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商業民族,被主流社會打壓2000年,卻始終拒絕同化

Posted 民族

篇首语: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歐洲的商業民族,被主流社會打壓2000年,卻始終拒絕同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歐洲的商業民族,被主流社會打壓2000年,卻始終拒絕同化

在人類民族中,猶太族是一個奇特的民族。為什么說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呢,是因為猶太民族完全刷新了人類對該民族的習慣認知。

為何要這么講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什么叫做民族。

根據字典上的釋義,民族的意思是具有共同語言、文化、地域等共同心理的穩定團體。

當然,這個是中國近代的定義。雖然近代中國的解釋被奉為准則,但並不一定被外國人或古人認同。

話雖如此,中國對民族的這個定義不一定被所有國家認可,但是其精華,還是被大致認同的——換句話說,雖然在一些表述上,古今中外存在一些不統一的情況。就整體來說,對民族的定義——語言、地域、經濟、文化這四項內容來作為民族區分的標准還是大致認同的。

而在現實世界中,歷史上以至在當下絕大部分的民族,其內部構成上也都遵循了四個基本的原則。

在現實中,大部分歷史上以及當代的民族,在其構成中也遵循了以上四項的內容。

但猶太民族卻是一個例外。猶太族大約形成在3000年前,歷經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符合四項原則而形成的民族。長期生活在地中海東面。但是從公元二世紀開始,猶太民族開始進入2000多年的流亡時期。在漫長的歲月中,猶太人被逐出自己的家園,最終分散在亞洲、歐洲及非洲的各個地區。

當猶太民族支離破碎後,他們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家園,曾經共同使用的希伯來語慢慢地被生活的當地語言所稀釋,甚至連種族的成分都開始發生變化——白種人,逐漸變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人,種族之間不再構成緊密的關系。最關鍵的是猶太人一直都不是一個較大的民族,而且人口發展有限,被流散後,數量更少,只能作為少數民族在當地存在。

民族交融的正常情況下,猶太民族的人口基數少,並且還喪失了領土、經濟和語言三大要素,這樣的情況只能被其他民族所吸收,慢慢消失在歷史的演變中。但是猶太人卻打破了這個規則。歷經2000多年,他們雖然天各一方,受盡磨難,但一直沒有被其他民族所吸收,恰恰獨立於世界民族之中----猶太教。他們以猶太教為文化紐帶,把天各一方的猶太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並把這個民族發展至當今。

猶太人為什么能夠保留其自己的民族並保留至今呢?在雲石君看來,這與猶太經典的謀生方式——商業,有着極大的關系。

猶太人天生具備了商業頭腦的起源。在三千多年前,新月沃地在當時少數進入文明階段的地點之一,而迦南地區,位於新月沃地中央,串聯着尼羅河流域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個兩個地方曾經是新月沃地最富饒的地域。

夾在兩個文明板塊的迦南地區承擔着商貿的紐帶作用,而身處地域里的猶太人順其自然地在其中積累了商業的經驗。

但這並不是猶太人的商業基因能夠保持下去的理由。羅馬崛起後,勢力逐漸進入迦南,猶太人不堪忍受之下,爆發了反羅馬的大起義。起義被鎮壓後,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將猶太人驅離故土。在被驅逐出迦南這個極具商業價值的寶地後,就算猶太人能夠憑老底,將商業嗅覺延續一時,但隨着歲月的洗禮和生存環境的變化,這種基因也會逐漸退化——比如中國古代那些不斷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後來便慢慢都轉變了生產方式,成為農耕為生的農民,這就是環境對人改變的最好例子。

但這並不是猶太人持續商業基因的理由。當羅馬崛起之後,其勢力逐漸進入迦南,猶太人痛苦不堪,於是被迫應戰,發生了羅馬大起義。隨後起義被鎮壓,羅馬皇帝將猶太人驅逐出自己的家園。

但是猶太人的商業基因並沒有因為被鎮壓而消失。其原因是與歐洲的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歐洲與我國的統一不同。歐洲在政治領域從來就是分崩離析的,即使實在羅馬時期,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也是不強的,不能與東方中原的統一相比較。在羅馬被滅後,歐洲在中世紀各自為政,大小勢力都存在以封建社會的形式存在,這與中國的集權式社會有很大的不同。

歐洲封建割據的原因,雲石君會在將來的《地緣政治:歐洲系列》中詳細解析,此處暫且不論。政治上的這種割據,對歐洲及地中海周圍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歐洲中世紀——地中海周圍的國家雖然落後,但卻已經進入文明時代。廣闊的地域,各地區相互物資交換頻頻發生。

假如歐洲是像我國那樣的中央集權方式,物資的交換會通過中央在負責處理,即使處理不了,通常會在其掌控之下。比如在中原的王朝,對物資進行調配,要么直接負責處理,要么交給與政府有緊密關系的官商,如徽商、鹽商等。

假如是這樣的話,猶太人是沒有多少機會進行經商的。被征服的猶太族第一沒有政治地位;第二,即使是官商來做,因為經商中有大量的好處,也輪不到卑微的猶太族來經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猶太族有商業頭腦和商業經驗,也沒有經商的可能。最後只能在卑微的生活中,將自己積累的經商經驗慢慢地忘記掉。

但是,歐洲的分裂給了猶太族機會。中世紀歐洲一般分裂為幾十個國家甚至上百個國家。國家下面還分為公國、侯國。這些依附國雖有實力的差別,但是對上級有附屬性,但在區域的內部,仍有很大的自主權。

恰恰這種權力的分散性,導致了政治對物資交換的掌控能力減弱。在中國的中原王朝時代,政治遠遠覆蓋至幾乎所有東亞國家。這直接導致政治對物資交換和掌控能力非常高。然而導致商人生存空間小,地位也十分低下。

當然,對於東亞邊緣的國家乃至於外國,中原王朝的控制力就弱很多。話說回來,這些地區或國家不是窮就是非常遠,這與王朝的物資交換需求不大,所有對物資交換的失控,並不影響商業力量被政治權利控制。

但是歐洲就有所不同。整個歐洲的政治權力被眾多的封建下屬主所瓜分,每個權力的邊界都很有限。這就導致單一的封建下屬主不可能對大量的物資交換進行掌控。

在這種情況下,封建下屬主如果要想拿到自己想要的物資,只能借助商人的手。這就直接給了商人生存的空間。與此同時,封建下屬主數量多,互相之間存在矛盾與競爭,而商業對各自的生存以致提升國力都是很明顯的,所以大量的封建下屬主需要商人的支持。

基於這種情況,商人的生存空間十分的大,就連社會地位也很高。雖然在歐洲,封建勢力十分不喜歡猶太人,但是因為政治破碎的原因,導致所有的商人有足夠的經營機會,受歐洲封建主的影響不大。

商人的生存空間大,代表着猶太人雖然顛沛流離但仍然可以通過祖傳的手藝謀生,繼而有持續把商業做下去的動力。假如是在中國,即使猶太人可以靠經商謀生,但過不了幾輩,就會忍受不了低下的社會地位,從而逼子孫努力讀書,向朝廷任職轉型。

恰恰因為猶太人的商業基因代代延續,它作為紐帶關聯着猶太人的民族性。為什么要這么說呢?

這與中世紀歐洲的政治格局大有關系。

前文中雲石君已經說了,歐洲的政權十分分散,導致掌握政權的封建領主不得不依靠商人,必須給商人們生存空間和社會地位。

但是這種依靠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跟自己打交道的商人必須要信任。畢竟封建領主之間的競爭非常大,每個獨立的封建主都要面對很多敵人。如果商人與敵人合伙勾結來害自己就不劃算了。

這就給在歐洲的商人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是他們必須要遵守商業道德,要有契約精神,必須將契約精神放置於任何利益至上。

第二,商人最好是沒有任何政治因素的第三方。歐洲的勢力團體不計其數,他們之間的政治關系復雜,比如利益矛盾、民族矛盾等等,都是影響政治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的商人與上述矛盾有任何關系都會影響在歐洲的商業生意——你的身份讓一部分領主覺得親近,那必然讓另一部分的領主有所芥蒂,生意必然做不成。

作為商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遠離這些阻礙生意發展的事兒——猶太人是顛沛流離的少數民族,沒有政治地位,連信仰都是猶太教,與基督教沒有任何的關系。這種沒有任何關系的獨立民族才能夠在紛雜的歐洲政治格局中得到各方的認同。

為了在政治分裂嚴重的歐洲從事商業活動,猶太人必須保持其自己的獨立性,甚至為了形成獨立的群體,杜絕與歐洲單一民族進行交往,只有這樣才能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生存下去。

歐洲政治權利與宗教權利的沖突及其相關的矛盾,迫使猶太人必須保持民族獨立性。

從宗教的角度出發,天主教對成為異教的猶太教是想殺之而後快的。而且從金錢的角度,教會將唯一自身權利覆蓋到整個組織的機構,這也像中原王朝那樣強勢控制着物質交換的能力。

這很顯然找到封建領主的反對。在歐洲的天主教都存在政權與教權的沖突。從整體上看,教權在政權之上,但王權卻有較大的獨立性,並不受教權的擺布。二者之間相互合作但又相互戒備,經常發生沖突。

封建領主他們內部矛盾不斷,但究其反對教權這事兒符合政權掌控者的利益。如果讓教權壓到猶太人,從而控制歐洲的商業,那么,教會的力量會大大的增強,從而進一步擴大政權的優勢。所以,雖然封建領主因政治分裂,導致不能掌握商業,但他們也絕不會讓猶太族消失。

也因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紛爭,也讓天主教難以對猶太人痛下殺手。

歐洲在經濟上是一個整體,但是在宗教上卻是兩個部分:天主教和東正教。

作為一個經濟整體,西邊的天主教與東邊的東正教必須存在大量的商業往來。但天主教和東正教卻勢不兩立,這就決定了商業交往不可能由教權中的任意一方來操作。這時,猶太人起了兩大宗教經濟的溝通作用。不會因為兩教的對立阻礙商業的交往,進而影響整個歐洲經濟的正常運行。

政權的反對,兩大教之間的矛盾,決定了猶太人想被天主教趕盡殺絕但又下不了痛手。另一面,又要求猶太人必須保證自身的獨立性,只有這樣才能賺取商業利潤,讓自己存活下去。

通過林林總總的分析,想必大家對猶太人從自身的弱勢中仍然在歐洲獨善其身的原因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在亞洲、非洲,以至於在中國都有猶太人的蹤跡。為何有猶太人的地方為何能保證其自己民族的獨立性呢?

答案就是曲意逢迎。歷經上千年的變遷,除歐洲之外,猶太族的意識就很模糊了。從19世紀後,猶太人在美國立足,掌握了世界大量資源。為了增強猶太族的勢力,在以色列掀起了民主意識提高的浪潮。鑒於猶太人在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和社會地位,部分已融圖其他民族的猶太人又開始重溫家譜,力爭變回猶太人的身份,為自己謀取好處。

當然,曲意逢迎就是人的本性。不過說實話,猶太人徹底的翻身時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幾千年的歲月里,猶太人的名聲一直不好,一直遭到打壓。即便是在歐洲,天主教和封建領主們,一邊利用猶太人的同時,另一邊在也暗自打壓。打壓持續到20世紀,最終導致納粹將其滅絕。

這很奇怪。上文中雲石君已經說了,猶太人在歐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么歐洲人還這么討厭他們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88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关参考

我國歷史上3大騙局,沒有一個是真的,卻始終有人深信不疑

我國歷史上3大騙局,沒有一個是真的,卻始終有人深信不疑胡適曾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國上下五千年有過不計其數的朝代,很多時候前人的歷史都是由後人杜撰的,裡面其實充斥著謊言,但是眾口鑠金,傳的時間

一個農民出身的商業巨頭,商號橫跨歐亞,成就清朝阿里巴巴

一個農民出身的商業巨頭,商號橫跨歐亞,成就清朝阿里巴巴商業是每個國家的經濟中都極爲重要的部分,可以說沒有商業也沒有一個國家經濟的繁榮。而對於我國的商業中的巨頭企業,一提出就會想到阿里巴巴,這是每個人都

為何日本可以做到,而中國卻始終沒能出現萬世一統的王朝

因為中國總是在和周邊的部族進行融合和壯大,皇帝雖然還是皇帝,但卻不是原來那個國家了。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改朝換代,皇帝家族也往往難以延續,即使是名義上的共主。因此中國沒能出現像日本那樣,某個家族長期統治

橫掃歐洲的阿提拉,是不是匈奴後人

前段時間,筆者曾撰寫過一篇關於所謂「”黃禍”的專題文章:「”亞洲英雄”傅滿洲的前世今生,主人公傅滿洲,正是歐洲人對一百多年前「”黃禍”的深度印象。對於歐洲人而言,「”黃禍”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

橫掃歐洲的阿提拉,是不是匈奴後人

前段時間,筆者曾撰寫過一篇關於所謂「”黃禍”的專題文章:「”亞洲英雄”傅滿洲的前世今生,主人公傅滿洲,正是歐洲人對一百多年前「”黃禍”的深度印象。對於歐洲人而言,「”黃禍”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

揭開歐洲歷史新的篇章,中世紀歐洲的教皇統治為何會走向衰弱

文:文史咖引言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已千年間,是西歐的中世紀時期,在經歷了歐洲最為黑暗的時期之後,日耳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西歐的中世紀封建制度,其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日本軍隊沒有佔領延安了

抗日戰爭時期,作為當時中國的兩大抵抗力量,國共雙方都為了抵禦日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當時的“首都”南京更是被佔領更是一出國家和民族的悲哀。然而,作為我黨的核心所在——延安,在抗日戰爭時期,卻始終沒有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日本軍隊沒有佔領延安了

抗日戰爭時期,作為當時中國的兩大抵抗力量,國共雙方都為了抵禦日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當時的“首都”南京更是被佔領更是一出國家和民族的悲哀。然而,作為我黨的核心所在——延安,在抗日戰爭時期,卻始終沒有

從帶你認識歐洲史開始

歐洲文明源於希臘,經過羅馬帝國、中世紀到近代歐洲。中國文明由於沒有中斷,因而沒有反思的機會,也就沒有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那種再生的動力。原來歐洲的幾次文明變革,動力都來自中國:印刷術、火藥、指

兩個拼湊起來的歐洲強國,存在不到80年,現在都已經解體了

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的強大,最核心的還是內部的團結和融合上。所以只要一個國家,內部區域團結一致,百姓萬眾一心,那麼這個國家必然會興盛不衰,甚至長久強大。而反之,如果一個國家,內部始終分裂以及內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