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領先世界200年,鴉片戰爭清朝陣亡3萬人

Posted 火器

篇首语: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火器領先世界200年,鴉片戰爭清朝陣亡3萬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火器領先世界200年,鴉片戰爭清朝陣亡3萬人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今天為大家打假的謠言發生在明朝與清朝,傳播率較高。老規矩,3分鍾搞定!


明朝火器領先世界200年

謠言: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軍隊進入京城在清軍的某個倉庫里發現了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根據調查發現是明朝末年制造的,更為關鍵的是,這批火器竟然比他們英國的裝備還要先進!


正史:根據昊童了解,明朝火器最為巔峰的應該是自嘉靖年間開始,也就是自葡萄牙入侵香港(葡萄牙人最早是想要香港,被明軍打敗後才前往澳門)後明朝的火器才開始大規模發展。說句不怎么好聽的話,明朝雖然在朱元璋朱棣時期就有了專門的火器部隊,但與後面引進(繳獲並仿制)的西式火器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明超火器最先進的時候包括三眼火銃,佛郎機炮,紅衣大炮(有一部分為佛朗機炮的改進版),虎蹲炮,鳥銃(至於那些萬人敵,神火飛鴉之類的在腐敗的明朝後期基本用不上)等,那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火器都是怎么來的。


三眼火銃:這玩意兒其實是朱元璋在位的時候發明的,最早確實明朝火器的制式裝備,只是到了後期逐漸被鳥銃等武器替代。我之所以說他先進,是因為三眼火銃是明朝後期最精銳部隊——關寧鐵騎的制式裝備,這個玩意兒雖然落後,但被關寧鐵騎玩出了神器的感覺。但實話,與後世乃至當時的一些火器相比,都是落後到不能在落後了。

佛郎機炮:這個是葡萄牙人在屯門海戰(前面提過,有興趣的老哥可以參考我寫的關於澳門的那一章)失敗之後被明朝繳獲從而仿制出來的,最早是仿制了32門,因為效果不錯,遠勝於明朝生產的大炮,所以後來又陸續改良生產,直到替代明朝所有制式火炮。說白了,這是人家葡萄牙人玩剩下的。


紅衣(夷)大炮:因為要避滿清忌諱,所以改稱紅衣。這個大家伙最早,據我所知應該是英國人發明的前裝滑膛加農炮,後來被葡萄牙與荷蘭大量引進,又在明末清初被崇禎購入,成為當時明朝的最大殺器,可惜後來明朝接連失敗因此被清軍大量繳獲,又在漢奸的幫助下,反而成為清軍的大殺器。說白了,這玩意兒也是人家歐洲人玩剩下的。

虎蹲炮:這個最早是明朝嘉靖時期戚繼光讓人改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打倭寇,因為當時浙江沿海等地水溝縱橫,地形復雜老式的大炮不太好用,所以戚繼光讓人做了這個虎蹲炮,威力雖然比不上紅衣大炮,但跟佛郎機炮應該差不了太多,但起碼是自家生產的。


鳥銃:它可不是用來打鳥的,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在點火的時候好似鳥嘴點水。關於他的來歷有兩種,一種是屯門海戰繳獲的葡萄牙戰利品,一種是我們本土生產的手銃升級版。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缺陷,要靠點火驅動,在下雨天,基本處於報廢狀態,基本上。

結論:大家伙沒聽過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下雨天不打仗吧!而且上面說的那兩門大炮,古代戰爭的最大殺器,都是來自於歐洲,而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莫過於英國。難不成英國原地踏步兩百年?所以說,這個是徹頭徹尾的謠言。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某一次戰役陣亡了三萬人

謠言: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朝曾以12 萬人對陣2 萬英法聯軍,但自己陣亡3 萬人,而對方僅僅陣亡4 人,病死的卻高達幾十人。

正史:昊童簡單查了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發生的所有戰斗,基本如下


廣州之戰:清軍約30000人,聯軍5679人;清軍傷亡200-650人,聯軍陣亡18人,傷143人
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清軍約3000人,聯軍約1200人;清軍陣亡300人,聯軍傷亡輕微;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清軍約4000人,聯軍1160人;清軍傷亡32人,聯軍陣亡94人,傷369人
第三次大沽口之戰:清軍至少6000人,聯軍2.5萬人;清軍陣亡2000人,聯軍陣亡32人,傷291人
八里橋之戰:清軍約30000人,聯軍約10000人;清軍陣亡1200人


昊童查的歷史可能不是很准確但應該不會差太多,反正我是沒有發現那場戰斗陣亡人數超過3萬,甚至加起來都沒有1萬,而英法聯軍的死亡人數保守估計,超過150人(這個戰損比還是有點尷尬)。

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沒有如此龐大的戰役,而且沒有任何一場戰役記錄顯示,清軍陣亡人數超過2500,而英法聯軍亦是如此。所以,這還是一個謠言,一個經不起反駁的謠言。

歷年今日:1914年12月11日,日本內閣通過對華"二十一條";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凱稱帝;

相关参考

鴉片戰爭中清朝為何不堪一擊

1839年,當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奉旨驗收虎門炮台的時候,他萬萬想不到,這座看起來固若金湯的要塞,在「”夷人”英吉利的軍艦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就連它的設計建造者,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最終也戰死

鴉片戰爭中清朝為何不堪一擊

1839年,當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奉旨驗收虎門炮台的時候,他萬萬想不到,這座看起來固若金湯的要塞,在「”夷人”英吉利的軍艦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就連它的設計建造者,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最終也戰死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什麼清朝一敗塗地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派出的遠征軍基本上在各個戰場形成了對於清軍的碾壓,但是從當時的武器發展水平來看,英國軍隊的武器顯然沒有到達碾壓中國軍隊武器的地步,因為列強的軍事武器大發展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道光皇帝如果一直打到底,能不能擊敗英軍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近現代中西方之間的首次正面交鋒,200多年來一直強調以弓馬立國的滿清八旗,在英軍威力強大的洋槍洋炮面前,簡直被打懵得亮瞎了眼。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清政府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清朝自主研發的獨有槍支——擡槍,從鴉片戰爭一直使用到甲午戰爭

從清中到清末,清軍裝備有一種特殊的熱兵器。乍一看,你會以爲它是門便攜式火炮;湊近點看,像把槍又似乎不是槍,再仔細看看,這確實是把槍,一把需要多人操作的槍。這是清軍獨有的擡槍。要追溯擡槍的來歷,其實還可

鴉片戰爭中遺存古鐵炮穿上防腐衣

工作人員正在為古鐵炮除銹。古鐵炮。為搬運鐵炮專門製作的運炮吊車。歷時6年虎門鴉博館為125門古鐵炮穿上「防腐衣」文/圖廣州日報記者劉滿元170多門在鴉片戰爭中遺存下來的古鐵炮,因遭受酸雨、海洋鹽霧和潮

鴉片戰爭中遺存古鐵炮穿上防腐衣

工作人員正在為古鐵炮除銹。古鐵炮。為搬運鐵炮專門製作的運炮吊車。歷時6年虎門鴉博館為125門古鐵炮穿上「防腐衣」文/圖廣州日報記者劉滿元170多門在鴉片戰爭中遺存下來的古鐵炮,因遭受酸雨、海洋鹽霧和潮

中國近代史綱要大事件〈一〉(時間線)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至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期間重大事件1839年林則徐編寫《四洲志》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戰爭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1843年中

臨死前,傅恆向乾隆提出最後一個建議,若採納,鴉片戰爭就不會輸

富察·傅恆,不僅是乾隆的小舅子,同時也是他在和珅之前,最信任的親信。傅恆為人厚道,文武全才,連續為大清帝國平定了大小金川和準噶爾之亂。為了表彰傅恆的功績,乾隆專門將他封為一等忠勇公,並列為紫光閣一百功

臨死前,傅恆向乾隆提出最後一個建議,若採納,鴉片戰爭就不會輸

富察·傅恆,不僅是乾隆的小舅子,同時也是他在和珅之前,最信任的親信。傅恆為人厚道,文武全才,連續為大清帝國平定了大小金川和準噶爾之亂。為了表彰傅恆的功績,乾隆專門將他封為一等忠勇公,並列為紫光閣一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