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為何把幾十萬軍隊留在貴州就地為民

Posted 移民

篇首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明王朝為何把幾十萬軍隊留在貴州就地為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明王朝為何把幾十萬軍隊留在貴州就地為民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新建的大明王朝,實際上控制的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長城以外是蒙古的兀良哈、韃靼、瓦剌三部,關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天山南北是蒙古人建立的察哈台汗國。長城以內的中原、巴蜀、江南、湖廣等地經過各個朝代的經營開發,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但地域廣闊的「 ”夷蠻之邦「 ”,地處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卻地多雨潦、少牲畜、無蠶桑,人煙稀少。西南地區被元朝所封的梁王匝剌瓦爾密固守盤踞,朱元璋多次招降,梁王自恃地險路遙,頑固據守。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征南將軍傅友德、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率領30萬大軍遠征西南,數月明軍平定雲南。

  局勢得到穩定後,朱元璋擔憂大軍撤回後,雲南又成孤懸,於是下令數十萬平定梁王的西征軍隊在貴州就地軍屯。昔日人煙稀少的貴州山地,瞬間變成了一個龐大的軍營。幾十萬人的軍隊,供養成了大問題,靠賦稅?靠征調?都不現實。戰爭進行當中,一位大臣向朱元璋建議說:「 ”備邊在足兵,足兵在屯田。”這一建議深受朱元璋賞識,最終,朱元璋也選擇了讓軍人自己養活自己。

  曾經鏗鏘作戰的將士們開始拿起鋤頭,開墾田地。20萬明軍按三比七的比例,三成軍隊駐扎城市,七成軍隊在農村屯耕,有10多萬人加入墾荒的行列。他們一邊開荒種地,軍食自贍;一邊操練軍事,以防戰亂。從貴州腹地的安順向西到曲靖,過昆明、楚雄直至景東,每六十里到一百里,明軍建立一個屯軍寨子,開墾周圍的土地。


  昔日的不毛之地,在這些來自江南的農家子弟手里,變成了千里良田。這些屯軍寨子是按軍隊編制分布的,它們分別由六個衛來管理,這六個衛分布在貴陽和曲靖之間。分別是:威清衛(即今天的清鎮市)、平壩衛(今天的平壩縣)、普定衛(今天的安順市西秀區)、安庄衛(今天的鎮寧縣)、安南衛(今天的晴隆縣)和普安衛(即今天的盤縣)。 這六個衛就是今天貴陽以西六個主要城市的雛形。貴州不少城市也都源於當年的屯軍營寨。像今天的黔西縣,就是普定等六衛建城之後,明朝政府營建的郭張城 。 當年的屯軍只是朱元璋和征南將領手中的「 ”棋子”,在雲貴高原這張偌大的棋盤上,他們根據全局的需要,選擇戰略要害,輕輕一放,無意間造就了今天的屯堡城鎮和村寨,被稱為「 ”調北征南”。

  實行軍屯制度後,為了穩定軍心、保障固定名額的滿員,使軍士「 ”有親屬相依之勢,有生理相安之心”,不至於逃散、脫籍,大明王朝規定「 ”正軍”、「 ”軍余”必須攜帶妻室兒女,無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同時,明朝政府推行了「 ”就寬鄉”的移民政策,即鼓勵百姓由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到經濟滯後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區向地廣人稀的地區遷移。在「 ”鼓勵”的同時,也強迫大批內地破產的流民和平民遷往貴州。遷入的平民,按照給予的土地,劃分區域管理,成為「 ”民屯”,也被稱作「 ”調北填南”。


  這些移民主要來自江南和中原一帶,根據史書記載,明洪武年間進入貴州的移民在160萬人以上,永樂年間在35萬人以上。另據《安平縣(今平壩縣)志》記載:明洪武年間,設「 ”平壩衛”,因「 ”地廣人稀”,由湖廣的長沙等地,實行「 ”三丁抽一”的辦法,發配到平壩衛。偏僻遙遠的貴州就這樣迎來了她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集團移民。這些移民中,一部分是軍屯將士的家眷親屬,一部分是內地的良家子弟。他們的到來,一方面擴大了屯堡人占有的土地和勢力范圍,穩定了軍心;另一方面,來自內地的先進文化一下就沖進尚在半原始狀態的貴州,極大地帶動了貴州的發展。漢族的比例也第一次超過其他民族,成為貴州人口的主體。

  明初,政府只在貴州設立衛所。隨着「 ”民屯”的展開,開始設置郡邑,「 ”衛所治軍,郡邑治民”。對於鞏固明王朝的統治來說,朱元璋的「 ”調北征南”只是權宜之計,而「 ”調北填南”才是長久之計,是一種更為深謀遠慮的治國安邦的策略。

  習慣上,人們把貴州的「 ”軍屯”後裔稱為「 ”調北征南”來的,而把「 ”民屯”的後裔稱為「 ”調北填南”來的。現在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凡是叫「 ”屯”的村寨多大是「 ”調北征南”來的軍人後代;凡是叫「 ”堡”的村寨多大是「 ”調北填南”來的平民後代。

  人口流動是一種進步現象,改變了「 ”老死不出鄉里”的凝固、封閉狀態。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口過多固然不利於社會發展,而人口過少則缺乏開發的力量,移民對「 ”不患無地而患無人”的貴州來說,意義非同尋常。明代移民的主體是「 ”屯民”,他們是穿軍裝和不穿軍裝的農民,開墾土地,發展農耕,在農業社會具有決定性作用,促成貴州歷史上的第一次開發。移民把中原、江南等地長期積累起來的農耕技術帶到了貴州,逐步改變了貴州「 ”刀耕火種”的粗放耕作,農業生產在「 ”漸比中州”的更高層次上得到發展。

  大規模的移民,實際上是以人為載體的「 ”文化大搬遷”,將農耕技術、工藝制造、中原式建築、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佛教道教、儒學教育、文學藝術等整個漢文化體系完整地移植到貴州這塊土地上,從而改變貴州的文化面貌。

  貴州文化的興起,與明代教育有很大關系,辦起了衛學、府州縣學、宣慰司學、書院、社學、私塾,朝廷還在貴州開科取士,貴州人有機會參加全國的人才選拔,人才聯袂而起。別的不說,唐詩、宋詞中沒有一個貴州人,而明代有貴州「 ”開省以來人物之冠”的孫應鰲,有以「 ”詩書畫三絕”名噪江南的楊龍友,有被譽為「 ”天末才子”的謝三秀,有詩壇對貴州刮目相看的吳中蕃……,

  貴州建築的經典之作,不少是明代的,如有貴陽的甲秀樓、文昌閣,遵義的海龍囤,安順的文廟,平壩的天台山伍龍寺,福泉的古城、葛鏡橋等等

相关参考

李承晚一道令爲何致朝鮮戰場十萬軍隊一夜覆滅

穆喬爲了讓這位總統留下來,明知南朝鮮軍隊正在逃命的路上,有的甚至已經全軍覆滅,但還是信口開河地說,南朝鮮軍隊打得很好,沒有哪支部隊已經潰敗。總統要是留在漢城,能夠激勵部隊的鬥志。如果總統逃跑,消息傳開

武昌起義時,清朝還有70多萬軍隊,為何非要起用袁世凱不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廣總督瑞澄棄城而逃。在逃跑的過程中,驚惶不已的他接連給清政府拍了好幾份電報,請求火速派兵增援在漢清軍。瑞澄的電報讓王公大臣們驚惶之極,就連攝政王載灃都有些沉不住

蘇軍在幾個月內,就損失數百萬軍隊,為何還能發起反攻取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場戰爭。蘇德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先後投入超過1000萬人。這種規模的戰爭,在人類史上都是少有的。蘇德戰爭還是戰爭史上經典的反敗為勝案例。德軍在戰爭前期勢如破竹

這個甲級戰犯從未上過戰場,被判絞刑後,幾十萬日本人爲他求情

1946年,有七個侵華日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分別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廣田弘毅、板垣徵四郎、木村兵太郎、鬆井石根、武藤章,其中,除了廣田弘毅,其他六人都是在日本軍隊任職的五官,只有廣田弘毅是文官。

10多年的軍事對抗,越南120萬軍隊,爲何出現了大量逃兵

從1979年開始,越南陷入了兩線作戰的情況。越南一方面已經佔領了兩個西部鄰國,需要駐紮部分軍隊。另一方面,越南需要在北部駐紮大量的主力,因爲北部的壓力很大。長達10餘年的軍事對抗,對越南的經濟影響非常

副總統有職無權,為何李宗仁仍要競選,只因不想留在北平當俘虜

1943年9月,桂系首領李宗仁率領第五戰區數十萬部隊抗擊日寇已經6個年頭,駕輕就熟、戰功赫赫,卻突然被蔣介石調任剛剛成立的漢中行營主任,名義上統轄第一、第五、第十三共3個戰區,權力看似擴大了3倍,但實

副總統有職無權,為何李宗仁仍要競選,只因不想留在北平當俘虜

1943年9月,桂系首領李宗仁率領第五戰區數十萬部隊抗擊日寇已經6個年頭,駕輕就熟、戰功赫赫,卻突然被蔣介石調任剛剛成立的漢中行營主任,名義上統轄第一、第五、第十三共3個戰區,權力看似擴大了3倍,但實

超寫實畫家張青,作品比圖片還清晰,一幅作品拍賣幾十萬

張青,湖北孝感人,美國肖像畫協會會員,1996年師從冷軍,專攻超寫實畫派,現為職業畫家。2012年12月,作品《好事成雙》以23萬元人民幣在西冷拍賣,2013年5月《事事如意》以23萬元在北京華晨拍賣

王莽創立新朝後,所做之事處處為民著想,為何還是導致民不聊生

近些年穿越劇頻繁播出,廣大群眾朋友閑來無事就會做做穿越夢,冥思苦想自己該穿越到什麼朝代最好,知乎上甚至還出現"如果能夠穿越,但是你手上只有100元,你會買什麼東西跟著你一起穿越?"這種奇葩的問題。但網

張居正改革中興了大明王朝,為何最終失敗收場

古往今來,為了變法圖強,實現國家興盛,各個朝代出現了許多改革。但是,真的能成功地將改革方案推進下去,並取得一定成效的卻著實不多。一個改革方案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不僅需要有勇有謀的改革家,也需要有利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