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東萬年遺跡與中國的淵源,中華文明能上溯到一萬兩千年前
Posted 祭祀
篇首语: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中東萬年遺跡與中國的淵源,中華文明能上溯到一萬兩千年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中東萬年遺跡與中國的淵源,中華文明能上溯到一萬兩千年前
高原牧人 2020年1月5日2013年中國社科院與上海市合作舉辦了一場國際級的學術盛會「 ”世界考古上海論壇”,這是世界考古學界首次在中國聚集,並且將中國考古成果與世界各地區考古成果放在一起研討。
在論壇上國際專家委員會對近幾年中國與世界的多項重大田野考古進行了評審,評選出了世界十大重要考古發現。在這十項發現中,最讓學界震撼的是土耳其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與中國陝西的石峁古城。
石茆是一座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的史前巨城
兩座令人驚嘆的古代遺跡一同獲得榮譽,但是不管是在會議之中還是會議之後,各國的學者都沒有將兩者進行對比研究,仿佛它們沒有任何聯系。但是筆者卻發現這兩座上古遺跡之間居然存在着神秘的文化關聯,哥貝克力對中國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海外遺址,它與中國上古文明存在着極為深厚的淵源。
哥貝克力石陣與中國甲骨文擁有共同的文化DNA
哥貝克力石陣是在1994年的時候被土耳其的一個庫爾德族牧羊人發現的。它所在的位置正是目前新聞報道的熱點地帶:戰火紛飛的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邊境地區。
哥貝克力石陣位置圖
該遺址是由數量眾多的T形巨石所構成的圓形陣列,由德國考古學家克勞斯·施密特主持發掘工作。經相關科研組織鑒定,哥貝克力石陣建造於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可以說是目前在地球上發現的人類最早的文明遺跡。
哥貝克力石陣的T形巨石
哥貝克力石陣復原圖
至於這個遺跡的功能,學術界一致認為古人建造它的目的是用於祭祀,可以說這應該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人類最早的神廟。
讓人意外的是,筆者注意到哥貝克力石陣居然與中國的甲骨文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系。毫無疑問,哥貝克力石陣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T形巨石,而其造型居然和甲骨文中的「 ”示”字完全一樣,而且最關鍵的是甲骨文中幾乎所有和祭祀相關的字都有「 ”示”字作為組成構件,即所謂的示字旁,例如:「 ”神”、「 ”祭”、「 ”祀”、「 ”祖”、「 ”祈”、「 ”禱”、「 ”福”等(提醒:各位注意不要把示字旁和衣字旁弄混淆了,衣字旁右邊有兩個小點,而示字旁只有一個點)。《說文解字》對「 ”示”字的解釋是:「 ”示,神事也。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也就是說「 ”示”表示祭祀神祇,而且和占卜吉凶相關。
哥貝克力T形巨石(左)與甲骨文「 ”示”字(右)
接下來就詳細分析幾個具體案例。在古代,女性巫師被稱為「 ”巫”,而男性巫師則被稱為「 ”祝”,統稱為「 ”巫祝”。我們來看看「 ”祝”字在甲骨文里的寫法,它描繪的就是一個跪在「 ”示”(T型巨石)旁邊,嘴巴朝向天空禱告的人(圖4)。
甲骨文「 ”祝”字
為什么可以確定「 ”示”(T型巨石)旁邊的人是在嘴巴朝天禱告?因為「 ”祝”字右邊的人形構件還有如下圖左側那樣的寫法,這明顯是嘴巴朝前方,相比之下「 ”祝”字右側的構件自然表示嘴巴朝上,這主要是表達巫師的禱告「 ”上達於天”的意思。
很明顯「 ”祝”是一個由兩個部件所組成的會意字,畫了一個在T形石旁邊祈禱的人,最初始的意思是男巫,「 ”祝福”應該是後來才產生的衍生含義。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向神祈求祝福就是巫師的工作。
再來看看「 ”福”字,甲骨文描繪的是雙手托舉一個瓶子,旁邊是T型石,石頭上方還有幾個小點,這其實表示的是把瓶子里面的液體倒向T型石,那幾個小點表示從瓶中灑出的液體。那這是什么液體?自然是酒,福字的本意就是表示用酒祭祀。之後產生了衍生含義「 ”福氣”,這也很好理解,祭祀的目的就是求福。
甲骨文「 ”福”字
想要專門提一下「 ”福”字里面這個裝酒的瓶子,很明顯瓶子的底部比較特別,不是平的,而是尖的,所以被稱為尖底瓶。這種尖底瓶在中國西北地區距今七千到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遺跡里面就有大量出土。以前的學者認為這是用來取水的器物,但是根據甲骨文的字形以及相關考古發掘所提供的信息,目前已經明確了尖底瓶的真正作用是祭祀用具。
甘肅省博物館所藏的馬家窯文化漩渦紋尖底瓶
再來看看「 ”祭”字,該字甲骨文右上部畫了一只手,左上部則是「 ”肉”字最早的模樣,下面是T形石。《說文解字》對「 ”祭”的解釋為:「 ”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需要注意的是主體結構旁邊還有幾個表示液體的小點,這里的液體自然就是血液。幾個部分綜合在一起就是表示用新鮮宰殺的動物的肉來獻祭。
甲骨文「 ”祭”字
中國的輿服制度與哥貝克力石陣一脈相承
甲骨文里和祭祀相關的字都將T形石作為主要的組成部件,祭祀活動都需要在T形石前完成,那么問題就來了,這T形石到底是什么?成書於兩千年前的《說文解字》也僅僅告訴我們「 ”示”(T形石)與祭祀和占卜相關,但也沒交代它具體是個什么東西。
對於這個問題,哥貝克力遺址給了我們答案。學者發現古人在該遺址的T形巨石兩側均雕刻了L形的長條,而長條的末端則是人的手指。很明顯這L形長條象征的是手臂。而手指以下則是華麗的腰帶,腰帶正中間則垂下一塊布。
T形巨石上的L形長條清晰可見
L形長條末端的手指
T形巨石上各部分細節
這種服飾對於負責哥貝克力遺跡發掘的德國考古學者來說頗為陌生,僅僅將腰帶和垂布簡單解釋為纏腰布。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可不是普通的裝束。但凡了解一點古代服飾的朋友就知道,這種裝束完全符合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輿服制度。
中國自周朝以來,歷代都有對於輿服的嚴格規定,十分強調上層統治階層的服飾制度在國家制度建設中的重要性。史書列有皇帝與公卿貴族的禮服、朝服、常服等二十余種。而哥貝克力T形巨石上刻畫的服裝特點符合中國輿服制度中最高等級的服飾:袞冕 [gǔn miǎn]。
袞冕是皇帝等王公貴族在祭天地、宗廟等重大慶典活動時穿戴用的正式服裝。對袞冕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但是它其實有更加久遠的來源,如果從西周到明朝滅亡算起,該傳統至少延續了兩千余年。
袞冕這個詞,袞是指袞服,冕是指冠冕。哥貝克力T形巨石上的服裝所表現的就是袞服的特點。袞服的主體部分是上半身穿的衣,和下半身穿的裳,統稱衣裳。除此之外還有諸多裝飾部分,例如腰間的大帶以及拴在大帶中部並往下垂的蔽膝[bì xī]。
蔽膝就是垂於正前方的大巾,其作用是蔽護膝蓋,故得此名。在先秦時期蔽膝是象征尊卑等級的標志,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穿。哥貝克力T形巨石上刻畫的華麗腰帶正是袞服中的大帶,而垂布則是蔽膝。可以說這是非常高等級的禮服。
明代皇帝袞服中白色的大帶和紅色的蔽膝(純狐公子制圖)
分析到這里我們明白了T形巨石以及甲骨文里的「 ”示”字其實就是一個身穿高級禮服的巨大人像。上部橫向的石頭代表頭,下部縱向的石頭是身體。
古人就是在這些人像前面舉行各種祭祀活動,自然這些都是偉大祖先的形象。只不過隨着歲月的流逝人們不再像期初那樣去雕刻各個部位的細節,而僅僅是將兩個石頭壘到一起,時間久了人們就逐漸弄不清楚T形石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多虧哥貝克力石陣的出土讓我們得以見到其初始面貌,由此弄清楚了甲骨文里面所表現的祭祀和祈禱對象到底是誰。
綜上所述,可以判斷古人在哥貝克力祭祀的不是神,按照中國的傳統說法這個遺跡其實是一處祭祀祖先的宗廟。接下來通過一些文物展示一下哥貝克力石陣服飾傳統在中國的傳承和發展。
仔細觀察哥貝克力T形巨石上刻畫的蔽膝底部有一大兩小三個舌形分叉,而1994年在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玉人,該玉人服飾上的蔽膝底部為一個舌形弧邊,感覺似乎是哥貝克力蔽膝的簡化發展版本。
哥貝克力T形巨石上所雕刻的三舌形蔽膝特寫
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西周玉人
而西周之後蔽膝的外形就逐步發展為一塊方巾了(如上面明代皇帝袞服圖所示)。所以蔽膝的發展歷程應該是最早為三舌造型,然後發展為單舌,最後變成方形,通過對出土文物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比較完整的演化過程。
在陝西韓城梁帶村的芮國墓也出土了一件穿着蔽膝的西周玉人,而且讓人吃驚的是上面兩個中國古代玉人不僅和哥貝克力T形巨石上所雕刻的服裝特點一致,而且居然連手勢都是一樣的。三者均為曲臂,並將雙手放於小腹之上。
哥貝克力(左)、山西曲沃縣西周玉人(中)、陝西韓城梁帶村西周玉人(右)手勢對比
根據哥貝克力所反映的情況,基本可以判定以上兩個中國出土的玉人應該也是雕刻的祖先的形象。
天壇地壇、牛河梁祭壇、哥貝克力石陣在建築學層面的聯系
對中國人來說只要一提到祭祀,那么在腦海里最容易浮現的場所就是天壇,那是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聖地。天壇的核心祭祀區域為圓形的圜丘。中國帝王建造天壇的依據為傳承了幾千年的祭祀制度,正所謂「 ”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所以不但建造了圓形的天壇還有方形的地壇。
天壇圜丘和地壇
對於天壇和地壇的來源,典籍里面記載是依古法而建,只是提到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已經有祭祀天地的活動,但是此傳統具體久遠到什么年代也沒有更加准確的記載。不過1986年在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地區的考古發掘找到了天壇和地壇更加古老的源頭。
在牛河梁出土了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大型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掘了一圓一方兩座石制祭壇,這兩座原始的祭壇比今天北京的天壇和地壇早了五千年,堪稱其名副其實的始祖。
牛河梁遺址中的方形祭壇和圓形祭壇
有意思的是哥貝克力石陣的建築特點和牛河梁祭壇極為相似,同樣是既有圓形祭壇也有方形祭壇,只是在時間上比牛河梁又早了七千到五千年。
哥貝克力圓形祭壇
哥貝克力方形祭壇
哥貝克力石陣、牛河梁祭壇和天壇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其實並不是所謂的圓形,而是環形,天壇和牛河梁祭壇都有三個環,而哥貝克力石陣也是兩到三個環。
另外,負責牛河梁遺址發掘的考古工作者注意到了一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牛河梁祭壇外沿的砌法和普通積石冢有很大不同,采用的是所謂立置「 ”石柵”式。通常石構建築用平砌的方式來建設,而牛河梁祭壇則將石料立置,形成石柵欄的效果。這一傳統被北京天壇的圜丘所繼承,其外沿也立有一圈石柵欄。
天壇圜丘外沿的石柵欄
那么為什么要立這個石柵欄,它到底是什么?考古工作者無法給出答案。但是通過哥貝克力石陣我們可以輕松解決這個問題。
下面這張是用電腦制作的一個哥貝克力石陣的三維復原模型,現在已經明確的是里面的T形巨石是祖先的形象。位於中心的兩個是體積最大的,很明顯它們所象征的應該是最早的始祖,可能就是所謂的伏羲、女媧或亞當、夏娃之類的人類始祖。而在周圍這圍繞了一圈小一些的T形巨石,這應該就是由初代始祖所繁衍的第二代始祖,按照這個邏輯,再往外一圈可能就是第三代始祖。而這就是為什么要在祭壇的邊緣立石的原因,一圈立石就象征一代祖先,而不是什么石柵欄。
哥貝克力石陣的三維復原模型
以上就是在文字、禮儀性服飾、祭祀建築等領域哥貝克力石陣與中國文化的密切淵源,中國人當然知道這些文化因子非常古老,但是沒想到居然可以上溯到一萬兩千年前。而這些證據都向我們展示出一個顛覆性的事實,那就是中國與上古時代的中東地區絕對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區域,相反,兩者之間有着非同尋常的密切聯系。
那么在下一篇文章里筆者將會把哥貝克力石陣與距今四千多年的陝西石茆古城進行一個對比,看看這兩處重要的遺址有什么驚人的共同點。同時也會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遠東與中東文化的神秘淵源,敬請期待。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參考書目:
[1] (美)卡爾·W.盧克特. 哥貝克力山丘石器時代的宗教:從狩獵到馴化,從戰爭到文明[M].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6
[2] 康殷. 文字源流淺說: 釋例篇[M]. 榮寶齋. 1979
相关参考
這個接近六千字的長回答,將告訴您“克什米爾”、“勃律”和“拉達克”之間的關係,以及它與中國之間長達千年的聯絡。歷史上的克什米爾地區與中國有著綿長的關係,只不過那時候,那時候它不叫克什米爾而已。克什米爾
這個接近六千字的長回答,將告訴您“克什米爾”、“勃律”和“拉達克”之間的關係,以及它與中國之間長達千年的聯絡。歷史上的克什米爾地區與中國有著綿長的關係,只不過那時候,那時候它不叫克什米爾而已。克什米爾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有趣的古代雕塑特展:《毗沙門天,北方的鎮護之神》,特展上展出了數十尊毗沙門天雕像。在這些雕像後面,還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淵源。作者:謝田唐代兜跋毗沙門天立像謝田攝很多人
裝飾藝術的淵源歷史裝飾是一種普遍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現象.作爲一種語言表現形式,最初是從人類的原始社會開始的,這是一種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形式.它的古老是因爲先於文字的出現.它的年輕是因爲這種語言始終是以
中國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爲中心的東亞文化區,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東鄰日本即屬於此東亞文化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有關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問題,與中國存在千絲萬縷的
1986年英國女王第一次訪華,隊伍有多豪華,光衣服就帶了一萬斤
1984年,我國和英國就香港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兩國的關係進入了新的篇章。中國和英國的關係迅速發展,之後為了雙方關係能更好發展,英國女王在1986年開始訪華。這次英國女王訪華不僅是她第一次來中國進行訪問
中華文明經歷了長達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在這當中,又有著大約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時期。,自從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起,我國陸陸續續出現了漢、唐、宋等存在時間較長、對後世產生影響較大的王朝。,在這些王
中華文明經歷了長達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在這當中,又有著大約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時期。,自從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起,我國陸陸續續出現了漢、唐、宋等存在時間較長、對後世產生影響較大的王朝。,在這些王
一般地說,遺跡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遺跡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夠提供關於研究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資料,據此可以闡明這一遺址當時
一般地說,遺跡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遺跡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夠提供關於研究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資料,據此可以闡明這一遺址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