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一時之利卻葬送了帝國的未來

Posted 土地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只為一時之利卻葬送了帝國的未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只為一時之利卻葬送了帝國的未來

前言

自明朝建立開始,經濟問題一直成為統治者心中的芥蒂。大興土木、對外征戰都需要大量的經費,而連年的超額支出已經使國庫許久沒有余財。洪武、永樂時期戰爭不斷,消耗了大量財富。到了宣德年間,由於皇帝過度沉迷於娛樂,致使皇室支出成倍增加。

雖然宣德一朝曾經對經濟進行過一系列改革,使國家經濟重現復蘇之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土地開始逐漸私有化,明帝國內部土地兼並、貪污腐敗的狀況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百姓的生活愈發艱苦,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在連年下滑。

明中後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對帝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此時帝國內部的商品經濟發展的極為迅速,工商手工業日益繁榮,但對於一個以農業為支柱型產業的封建帝國來說,這樣會削弱對農民的控制能力。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帝國統治者絕不可能廢棄農業從而大力發展工商業。

此時明朝外患逐漸增多,連年的超額支出已經使國家入不敷出,封建結構下的財政體系有隨時崩潰的風險。到了嘉靖年間,為了扭轉當下局面,故而由張居正肩負改革帝國經濟的重任,在帝國境內推行一條鞭法以求革新。

張居正

土地兼並嚴重,帝國赤字逐漸增高

洪武年間,全國土地數量約為850萬公頃,然而到了弘治年間,土地數量頓時銳減一半。土地自然是不會從帝國的版圖上消失,導致在冊土地數量減少的原因是土地兼並。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幾乎都面臨過土地兼並給經濟帶來惡化的局勢,這是封建小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初年,為了換取民眾的支持和激發經濟活力,朱元璋曾經鼓勵農民開墾荒地,並將豪強地主的土地分發給農民。這一時機的明朝並沒有出現土地兼並的現象。

然而天下的土地數量是固定的,隨着皇室不斷賜封土地,農民手中的土地相應也開始減少。《明史·食貨志》中記載:

"明時,草場頗多,占多民業。而為萬民厲者,莫如皇庄、勛戚、中官庄田為甚。太祖賜勛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頃,親王庄田千頃。又賜公侯暨武臣公田,又賜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祿。"

明朝疆域圖

許多王侯將相在獲得大量的封地後仍不知足,通過交易買賣等方式繼續擴張土地。同時,宦官集團逐漸崛起,也將目標放在了土地之上,與王侯將相一起參與到兼並土地的活動中,使農民私田的數量再次減少。

在手中土地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農民所要承擔的賦役就變得相對沉重。為了逃避賦役的征收,許多人選擇將私人土地獻給官員或地主,從而成為佃農。這樣便導致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和土地從國家圖冊上"莫名其妙"的消失,明廷所能夠征收的賦稅也逐年減少,給國家發展造成了很大阻礙。

連年戰爭消耗了大量財富,但皇室依舊沒有減裁用度,反而逐漸擴大支出。尤其是在宣德朝,皇室更加毫不節制地花費國庫存銀。再加上行政系統中逐漸出現許多冗官,消耗了國家大量財富儲備。帝國財政的赤字逐年升高,貪污腐敗更是使國家經濟惡化,改革運動迫在眉睫。

明朝皇室游樂圖

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官雇力役

洪武十四年時,為了對全國土地和人口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朱元璋下令編撰黃冊與魚鱗圖冊。統計每家每戶的人數數量和其擁有土地的數量,並將每塊土地進行編號。如此大大方便了朝廷征收賦役。到了嘉靖年間,黃冊與魚鱗圖冊上記載的數據已經失去了效力,故而才重新對全國人口和土地進行清查,並調查貴族與地主隱匿土地的具體數量。公元1530年,也就是嘉靖九年,明朝開始了大規模改革運動。

黃冊

丈量結束後,兩億八千畝被隱匿的田地遭到了徹底的曝光,貴族與地主不得不向國家繳稅。

在丈量土地的過程中,朝廷廢除了官田與私田之分,將所有土地全部收歸國有。但並不將已經被兼並的土地回收,主要是考慮到避免引發貴族與地主等利益集團的沖突。

一條鞭法不以身份區別稅額,而是僅僅以土地劃分稅額,有多少畝地就交多少稅。《傍秋亭雜記》中曾有相關記載:

"均徭,官田畝取銀四分,民田畝六分甲首,民田畝取銀分五厘,官田畝一分,皆十年一輸,畝歲為錢四、五文而止,猶未甚也。正德丁丑、戊寅以來,仍以田隨人,戶分九等,上戶畝出銀二錢五分,甚至五錢。"

魚鱗圖冊

在改革以前,明朝一直是由糧長負責在底層征收,一條鞭法施行後改由官府直接征收。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負責征稅的官員趁機中飽私囊,也簡化了征稅流程。同時,因不以丁數 並沒有更改原有的征稅額度,僅僅是改變了征稅方式。

起初,明朝采取向民間直接征發徭役的方式,但卻給了許多官員從中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機會。朝廷每年征發的徭役是有一定名額的,當富裕的商人或地主以賄賂的方式逃避徭役後,剩下的名額只能由窮苦百姓來承擔。

在一條鞭法施行後,百姓可以將力役折銀並上繳國家,從而不必親自服力役。國家需要征發力役之時,由朝廷劃撥銀兩並由各地官府從民間雇佣。雖然看上去像是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然而並非如此。在明中期至明後期的這段時間里,土地兼並直接導致農民手中的土地數量減少,財富數量也隨之減少。對於百姓來說,將力役折銀反而更加加重了自己的負擔。

按畝征銀,實物折銀,提高征收效率

明朝初期,朱元璋曾明確下詔禁止國內以白銀作為流通貨幣使用,大量發行紙鈔。但到了洪武末年時期,紙鈔開始逐漸貶值,百姓也逐漸棄紙鈔不用而選擇白銀。同時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禁用白銀令也形同虛設。成化年間,朝廷發放給官員的俸祿也從實物轉變為貨幣,在大勢面前明廷選擇了妥協。正統年間,朝廷正式下令允許白銀在帝國境內流通。

大明寶鈔

在明朝前期至前代封建王朝期間, 百姓主要向朝廷交納實物以此繳稅。但封建時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現代,無法良好保存實物,糧食經常在運輸途中就出現腐爛或發霉等情況。當糧食轉運至京師後,朝廷所得到的實物已經遠遠不如從征稅地發出時那般多,白白損失了許多收入。

一條鞭法的核心在於折銀繳稅,這也適應了當時統治者的需求。《明史·食貨志》中曾經記載:

"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貨,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並一條。皆計畝征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法。"

稅收折銀所用的金花銀

隨着手工商業的快速發展,許多農民已經脫離土地,轉身投入手工商業中去,這就使朝廷無法再向過去一樣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之上,對農民的控制能力也開始減弱。大量的農民依附於貴族豪強,使其勢力日益壯大起來。

明廷雖然有心根除這一現象,但卻無力為之。此時的明王朝外患不斷,如果因為此事激化統治階級與貴族集團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對於國家來說則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一條鞭法僅僅是對征稅的形式進行了改進,而並沒有真正面對土地兼並問題並解決。統治者只想通過推行一條鞭法來快速增加帝國的財政收入,而並不想去解決導致帝國財政收入下滑的問題根源。

一條鞭法通過折銀抵稅,使國家財政收入得以快速提升,此後明朝統治者加征稅賦也將會更加方便。同時推行該政策也使帝國減少了許多損失的財政收入,運送也變得更加方便,以至於有能力繼續推行國家建設或國防建設。在面對外患之時,統治者也有了更多的軍費預算,延緩了明帝國的滅亡趨勢。

明末遼東局勢圖

結語

一條鞭法實施後,確實使明帝國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延緩了帝國的衰敗趨勢。但賦稅總額並沒有更改,意味着百姓依然要承擔起較為沉重的稅賦。同時,一條鞭法也並沒有根本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只是在統治者的角度上考慮如何更加方便的征稅和提升財政收入,並沒有考慮到百姓的利益。換句話說,一條鞭法基本沒有給百姓帶來什么好處,生活條件依然困苦。

到了明朝末期,由於努爾哈赤的的崛起,明帝國不得不再度拿出巨額預算投入遼東戰場。與此同時,國內也時常出現農民起義,為了鎮壓起義運動不得不再次增大支出,使帝國再一次出現了財政赤字的情況。逐漸,國庫已經不足以支撐軍費支出,不得不對百姓接連加征稅賦,即三餉加派。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明帝國的百姓,一舉將這個統治中原大地近三百年的封建王朝推翻。財政體系的崩潰成為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明史·食貨志》

2.《傍秋亭雜記》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系我們刪除。)本號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伙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相关参考

三國志戰略版遊戲的未來玩法在哪裡

各位主公大家好,昨天小編吐槽了一下整個三國志戰略版遊戲的部分讓人費解的機制問題,今天我們再來聊一聊,這款遊戲的未來在哪裡。一、玩法我們都知道。第一賽季讓所有玩家都體驗到了加入同盟,然後征戰天下的的核心

突飛猛進的亞歷山大,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的未來之星

在雷霆與快船的交易中,二年級秀亞歷山大作為交易籌碼被送至雷霆隊,這位天賦異稟的青年才俊被球隊管理層寄予厚望,成為球隊衝冠路上的未來之星,他也在用實際行動回饋著球隊,證明著管理層的慧眼識珠。來到雷霆後,

性情乖戾,控制不住自己,一生征伐只為一件事,隱藏怎樣秘密

撰文|趙立波導讀:作為大明王朝以非正常方式繼位的朱棣,身上一直背負著巨大爭議,是挑戰朱元璋既定方針的第一人。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子,他的成長軌跡和性格是什麼樣的?發動「靖難」,廢除朱元璋欽定的侄子建文帝,

廣東觀音山出70萬重金懸賞,只為一副對聯,如今5年過去了結果怎樣

說到古詩詞,我們總能想到那麼幾個著名詩人,而古代詩人作詩都是有規律的,其中最基礎的便是詩句的工整、對仗,這之後才能考慮詩句所要描述的意境。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讀懂這一首詩,學習到這首詩的寫法,那

中國改名最失敗中心城市,舊名舉世聞名,如今卻讓人想起吃的

很多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選擇更改名字,或是為了告別過去迎接新的未來,或是為了城市的發展著想,歷史上其實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城市,不過在改名之後或許就沒有之前的名氣那麼響了。就比如這個中心城市,被吐槽是中

中國“改道”後,奧斯曼帝國遭遇滑鐵盧,現在淪爲“三流”國家

現在我們都知有一個土耳其,卻少有人知曾經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6、17世紀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掌控了整個西亞和東歐,可以在亞歐大陸橫行霸道,說一不二,當時就連地中海也成爲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內海。當

當年號稱 ”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今為何淪落為 ”普通國家”

當年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今為何淪落為「”普通國家”?要說19世紀的世界霸主,當屬「”日不落帝國”——英國。世界格局從哥倫布新航路的開辟開始發生轉變,英國呢就座上了這大航海時代的第一班車,憑着

當年號稱 ”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今為何淪落為 ”普通國家”

當年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今為何淪落為「”普通國家”?要說19世紀的世界霸主,當屬「”日不落帝國”——英國。世界格局從哥倫布新航路的開辟開始發生轉變,英國呢就座上了這大航海時代的第一班車,憑着

羅馬帝國的皇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

朱裡亞·克勞狄王朝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生卒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父:蓋烏斯·屋大維母:阿提亞在位時間: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主要事跡:平定羅馬內亂,締造羅馬帝國,加號奧古斯都,元首政製的創

一個歐洲帝國的誕生與瓦解

導語:塞爾維亞是東南歐國家中少數走社會主義路線的國家,與我國的社會制度有著同氣連枝的關係。拋開歷史上的兄弟情分,現在的塞爾維亞與從前的南斯拉夫不能同日而語。如今的塞爾維亞在東南歐屬於一個小國,他特立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