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三桓實力強大,為何不學三晉分家

Posted 家臣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魯國三桓實力強大,為何不學三晉分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魯國三桓實力強大,為何不學三晉分家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的消亡是從內部瓦解的,其卿大夫勢力超過了晉公所能控制的范疇,最終在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氏瓜分晉國。其實,除了晉國之外,春秋時期另一國家魯國也和晉國有相同的經歷,那為什么魯國卻沒有像晉國那樣被三桓瓜分呢?

魯國之所以沒有出現像晉國那樣被瓜分的結局,其實是由諸多原因而造成的,不是魯國三桓沒有瓜分魯國的能力,只是因為魯國的國情與晉國不同。

首先,魯國是一個極其重視禮法的國家。魯國和晉國不同,其可以說是一個禮制國家,魯國三桓雖然掌權,但對魯國從來沒有露出僭越的心思,甚至到了魯國晚期,三桓也對魯公畢恭畢敬。魯國遵循周禮,其禮法、制度的觀念深入人心,魯國三桓執政,也多是遵循周禮制度,雖然這使得魯國固步自封,但魯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篡權的現象。

和魯國不同,晉國的卿大夫卻非常的獨立,因為是新興貴族集團,所以晉國內部的卿大夫家族也沒有必要遵循舊的體制。晉國卿大夫相對魯國來說有較大的自主權,他們急切要求革古改制,在這種訴求下,晉國卿大夫也自然會發展成為一方諸侯。魯晉兩國的國情不同,直接導致了兩國的結局相異。

其次,魯國三桓內部的反對勢力均衡。魯國三桓的勢力均衡,這也是三桓始終無法代替魯公的重要原因。季孫、叔孫、孟孫勢力雖然強大,但他們始終卻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因而,三桓之間也是相互掣肘。和晉國卿大夫不同,三桓內部的反對勢力也非常強大,晉國卿大夫內部的反對者無非是族系公子,而三桓則不同,到了三桓統治魯國後期,三桓內部甚至出現了家臣掌權的現象。表面來看,三桓對晉公負責,家臣對三桓負責,其實到了魯國晚期,這一現象卻完全顛倒。隨着家臣管家勢力的增強,三桓甚至也任其擺布。家臣對三桓的掣肘,導致了三桓力量不足,因此,三桓也就沒有代替魯公的能力了。

晉國的卿大夫家族勢力非常強大,其家臣幕僚也對卿大夫忠心耿耿,家臣與卿大夫一心向外,也就直接導致了晉公權利的喪失。魯國卿族沒有晉國穩定,故而,其也就缺乏代替魯公的能力。

最後,魯國三桓和魯公同出一脈,沒有瓜分的必要。和晉國異姓卿大夫不同,魯國的三桓卻是魯國的本姓宗室,故而,魯國看似是卿大夫掌權,實際卻為宗室掌權。既然是宗室,所以魯國三桓自身也對魯公是非常維護的。同出一脈,又同為本家,其篡位僭越更是有違禮法,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也就直接導致魯國始終完好無損。

晉國不同於魯國,其形成的卿大夫皆為異姓,晉國前期,曾有先氏、荀氏、中行氏等諸多勢力,到了後期,也有智氏、趙氏、魏氏、韓氏等大族實力。既然都為異姓,所以它們也就沒有必要維護晉公的地位了。篡政謀權,晉國盛於魯,其亦是晉國自身國情所致。

魯國始終沒有形成威脅魯公的大族勢力,這樣一個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伐中的確是難能可貴。和晉國不同,魯國沒有分裂的實力,晉國為大國,其就算分裂,依然有機會進入戰國七雄之列,而魯國呢,一旦分裂,將會是亡國滅種。魯國既亡,三桓又有何用,這一決定魯國命運的國勢三桓都看在眼里,所以誰也沒有犯上的心思了。

相关参考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麽不能統一中國

“朝秦暮楚”這個四字成語源於戰國時期,當時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由此可見,楚國實力足以比肩秦國。楚國雄踞長江、漢水流域,擁有發展

遠古三皇五帝的傳說

我們中華民族,號稱炎黃子孫,以三皇五帝為文明史之開端。何為三皇五帝,眾說不一。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

南唐再無實力問鼎中原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7)五代末期,南唐割據江淮,地轄30餘州,廣袤數千里,北與後周毗鄰。元宗李璟自恃實力強大,出師滅閩、楚之後,又聯合契丹、北漢攻後周,進圖中原。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南唐旁邊的周

南唐再無實力問鼎中原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7)五代末期,南唐割據江淮,地轄30餘州,廣袤數千里,北與後周毗鄰。元宗李璟自恃實力強大,出師滅閩、楚之後,又聯合契丹、北漢攻後周,進圖中原。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南唐旁邊的周

曹丕篡漢,實力強於劉備的孫權沒有太大反應,劉備為何急著稱帝

劉備在丟失荊州後,整個集團的實力已經在三方中墊底,但在曹丕建立魏朝後,也只能被迫趕緊稱帝,這和實力以及掌握的地盤大小無關,因為從政治上來講,劉備必須這麼做。一:和曹丕對等,豎起漢室大旗劉備從起家時起就

網紅明英宗為何不顧大臣勸阻御駕親征

明太祖驅逐韃虜,定鼎中原。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驅逐的,防備的,無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北元一分為二:瓦剌和韃靼。瓦剌和韃靼之間,互相爭雄。到了正統年間,瓦剌逐步強大起來,並且時不時就南

網紅明英宗為何不顧大臣勸阻御駕親征

明太祖驅逐韃虜,定鼎中原。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驅逐的,防備的,無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北元一分為二:瓦剌和韃靼。瓦剌和韃靼之間,互相爭雄。到了正統年間,瓦剌逐步強大起來,並且時不時就南

蜀國疆域遠超韓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清朝為何放棄東南沿海卻力保新疆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進一步認清了清朝軟弱無能的本質:1860年,沙俄率先行動,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以及後來的《堪分西北界約記》。從東北到西北全面蠶食清朝領土,面對實力強悍的沙俄,清政府似

清朝為何放棄東南沿海卻力保新疆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進一步認清了清朝軟弱無能的本質:1860年,沙俄率先行動,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以及後來的《堪分西北界約記》。從東北到西北全面蠶食清朝領土,面對實力強悍的沙俄,清政府似