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扎染技术是怎样的 白族民间艺术简介
Posted 白族
篇首语: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族的扎染技术是怎样的 白族民间艺术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白族的扎染技术是怎样的 白族民间艺术简介
由蓝白两色构成,出产于大理周城的扎染艺术,凝固的实际上就是当地自然的颜色——有时蓝、有时呈墨色的点苍山,洱海上空的月色。74岁的张亮宵坐在自家的织布机上纺布,这架和她年岁相仿的老织机上做出来的棉布,最终将被用来制成扎染桌布和其它布艺。张老太太生活的周城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约20公里,为著名的扎染之乡,当地有多家扎染工厂和家庭作坊。“在棉布上刷了底色之后,把布匹用针线捆扎起来然后浸泡在染料缸里,一个星期过后,把布捞出来晒干、洗净就好了。”张亮宵向记者解释扎染工艺的流程。
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以及唐代南诏王朝的统治中心旧地,大理以及周边的喜洲、周城、剑川、鹤庆留下了大量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遗存。喜洲古镇白族聚居地一带的导游告诉记者,在当年茶马古道兴盛时期,古道除了带来茶叶等物资,还给当地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比如扎染就是从中原传入的。扎染工艺源远流长,古称“绞结”,早在南诏时期就产生,发展至今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程序,“扎花”是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工艺,“浸染”采用反复浸染,原料为板蓝根。
在当地村民段万雄经营的周城扎染厂,晾晒车间里竖挂着数十匹黑色纱棉布。段万雄说,40多名工人生产的扎染布匹已经走出大理,大量销往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当地大量使用植物为布匹着色,扎染布上雅致的蓝色就是由板蓝根植物的提取液染成,核桃皮、树皮、紫茎泽兰也都可以用来着色。
离张亮宵老太太家不远,有一家段氏扎染厂,这家作坊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办时的名号为德信和,如今他的后人仍操旧业,用土法颜料制作扎染布艺。“在我们家种了几十亩的板蓝根,我们把板蓝根叶子与石灰和在一起发酵一年后,当作染料;在染色阶段,一块布料要在缸里染一个多星期,泡的时候还要加三次染料。”扎染厂老板的侄女,20岁的杨春妹介绍到。在段氏作坊里,有项工作需要最多的人工——扎布,扎一块2乘2.5米大小的布,需要45天时间。据36岁的段纯秀介绍,扎染布艺质量的好坏关键就是扎布的技术,“只有扎得紧而且有技巧,才可让颜色纯,蓝色就是蓝色,白色就是白色。”
不仅如此,在扎染布艺中最纯的蓝色,几乎与大理古城之上,表里俱澄澈的湛蓝天空相仿。
白族扎染为何又叫“疙瘩花” 白族文化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着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曾生动描述了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工艺过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
制作时,根据人们喜欢的花样纹式,用线将白布缚着,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纹,再浸入染缸里浸染。
相关参考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开“洱海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璀灿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洱海文化”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民间口头文学有广泛而丰富的题材,神话传说洁...
在白族的农村里,冬至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一是为春节做准备,腌制猪头、火腿,还要吹猪肝,做猪肝胙,二是对全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补偿,蒸米灌肠,吃大块肉,请亲戚朋友,一同分享劳动的果实。进入腊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经有小部分白族人民将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之纹饰中有铜鼓舞、芦笙舞、羽舞、鹭舞、盘舞、盾牌舞等等。在一个铜扣饰上,铸有八人组
白族的龙头三弦,其形制奇特,音色圆润,常为白族民歌和说唱伴奏,深受白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剑川、鹤庆、洱源、大理、云龙和兰坪等地。传说洱海边住着一位白族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大郎贪财,二郎好吃懒做,三郎爱弹...
白族的龙头三弦,其形制奇特,音色圆润,常为白族民歌和说唱伴奏,深受白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剑川、鹤庆、洱源、大理、云龙和兰坪等地。传说洱海边住着一位白族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大郎贪财,二郎好吃懒做,三郎爱弹...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由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因而也造就了独特的白族婚恋习俗。恋爱习俗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
“本主”崇拜,在白族地区极为普遍。大理一带,几乎每个白族村寨都供奉“本主”,作为村社的保护神。被奉为“本主”的有神佛、菩萨、龙王、君主、将军,各类神灵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好汉等。“本主”节无统一节期,主
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
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
蝴蝶会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种民俗节日。相传古时候,在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的蝴蝶泉边住着一户白族人家,有父母女儿三人,女儿名雯姑,一家靠打柴为生。女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