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對十八萬,睢陽之戰用悲壯慘烈的方式為唐朝續命

Posted 王朝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七千對十八萬,睢陽之戰用悲壯慘烈的方式為唐朝續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千對十八萬,睢陽之戰用悲壯慘烈的方式為唐朝續命


唐朝最慘烈的戰爭——睢陽之戰

如果要討論華夏文明的帝國文化,那么誰也否認不了「 ”開元盛世”;如果要討論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么誰也回避不了「 ”安史之亂”;如果要討論「 ”安史之亂”有多亂,那么誰也必須正視「 ”睢陽之戰”。

在那個哀鴻遍野、人人自危的亂世,在那個氣節被利益扭曲、尊嚴被生存擠壓的時代,一個文人領袖、一支孤軍殘兵,在外無援軍、內無彈糧的前提下,面對數十倍於自己的敵人輪番的進攻,誓死不降、至死不休,硬生生地數十萬的敵軍有生力量拖在睢陽城下,為國家恢復和准備平亂贏取了最寶貴的時間,提升了士氣。同時也給叛亂者彰顯了國家的堅韌與力量,極大地震懾了敵人的氣勢。想一想,那畫面都足夠悲壯。事實上,南宋的襄陽保衛戰民國的衡陽保衛戰與之相比,也不能高其一籌。

雖然,睢陽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城破人亡,以唐軍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假如這種失敗是注定的,假如這種抗爭是不死的,假如那種氣節是永存的,假如那種意義是深遠的,那么睢陽之戰,唯有震撼、唯有欽佩、唯有感動,沒有失敗。

局部的戰爭,永遠要服務於大局的戰略。從這一點上來說,睢陽之戰最大勝利就是達到了它的戰略目的。因此,睢陽之戰注定要載入史冊。

01、睢陽之戰的歷史背景

開元盛世時的唐朝地圖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

顯然,得意忘形是容易讓人迷失理智和本性的自我感覺達到了人生巔峰的唐玄宗,在開元盛世之前已經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神操作,又迫不及待想讓歷史見識一下他的騷操作。他的這番騷操作給已在世界頂峰的大唐帝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災害。

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平定遼東、東、西突厥、吐谷渾等地區,使唐朝成為一個國境極為遼闊的國家。但是,暫時性的占有不等於永久性的擁有,因此,為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當然我們不能說唐玄宗這種政治設想和制度制定,錯得有多么的離譜。錯得離譜的是他的操作手段。據《新唐書 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他玄宗設立了節度使,卻不加以絲毫的節制,讓其有地盤、有軍權、有民權、有財權,不就是變相地鼓勵別人獨立嗎?但畢竟唐玄宗當時病虎猶有余味,節度使們還不敢輕舉妄動,但這一制度造成節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為皇室隱憂,卻是不爭的事實。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制共置634個折沖府,其中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而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

由於唐玄宗任由節度使們私自坐大,而中央兵力由承平過久,戰斗力下降,再加上改制、裁員等一系列的影響,唐玄宗已悄然在軍事上給唐王朝和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治愈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安祿山為自保和升官拜楊貴妃為母親。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如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他又把國政先後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憑着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唐玄宗怠於政事、親信小人,整天只知道和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在梨園內卿卿我我,在政治上和人設上又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唐玄宗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時由於封建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土地兼並, 以至百姓多遷徙流亡。 均田制破壞,均田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從開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過着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宮中專為貴妃院織錦刺綉的工匠就達七百人,楊貴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錢就上百萬。楊氏兄弟姐妹五家,聲色犬馬,權欲熏心,過着荒淫糜爛的生活 。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唐玄宗聲色犬馬、荒淫驕奢,任意揮霍的代價就是加重人民的負擔。橫征暴斂往往是一個王朝崩塌的前奏。唐玄宗再在經濟上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俗話說,坑挖多了,總有一個會讓自己跳下去的。直到唐玄宗那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他哥哥楊國忠和干兒子安祿山兩個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一直挖坑的唐玄宗終於跳到了自己挖的坑里,再也出不來了。


安史之亂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可笑的是當時的唐玄宗還不相信,繼續埋頭尋歡作樂。

直到一個禮拜後,安祿山兵鋒所至、所向披靡,河北、河南眾多城鎮相繼淪落,唐玄宗才驚慌失措地從夢里醒來。於是趕急趕忙地召來他的豬隊友宰相楊國忠來商議應變之策。但是倉促之間,指望楊國忠這樣廢材根本是指望不上的。安祿山氣勢如虹,不到一個月就攻陷了東都洛陽。原本退守潼關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還可以為龜縮在關中長安的唐王朝爭取喘息之機的。可老年痴呆的唐玄宗再次聽信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楊國忠的讒言,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廢在家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哥舒翰進駐潼關後,立即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可是哥舒翰的正確戰略思路再一次敗給了無葯可救的唐玄宗。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命其子安慶緒率兵攻潼關,被哥舒翰擊退。安慶緒強攻不行,就用了一招「 ”藏兵誘敵”的誘兵之術。而唐玄宗居然被一份"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偽情報,就逼哥舒翰出兵收復陝洛。哥舒翰被逼無奈,撫膺慟哭。結果出兵被伏、打敗而歸,20萬唐軍精銳,所剩不過8000,潼關失手、長安危矣。

於是唐玄宗瞬間化身唐跑跑,打算躲到蜀地的山窩窩里面去。但是,皇帝帶頭逃跑顯然容易亂了軍心和民心。於是唐玄宗擊鼓明誓,要御駕親征。暗地里卻在安史大軍日漸逼近之時,帶着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公主、妃子、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和近侍從延秋門出逃。後來行到馬嵬坡,六軍將士終於忍無可忍,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等人,高力士等人縊殺楊貴妃。旋即太子李亨在靈武被擁立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在得知這一切後相當無奈,畢竟不是自己願意退位的,但終究是他自己作死自己的)

唐肅宗登基後,立馬封郭子儀封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充朔方節度使;封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奉詔討伐叛軍。但大唐王朝那點家底子已經被李隆基作得差不多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起爐灶又需要時間。於是,大唐帝國的命運和局勢被推到「 ”與時間賽跑”的風口上。睢陽之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睢陽之戰的慘烈程度?

張巡圖像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沖,位置非常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九里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劍”,就是對它的佐證。 757年初,當了皇帝沒多久的安祿山就被其同樣想當皇帝的安慶緒給弄死了。急於需要戰功來樹立威信的安慶緒派部將尹子奇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匯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初戰,面對強敵,張巡和許遠這對臨時抗敵聯盟的領導激勵將士固守,以不足7000的兵力對敵十幾萬,從早至午,接戰20余次,士氣不衰。

此後,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並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

雖說雙方兵力懸殊,但張巡帶兵堅守,和叛軍激戰了十六天,俘獲敵將六十多人,殲滅兩萬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個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又把睢陽團團圍住。形勢越來越危急

一天晚上,張巡叫士兵擂起戰鼓。城外叛軍聽到鼓聲,連忙擺開陣勢,准備迎戰。等到天亮,卻還是沒見守軍出來。尹子奇派人登上土山向城內眺望,只見城里靜悄悄,沒什么動靜,就命令士兵卸下盔甲休息。叛軍緊張了一宿,都倒頭睡去。就在這時,張巡和雷萬春、南霽雲等十幾名將領,各帶領五十名騎兵,同時從各個城門殺出,分路猛沖敵營。叛軍沒有防備,頓時大亂,又被守軍殺了五千多人。

張巡想在尹子奇出陣指揮時射殺他,但尹子奇平時上陣,總讓幾個人和他一樣的打扮,無法分辨。有一次,兩軍對陣時,張巡命士兵把一只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敵陣。叛軍士兵拾到這箭,以為城里的箭用光,急上前報告尹子奇。待尹子奇把蒿箭剛拿到手,城頭上的張巡吩咐身邊的南霽雲箭射尹子奇。南霽雲一箭過去,正中尹子奇左眼,頓時跌下馬來。張巡下令出城沖殺,又打了個大勝仗。

尹子奇攻城未果,反失一目,哪肯罷休。把睢陽圍的更緊。城外的叛軍越聚越多,而且還弄來了新型武器——鉤車、木馬,均被張巡用火攻給破壞掉了。被憤怒和仇恨激起了血性的敵我雙方在睢陽城開始了不計成本、不計手段的攻守轉換。但戰爭最終還是要靠硬實力去支撐。睢陽城里的守軍越打越少,到後來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還斷了糧食。 無奈之下,張巡只好派南霽雲帶領三十名騎兵重出重圍,向臨淮(今江蘇睢寧西北)守將賀蘭進明借兵。


南霽雲斷指求兵

賀蘭進明害怕叛軍,不願出兵救睢陽。但他愛惜南霽雲勇猛,召集手下設宴招待南霽雲,想留下南霽雲為自己所用。南霽雲知道賀蘭進明不肯借兵,哪里有心吃飯?他咬下自己一個手指,流着眼淚說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留下根手指作為來此的見證。 南霽雲離開臨淮,又從別處借兵三千,回到睢陽。被叛軍發現,一場血戰之後,才進了睢陽。張巡和許遠知道沒有借到兵,兩人反復商量後,認為睢陽乃江淮屏障。為阻止叛軍南下,惟有死守睢陽。

「 ”接戰春日苦,孤城日漸危” 看着身邊的將士一個接着一個倒了下去,看着城外的敵人一波又一波地沖了上來。張巡和那些猶存的傷兵們「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而支撐他們的僅僅是滿腔的熱血,一心的忠信。他們堅信忠信之師是不可戰勝的,堅貞之人是無法動搖的,「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奈何糧盡彈絕,人馬兩空,「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城里糧食沒了,就吃樹皮,吃戰馬,連麻雀老鼠也吃完了。到最後,張巡不得不帶頭殺掉自己的愛妾,分食其肉。

《新唐書》中記載:「 ”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

「 ”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既盡,繼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餘才四百人。”——《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二十》

靠着「 ”人吃人”的人間悲劇,睢陽守軍始終屹立不倒。城里所有的將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無希望,也沒有一個人叛逃。

到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飢餓又沒有外援的惡劣情況下,守城的將士們已失去戰斗力,眼睜睜地看着叛軍翻牆入城,卻沒有一個人有力氣起來抵抗,睢陽城終於陷落。


張巡殉國

睢陽城破時,全城除了到是森森白骨外,所存之人已不足400人,幾無可立之人。如果不是戰爭刺激了人性的瘋狂,誰又能忍心看到如此的人間悲劇呢?

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等人寧死不屈,均被尹子奇殺害。但尹子奇也在之後不幾天便被唐軍打敗,全軍覆沒,尹子奇被殺示眾。睢陽之戰就此結束

睢陽之戰的深遠意義

睢陽之戰

當時,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被安祿山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剩下半壁江山。而軍事、經濟系統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唐肅宗剛剛登基,郭子儀、李光弼剛剛被起用,一方面是百廢待興,一方面是時不我待。朝廷僅剩下長江、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着,睢陽位於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失守,運河阻塞,後果不堪設想。張巡、許遠守睢陽,兵力最多時也不滿7000,前後400余戰,竟然殲滅叛軍12萬人。睢陽堅守10月之久,在此其間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復、准備到反攻的過程,前一個月已收復西京長安,在睢陽陷落後10天又收復了東京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以一城一地,捍天下之勢!盡一兵一卒,衛大唐之名!這樣的評價對於睢陽之戰來說一點也不為過!

李翰:賊所以不敢越睢陽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若無巡則無睢陽,無睢陽則無江淮,賊若因江淮之資,兵彌廣,財彌積,根結盤據,西向以拒五師,雖終於殲夷,而曠日持久。

韓愈: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當然,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一下睢陽之戰的歷史意義。首先,我們要假設一下,如果睢陽城短時間內失守,大唐與叛軍進入拉鋸戰,會給歷史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安史之亂路線圖

一、社會混亂。戰亂使當時的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沒有張巡死守睢陽為大唐贏來喘氣的時間,這場浩劫無疑會持續更久,波及更廣。

《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楱應改為榛),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於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二、剝削加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無疑還是在和平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更輕松一些。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最後迫使農民不得不舉兵反叛。如果安史之亂不能盡快平定,這將是一個惡性死循環。

三、邊疆不穩。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已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人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數十年後,約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如果沒有睢陽之戰為大唐續了命,可能又會是一個「 ”五代十六國”的亂世。

雖然上述問題有沒有睢陽之戰,都終將存在。但睢陽之戰卻是在最大的程度上緩解這些矛盾,所以睢陽之戰對於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功莫大焉。

關於睢陽之戰的幾點思考

唐玄宗和楊玉環

  • 睢陽之戰之時,張巡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因不妥協於上司的投降主義,孤身一人,組建隊伍,奮起反抗。而且屢建奇功,頗有成效。睢陽一戰更是成就千秋美名。不可不謂,時勢造英雄也!正如後世如果沒有靖康之恥,就不會有「 ”精忠報國”的岳飛一樣。
  • 張巡、許遠其實都是一介文官。是骨子里那股文人氣節家國情懷支撐着他們抗爭到底、寧死不屈。古人的忠君思想雖然有點迂腐,但是熱愛家國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家國情懷是一個人最好的歸宿感。
  • 太多的人以「 ”食人充飢”來詬病張巡的道德修養。老易想說的是,戰爭永遠是不道德的,用道德邏輯去解讀戰爭成敗和得失,本身就是答非所問。而且,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當我們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責張巡的殘忍時,我們是否有能力為其做出更好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被食的人皆是心甘情願,生存之人絕不苟且偷生,就足以說明太多的問題。所以,「 ”殺妾飽士”這件事只能說明當時戰況之慘烈、守軍之決絕,不能說明其他問題。
  • 歷史總是環環相扣的,總是有因果循環的,我想沒有張巡的死守睢陽,也不一定會有郭子儀後來的「 ”功高震主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臣不嫉
  • 歷史是有其必然性的。不管張巡們如何竭心盡力、死而後已,大唐帝國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之路。這是歷史的規律,不會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就如我們用力拉扯着行駛的汽車,只能使其行駛緩慢些,而並不能使其停止一樣。

睢陽之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唐帝國的局勢,但終究不能改變大唐帝國的命運。只不過張巡、許遠用一種慘烈的方式向世人詮釋了一種高貴的精神,而我們在閱讀這段偉大而又屈辱、壯闊而又悲催的歷史時,能感受到來自遠方、來自歷史一種純潔而又純粹的靈魂洗禮。這便是已是歷史的歷史最大的意義。

作者簡介:人稱「 ”老易”——一個打鐵專業的畢業的閑散大學生。喜歡「 ”亂說”,無論經濟、生活,不管歷史、文化。唯一不聊的就是打鐵。如果你不反感老易亂說,請關注《老易說事》

相关参考

曹操為何在滎陽之戰中慘敗,滎陽在哪裡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正式打響。不過,各路諸侯都攝於董卓大軍的彪悍戰力,沒有一個人願意打頭陣,紛紛避而不戰。為了打破僵局,曹操勸說劉岱、張邈等人主動出擊,但二人始終不為所動

清朝最慘烈的邊疆戰爭-清緬戰爭 接連三任雲貴總督因此而死

十八世紀下半葉,清朝乾隆中期,清朝曾與緬甸貢榜王朝為爭奪中緬邊界領土發生過四場戰事,雙發死傷慘重後簽訂臨時合約終戰,事後又都違約而互相不滿,這場清朝並未佔到便宜的戰爭,卻被乾隆視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1

淝水之戰為何八十萬大軍不敵八萬人

淝水之戰為何八十萬大軍不敵八萬人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

南宋昏招頻出,蒙古大破襄陽城

歷史上的襄陽之戰非常多,今天我們要說的襄陽之戰是南宋與蒙古之間的戰爭。這一場戰爭非常重要,完全可以說襄陽之戰決定了南宋的命運。如果襄陽之戰打贏了,那么南宋就可以繼續偏安一隅,但是如果襄陽之戰輸了,那南

南宋昏招頻出,蒙古大破襄陽城

歷史上的襄陽之戰非常多,今天我們要說的襄陽之戰是南宋與蒙古之間的戰爭。這一場戰爭非常重要,完全可以說襄陽之戰決定了南宋的命運。如果襄陽之戰打贏了,那么南宋就可以繼續偏安一隅,但是如果襄陽之戰輸了,那南

比硫磺島戰役還慘烈的貝里琉島爭奪戰

貝里琉島,一個13平方公里的普通小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太平洋最激烈血腥的戰役就在此島進行,時美、日兩軍幾乎將貝里琉夷爲平地,因此戰前曾在貝里琉的礁脈中開闢一條機場跑道;島上現還留有美日紀念碑、戰爭遺

北魏重騎兵屢建奇功,唐朝為何丟棄重型鎧甲打造輕兵,穩一點不行嗎

《魏書·卷七十四》有記載,說北魏散騎常侍爾朱榮「率精騎七千,馬皆有副」前往討伐「橫行河北」,甚至要「向京師」進攻的葛榮部隊。葛榮部隊作戰驍勇,且葛榮具備一定的謀略能力,但當他聽聞爾朱榮只率領七千士兵來

拙劣而悲壯的模仿秀(下)

1865年,巴拉圭軍沿烏拉圭河南下,奪取了烏拉蓋亞那城,但不久便遭到了盟軍的包圍,終因饑渴而降,數千倖存者被強行充入盟軍。小洛佩斯得此消息,如聞晴天霹靂。為了發泄不滿,他甚至把一種酷刑命名為「烏拉蓋亞

荊軻刺秦,秦舞陽突然暈倒是被秦鹹陽宮嚇倒了嗎

公元前227,勇士荊軻以慘烈的方式,完成了六國和即將統一的秦國之間一次傳奇的對抗,但他的壯舉激發了接連不斷刺秦行動。音樂奇才也加入到反秦的行列,並以血肉之軀在《史記.刺客列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州之戰,唐肅宗決策給了叛軍機會,9路唐軍敗於耍心機的史思明

唐肅宗在討伐安史叛軍時期,前期收復兩京,加之叛軍進軍江淮的計劃破產,被張巡擋在了睢陽,可以說之前堅持的兩頭並舉,一路攻佔關中,佔據兩京,一路攻入江淮、江南之地,奪取唐帝國的經濟重地,以此來徹底擊垮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