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為何會被叔叔朱棣奪位

Posted 命令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允炆為何會被叔叔朱棣奪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允炆為何會被叔叔朱棣奪位

書接上文,學弟繼續講評:


建文帝朱允炆這個皇帝是朱元璋一手扶上皇位的,起初遭到了朱元璋大多數兒子的反對,當然這些王爺都是手握兵權的,不然定然不敢與朱元璋放肆,這也是朱元璋允許王爺在外帶兵遺留下的弊端,這一切都是源於建文帝上位後頒布了一個命令,才會激怒朱棣,最終龍位被奪,死在戰亂之中。這是命令是什么呢?跟着學弟一步一步往下走!

削藩

削藩顧名思義是為了增加皇權影響力、廢黜王爺手中的兵權,由於大明的統治可以全部集中在皇帝的手中,周王朱橚率先倒台,緊接着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僅僅一年五位掌管兵權的王爺,全部被廢。接下來是公認最棘手,最難對付,歷史也證明了是以少勝多打敗建文帝的燕王朱棣。


削藩的命令太過急促實施留下了諸多弊端,燕王反是由於朱棣對於自己曾經身在王位的叔叔不僅不善待,而且全部流放。十歲就被封為燕王的朱棣,怎么可能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呢?削藩命令剛剛頒布時朱棣便有心想要將這些兄弟召集在一起,准備反抗朱允炆的這種政策,可他的兄弟不僅沒聽,還告知朱棣:四哥,有這種想法很危險。不久後這些人全部都不與朱棣有聯系。


然而他們的命運還很明了,全部被廢黜、流放。輪到朱棣之時,只好奮起反抗,直接鬧到了叔侄二人刀兵相見的地步。站在朱棣的角度上來看,他的決定是正確的,站在朱允炆的角度上這是叔叔一時的糊塗,只要叔叔同意撤兵自己是可以原諒他的,可事實證明朱允炆的決定是錯的,朱棣就像一頭狼,打一次就能銘記一輩子。

因此在經歷長達三年的靖難之役,最終以朱棣險勝告終,戰爭期間朱允炆有很多的機會直接將朱棣軍殲滅,可是他卻由於叔侄情義沒有這樣做,可朱棣一有機會直接奪了建文帝的皇位,可見在皇權面前,親情變得一文不值。


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朱棣這一出是毫無疑問的反叛,古人有言: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拋開叔侄朱棣是建文帝的臣子,不論主上提出多么昏庸無理的要求,作為臣子是不應該反抗的,這才是忠臣。但朱棣這樣做卻成功了,在當時的角度上來看沒有人敢去評價朱棣不好的一面,畢竟朱棣成為了皇帝。歷史只會銘記成功者,而失敗者建文帝便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對象,您覺得這樣合理嗎?學弟認為不光是不合理,簡直是在為朱棣開脫。

2、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爆發後,朱棣率先出擊,可惜自己實力太弱,只能讓朱允炆追着打,可他堅定不移的信心,身先士卒的做法讓士兵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因此很多人都願意跟隨朱棣,朱棣馭人之術是非常恐怖的,他自身的武力在眾王爺中也是一位佼佼者。


朱棣的謀略也是一等一,在建文帝發布了削藩命令後,燕王朱棣便開始了招兵買馬,招募的都是一些蒙古族的武士,這些人的戰斗力極強,但由於只能秘密招募,招募的士兵遠不足鎮守北京的十分之一,因此在真正與建文帝開戰後,朱棣所謂的戰敗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敗,是因為朱棣發布了清君側的命令後,隨機發布了征兵的命令。


蒙古人看到建文帝的實力比較龐大,本不想加入朱棣的陣營,因此朱棣起初招兵並不順利,遇到了很多的艱難挫折,這里有一個我們需要學習朱棣的地方:堅持不懈的努力。他一直在正面戰場與士兵一起吃飯、休息,招募兵馬的事情逐漸的交給了姚廣孝後更名為道衍和尚。他沒有這位幕後和尚謀士的話,朱棣距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


由此可見建文帝削藩的決定是正確的,可使用方法是錯誤的,最可惜的是遇到了燕王這匹嗅覺靈敏的頭狼,引領着部隊一口一口的將建文帝朱允炆的兵力所侵吞,最後成為了永樂大帝朱棣。他獲得了靖康之難的勝利,總共只用了三年,這三年朱棣的損失很大,打光了積攢多年的糧餉,兵士。可他收獲的是整個天下。

3、仁慈與實力弱

朱允炆上位後廢除了太祖皇帝生前制定的律法,這一做法引起了朱棣的不滿,朱元璋所設定的律法是國法,開國皇帝設立的法律豈能是說廢就廢呢?這也順便展現出朱允炆仁慈,一個人何況是一個皇帝,他可以對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仁慈,但他卻選擇對一匹頭狼仁慈,這也是朱允炆靖難之役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棣的軍隊是王牌軍,雖人口不多,前期的戰役也是屢戰屢敗,直到寧王選擇幫助燕王朱棣後,朱棣拉開了反敗為勝的序幕,明朝最強大的雇佣軍朵顏三衛到了朱棣的帳下,經過朱棣深思熟慮以及與姚廣孝的認真交談後,二人共同發明了一種適合朵顏三衛的戰術,撲殺。朵顏一出,建文帝的百萬大軍都要膽寒,可見其軍隊之戰力強悍。


建文帝如若一開始直接派大軍壓境,不給朱棣拖延的機會,他根本等不到寧王歸順,那時的朱棣不過只有十萬之眾,然建文帝卻有百萬之師,昔日曹孟德以一萬人馬在官渡大敗袁紹十萬,完成了以一敵十的壯舉,難道所有人都是曹操嗎?都有他的天時地利人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這方面也體現出建文帝的仁慈,不錯昔日袁紹也是由於仁慈才會被打敗的,如此說來:

靖難之役與官渡大戰除去雙方領導人方面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說話,這句話是否完全正確尚未可知,目前看來這句話放在靖難之役中無比的合適,朱棣原本不過一生只能是藩王,朱允炆是他的皇帝。由於一個不切實際,漏洞百出的決定讓朱棣有了戒備,由於朱允炆的明目張膽寵幸大臣,給了朱棣出兵的理由。


朱允炆在大軍出征前頒布了一道命令:不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傷害到燕王朱棣。


請大家客觀的評價一下,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炆的大軍還有戰斗力嗎?還可能打得過朱棣以一抵百的虎狼之師嗎?學弟可以評價朱允炆是婦人之仁嗎?學弟自認為是可以的,但怎么看都不可能夠打過朱棣的大軍。首先朱棣當時並不知道朱允炆頒布了這道命令,朱棣身先士卒只是為了自己的軍隊的士氣。試想朱棣在陣前一立。


朱允炆大軍首先是不敢放箭,何況朱棣的軍隊大多都在塞外邊疆駐守,實戰經驗頗多,自然勢必朱允炆從各地調來的大軍多,而且下手狠,在邊關待慣的人會養成自己獨特的一種傲氣,即使敵軍有千軍萬馬也絲毫不懼的傲氣,因此朱允炆這道命令即軟弱又長了敵軍的士氣。

綜上所述:朱元璋留下的一把好牌,被朱允炆的仁慈、技不如人、做事不干凈打成了一把破牌,反觀朱棣卻是將一把好牌打成了一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王炸牌。可以看出朱允炆是非常仁慈的,但這種仁慈給錯了對象,先前提到過。朱棣是一頭凶狠無比的野狼,狼若回頭必有緣由,不是報恩便是報仇,顯然朱棣不是報恩也不是報仇就是單純的為了朱允炆的皇位!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下期為大家講解永樂大帝為什么要發動浩浩盪盪的下西洋運動?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相关参考

明朝疑案|朱允炆為何要求不準任何人殺朱棣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

明朝疑案|朱允炆為何要求不準任何人殺朱棣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

朱棣兵臨南京城,朱允炆為何派一名女人去議和,此人結局如何

朱標在的時候,沒有人敢覬覦他的太子之位。一來有朱元璋罩著,二來他本身就是嫡長子,名正言順,三來朱標自身有能力,讓人心服口服。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樣了,他各方面比不上父親朱標,又是小輩,眾位叔叔肯定不容易對

曾幫助過朱棣的朵顏三衛,為何會被他斬草除根

明朝的諸多皇帝中,除了朱元璋之外,誰的歷史功績最高?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明成祖朱棣了。只不過,他的皇位是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那裡奪來的,算不上名正言順的皇帝,所以,朱棣一直受到世人的詬病和批判。

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究竟到哪裡去了,一直是後世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

正史看《大名風華》,史書中的一個細節明確表明朱棣找到了朱允炆

大名風華最近熱播,盡管劇情嚴重偏離了史實。該劇一直是繞着朱允炆為主線,那么有一個問題,朱允炆到底去哪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的兒子,朱元璋在位時一心將朱標培養成接班人。從小給朱標找最好的老師教育

正史看《大名風華》,史書中的一個細節明確表明朱棣找到了朱允炆

大名風華最近熱播,盡管劇情嚴重偏離了史實。該劇一直是繞着朱允炆為主線,那么有一個問題,朱允炆到底去哪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的兒子,朱元璋在位時一心將朱標培養成接班人。從小給朱標找最好的老師教育

朱元璋為什麽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沒有在他幾個嫡子中“立嫡以長”,而是選擇了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作為儲君,這是他的無奈之舉,也是他嚴格遵守明朝皇位繼承制度的唯一選擇。洪武二十五年(1

朱元璋選擇朱允炆為繼承人,是因為他背後沒有勢力

朱元璋和朱標的父子感情,大概是歷代皇帝與太子之間最好的。朱標是嫡長子,從小就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明朝才建立就被冊為皇太子,重點培養毫無猜忌,地位非常穩固。但是,朱元璋看重朱標,未必就看重朱允炆。選擇朱允

朱元璋處心積慮建立起來的藩王制度,為何朱允炆一上台就要撤藩

文|方圓文史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主要敗在兩件事情上:其一是更定官制,其二便是削藩。而這兩件事情,最後也成為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的借口,稱建文帝「”更改祖制”。當然了,朱棣的之所以要發動叛亂,主要還是為了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