、李文忠東路、馮勝西路,每人帶兵5萬,其中徐達為主力,李文忠、馮勝為輔助。2月,徐達率軍出雁門關後,以藍玉為先鋒,率領數千鐵騎追擊王保保,連戰四場均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