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含笑九泉,其後代卻逃亡於日本,如今備受尊敬,回中國認祖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帝含笑九泉,其後代卻逃亡於日本,如今備受尊敬,回中國認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帝含笑九泉,其後代卻逃亡於日本,如今備受尊敬,回中國認祖
在正常情況下,中國封建社會里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的話就是聖旨,人臣應該句句照辦、堅決執行,否則就有掉腦袋的危險。遺憾的是,已經淪為他人手中政治、軍事斗爭之棋子的漢獻帝,卻沒有這種大權。我們都知道,董卓入長安後,被以王允為首的大臣誅滅,後來李傕、郭汜請求赦免,遭到王允拒絕,他們走投無路,處死了王允,也砍斷了漢獻帝的一大支柱。
漢獻帝劇照
可憐的漢獻帝一事無成,只能被當作政治斗爭的工具
漢獻帝無力回天,只好再一次任人擺布。195年,李傕移漢獻帝於北塢之中,並派人嚴密監視,弄得漢獻帝和他的侍從連飯都吃不飽。當漢獻帝向李傕索要五斗米、五具牛骨以解燃眉之急時,得到的回復,卻是李傕的傲慢拒絕。
漢獻帝雖勃然大怒,但他不能也不敢把李傕怎么樣。如此狼狽,哪有一丁點皇帝的尊嚴?
漢獻帝劇照
同年,李傕郭汜表面和好之後,漢獻帝派使者告知郭汜,自己要駕幸弘農,結果郭汜也不理他。漢獻帝無計可施,竟然悲憤地用一天不吃飯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抗議。結果又如何?郭汜寸步不讓,最終漢獻帝只好駕幸新豐。
可憐的漢獻帝想要有一番作為,但最後一事無成,只能被當作別人政治斗爭的工具。
漢獻帝劇照
漢獻帝並不昏庸,他有時也能就某些問題作出較為明智的判斷。如195年他在董承的護送下東行,李傕引兵追殺,漢獻帝身邊的許多大臣死於戰亂之中。
此時,有人勸說漢獻帝趕快騎馬而行,以便脫離危險,但漢獻帝卻說自己不可舍棄百官獨去。危難之時,能有如此言論,可以證明漢獻帝起碼是個「 ”體恤臣下、為他人考慮”的好皇帝。
漢獻帝劇照
漢獻帝對曹操有感激之情?
直至曹操「 ”挾天子以令諸侯”,此事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極不光彩的。漢獻帝本身自然也是極不情願的。
這種屈辱,到了後期似乎有所好轉:漢獻帝從眾人爭奪的工具,變為一人專有的工具,他忘卻了顛沛流離之苦,在生活方面也變得比之前安定了。
正因如此,我們在史料中鮮見漢獻帝厭惡曹操的記載。曹操是否威逼了漢獻帝我們不得而知,但也不能排除「 ”漢獻帝對曹操有感激之情”這種原因。
漢獻帝劇照
200年,曹魏代漢之後,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史料中記載:「 ”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這種行為,是漢獻帝向曹魏政權示好的明哲保身的做法。正因如此,已經不是皇帝的山陽公劉協得以壽終正寢,享年五十四歲。魏明帝素服發喪,政治待遇明顯不低。
「 ”亡國之君”漢獻帝生不逢時,他即位以後前半生顛沛流離,國家又多災多難;後半生遭遇了無數白眼和諷刺,但能含笑九泉。
雖然大漢四百年的王朝在漢獻帝手上終結,但他卻被魏國以禮相待,也算是他韜光養晦的策略起了效果。
漢獻帝劇照
《日本書紀》、《古語拾遺》和《續日本紀》等日本史書中,記載了一個事件:第四任山陽公、劉協玄孫劉秋有一個同輩,叫劉阿知。他感覺當時天下大亂,便率領兩千余人東渡日本,以求安定的生活。
劉阿知的後人與日本皇室保持着密切聯系,他們逐漸發展成為備受日本人尊敬的龐大家族。如今,雖然「 ”劉阿知東渡”已過去千年,但是他的後代們依然記得自己來自中國,因此陸續回到中國認祖歸宗。
相关参考
在東吳各名將中呂蒙可以說是備受寵愛,而周瑜儘管得到善終,但其後代卻被孫權恐嚇受驚而亡;陸遜被逼慘死,可是說是最為凄慘的;而死後的魯肅卻被孫權指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孫權為呂蒙操碎了心:孫權對呂蒙的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然而這個王朝從忽必烈定國號元到結束統治,只有短短的98年。元朝末年,官員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之元初竟增加了20倍,大批蒙古貴
施琅的歷史形象非常複雜,一般來講他是平定臺灣,促成國家統一的英雄。但也有人站在民族角度的立場,說他是背主求榮,投靠滿清的“大漢奸”,和吳三桂等人有的一拼。施琅是福建晉江人,少年棄文學武,17歲就跟隨鄭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1880年9月11日出生於山西省太谷縣,一個注重儒家文化培養的商人家庭。此外孔祥熙家族又是孔子直屬族系,孔祥熙則是孔子的第75代世孫,同時也是民國時期當地著名的銀行家及富商。提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1880年9月11日出生於山西省太谷縣,一個注重儒家文化培養的商人家庭。此外孔祥熙家族又是孔子直屬族系,孔祥熙則是孔子的第75代世孫,同時也是民國時期當地著名的銀行家及富商。提
如今說起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很多人腦海裏第一時間會浮現出盛唐時期的遣唐使團,由於當時的中國封建文明處在世界前列,許多國家紛紛派使團來華交流學習。日本爲了學習中國文化,更是先後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華訪問
日本埋葬着一個中國人,中國後代前去掃墓,德川家族還要親自陪同
如今說起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很多人腦海裏第一時間會浮現出盛唐時期的遣唐使團,由於當時的中國封建文明處在世界前列,許多國家紛紛派使團來華交流學習。日本爲了學習中國文化,更是先後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華訪問
近年來,隨着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海外華人華僑對祖國也有了歸屬感。一些大家族,陸續回中國尋根問祖。而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個國家的總統來中國祭祖,並積極促成了與中國的建交。此人便是韓國第六任總統盧泰愚。盧
1.戚繼光後人:奔赴火線救死扶傷2011年《武漢城市圈特藏檔案圖集》出版,該書首次公佈了三張“湖北革命實錄館”檔案影印件。其中“實字第一百零五號卷宗”披露了管之卿、戚志雲、魏斌臣三位首義志士的革命事略
馮玉祥,他是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有“基督將軍”、“布衣將軍”、“倒戈將軍”等稱謂,本人能文能武,並且他和蔣介石的關係也非常好,據說兩人是義結金蘭的兄弟,他有著先進的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一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