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至今不明白,中國為何從不不擴張呢
Posted 民族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方至今不明白,中國為何從不不擴張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方至今不明白,中國為何從不不擴張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格局歷來都是弱肉強食,大國吃小國,實力決定地位,落後就要挨打的典型。所以從基本觀點來看,國家強大,必然就會擴張,國家崛起,必然就要擴張。從近現代歷史來看,西方的強國都是如此,無論英法德,還是美國,還是日本、俄羅斯等,幾乎無一例外。但是唯獨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中國,為此西方至今都不明白,為何唯獨中國不擴張領土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近現代史就是一部大國崛起以及擴張的歷史,唯一的不同就是擴張的規模大小,以及能否持久問題了。所以從最早的荷蘭,到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法國、俄羅斯,再到德國、意大利,再到美國、日本等,甚至比利時、瑞典等小國,都是強大後再擴張。為此近代,有幾百個國家被滅,被吞並,光是俄羅斯就滅了60多個……
所以大國強大後,都是只干一件事,那就是擴張,這是世界歷史的永恆主題。但是這個唯獨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國,我國現代以來,國家不斷強大,而且甚至幾次打敗美國,打敗蘇聯,打敗印度,打敗越南……可以說那是非常強大了。
而且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崛起,整個的綜合國力那是更加的強大,國家潛力強悍到了極點。但是我國雖然不斷的強大,卻從來沒有擴張領土,建國的時候960萬平方公里,到現在還是960萬平方公里,甚至還有些領土丟失了。所以我國堪稱整個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強大後不擴張的國家。對於此,西方就不明白了,為何會如此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一,最愛好和平的民族。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世界和平的最穩定力量,自古就強調世界大同,強調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強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強調和平共處的原則……而且我國古代強大後的兵法,甚至軍隊思想,都是以和平的避戰為主,強調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和為貴。這是世界大國中,唯一擁有強烈的和平文化的國家。
即使是整個民族,也是強調中庸,不爭……所以中華民族骨子里的和平基因,決定了我國不是一個喜歡擴張的國家。即使強大,也是追求共同發展,不追求國土的龐大。
第二,早就過了時期。
當然我國現在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領土,那絕對不是大風刮來的。在夏商周時期,我國國土也很小,但是現在這么龐大,所以也是歷經了領土的擴大的。但是我國領土的擴大並不是擴張而來,而是民族融合而來的。而且這種擴張,再古代幾千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在古代基本上東亞最好的土地,最適合居住的土地,我國都占下來了。
而周圍的蠻荒之地,苦寒之地,古代中國看不上,如果看得上,早就拿下了。所以其實此後我國是失去了對土地擴大的欲望,因為確實周圍也沒什么好的土地了。而近代反而是不斷的割地,所以其實核心是我國已經過了土地擴張的時代了。
第三,好戰必亡。
中國古代對於戰爭就一直非常的警惕,「 ”國雖大,好戰必亡”的思想那是深入人心。古代以來,多少強大的帝國,都是因為領土擴張,引起的好戰中倒下和滅亡的。而且因為好戰,一旦倒下,很多帝國都是滅族的狀態。所以中華民族懂得戰爭的分寸,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能生生不息,才能不斷崛起,這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也是西方永遠無法理解的。
歡迎關注【歷史真相背後】,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
相关参考
縱覽我國整整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其中最精彩的一個階段那絕對非三國時期莫屬了。因為在這段群雄割據的特殊歷史時期,其湧現出的良臣和良將之人數,那絕對是遠勝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治下的歷史時期。而且,尤其是
說起曹操,對三國歷史有一定瞭解的人都不陌生,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冤殺呂伯騫全家時說的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正是這一句話,奠定了他一代奸雄的地位,儘管在很多的小說中,曹操一直是以一個反派
東漢末年名士孔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中國歷史上,孔融一直是一個孝順的典範,他四歲的時候,便懂得主動讓好的梨子給長輩們吃,而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竟然需要人攙扶,才能夠站
近代中國雖然不斷遭到列強的蹂躪喪權辱國,但是國土面積十分廣闊,列強一時間無法徹底瓜分,因此近代中國得以勉強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有識之士奮起反抗,中華人民團結起來抵禦外辱,最終迎來了解放。意外的是在當時
文|武品文史這句話是北齊顏之推在家訓中留下的一段話,意思很簡單,就是教育後人做人要講誠實守信。古往今來,信義作為「五常」之一,影響著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所以,「信」這個字在中國人的心中,一直都有著非比尋
大猩猩作為人類的近親,它無論從形體還是動作,和人類都是非常接近的,不過論戰鬥力,我們還不是大猩猩的對手,它們光是吃素就可以練就一身的肌肉,對人類來說這是很難的,那為什麼大猩猩只吃素食,而且每天不鍛煉就
國與國之間互派外交使節加強聯絡,在西方出現甚早,早已成為國際慣例。而傳統中國向來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外國為「”藩邦蠻狄”,除朝貢關系外,不承認其它任何形式的中外關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清政府改變
國與國之間互派外交使節加強聯絡,在西方出現甚早,早已成為國際慣例。而傳統中國向來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外國為「”藩邦蠻狄”,除朝貢關系外,不承認其它任何形式的中外關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清政府改變
文:爭鋒文史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後期,齊國於公元前286年滅亡宋這一歷史事件給其他五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恐懼。秦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相約韓、趙、魏、燕四國大舉攻齊,並最終在燕趙之相樂毅的帶領下大敗齊國
文:爭鋒文史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後期,齊國於公元前286年滅亡宋這一歷史事件給其他五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恐懼。秦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相約韓、趙、魏、燕四國大舉攻齊,並最終在燕趙之相樂毅的帶領下大敗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