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么現在療效不好了
Posted 病人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醫為什么現在療效不好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醫為什么現在療效不好了
周恩來總理曾向一位川籍中醫問道:「 ”你給我開的葯為什么特別靈?”那位醫生風趣地回答說:「 ”別人把你當總理醫,我把你當病人醫,總理的病非醫生所醫,病人的病,自是醫生可醫的。”此人就是周恩來的保健醫生蒲輔周。
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精於內、婦、兒科,尤擅治熱病。傷寒、溫病學說熔於一爐,經方、時方合宜而施。在幾次傳染病流行時,他辯證論治,獨辟蹊徑,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為豐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生前擔任我們最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保健醫生。
蒲輔周先生1888年1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梓潼縣長溪鄉一個世醫之家。中醫學家。祖父蒲國楨,父親蒲仲思,都是精通醫道、名聞鄉里的醫生。蒲輔周在家居長,下有弟妹6人。全家靠父輩行醫為生,家境甚清貧。蒲輔周7歲開始上私塾,11歲後在上小學同時,還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在祖父潛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醫葯知識。於是,白天隨祖父臨床侍診,入晚苦讀到深夜。他以<內經>《難經》、《傷寒論》、 <金匱要略>為基本研讀之書,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歷代諸家之書為參考之學。經3年的苦讀與侍診,蒲輔周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18歲便懸壺於鄉里。他牢記前人「 ”醫乃仁術”之教誨,將名字改為輔周,取輔助貧弱、周濟病人之意。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精於內、婦、兒科,尤擅治熱病。傷寒、溫病學說熔於一爐,經方、時方合宜而施。在幾次傳染病流行時,他辨證論治,獨辟蹊徑,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為豐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蒲輔周一生勤於臨床,著述較少,除發表的幾篇論文外,其臨症醫案經學生門人整理出版者有《蒲輔周醫案》和《蒲輔周醫療經驗》等。
1955年,衛生部中醫研究院成立,蒲輔周奉命調京工作。進京前,他回梓潼,為群眾掛牌義診3日,每天黎明即起,一直診病到掌燈時分。抵京後,他在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內科工作。1956年參加農工民主黨。1960年任中醫研究院內科研究所內科主任,196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65年任中醫研究院副院長,並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常委,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科委中醫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等職務。1975年4月29日逝世於北京。
蒲輔周是一臨床大家。在他70年的醫療生涯中,以振興祖國醫學為志,始終精研醫理,博覽兼收,治學嚴謹,精益求精。
從青年時期起,蒲輔周就養成了刻苦讀書的習慣,不論春夏秋冬,幾十年不變。調到北京時,他已年近古稀,享有盛名,但他堅持閱讀的習慣不變。除了從書本學習外,他還向有經驗的醫生學習。他平時所用的痛風驗方、百損丸和治肺結核吐血經驗方等,皆得自其他老中醫口授;治療和控制內眼病及白內障等眼病的「 ”九子地黃丸”,也是從四川一位眼科醫生那里學來的。
為驗證書本知識,蒲輔周還勇於實踐。如早年對「 ”十八反”產生疑問,曾用半斤蜂蜜加蔥白4兩,將蔥白搗如泥和蜜拌勻,放置半天後,每小時給狗喂三分之一,狗吃後無異常反應,自己又親口服用,仍安然無恙,證實了蜂蜜與蔥白並不「 ”反”。他也曾將海藻、甘草同服,經多次實驗,證明海藻可與甘草同用,用於臨床,發現其軟堅消結之力更強。他還嘗過甘遂配甘草,服後雖反應劇烈,但發現祛痰逐濁效果極好。
蒲輔周認為,學無止境,學習必須持之以恆。中醫的理論深奧而廣博,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活到老、學到老的恆心,是不易掌握的。他對於每一部中醫文獻,無論篇幅大小,都堅持逐章逐節、逐字逐句地細讀,而且反復地讀。蒲輔周說,每讀一遍,皆有新的啟發,只有細細琢磨,才能舉一反三。病有萬端,葯有萬變,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把病看好。
蒲輔周一向對自己嚴格要求,從不文過飾非。他早年在家鄉行醫,且已享有盛譽,但由於一次偶然的醫療失誤,他便毅然停診3年,閉門讀書,反思自己的不足。期間,還以一個月的時間將借來的一部日人編著的《皇漢醫學》一書抄畢讀完,並感慨地說:「 ”外國人尚於中醫有如此精深研究,中國人豈甘自卑”!其嚴於自律的精神,於此可見一斑。他為自己行為定下了3條准則:其一,好讀書,必求甚解。見重點,作好筆記,加深記憶;有疑義,則反復查證,務求明辨。其二,謹授課,必有准備。講原文則主題明確,論之有據;作分析則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其三,慎臨證,必不粗疏。問病情,則詳察體認,明其所因;辨證治則膽大心細,伏其所主。他這種從嚴要求的治學精神,使他在臨證時能分辨細微,審證診脈之准確較他人更勝一籌。如在一次為一重型乙型腦炎患者會診的討論中,出席的醫生都認為該患者高熱灼手,胸腹痞滿,已3日不大便,脈沉數,苔黃膩,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而蒲輔周卻認為,雖胸腹痞滿,但痞滿而不堅,脈象不是沉實而兩尺呈現滑象,苔厚膩而非老黃,所以不需用下法,大便會自行排出。正當醫生們認真剖析,意見漸趨一致時,護士來報告,說患者已下溏糞。他認證之准確,令同仁嘆服。
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學生。他在北京工作時,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為他配備了幾名學生。學生中有出於醫學世家的中醫,也有西醫學習中醫的學生,還有中醫院校畢業生。對學生他都精心培養,倍加愛護。在學術上,則因才施教,按照學生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他要求學生多讀書,多看病。凡規定學生看的書,還要求學生提出問題。他說:「 ”學問,必須是學而問”。臨證則讓學生先辨證立法、處方用葯,他再修改補定;對疑難病人處理後,還要學生回答為何要這么處理和用葯。在學生有所撰作時,他多親自審閱,認真指點,損益取舍。在他的嚴格要求、辛勤培育下,他的學生都已成為醫療保健、科研、教學方面的骨干,尤其是在北京期間培養的學生已成為中醫界有一定影響的高級專家。
蒲輔周先生七十歲在中研院收弟子高輝遠,徐振盛、薛伯壽。他對學生說:「 ”過去老師送學生三件禮物,草鞋一雙,雨傘一把,燈籠一個。不論路程遠近,刮風下雨,白天黑夜,都要去出診。以救人為當務之急。絕不能因路遠,天雨,夜間就不去了”。並說:「 ”醫療經驗是從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我帶學生有兩點要求:一是多讀書,二是多臨症。以理論指導臨床實踐,以臨床實踐碰到的問題再來學理論。要刻苦鑽研技術,有淵博知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融匯貫通,學以致用。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學習中醫也是這樣,不下苦功鑽進去,就無所得。”接着他舉張仲景「 ”勤求古訓,博采眾長”結合自已醫療實踐,寫成《傷寒雜病論》等名人例子,教育學生要勤學不倦。並因材施教。不同學生安排課程不一。要學生多提問題,否則便責之沒學或學之不深。要學生超過老師。果然,加之兩年後收的陳鼎棋,不負輔周教導,均成大器。
1964年,蒲輔周診余還學 選集》等政治書籍。周總理知他高齡看書困難,為使他更多了解國內外大事,把從日本歸來,帶回的半導體收音機贈與先生。
往常一樣,西花廳給同總理看完病,總理總愛與輔周擺兩句。大多垂詢中醫弘揚與發展問題。今天,總理卻問他:「 ”你給我開的葯為什么特別靈?”輔周知道,周總理指他患癃閉之疾,許多醫生一籌莫展,他給治愈了。輔周說:「 ”別人把你當總理醫,我把你當病人醫。總理的病非醫生可醫,病人的病自是醫生可醫的”。總理哈哈大笑。鄧大姐送出兩截呢子給輔周。蒲輔周望着芸窗閃亮,纖塵不飛的西花廳說不出的激動。建議周總理每天吃一個玉米面窩窩頭,以增強脾胃功能。周總理連說:「 ”好,好。”並堅持做了。
1969年,蒲輔周會診一肝炎患者。肝功能雖轉正常,但因肺部感染咳嗽,血象高,血沉快,24天發熱不退。歷用多種抗生素和中葯,都無效。蒲老見其汗出多,微惡寒等。舌質艷紅,有裂紋。脈弦大按之無力。斷為氣陰兩傷,治以固衛養陰,甘溫酸斂,甘麥大棗湯合玉屏風合劑化裁。經治醫師怕停抗生素出意外,病人又拒服抗生素,醫師與家屬商定,將抗生素佯裝蒲老中葯的「 ”葯引子”,讓其服用。服蒲老中葯後,第三天體溫正常。經治醫師說「 ”葯引子即抗生素,要繼續用。”怎料患者拿出一紙袋說:「 ”葯引子全在這里。情況轉好,體溫下降,全是蒲老中葯的作用。”西醫頓顯窘迫和尷尬。連北京高年資的西醫均為折服。認為中醫葯不但能治慢性病,而且善於治急性病。稱蒲輔周取得的是震驚醫壇的顯赫治跡。
1971年,周總理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說:「 ”蒲老學習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唯物主義的東西多了,唯心主義的東西少了。他的醫學是講辯證法的。”周總理指示:「 ”蒲老是真才實學的醫生。要很好總結他的醫學經驗,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衛生部和中醫研究院遵照周總理指示,組織學生先後整理及出版了《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方法》等書。後來,他愛子蒲志孝又整理了《蒲輔周醫話》。
1975年1月,全國第四屆人大會召開,蒲輔周當選為人大代表。
蒲老年近九旬,可謂高壽。他十分重視老年保健。他說:「 ”老年人尤其要使足下暖,這對血液循環有好處。飲食有節,多吃五谷雜糧。不可過飽,亦不可忍飢。飯後緩行百步。葯補不如食補。服葯以冀長生,何異痴人說夢。服葯不節欲,亦自傷生。保持思想樂觀,是減少疾病重要因素。”他上午上班,下午會診。心掛教學、科研、臨床、學習。超負荷運行,終於病倒了。
1975年四月二十九日,一顆杏壇巨星殞落了。蒲輔周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七歲。
蒲輔周少時名啟宇。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生於四川梓潼縣城西西溪溝(今潼江村)。啟宇七歲即讀私塾。白日課讀,晚間習字或聽祖父講《幼學瓊林》、《千家詩》。啟宇從小養成勤奮好學品質。十一歲涉獵諸子散文。《論語》多篇已能成誦。
1903年,蒲啟宇十五歲,開始隨祖父,父親學醫。白天侍診,晚上讀書。從《內經》、《難經》、《傷寒》、《本草》、《金匱》到《外台》、《千金》以及葉天士、吳鞠通、閆純璽、李恆超、愈根初等諸家著作。祖父教誨,一讀二思三臨床。耳提面命,嚴格課導。每至深夜,不知疲倦埋頭苦讀。諸如《靈樞本神篇》的「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氣少”。《傷寒論》中的「 ”汗出不可令如水淋漓,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葉天士的「 ”不可就認板法”。等等重點字句,又勾又圈,反復背誦。
1906年,啟宇18歲出師,坐診縣城東街「 ”杏林葯堂”。梓潼貧困山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以來,不是大旱,便是水澇。青壯年外出乞討,老弱病殘餓死病死不少。人民極端貧苦。瘟疫時時發生。啟宇對就診病人,一絲不苟,認真診斷,活人很多,小有名氣。
一天,啟宇從帝主宮(現川劇團處)前過,見一堆人,面帶戚容。一婦人衣服藍褸,跪在一小兒前搶天呼地。兒臉蠟黃,又瘦又小。旁吐一灘,雙眼不睜,渾身抽搐。啟宇一見,分開眾人,顧不得骯臟,用長袍把病人一裹,直奔回杏林葯堂。眾人嘩然。有認得的說:「 ”好了,蒲老師來了,有救了”。街上人如鯽魚過江,齊擁向杏林葯堂。啟宇將小兒平放,讓伙計拿來碗和清油,手腳之麻利。采用刮沙法,用碗口沾點清油,從上至下自風池、風府刮至骶骨兩旁;又從手彎,腿彎刮,過劂陰、太陰穴位。只見皮膚出現紫紅點。病兒不再四肢抽搐,平緩過來。慢慢睜開眼來。圍觀的人們歡聲雷動。小兒母親「 ”咚”的一下給啟宇跪下,磕頭叫:「 ”菩薩,活菩薩”。從此,市面上傳開了杏林葯堂有個蒲「 ”神醫”。
1908年,啟宇為感激病人的贊譽,表示他濟世救人的志向,改啟宇為輔周。取輔助貧弱,周濟病人的意思。
1911年,蒲輔周人年青,側隱心很重。看病不分時間,地點。有時路遇病人,田坎地角一坐,便拿脈處方。還叮嚀如何煎葯。平易近人,醫術又高,很受縣人歡迎。
1921年七月連日大雨,潼江水漲路阻,城牆傾倒四十余丈。庄稼被淹,米價飛漲。縣城雞市拐(現紫陽街)擁集大批災民。蒲輔周早出晚歸為災民義診,施葯。
1932年,蒲輔周置田二十畝,創西河義渡。
1934年,蒲輔周又拿出節儉之資,買田五十畝創辦「 ”同濟施醫葯社”,請名醫免費為貧困者診病,撿葯。鄉民拍手相慶。蒲輔周成為潼城百姓有口皆碑之人。
1935年,蒲輔周與弟子薛崇成來成都,住成都會館。同年冬天,成都溫病流行,病人擁堂塞鋪。四十七歲的蒲輔周詳細診斷,認定系「 ”寒包火”,即用麻黃開表。可是當地「 ”麻黃發汗過峻,成都人稟賦薄,禁不住發表”的觀念根深蒂固。病人見方後不敢取葯。改它葯代替又無效。輔周思索再三,便將麻黃研末為引子發放。果然,經他看病的無不效驗。於是名噪省城。
接三弟來信說,梓潼霍亂流行,一天死數十人。輔周面戚心悲。立即匯二百個大洋處方一張。要三弟將治霍亂葯方抄寫四處張貼。將匯款買葯,半價發售,貧窮的分文不收。
1941年,蒲輔周五十三歲喜得第二子,取名志孝。此子稟賦酷似乃父。長大,輔周留身邊傳醫。果然,而立之年志孝即成名鄉梓。
是時,輔周積極支持從四川醫學院畢業的弟子薛崇成走中西醫結合道路,讓其考入華西大學,並選擇神經專業。輔周說:「 ”若古人固步自封,今《本草》便只有一本了”。
1955年,中央根據毛澤東 1954年6月作的「 ”即時成立中醫研究機構,羅致好的中醫進行研究”批示,作出貫徹中醫政策的指示。《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衛生部成立了中醫研究院,向各省征調著名中醫,擔負科研、教學、醫療重任。全國各地共調有30多位中醫。蒲輔周是其中之一。
一到中國中醫研究院,評級,杜自明等有著作評為一等一級。蒲輔周評為二等一級。四川去的老中醫都知道蒲輔周醫療技術少與倫匹。杜自明等一再推輔周為一等一級。定板時,輔周謙虛地說:「 ”按評級規定,我尚未著作,別打破原則。以後說,以後說”。一陣掌聲,洋溢着領導和同志們的贊揚。
1956年,北京地區流行乙型腦炎,死亡率很高。兒童醫院,第一傳染病院都住滿病人。許多醫生仿效石家庄地區治療乙腦經驗,仍用白虎湯,結果屢試無效。人們大惑不解。甚至懷疑白虎湯對乙腦的療效。後輔周往視。蒲輔周翻閱文獻,通過客觀仔細全面分析,認為去年石家庄地區發病,是因久晴無雨,天暑地熱,屬暑溫偏熱,采用的白虎湯,可辛涼透邪,清氣泄熱,切中病機。然而,今年北京地區發病,久雨少晴,天暑地濕,勢必溫熱交蒸。人得病雖是暑溫,但應偏濕。蒲輔周投葯改用濕溫法診治。遣用杏仁滑石湯,三仁湯等芳香化理,通陽利濕之方劑,大獲神效。使許多垂危病人起死回生,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1958年,一產後血崩不止的婦女,雖經注射及口服葯物,輸血,刮宮等措施治療,八周後仍血塊及濃汁流出。面唇蒼白,聲低氣怯。身痛肢麻,膚肌甲錯,面目四肢浮腫,六脈微細。請輔周會診。輔周診為流血過多,氣血兩虛,沖任受損,六脈失統,升降失和,營衛不諧,氣不帥血,血不固氣,已屬危篤症候。輔周細問知其尚能進薄米湯一碗,胃氣尚存,還有運葯劑之能。便予固氣止血劑九付,血流減少,食欲轉好。又改投黃芪建中湯加黨參、當歸、阿膠以補氣生血,調和營衛,一劑而血止。續進氣血雙補及血肉有情之品,復還其舊,竟全愈。病家感激之至,蒲先生蜚聲中外。
本文綜合於網絡。本號所分享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之用。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微頭條話題 #人民好醫生# @健康真相官 @頭條健康@微頭條話題
#山西省中醫院超能團#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 ”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請相信,如果緣分十足,你一定會被治愈!
相关参考
義大利疫情雖然嚴重,但是有這麼一個人,獨居在一座小島嶼之上,還被稱為現代的「魯濱遜」,不用擔心被感染的問題。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
韓國是「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個,估計很多人很好奇,弱小的韓國在戰國時期是怎麼活下來的。其實,韓國能躋身「戰國七雄」也有他的秘訣,這個秘訣也成為現在很多小國家的生存之道。韓國屬於「三家分晉」之一,
中醫藥方救活亞歷山大——大湘西考古發現與世界工匠文明之八十七杜鋼建亞歷山大即秦惠文王在征服印度期間病入膏肓,最後依靠中醫藥方救活。救活亞歷山大的藥方屬於瀉藥為主的方子。亞歷山大連日奔波,疲勞過度,入水
希特勒去世前曾下達一條命令,德國到現在都還在執行,讓很多人都為之敬佩
希特勒在世人的眼中雖然印象並不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造成了無數的生靈塗炭,百姓死傷不計其數。也讓許多人失去了最親的人和安身之地,在那個年代連活下去都是一件難事兒。畢竟戰火紛飛中最受苦的就是百
藥王孫思邈故里竟有這樣一群人銅川是唐代著名醫學家——「藥王」孫思邈的故鄉,「藥王山」名勝傳天下。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脈資源,湧現出諸多醫術精湛的中醫藥人才,在銅川,幾乎每個鄉鎮衛生院都設有「孫思邈中醫堂
特朗普是愛胡說八道,但是,這個不是美國民眾能不能忍的問題,而是美國民眾必須要忍,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現在特朗普還是總統呀!他是總統就有執政的權利,他發布的命令還是要聽的。這個情況還是要持續到11月份的,
孫永香今年82歲,1996年從菏澤市原外貿局退休。退休後,她就將「丟棄」的剪紙重新撿了起來了,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拿著紅色紙張,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一個全新的世界。「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眼睛也患上
「選仙錢」用途考辯尹寧摘要:民俗錢領域中存在一類面背仙人詩句的銅牌,清代李佐賢的著作《古泉匯》中考證其用途為宋代詩詞中多次提及的「選仙」遊戲中使用的骰子。這種觀點為現代多種重要民俗錢著作所採納。然而,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爭執暫且放下,生物學家目前已經發現證據,能夠證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附近最早開始馴養家雞。科學家從幾塊10500年歷史的化石骨中提取DNA,證實了這些雞為現代家雞的祖先。分析結果顯示,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爭執暫且放下,生物學家目前已經發現證據,能夠證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附近最早開始馴養家雞。科學家從幾塊10500年歷史的化石骨中提取DNA,證實了這些雞為現代家雞的祖先。分析結果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