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時,吐蕃趁亂拿下大唐首都長安,為何15天後又撤並離去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亂時,吐蕃趁亂拿下大唐首都長安,為何15天後又撤並離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史之亂時,吐蕃趁亂拿下大唐首都長安,為何15天後又撤並離去

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指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深受皇帝寵信並委以大權的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一次叛亂。

作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帶來了許多的消極影響,如社會發展停滯、人口大量減少、皇室權威受損、國力整體銳減等等。除此之外,因為朝廷忙於逃難,許多地區都遭遇了淪陷。

眾多淪陷區中,首都長安曾被多次攻破。而占領它的人不僅僅是安祿山率領的叛軍,還有着來自曾經友邦吐蕃的部隊。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盡管安史之亂已經大體結束,但社會仍然是一片混亂。在此情境下,日益強大的吐蕃也趁機攻入了幾乎沒有部隊駐守的唐朝首都長安。不過,在進入長安後,吐蕃軍隊卻僅僅十五天便撤軍離開。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歸根結底,吐蕃軍十五天內便離開長安,要多虧了著名將領郭子儀。

早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初期,為了抵抗叛軍,唐玄宗便將駐扎在吐蕃邊境的軍隊大量抽調,這使得西部防備十分空虛,給了吐蕃可乘之機。

很快,吐蕃便占領了原屬唐朝的隴右、河西等地區,並趁安祿山與朝廷兩敗俱傷時進入了長安。

之所以吐蕃如此輕易便得手,唐代宗聽信讒言罷黜並賜死猛將來瑱是主要原因。

這直接導致了長安缺少防守,而當時另一名將李光弼也因為害怕讒言而不敢貿然領兵救援長安。另一方面,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人又紛紛反叛。

這樣險惡的時局下,唐代宗只好起用了先前被罷免的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負責阻擊吐蕃。

因為之前被免官,郭子儀受命後勉強拼湊出騎兵二十人就踏上了前往咸陽的路途。他本想向代宗請求給自己增兵,但權宦程元振不讓郭子儀面見聖上,以致他只得"強取民家畜產以助軍"。因為缺乏兵員,朝廷對吐蕃的進軍無能為力,唐代宗則是帶頭跑到了陝州。等到吐蕃快要攻入長安,城中的官員和百姓大多逃到了山谷當中暫避。

面對眼前棘手的情況,郭子儀先是將皇室子弟們送到代宗處。隨後"以三千騎傍南山,至商州,得武關防兵及六軍散卒四千人,招輯亡逸"。也就是從士兵們所逃往的商州等地將其重新召回,又調來武關的守軍、各地的閑散士兵,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終於逐漸形成了規模。於是郭子儀"泣諭將士以共雪國恥,取長安,皆感激受約束。"

而另一邊,吐蕃人很快立了唐高宗李治的曾孫李承宏為帝,試圖建立傀儡政權。

為了清楚敵我形勢,郭子儀派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率領兩百騎兵前去探查敵情。長孫全緒白天擊鼓舉旗、晚上點燃許多篝火,來假裝己方人多勢眾,這讓缺乏謀略的吐蕃人信以為真。

緊接着,長孫全緒領兵渡過滻水,這讓吐蕃人更加慌亂。

據《資治通鑒》記載,慌張的吐蕃人詢問城中的漢人百姓,百姓誆騙他們道:"郭令公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

吐蕃人素來知道唐朝的軍事實力十分強大,所以如今雖然僥幸占領長安,心里還是十分不安的。如今聽了百姓們的話,心中更加確信,於是心中紛紛打起了退堂鼓。見虛張聲勢的效果很好,長孫全緒又派王甫率領城中少年擊鼓大喊,再加上殷仲卿率軍沖進城中,吐蕃人很快便紛紛退去。

這場吐蕃攻入長安的鬧劇,最終以《新唐書》中"吐蕃留京師十五日乃走,天子還京"的寥寥數語告終。

總的來說,吐蕃短短十五天便撤軍,最主要的因素是郭子儀臨危受命、調度有方,長孫全緒奇計頻出、戰術高超。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因素也值得注意。

首先,郭子儀德高望重、聲名遠揚。正是依靠自己的威信,他很快就征集到不少士兵,令各地兵馬為己所用,而對於吐蕃而言,這代表了對手實力不俗,需要小心應對。

吐蕃撤出長安後不久,仆固懷恩曾聯合回紇、吐蕃一同攻唐,但回紇人聽說唐朝守將是郭子儀,便在不久後退出了戰場,可見郭子儀這個名字是多么具有震懾力。

其次,對於吐蕃而言,長安實在過於遙遠。

漫長的補給線導致物資運輸壓力巨大,而和吐蕃迥異的環境則令軍中不少將士產生了水土不服的反應。如果長期占領,對於吐蕃而言並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會激怒唐朝,反而招致規模更大的報復。

鑒於此,吐蕃人還是更加傾向於回到熟悉的家園。

相关参考

安史之亂後,唐朝繼續存在了一百多年,為何無法重回巔峰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叛亂相較於整個大唐的歷史僅僅八年時間,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場叛亂,導致唐朝一蹶不振,最終走向滅亡。,在不少人看來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開始,可之後的唐朝依然存在了一百多

安史之亂後,唐朝繼續存在了一百多年,為何無法重回巔峰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叛亂相較於整個大唐的歷史僅僅八年時間,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場叛亂,導致唐朝一蹶不振,最終走向滅亡。,在不少人看來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開始,可之後的唐朝依然存在了一百多

唐朝萬國來朝達鼎盛,真的是被安史之亂所擊垮嗎

唐朝,鑒證了我國幾千年歷史里最強大的王朝,從617年李淵晉陽起兵,以長安為京師開始,歷二百九十年二十一帝,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李治開創永徽之治,李隆基締造開元盛世,正值鼎盛的大唐卻因為一場安史之亂打破

唐朝萬國來朝達鼎盛,真的是被安史之亂所擊垮嗎

唐朝,鑒證了我國幾千年歷史里最強大的王朝,從617年李淵晉陽起兵,以長安為京師開始,歷二百九十年二十一帝,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李治開創永徽之治,李隆基締造開元盛世,正值鼎盛的大唐卻因為一場安史之亂打破

為何安史之亂後,各藩王擁兵自重,唐朝反而更太平了

安史之亂,又稱天寶之亂,是中國唐朝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了爭奪統治權而發動的內戰,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並且各地藩

大唐帝国之殇,安史之乱之后吐蕃三次进攻长安和一次攻陷长安

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763年),唐朝与吐蕃的军事斗争形势风云突变。唐玄宗后期,为了对抗吐蕃、控制西域,唐朝的重兵主要部署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起于中原,西北唐军全部东调出关,平定叛军。吐蕃乘虚而

歷史上的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

今天是2014年12月16日,歷史上的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同中央政權爭奪統治權的戰爭,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因為唐

歷史上的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

今天是2014年12月16日,歷史上的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同中央政權爭奪統治權的戰爭,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因為唐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

潼關之戰,二十萬唐軍喋血疆場。皇帝逃四川、太子逃靈武,安史之亂達到巔峰,大唐遭遇至暗時刻。,於是賊勢大熾,西脅汧、隴,南侵江、漢,北割河東之半。,但是,有兩個地方還在大唐手中,使得帝國還能勉強維持慘淡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

潼關之戰,二十萬唐軍喋血疆場。皇帝逃四川、太子逃靈武,安史之亂達到巔峰,大唐遭遇至暗時刻。,於是賊勢大熾,西脅汧、隴,南侵江、漢,北割河東之半。,但是,有兩個地方還在大唐手中,使得帝國還能勉強維持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