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熹宗無嗣為起點,談談崇禎皇帝到底該不該打擊魏忠賢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明熹宗無嗣為起點,談談崇禎皇帝到底該不該打擊魏忠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明熹宗無嗣為起點,談談崇禎皇帝到底該不該打擊魏忠賢

1627年9月30日,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宮駕崩。不久,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定年號為崇禎,也就是後來的明思宗。明朝歷史上出現了罕見的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明英宗和明代宗並非是在正常情況下交接的,而且兩兄弟後來又反目成仇),有人說朱由檢運氣好,本來這皇位沒他什么事,偏偏他皇兄無子,只能傳位給他。其實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朱由檢也是經歷了一番險象環生的政治斗爭,才登上了這九五至尊的位置。正是在這過程中,這位勵精圖治的皇帝終於明白,魏忠賢對於自己和大明王朝意味着什么,到底該不該除掉這位權傾天下的閹黨之首。

明熹宗無嗣並非天意,實乃人為

許多人都很奇怪,朱由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怎么連個兒子都沒有呢?事實上人家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分別叫慈然、慈焴、慈炅,但是都還沒斷奶就夭折了,壽命不到半年,此外還有一個胎死腹中。這並不是老天爺為難大明皇上,而是人為導致的結果。

明熹宗的皇後叫張嫣,當時朱由校被魏忠賢和乳母客氏「 ”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不自知,但張皇後卻是個明白人,經常指責二人不守宮中規矩。天啟三年,張氏懷孕,魏忠賢乘機裁撤了皇後身邊的所有宮女,換上了自己的親信。後來張氏果然誕下一個男嬰,但因為早產很快便夭折了。萬斯同的《明史》和張廷玉《明史》都認為,皇後早產是魏忠賢和客氏一手策劃的陰謀。因為二人知道張氏不待見自己,他日若是其子即位必然對自己不利,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這個未來的儲君給做掉了。

天啟三年,另外一位張氏被封為裕妃,也已經懷有身孕,明熹宗還特地為她舉行了隆重的鋪宮禮。但是這位裕妃在無意中得罪了魏、客二人,這便引來了魏忠賢喪心病狂的打擊報復。他假傳聖旨,將她幽禁在冷宮之中,關閉宮門,驅逐所有宮女,既不給水也不給火,逼得裕妃只能在下雨天跳出窗外,匍匐在地上接着屋檐上滴下的雨水解渴。這種慘無人道的暴行最終造成了一失兩命的結果。

所以這明熹宗沒有子嗣的謎團我們算是解開了,他的三個兒子都在出生後不到半年就夭折了,都和魏忠賢與客氏的惡行脫不了干系。很多人都覺得魏忠賢雖然是個奸佞之徒,但是對明熹宗還是忠心耿耿的,其實這是非常荒謬的。魏忠賢之所以效忠明熹宗,只不過是因為這位木匠皇帝昏聵無知,容易擺布,使其能夠借着皇帝的名義行使無限的權力而已。因此他必須將明熹宗的法定繼承人一一除去,然後擁立宗室其他人登上帝位,使自己便於繼續掌握實權。

朱由檢的韜光養晦

崇禎皇帝算是一個少年老成的人,而且極具政治智慧,這從他年輕時與魏忠賢的明爭暗斗中就可見一斑。明熹宗沒有男性後代,五個弟弟中,除了五弟朱由檢,其他幾個都早亡。因此朱由檢成為了事實上的唯一繼承人。而魏忠賢對信王也十分忌憚,一直暗中監視信王府的一舉一動。好在朱由檢從小和明熹宗一起長大,兩兄弟感情甚篤。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他還是裝出一副不問朝政的樣子,經常稱病不參加朝會,避免與閹黨產生交集。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魏忠賢始終對信王放心不下,欲除之而後快,於是便誣陷大臣張國紀企圖「 ”謀立信王”來扳倒朱由檢,幸虧明熹宗極為注重兄弟情誼,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平日素來對魏忠賢馬首是瞻,但這次卻違背了他的意願,因為這么做必然會引起明熹宗的不滿,朱由檢也因此逃過一劫。

即位風波揭露了魏忠賢的野心

明熹宗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召見了朱由檢,並對他說:「 ”來,吾弟當為堯舜。”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傳位信號了,這魏忠賢偏偏視而不見。後來明熹宗駕崩,張皇後和朱由檢相繼發布了懿旨和令旨,魏忠賢卻秘不發喪,其野心已經是昭然若揭,他渴望得到「 ”攝政”的權力,以掌控整個大明帝國。《明季北略》就記載了魏忠賢打算另立新帝,並將其當做傀儡,他曾經在明熹宗死前三天詢問內閣輔臣施鳳來,意思就是想做明朝的王莽,後者雖然是其黨羽,但畢竟屬於士大夫階層,怎敢做此大逆不道的謀劃,回答說:「 ”居攝不可考,且學他不得。”這回復讓魏忠賢相當不爽,於是他轉而問計於兵部尚書崔呈秀,後者干脆選擇了沉默,魏忠賢所幸打破砂鍋問到底,他才說出了「 ”恐外有義兵”這幾個字,徹底讓魏忠賢打消了攝政的念頭。而張廷玉所修之《明史》也證實了這一點,所謂:「 ”及熹宗大漸,折忠賢逆謀,傳位信王者,後力也。”

事實上,從明熹宗駕崩到朱由檢即位,這短暫的時間內,宮廷內部的形勢是非常緊張的,朱由檢也是如坐針氈,他知道魏忠賢是個心狠手辣的角色,皇嫂那句「 ”勿食宮中食”的叮囑時時刻刻都回響在耳邊,入宮後的這一夜,他整夜未眠,處處保持警惕,期間有一位太監走過來,朱由檢還主動和他拉起了家常,並且索要了佩劍,以防不測,許諾日後一定重金回報。還將光祿寺(負責祭祀、朝會、宴鄉酒澧膳饈之事的機構)送來的酒食都送給了周圍巡邏的保衛人員。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魏忠賢對於朝局的控制是多么恐怖,多么黑暗,甚至連皇位繼承人都膽戰心驚,不能自安。

欲玩弄崇禎帝於股掌之間

既然沒法阻止朱由檢即位,那么就讓他和明熹宗一樣被自己玩弄於股掌之間,這就是魏忠賢當時的想法,反正無論誰當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是傀儡。於是他故技重施,為了表示對新領導的「 ”友善”,進獻了四位國色天香的妙齡少女,卻不料朱由檢並非是像他皇兄那樣的酒色之徒,不過他出於新帝登基,立足未穩的考慮,還是收下了這份「 ”大禮”。回宮後朱由檢對這些女子進行了搜查,果然在其中發現了貓膩,左右從她們的裙帶頂端搜出了攝人心魂的「 ”迷魂香”,並將其盡毀,以免蠱惑聖心。

魏忠賢見此法沒有奏效,於是再生一計。一天晚上,朱由檢正在和幾位大臣討論朝政,突然一股幽幽異香飄入鼻中,叫人想入非非。所幸這位勤政的皇帝並沒有被此迷失了心智,他馬上命左右在宮中四處搜查這股異香的來源,結果看到一個小太監手里拿着香坐在夾牆中間,經過逼問得知是魏忠賢所使也。朱由檢不禁哀嘆道:「 ”皇考皇兄皆為此誤!”崇禎皇帝的理想是中興大明,一但渡過政治難關,怎么會容忍身邊存在這樣一個時時刻刻企圖控制自己的近臣呢?因此為了實現的政治抱負,他必須要除掉魏忠賢。

魏忠賢集團的存在對明朝的危害

盡管崇禎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但並不代表他一無是處。他深知魏忠賢的存在不僅對自己,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禍患無窮。

首先,魏忠賢及其黨羽在全國各地大搞個人崇拜運動,掀起了一股為其修建生祠的熱潮。更荒唐的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浙江巡撫潘如楨將此事上奏朝廷後,明熹宗不但沒有駁回,而且極力贊成,還特地為生祠撰寫匾額,題為「 ”普德”。各地官員一看,連皇上都表態支持了,咱們也趕緊行動吧,便紛紛給魏忠賢建生祠,人人都把他像偶像一樣頂禮膜拜。這里就會產生一個問題,修生祠的錢誰來出?魏忠賢個人嗎?當然不可能;是國庫嗎?前方戰事那么吃緊,還哪有錢給他修生祠啊;是皇帝個人嗎?這更加不可能。這負擔只能從老百姓那捉襟見肘的腰包中榨取。當國家已經到了用民眾的血汗錢去滿足一個「 ”跳梁小丑”的虛榮心之時,天若不亡它,那天理何在?

其次,魏忠賢利用皇帝的昏聵,肆無忌憚地擴大自己的勢力,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也被稱為是「 ”閹黨”。《明史》的說法是「 ”當此之時,內外大權一歸忠賢......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於是滿朝文武盡皆宵小之徒,不聞正義之聲。對於彈劾自己的大臣,魏忠賢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迫害。比如在對待曾經被舉薦為「 ”廉吏第一”的楊漣時,不僅誣陷其貪污,更是對他施以「 ”土囊壓身,鐵釘穿耳”的酷刑,致其慘死獄中。整個朝堂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的統治氛圍之下,正直的官員永無出頭之日。

第三,閹黨甚至對明朝的對外軍事行動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當年孫承宗督師遼東,力主出關防守,將防線推進至寧遠,重用袁崇煥,經營寧遠城,明軍更是練兵於兩百里外。眼看着明朝的遼東局勢趨於穩定,結果又出了幺蛾子,孫承宗遭受到了閹黨的無端攻擊,被迫掛印而去,他苦心經營的局面前功盡棄。新任的遼東經略高第撤出所有山海關外的守軍,導致袁崇煥鎮守的寧遠成為一座孤城,努爾哈赤趁機率軍進攻,要不是袁崇煥指揮得當,將士用命,力保寧遠不失,否則山海關外早就不會再有明朝的一兵一卒。

結語: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現在很多人喜歡說「 ”忠賢不死,大明不亡”,其實大謬也。我認為「 ”忠賢不死,大明亦亡”,以魏忠賢為代表的政治集團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朝廷的一種威脅,他們積累了大量財富,無休止地濫用民力,在人事安排上不看重個人能力和道德品質,而一味任人唯親,以至於庸才當道,國無寧日。凡此種種又比令人詬病不已的東林黨爭強多少呢?事實上明朝真正的病根在制度,閹黨之禍與東林黨爭一樣都是腐朽的政治體制下的產物而已,都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所以也沒必要五十步笑百步。更何況將國家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一位市井無賴,專權妄為的宦官身上,本來就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如此朽敗的政權又有什么值得老百姓留戀的呢?

參考文獻:

《明史》

《明實錄》

《明季北略》

《重寫晚明史》

《明史講稿》

文:蘭台令君

圖: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相关参考

被許多人喊冤的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

提起來袁崇煥,有的人會感覺到可惜。袁崇煥被磔殺而死,那一年他47歲,袁崇煥被殺的時候,正當盛年的時候,這樣為國為民、朝氣蓬勃、舍生忘死、仁智勇廉的人,死於敵人之手尚且可惜,何況被自己的人殺害?袁崇煥死

臣子該不該介入立儲,賈詡會告訴人們怎麽做

與搶著做皇帝相對應的是爭儲,幾乎歷朝歷代都有爭儲的情況,同樣隱秘,同樣你死我活。爭儲絕不是一對一的單挑,更像一個集團與另一個集團的群毆。一般而言,爭儲決出勝負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朝臣的割裂,利益集團的重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這樣的人物歷史上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這樣的人物歷史上

魏忠賢在明朝隻手遮天,卻鬥不過一個剛剛繼位年僅17歲的崇禎

這個問題有意思,也值得我們這些後來者進行反思。由於崇禎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然而,爲什麼他卻在即位的時候,當機立斷,把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全部消滅呢?理解這個

躲過魏忠賢幾次暗害的天啟皇后,有膽有識,朱由檢當皇帝全靠她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為了籌備年僅十六歲的熹宗朱由校的大婚禮,明政府下令從全國各地十三至十六歲的少女中為其挑選后妃,結果張嫣被選中。張嫣,字祖娥,河南祥符縣人。她容貌美麗端莊,才華橫溢超人,所以深

夏朝之前的虞朝真的存在嗎

中古歷史源遠流長,我們每個人所熟知的朝代,就如我們從小爛熟於胸的朝代歌一樣,其大多以夏朝為起點,然而在各種史料,尤其是先秦古籍中,卻出現了一個少有人知的「虞朝」。那麼,「虞朝」真的存在嗎?它真的是一個

明朝大宦官魏忠賢和他的遍地生祠

在一個皇帝、一個女人、一幫吹鼓手的推波助瀾下,魏忠賢的「無上名號」愈來愈多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離奇:廠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爺、祖爺、老祖爺、千歲、九千歲,對於九千歲魏忠賢似乎還不滿意,因而有些人乾脆

明朝大宦官魏忠賢和他的遍地生祠

在一個皇帝、一個女人、一幫吹鼓手的推波助瀾下,魏忠賢的「無上名號」愈來愈多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離奇:廠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爺、祖爺、老祖爺、千歲、九千歲,對於九千歲魏忠賢似乎還不滿意,因而有些人乾脆

歷史上的朱棣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

明朝一共十六帝,更有哪位是英雄?明太宗朱棣,到了世宗時改成祖皇帝,這個本不該繼承大統的人卻搶了侄子的皇位,在講究法統和道統的年代必定爭議頗多。想了解朱棣是個怎樣的人,就必須知道他做過哪些事,以求管中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