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得大帝到斯大林,斯拉夫人的工業文明之路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彼得大帝到斯大林,斯拉夫人的工業文明之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彼得大帝到斯大林,斯拉夫人的工業文明之路
成本低廉的領土擴張
回顧歷史,會驚奇地發現,17世紀是一個強者擴張的時代。天主教圈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拿下南美大陸,拿下中美洲大陸,在非洲、亞洲搶占大片殖民地。
新教圈子的英國和法國,拿下北美大陸,在非洲、中東、南亞、大洋洲,搶奪大片殖民地。
最遺憾的就是華夏文明圈,在明清更迭,在內斗。17世紀前半個世紀,歐亞大陸上最強悍的滿八旗騎兵,不是向西去搶地盤,而是一心向南跨過長城,攻擊大明朝,最終取大明而代之。
華夏文明圈這場內斗,直接便宜了東正教圈子的沙俄。
158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沙俄剛過烏拉爾山。到1649年,大清站穩腳跟;沙俄在烏拉爾山以東拿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付出的代價可以忽略不計。
這是沙俄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領土擴張,也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成本最低、最為成功的領土擴張之一。每當看到這段史料,就感到很壓抑。
目前為止,絕大部分文字都局限於分析興亡更替,或憤恨,或嘆息。基本上沒有人分析這場內斗對華夏文明圈生存空間之損害。這屬於立體史觀的景象。
明清更迭,不過是農耕文明周期內的政權更替。但是上升到文明周期就會看出,因沙俄占據烏拉爾山以東的大片地盤,華夏文明圈的外圍空間被大大壓縮。
為什么說文明代差性落伍很可怕?再來分析一下。
其實沙俄這種擴張,和自古以來的匈奴帝國、突厥帝國、蒙古帝國並無本質差別,非常不穩定。但這些領土在古代經常易主,到今天為何變成俄羅斯的固有領土?只因為彼得大帝的那場改革,推開農奴制的沙俄走向工業文明的大門。
那條路上還有葉卡特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等沙皇,一直到斯大林才算走完,前後大約兩百年時間。以往的歷史觀點描述這些事情時,顯得非常啰嗦,且支離破碎,沒有人去探索彼得大帝和斯大林之間的內在邏輯。
用立體史觀看,就比較清晰,就是一個民族邁向工業文明途中留下的腳印。
順着文明演化的趨勢,所有內容才會變得簡潔。
彼得的能耐
我之前寫過一篇雜談,說彼得干的事兒很像北魏孝文帝。
當初鮮卑人從最東北的嘎仙洞起步,一直遷徙到塞北的大同。
面對中原的農耕文明,孝文帝決心改革,為此賠上老婆孩子也在所不惜。彼得和孝文帝一樣,面對歐洲工業文明,下決心變革,為此也是賠上老婆孩子在所不惜。他們都是通過自己家族的犧牲,換取民族興旺、並奠定自己的歷史地位。
1682年,彼得繼位時,俄羅斯處於農奴制巔峰。俄羅斯領土的擴大,不過是農奴數量變多而已。當時的歐洲各國,經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工業文明初現端倪,整個社會看起來朝氣蓬勃。沙俄的神職人員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
1697到1698年,彼得到西歐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當然他不是出訪,他的身份並不是沙皇彼得,而是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也可以看作是彼得微服私訪記。同時期的東方,也流傳着康熙微服私訪,但內容都是懲治貪官或偶遇美女之類。
彼得這次私訪——
到過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當過船長;
到過英國造船廠學習造船技術;
到過普魯士學過射擊;
彼得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而言之,這位身高堪比林肯的壯漢盡他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回到俄羅斯之後,他放出幾個大招。
第一招,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用參政院代替貴族領主掌控的杜馬會議,下設11個委員會(類似於「 ”部”)負責具體工作;將全國分為50個省;官員不再靠出身指定,一律靠成績選拔。
第二招,頒布新法令移風易俗:要求斯拉夫人必須減掉祖傳的大胡子,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向西方看齊。
第三招,經濟方面,大力鼓勵工商業。為鼓勵引進西方工藝和技術,彼得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第四招,大力發展海軍,和波羅的海西邊的霸主瑞典干仗。彼得和之前的沙皇不一樣,擴張地盤的欲望不是很強烈。但他一定要打通波羅的海出海口,因為彼得認為,聖彼得堡是瞭望歐洲的一個窗口。打贏之後就把首都遷到波羅的海沿岸,類似於朱棣把首都遷往北京,天子守國門。彼得除了守國門,還多了一層變革之心。
為了改革,彼得處死了自己的親兒子皇太子,和皇後離婚(而不是幽禁到死,或者羅織罪名處決,也體現了他向文明變革的決心)。
彼得之前,俄羅斯已經足夠大,但非常愚昧落伍。彼得沒有去強行廢除農奴制。他的這些套路,相當於給俄羅斯植入一套可升級的軟件系統,名叫工業文明之路。
觀察一下俄羅斯的擴張歷史——
在彼得改革之前,俄羅斯一直在荒無人煙的大陸上擴張,如同野豬跑在荒原上。
在彼得改革之後,俄羅斯一直以打通出海口、占領大河入海口為目的,如同一個心機深沉的獵人。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王,繼承了彼得大帝的衣缽,拿下克里米亞,相當於替俄羅斯打通黑海出海口。當烏克蘭倒向北約時,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克里米亞,原因就是不想失去黑海出海口。19世紀中葉,沙俄從大清帝國手里搶走黑龍江入海口。20世紀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就是要打通通向印度洋的入海口。
列寧的貢獻
沙俄雖然擴張很猛,但社會矛盾一直很深。而且沙皇中出了很多奇葩。彼得老婆(平庸)、孫子(早死)、侄女(寡婦)、女兒(未婚)、外孫(頹廢兼腦殘)都當過沙皇。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就是奪走中國黑龍江入海口的那位,他想廢除農奴制,結果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沙俄社會矛盾非常深,革命黨人很多。比如斯大林,八次被捕,六次越獄。
盡管如此,沙俄跌跌撞撞發展,到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工業力量排在世界第五位。
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為轉移社會矛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戰爭引爆了俄國內部危機。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蘇聯誕生。
列寧為退出世界大戰,和德國簽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
這個條約給蘇聯造成的損失:割讓大片土地給德國;賠償德國60億馬克;損失全國煤炭開采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33%的鐵路,以及5000萬人口。
這個條約給蘇聯帶來的好處:
其一,和德國和解,給蘇聯爭取到立足空間;
其二,延緩德國敗亡,給蘇聯爭取多一些立足時間;
其三,給蘇聯爭取到工業化的機遇。
前兩點都好理解。這第三條是怎么回事?
德國戰敗之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發展空軍、海軍,不能擁有坦克和大炮等重型裝備,只能保留10萬陸軍。
德國的軍工巨頭和一心復仇的熱血軍方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他們把目光轉向友好的蘇聯。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經濟、貿易及軍事協議,德國向蘇聯提供資金、技術、人員和設備等秘密援助,作為回報,蘇聯允許德國在其境內建立軍事工業基地和訓練基地。
1922年到1927年,德國向蘇聯輸出大量的工程師、技術專家。
克虜伯軍工廠
德國容克飛機公司在蘇聯建廠,克虜伯軍火公司在蘇聯落戶,飛行學院、坦克學院、化武工廠、潛艇基地相繼興建。
德國成功避開英法的監督,在蘇聯的掩護下得以繼續保持自己軍事技術的領先。
蘇聯獲得工業化所需的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和大量的人才儲備,倒也算互惠互利。
蘇德兩國這種軍事工業的合作持續了5年。那段時間也是蘇聯建設的關鍵時期,被稱為「 ”恢復時期”。斯拉夫人在工業化道路上進一步加速。這是列寧的貢獻。但當時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不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絕大部分耕種要靠人畜來完成。
斯拉夫人工業化之路是在斯大林手中完成的。
鐵血手腕
列寧死後,經過一系列博弈,斯大林成為蘇聯新一代領導。列寧時代的蘇聯還有很濃重的理想色彩。當時蘇聯實施新經濟政策,宣布實行產品交換,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允許私人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商業往來;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則允許私人經營。
——類似於混合所有制經濟。政治對資本還沒有完全控制。
到了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理想色彩消失,帝國色彩逐漸濃厚。
1928年,蘇聯度過五年恢復期之後,斯大林主持第一個五年計劃。如果拋開體制與意識形態不談,斯大林的工業化思路和彼得大帝有很多神似之處。區別在於,斯大林的手段更為鐵血,而且斯大林比彼得更為幸運一些。
從1929年說起。當華爾街股市崩盤之際,世界性大蕭條來臨,蘇聯一下子成了香餑餑,一躍成為世界市場上機器設備的最大買主。原本對蘇聯愛理不理的列強,爭相把各種設備打折賣給蘇聯。
1929年,蘇聯政府就批准了70多個有關外國技術援助和技術咨詢的協議,其中美國占55個,為蘇聯接受援助項目的78%。
1930年執行的104個技術援助協議中,約有84個是和美國、德國公司簽訂的。
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中,一半賣給了蘇聯。當時美國和蘇聯還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美國還不承認蘇聯政府的合法性。但為了應對危機,美國私下和蘇聯交易。在利益面前,節操什么的都不要了。
1929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七成銷往蘇聯,而1932年竟高達九成。
當時斯大林拋開意識形態,到歐洲列強那里大買特買。此前蘇聯的工業骨骼(鋼鐵)與工業神經(電力)匱乏,從美國那兒得到技術資源後,建設了三大鋼鐵廠。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從技術、設備到人才都是從美國引進的。
蘇聯原本在汽車、飛機制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制造等大工業領域都是空白,之後分別從英美得到相關的技術與設備,比如高爾基汽車廠由美國福特公司援建等等。
英美很多工程技術人員涌向蘇聯。
套用資本術語,蘇聯利用大蕭條,抄底成功。斯大林成為斯拉夫人歷史上最牛的抄底能手,從而登上斯拉夫人工業化歷程中第一人的寶座。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蘇聯的工業實力已經躍居歐洲第一,在世界范圍內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存在。
1933年8月14日,蘇聯雜志《為了工業化》上寫道:「 ”美國的商業和科學,與布爾什維克的智慧相結合,在三四年內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效果……”羅斯福新政有很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借鑒了斯大林的計劃經濟。
1940年,蘇聯的生鐵產量已達到1500萬噸,鋼產量達到1830萬噸,煤產量達到1億6千萬噸,石油產量達到3100萬噸,商品谷物產量達到3830萬噸。
在斯大林的手中,蘇聯建立了強大而健全的工業部門,工業化裝備起來的蘇聯紅軍人數擴充近500萬,基本具備了同德國一戰的實力。
狂妄的希特勒,只看見蘇聯的弱點,而沒看到蘇聯的戰爭潛力和工業實力。當然斯大林的鐵血手腕留下很多弊端,比方說造成烏克蘭大飢荒。但這些不妨礙斯大林帶領斯拉夫人完成工業化的歷史地位。用丘吉爾的話說,斯大林接手的是一個犁耕手種的落後的蘇聯,留下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強大的蘇聯。
如今俄羅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懷念斯大林,但是理解斯大林的俄羅斯人少之又少。其實斯大林不是權力建築師,而是斯拉夫人工業文明階段的設計師。
彼得大帝和斯大林,一頭一尾,帶領斯拉夫人完成工業文明階段的歷史使命。
但是絕大多數斯拉夫人並不了解這些,不了解歷史周期,所以如今沉迷於對強人的懷念。而普京,則陷入歷史強人的快感中。這就是俄羅斯目前困境之所在。
相关参考
提到南斯拉夫,就不能不提鐵腕人物鐵托。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人,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法西斯侵略者,組建南斯拉夫統一聯邦國家。雖然同屬於斯拉夫人,但是當時的南斯拉夫各個共和國之間,宗教
欧洲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使得三支斯拉夫人从文化和宗教上一分为二。第一次第一次是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此后东斯拉夫人和部分南斯拉夫人属于东罗马帝国,西斯拉夫人和部分南
每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都出现了伟大的人物,他们或挽狂澜于既倒,或带领国家变得强大,成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并被后世之人称颂。2008年,有着「”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人,进行了一次「”最伟大俄
現如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規定的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在中國都能找到。也就是說,雖然中國的工業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是,中國卻是全
最近,隨著《加勒比海盜5》的熱映,海盜這個經久不衰的冒險主題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我們一向覺得海盜風潮偏西方化。然而說到加勒比系列中的中國元素,你是否還記得《加3-世界的盡頭》中那個化著扎眼的白妝、手
罗马帝国时期,把欧洲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合称为三大蛮族。如今多年过去,这三大蛮族咋样了?斯拉夫人-----------------------------------------------
如果翻阅人类数千年来的历史,最让人吃惊的事件不是农业出现、不是发明文字、也不是发现新大陆,而是近三百年来欧洲国家的崛起。论人口数量、商品产量,欧洲在近代以前完全落后于亚洲,甚至比不上非洲,但却通过大航
这是一封来自3750年前一名巴格达商人的投诉信,信里这样写道:Ea-Nasir先生,我们本来约定好你提供上好的铜锭给我,我支付相应的报酬,没想到我最后收到的却是一堆垃圾!每次交易,你不仅态度傲慢,还总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前南斯拉夫解体原因,民族争斗导致最后国家分裂”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说到国家解体,我们首先就会想到苏联解体。其实,除了苏联以外,也有一个国家因为种种原因解体了。虽然南
尽管拜占庭历史已经结束,但拜占庭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仍然存在于北部的斯拉夫人之中,就像他们在巴尔干地区的基督徒中仍然存在一样,他们已经被土耳其人统治。斯拉夫人起源于现代俄罗斯和波兰的沼泽边界,以巨大的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