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為何命人在恭親王常寧墓前勒斃了他的兩個孫子

Posted 教徒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嘉慶帝為何命人在恭親王常寧墓前勒斃了他的兩個孫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嘉慶帝為何命人在恭親王常寧墓前勒斃了他的兩個孫子

發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一百多名天理教徒在太監策應下,分別從東西兩側攻入北京紫禁城事件,史稱「 ”癸酉之變”或「 ”天理教起事”。嘉慶皇帝則怒稱為「 ”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嘉慶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後世有人評價其仁慈、平庸,實則不夠准確。

清王朝經過了鼎盛的康雍乾時期,已經開始衰落。人口增加、官員腐敗、自然災害不斷加之重重稅賦,致使多地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惡化,各類起義頻繁發生。

1813年9月,林清等人組織的天理教在京畿重地發動起義,參與起義的人數並不多,但刀槍直指滿清朝廷的核心中樞,造成的震盪驚動全國。

嘉慶十八年立秋剛過,嘉慶皇帝遵循祖宗慣例,啟程前往承德北部的木蘭圍場進行圍獵活動。作為馬背上的民族,滿族人尚武,從康熙帝起差不多每年都送行大規模的行獵活動,動用兵力有時上萬甚至數萬人之多,用來訓練八旗子弟。當時這一活動有個專門的稱謂,叫「 ”木蘭秋獮”。

這次,嘉慶帝幾乎帶走了京城中所有的主力兵馬,完全沒料到會有人敢在這期間到紫禁城鬧亂子。

九月中旬,嘉慶帝已經在圍獵結束返程途中。在北京的林清帶領天理教徒,以「 ”奉天開道”為旗號,於京城發動兵變,約二百名天理教徒化裝進城,在皇宮幾位入教太監策應下,分別從東華門、西華門發起進攻,直搗皇宮大內。

攻打東華門的天理教徒由頭目陳爽率領,劉呈祥殿後,太監劉得才、劉金當向導;攻打西華門的天理教徒由陳文魁率領,劉永泰殿後,太監張太、高廣幅當向導。

他們揮舞鋼刀,揮舞「 ”順天保民”旗幟,呼喊狂叫,見人就砍,勢頭凶猛。教徒們有的沖到隆宗門,有的沖到養心門,與宮廷侍衛展開激戰。一時間,紫禁城內外一片混亂。明末以來,古都皇宮又一次面臨戰火考驗。

這時,正在上書房讀書的皇子們獲悉這個突如其來消息,頓時一片驚慌。同時聽聞這一消息的諸王大臣,也錯愕無策。有的跑到宮門查看即被砍殺,有的甚至准備逃跑保命。

面對突發事件,時年32歲的皇次子旻寧、即日後的道光皇帝,很快鎮定下來。他急命貼身太監取來打鳥的火槍、撒袋和腰刀,沖出書房迎敵。

當時,喊殺聲清晰可聞,情勢十分危急。

在西華門這一側,由於守衛松懈,宮門關門不及時,八十余名天理教徒全部沖入了紫禁城,並反關城門以拒官兵。這些教徒先到尚衣監,屠殺一空,只有幾個干雜活的老婦人躲進草叢中幸免於難。接着他們又闖入文穎館,殺死數人,隨後聚集在隆宗門下。此時內宮門已關閉,有一名護軍,眼見形勢危急,就把鑰匙揣在懷里,被教徒砍了數刀後昏倒在石階下,但鑰匙得以保全。

隨後,有教徒小頭目手持白旗由牆外廊房爬上牆頭,企圖從養心門竄入院內。

旻寧發現兩名天理教徒已經爬上養心門牆頭,正准備越牆沖來。他舉起鳥槍,瞄准牆頭的教徒,砰的一聲打死一個,再發一槍,又擊斃一個。

(劇照)

貝勒綿志也隨之開槍擊斃一名教徒。眼見三名領頭教徒墜地而死,其他教徒不敢繼續攀牆,只是龜縮牆外狂叫。有兩名教徒則偷偷潛入內膳房,結果被躲在里面的太監擊殺。

旻寧又連發數道命令:讓人火速將皇宮事變奏報尚在京外的父皇嘉慶;關閉紫禁城的四座城門;通知京畿火器營飛速入宮「 ”捕賊”;派人安慰居住在儲秀宮的皇母,並派皇三子不離皇母半步。他自己親自率內侍兵丁到到儲秀宮和東、西長街巡查,以備不測。

午後,禮親王昭槤、庄親王綿課、貝子奕紹等在京諸王大臣,紛紛自神武門趕入宮中,聚集在城隍廟前。鎮國公奕灝(hào)迅速調集正在箭亭集結准備派去鎮壓滑縣暴動的1000多名火器營官兵進入紫禁城平亂。

庄親王率領一百多名火槍兵和幾十名長矛手,沿西城牆根進兵;趕到宮中的王公大臣也手持刀矛,領着家丁仆人,跟在火器營後面,向隆宗門進攻。

經過浴血奮戰,天理教徒最後因力量懸殊而失敗。

這場由天理教在都城引發的暴動,震驚了朝廷,也震撼了整個華北大地。

九月17日清晨,在回京路上已得知變故的嘉慶帝,下旨加封皇次子旻寧為智親王,並將其所持之槍命名為"威烈"。同時下旨,把負責紫禁城守衛的各級官員一律革職聽候查處。

又派遣五名隨駕的親信王公大臣先後抵京。命八旗都統在各自的轄區擒捕逆匪,「 ”其三品以下官員以及軍民鋪戶人等俱著逐戶挨查”。

剛回京的吏部尚書英和接替瀆職的吉倫,兼任九門提督,按照庄親王提供的信報,派人到宋家庄將天理教頭目林清捕獲到案。

嘉慶帝決定下狠手來處理這起事變。

九月十九日,他的御駕回到北京。清晨時分,嘉慶帝策馬進入朝陽門,滿朝大臣聚集在朝陽門御道兩側跪迎,現場氣氛壓抑而緊張,嘉慶帝根本不理睬迎駕的王公大臣,而是出人意料地下馬,走向站在路邊執行警戒的清軍士兵,向他們噓寒問暖。然後嘉慶帝上馬,傳令群臣前往乾清門前集合。

這些大臣們趕到乾清門才知道,原來是皇帝讓他們跪聽《罪已詔》。

根據史料記載,群臣聽完了皇帝的自我反省昭書,都痛哭失聲,不敢抬頭。

九月23日,嘉慶帝在中南海豐澤園親自審問事件當中的大逆要犯。御前侍衛佩刀環立,文武官員分立皇帝兩側,氣氛肅殺。

其實,刑部對這些犯人的審訊已經進行過了,嘉慶帝不過是做最後的宣判而已。

首先提審投靠天理教的太監到場。事件中一共有七名太監涉案,分別擔任帶路和內應,其中一名太監已在混戰中被打死。

提審到場的六名太監早已經嚇得魂不附體,趴在地上連呼主子饒命。

嘉慶帝滿臉冰霜,憤憤地說,你們原來是朕的內侍,竟然投靠了林清。朕平日里是不是苛待了你們?太監磕頭如搗蒜,連說:「 ”皇上天恩寬厚,近日又加賞錢糧,更有何銜怨之處”。

嘉慶帝追問,既然如此,你們為什么要投靠林清謀大逆?六個太監趴在地上,面如死灰。嘉慶帝宣布每人重責40大板,凌遲處死。

接着,嘉慶帝命令提林清到堂。他首先追問林清謀反的動機為何?林清狡辯說這是天意,是劫數,一切在劫難逃。嘉慶帝又問說你都有哪些同黨,林清也毫不回避,直言相告。嘉慶帝詢問身邊大臣是否屬實?大臣稟報,說有的已經正法,有的剛剛拿獲,有的正在通緝···。

(林清畫像)

嘉慶帝起身,宣布將林清凌遲處死,將首級在山東,直隸,河南三省邪教泛濫地區巡回示眾,家屬連坐,立即執行。所有從逆人犯一律斬絕。

之後,嘉慶在對天理教攻打皇宮之事進行了詳細調查,才發現與天理教徒有勾結的,除了幾位宮內太監,還有數位近臣宗親早已知情。而這樣大的事情竟被他們隱瞞不報,以致釀成事發。

嘉慶帝決定,對參與其中的官員一律革職,情節嚴重者抄家下獄殺頭。

林清身邊有個叫祝現的教徒,他的族兄祝海慶是北京豫王府的差役,早已經將林清攻打皇城的所有路線時間都弄得明明白白。祝海慶在初九日便向豫親王裕豐舉報,說自己的堂兄參與天理教謀反,還舉報林清在宣武門租房子名義賣鵪鶉,其實是在打造兵器。

  畢竟是皇室宗親,豫親王一聽,先是跳了起來:「 ”有這事?我這就進宮稟報!”仆人備好了轎子,豫親王卻擺了擺手,沉吟半晌,低聲勸舉報人:「 ”做事要動腦子啊,謀反是滅九族的大罪。你想害整個祝氏家族嗎?此事到此為止。”。還搪塞說「 ”還差着好幾天呢,急什么,等皇帝回來再說。”

他竟這樣把如此的大事悄悄壓下沒報。

事後,這位豫親王裕豐被嘉慶帝革職奪爵。史載「 ”林清之變,裕豐···所屬有從亂者,坐奪爵”。

  事變發生前,京城步軍統領(九門提督)吉倫曾連續接報,說天理教徒很快就要攻打皇宮。吉倫卻十分淡定:「 ”紫禁城內又不歸我管,我操這個閑心干啥?我的職責范圍是九個城門,加強巡邏就是了。”

時任的盧溝橋巡檢,也在事發前發現了轄區內情形異常,便與宛平縣令一起向吉綸報告,要求捉拿林清。誰知吉綸竟大怒,認為這是存心給太平盛世抹黑,將縣令臭罵了一頓。

事發後,吉倫被革職問罪。

還有涉及此案的兩位皇族宗親,被一向被認為仁慈軟弱的嘉慶帝無情下旨處死。

這兩位皇族宗親,一位名叫愛新覺羅·海康,一位叫愛新覺羅慶遙,是恭親王常寧的後裔。常寧是順治帝的第五子,康熙帝玄燁的弟弟,康熙朝常寧被封為恭親王。

常寧的子孫後裔都不顯貴,到了嘉慶朝爵位也不高。海康的爵位史料沒見記載,只說他是宗室。慶遙被封奉恩將軍,屬於宗室爵位中較低的,大致相當於四品武官。

海康、慶遙兩人雖然與嘉慶帝不是一脈直系,但畢竟都是順治帝的血脈後裔,屬於割不斷的宗親「 ”黃帶子”。

平定天理教叛亂後,按照嘉慶帝繼續捉拿逃脫的天理教徒的旨意,責任大臣經過仔細篩查,暗藏朝中的一些秘密天理教徒先後落網。

這時,身為宗親的海康被人舉報是天理教徒,但並沒有徹底查到實據。嘉慶只是下旨將其「 ”革去黃帶子,發往盛京圈禁,永遠不赦”。

不料,過了沒多久,同屬宗親的慶豐出面告發,說他自己也曾加入天理教,而且是海康的「 ”徒弟”。還舉報說,在嘉慶十八年八月,天理教徒劉某就把九月攻打紫禁城的計劃,告訴了海康。海康不僅沒有驚慌,而且主動要求入伙。他還找到同是教徒的慶遙,慶遙也很高興,要求「 ”算他一個”。

作為愛新覺羅皇族後裔,這兩人不但不反對攻打皇宮,還為虎謀皮,暗中入伙,寄望天理教頭目將來賞賜富貴。

嘉慶帝聞此報告,勃然大怒,打算將他二人處以凌遲,以解心頭怒火。

冷靜後,嘉慶又思慮這兩人都是宗親,又下旨「 ”猶念其究屬宗支,實不忍處以極刑”,決定定將他兩人處以絞刑。

隨後,嘉慶帝特別口諭,要將這兩人帶到他們的祖父恭親王常寧墓地前「 ”勒斃”,將其家屬全部發配吉林。

對於不足兩百人的民間暴亂者就攻進了皇宮這件事,嘉慶帝一直縈懷難卻,他在臨終前還告誡群臣「 ”永不忘十八年之變”。

為了提醒自己,警醒屬下,他下令不准將射進宗隆門牌匾上的箭鏃拔下來,於是,這支箭鏃穿越歷史煙雲,一直留到了今天。

(隆宗門之箭)

隨後,心有余悸的嘉慶皇帝不僅加強了京師特別是紫禁城的防衛,甚至下令將皇宮院內的高大樹木全部伐掉,不再給暴徒留有藏身之處。後代皇帝謹遵此訓,也不重新在皇宮內院種植樹木。以至今日的故宮之內中古樹罕見。

因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為癸酉年,故史稱「 ”癸酉之變”。曾親身參與平亂的禮親王昭槤在其《嘯亭雜錄》及清人盛大士撰寫的《靖逆記》、魏源撰寫的《聖武記》等書中,對這次事變都記述。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 ”訂閱”或「 ”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关参考

嘉慶帝為什麼要處死和珅

和珅是一位大貪官,乾隆死後,嘉慶帝對抄沒和珅家產,處死和珅。因此也就有了那句流傳幾百年的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那麼嘉慶帝真的像史官那樣所說的是因為和珅是巨貪而打到和珅嗎?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嘉慶帝為什麼要處死和珅

和珅是一位大貪官,乾隆死後,嘉慶帝對抄沒和珅家產,處死和珅。因此也就有了那句流傳幾百年的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那麼嘉慶帝真的像史官那樣所說的是因為和珅是巨貪而打到和珅嗎?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康熙為何能從97個孫子中記住乾隆

長到十多歲,孫子才有機會見到祖父,這在愛新覺羅家中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因為康熙皇帝的孫子實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務纏身的老皇帝只見過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見到這兩個孩子,老皇帝不覺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為何能從97個孫子中記住乾隆

長到十多歲,孫子才有機會見到祖父,這在愛新覺羅家中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因為康熙皇帝的孫子實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務纏身的老皇帝只見過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見到這兩個孩子,老皇帝不覺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愛因斯坦智商165,為何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

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他的學生編製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商測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位100的分值,大多數人都在80到100之間。超過了100便可稱為優秀,而超過了140便上升到了「天才」的層面。

康熙帝為朱元璋掃墓為何三跪九叩

明孝陵“治隆唐宋”碑去過南京明孝陵的人,都會發現朱元璋的墓前,立著一塊大石碑。石碑上,寫著4個大字:治隆唐宋。這4個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勝過唐宋。唐宋盛世,聞名歷史,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嘉慶為何能輕而易舉地剷除寵臣和珅

嘉慶元年(1796),乾隆皇帝舉行禪位大典,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自己則當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並沒有放棄權力,規定凡遇軍國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親自過問,和珅也就仍然得以專權。但形勢畢竟有

諸葛亮死前,爲何命人“四人擡棺,繩斷便葬”

諸葛亮死前,爲何命人“四人擡棺,繩斷便葬”?答案你萬萬沒想到導語:作爲中國歷史上完美人物的代表--諸葛亮,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年少的時候在水鏡先生門下求學,因爲才思敏捷洞察世事被水鏡先生稱爲臥龍。當時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作者:金滿樓回頭讀書文史專家王世襄曾自承在燕京是差等生,十足的另類。某次鄧之誠先生講課,王世襄揣着蟈蟈葫蘆進了課堂,正當鄧先生講得興致勃勃時,蟈蟈突然響了起來。鄧之誠很不高興,將他趕出了課堂。直到考入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作者:金滿樓回頭讀書文史專家王世襄曾自承在燕京是差等生,十足的另類。某次鄧之誠先生講課,王世襄揣着蟈蟈葫蘆進了課堂,正當鄧先生講得興致勃勃時,蟈蟈突然響了起來。鄧之誠很不高興,將他趕出了課堂。直到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