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西安,為何會 ”王氣”散盡

Posted 水系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為何會 ”王氣”散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三朝古都西安,為何會 ”王氣”散盡

公元前202年,劉邦大敗項羽,在山東稱帝,定都關中長安,長安,也便成為今天西安的古稱,縱觀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所出現的都城數不勝數,根據現在歷史學家統計,算上割據王朝以及少數民族政權,我國先後一共出現過217座都城,其中很多都如同曇花一現,比如東漢末年劉備就所的都城—四川成都,只有長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經歷一千多年的發展,經濟文化都已經達到巔峰,那么為何在唐朝中後期,作為千古第一「 ”京”的長安走上了無人問津的之路?

長安復原圖


長安城的優勢:

根據繆希雍的《葬經翼》:記載:「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從地勢來看,地勢險峻,進可攻,退可守,南面秦嶺交錯,北面溝壑縱橫,西面環山鄰水,只剩下函谷關唯一入口,不管敵人從哪里進攻,只要掐住函谷關,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安全首先的到了保障,接下來就是經濟,作為國都,必需要有經濟支持,根據《史記》記載:「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從經濟上來看,關中平原本就沃野千里,北有胡人畜牧,南有巴蜀富庶,不論是水運,還是陸運,都是遍布天下,向東出還可以順水牽制諸侯,完全就是上天賜給我一塊富庶寶地。

關中地形圖


土地肥沃,水系充足,在農耕時代只要有足夠的勞動力,成為經濟中心是遲早的事,根據唐代韓愈的《論今年權停舉選狀》記載:「 ”今京師之人,不啻百萬。”通過韓愈的描述,值盛唐之時,人口已經超過了百萬之多,而且根據《新唐書》的一些歷史資料記載,唐朝對人口遷徙是有着明文規定的,京師之人是不允許外遷的,所以長安人口會持續性增長,足以保證勞動力。

長安既為天府之國,不僅只是沃野千里,而且根據《史記》中記載在漢朝就已經有了「 ”八水繞常長安”的美譽,正是這八大水系孕育了古都長安,澆灌出燦爛文化。但是歷史變遷,終究逃不過「 ”天災”、「 ”人禍”,八大水系逐漸干涸,就連八百里秦川也不復存在。

河水干涸


1、自然環境的變遷

根據《詩經》中的描述:「 ”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早在西周時期,長安就已經經歷了旱災,從描述中能看出大山已經無木,河流已經無水,可見旱災的可怕之處,根據記載,從東漢建立,到大清滅亡,這期間陝西一共發生了63次旱災,平均30年就會發生一次,其中唐朝是最為頻繁的,290年的時間里就發生了18次旱災,差不多16年就有一次旱災,《新唐書》就有相關的記載:「 ”貞元元年,春旱無苗,至於八月,旱甚,灞滻將竭,井皆無水。”在貞元元年春天發生了一次旱災,一尺持續到八月,就連灞水和滻水兩大水系都即將要干涸,就連供老百姓生產的井水都盪然無存。即便是旱災如此嚴重,但從從長安八大水系的歷史來看,每次旱災過後都能恢復生機,可見旱災雖然有影響,但不是根本原因。

長安盛景


旱災、洪災、地震並成為自然三大災害,既然旱災不是根本原因,那么我們分析一下地震,根據《國語》和《史記》相關記載:「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涇、渭、洛三河堵塞,遂西周亡。”從此很多人將地震作為「 ”亡國之征”,看來地震對河流還是有很大影響的,,《舊唐書》記載:「 ”貞元四年,甲辰又震,灞水暴溢,殺百余人。”由此看見,地震會引起山崩地裂,輕則山崩堵河,使河水斷流,重則地裂水涌,使洪水泛濫,但不管是斷流也好,還是泛濫也好,也都只是暫時的,可見旱災、洪災、地震對長安衰落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荀子》中有雲:「 ”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這是描述關中地區林木茂盛的景象,在《漢書》也提到隴山以西、渭水上游各地遍布森林,由此可見,在漢代之前那,關中、秦嶺地區都被森林覆蓋,但是漢朝大力發展農業,開墾荒地,森林受到了破壞,劉邦新建都城,大興土木,緊接着大量的自然資源都運用到了人們生活之中,再也沒有往日的山林秀色,雖然東漢建都於洛陽,雖然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長安的森林有所恢復,但終究沒有逃過隋唐時期被摧殘、破壞的命運。

根據現代科學論證,森林的破壞極大程度的打破了生態的平衡,使得土壤流失,河床增高,最終萎縮干涸,張禮曾在長安城郊游時說:「 ”過瓜州村,復涉潏水。”潏水,不論是在漢代,還是隋唐,都是長安城內人們賴以生存的水系,長安的冬天雖然不會下雪,但是天氣也是十分嚴寒,不論是皇宮還是百姓家中,都需要大量的薪炭來供暖,但是從張禮的描述來看,已經可以徒步淌過潏水河了,根本不足以運輸長安城內薪炭供給了。

歷朝長安城圖


渭水對長安城有多重要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自古以來長安的物資運輸離不開渭水,《左轉》中所說的「 ”泛舟之役”就是秦國通過渭水給晉國運輸糧食,漢朝之時,所運往長安的糧食可以通過渭水直接送到門口,就像是快遞一樣方便,隋唐之時,渭水雖還可運輸糧食,但已經不能滿足日常所需了,於是開鑿水渠輔助運輸,唐末之時,更是只能通過小舟擺渡,再也難以行船。

由此可見,從漢朝開始,長安城自然災害逐漸增加,旱災、洪災、地震頻發不斷,農耕經濟的加速發展,導致生態破壞,大量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劇,那些沙土堆積在河流里導致河床增高,最終導致八大水系干涸,再也難以維持農耕、生存、加速經濟的衰敗,終不再能支撐軍事供給。


昔日長安圖


2、全局形式的轉移

公元前604年,隋煬帝楊廣繼承大隋天下,斥資開鑿京杭運河,新建東都洛陽,導致民不聊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暴君之一,其實楊廣這一做法實則在挽救天下,但卻跟秦始皇修長城一樣操之過急。京杭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從北京開始,到杭州結束,全場1797公里,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與長城、坎兒齊名。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北方由於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經濟開始慢慢衰落,而南方水域充足,農耕得到飛速發展,在隋唐時期中原、江南等一些地區早已超過北方的經濟,為了維持一個國家的平衡發展,更好的鞏固大隋的天下,楊廣不得不開鑿京杭運河,實現南水北調,以此來提高北方的經濟。

京杭大運河現況


京杭運河的中心—洛陽,便成為了炙手可熱之地,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成為全國上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要是等到京杭運河開鑿完成,洛陽必定會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所以洛陽成為了國都的首選,楊廣開始着手新建東都洛陽,希望遷都洛陽,借着京杭大運河佑他大隋天下。

雖然楊廣開鑿運河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橫征暴斂卻加速了大隋滅亡,到了唐朝後,借着大隋的便利,長安人口急劇增長,已過百萬之多,歌坊林立,詩人輩出,李白、杜甫就兩極好的例子,兩人執掌中華詩壇之牛耳已上千年之久,無人撼動,但晚唐爆發安史之亂後,長安大量文人南遷,洛陽、開封、南京等地漸漸成為文化之都。


黃巢起義


3、晚唐的政治動盪

唐朝,我國歷史上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王朝,不論是唐太宗也好,還是唐玄宗也好,都是勵精圖治,將唐朝帶上盛世,不過自安史之亂後,唐朝不負往日輝煌,杜甫的《春望》就能看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時的長安早已是一片蕭條。

安史之亂,只是晚唐政治動盪的開端,戰亂被鎮壓後,安史余黨依然盤踞在河北等地,不斷煽動藩王聯合,准備卷土重來,使唐朝天下漸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勢,朝廷為了能控制住藩王,只能加大稅收,有錢才能招兵買馬,才能壯大自己的拳頭,這樣才能保住李唐天下,最終百姓不堪稅收重負,只能選擇起義,雖然朝廷能出兵鎮壓,但同時也再消耗這國力,直到黃巢之亂,朝廷戰敗,根據《舊唐書》相關記載,黃巢軍隊占據了長安三年的時間,在城內燒殺搶掠,昔日的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如今都隨風跌入塵煙里,巍峨的大明宮僅剩下一座含元殿,晚唐詩人韋庄也在《秦婦吟》中寫道:「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蒼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綉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西安鍾樓


真正的長安毀滅從黃巢之亂才開始,黃巢之亂結束僅兩年的時間,藩鎮軍閥再次打入長安,不僅逼迫皇帝離開長安,更是下令全城放火,皇城幾乎燒毀殆盡,雖然之後修復了一些,但是乾寧三年,軍閥李茂攻入長安,到處殺人放火,讓長安城雪上加霜。

雖然三次戰亂都對長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毀壞,但依然還能生存下去,直到天祐元年朱溫對長安城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舊唐書》記載;「 ”朱溫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間廬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長安自此遂丘墟矣。”朱溫迫使唐昭宗遷都洛陽,還下令毀區長安全部房子,取走所有木材,沿着黃河前往洛陽,從此長安變成了一片廢墟。

長安盛景


綜上所述,長安經歷了桃花灼灼的繁華,也經歷了國破山河的蕭條,雖然戰亂讓長安城變成了一片廢墟,但是真正讓長安毀滅的卻是自然環境的變遷,生態的破壞讓長安水資源逐漸匱乏,人口承載力下降,千古第一「 ”京”也隨着水土的流失不負存在,再也承擔不起巨大的人口負荷,從宋朝宋太祖趙匡胤之後,長安便逐漸無人問津,王氣散盡,通過長安的衰落,我們也能看出生態環境對一個城市發展,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有多重要,所以現在的我們應該以史為鑒,開始保護環境。

相关参考

西安,十三朝古都,究竟是哪十三朝

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大陸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們就會想起十三朝古都,絕大多數人可能也知道這樣一個稱呼吧!但西安究

西安,十三朝古都,究竟是哪十三朝

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大陸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們就會想起十三朝古都,絕大多數人可能也知道這樣一個稱呼吧!但西安究

西安和洛陽,誰才是中國第一古都

當前,在一些抖音短視頻上經常能看到西安和洛陽乃至陝西與河南兩省的爭論,甚至是地域攻擊!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西安和洛陽之間的爭論問題,西安和洛陽到底誰是十三朝古都,目前西安和洛陽都宣稱自己是十三朝古都,並

中国的古都排行榜有人知道吗?

一、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民国)二、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三、

谁知道陕西的文化历史

再说在西安建都的历史朝代在西安建都的历史朝代大致来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西安是十一朝古都三秦大地第二种:西安市十二朝古都三秦大地h第三种:西安市十三朝古都第四种:西安市十四朝古都西周约前11世纪—前

長安到底有何魅力

西安,在古代很長的一段都被稱之為長安,同時也是很多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十三朝古都,是後人對於長安地位高度評價。在古代能夠享受如此殊榮的,除了長安估計也就只有洛陽了。作為十三朝古都的長安,究竟有何魅力能夠

長安到底有何魅力

西安,在古代很長的一段都被稱之為長安,同時也是很多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十三朝古都,是後人對於長安地位高度評價。在古代能夠享受如此殊榮的,除了長安估計也就只有洛陽了。作為十三朝古都的長安,究竟有何魅力能夠

”长安”这个名字多好啊,古人为什么要改为 ”西安”,谁改的

大家都知道,在今天的中国西部,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十三朝古都,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它也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它就是西安。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这个古老而悠长的城市,四方

西安,一铲子下去都是祖宗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点击加星★贴近你心西安,新兴网红,朋克古都。作为曾经的十三朝都会,西安的地下埋葬了太多故事。以至于半夜走在路上,会产生一种坟头蹦迪的错觉;建筑工地挖到谁家祖坟,从考

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新建東都洛陽

導語: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拋棄長安新建東都洛陽,用心良苦,目的只有一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八十三朝五百五十九帝,不缺賢明聖主,不乏昏庸暴君,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